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他心里明白,一旦踏出这一步,就再无回旋的余地,要么是尔朱荣死,要么是他元子攸亡。而他这三年来的忍辱负重,所受的种种磨折,到底是卧薪尝胆、名垂后世,还是白费苦心、贻笑后人,也将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仿佛是看出了元子攸的心情,城阳王元徽提醒道:“陛下,就算侥幸逃过这一遭,继续这样的rì子又有何趣?况且还很可能逃不过呢!”

    听到元徽这句诛心之言,元子攸终于不再犹豫。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〇五章:中枢布局(六)() 
……,……

    元子攸决心既下,众人开始商议具体的步骤,殿外执勤的武卫将军奚毅也被召进来,由元子攸重新介绍给众人。

    得知有这么一位有力的卧底,众人心下更有把握。只可惜,他手下的禁军并非完全可靠,只能够用在事后,而不能用来参与诛杀。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只有光禄寺的少数侍臣,以及骠骑大将军李彧先后进用的百余名勇士。这些人将由侍中杨侃、光禄卿鲁安二人率领,诛杀进宫的尔朱荣、元天穆两人。

    或许是觉得大权在握,兵权尽在其手,尔朱荣、元天穆颇为疏忽,之前几次进宫谒见,身边都没带多少随从。这一点,正好给了众人行事的机会,只要能够将他二人杀死,其余尔朱世隆等都翻不起什么大浪。

    不过,对于是否能够将尔朱荣、元天穆一齐诛杀,众人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他们必须妥为筹划善后之事。否则的话,即使元天穆那七万虎贲不愿把兵锋指向天子,仅凭尔朱荣那五千部落jīng骑,就足以把整个京师翻过来。

    元宝炬那两支府户军和其余郡兵,原本可以稍稍遏制事态,但如今元宝炬去职,府户军、郡兵都由兼任京畿大都督的元天穆执掌,已经不能作万全的指望。只有奚毅身为武卫将军,有一定的实权在手中,或许能够从虎贲军中拉出一支部队,用来控制京师。并且进一步控制河桥和北中城,阻挡河东尔朱家老巢及河北诸州的反扑。

    只要能够僵持一段时间,凭着天子和中枢的名分,许以高官显爵,完全可以将河北诸州招抚过来,甚至连东北道行台刘灵助也不难拉拢。

    至于三徐大行台尔朱仲远,有司徒公、东道大行台李延寔牵制。有东南道大都督杨昱依托荥阳城、虎牢关踞守,显然是进不了洛阳。西面的尔朱天光,目前刚刚平定万俟丑奴。还没有切实掌握关内地区,短时间也无法出兵。实在没办法的话,朝廷还可以向两人作出承诺。保证他们现有的地位,他们至少会有所收敛,并且谋求自立,不与河东老巢的尔朱兆合流。

    南面则完全不用担心。目前的三荆二郢大行台李琰之,乃是李延寔的族弟,李彧的族叔,元子攸的族舅,又为元子攸所亲自拔擢,自然不会和朝廷为难。

    不仅如此,提到京师南面。杨侃还想起了和兄长杨昱交好、前不久刚刚成亲的周惠,于是建议元子攸道:“陛下,折冲将军、阳城太守臣惠,有族伯死于尔朱世隆之手,对尔朱一党向来敌视。倒不妨引为奥援。”

    元子攸还未答话,城阳王元徽立刻提出了异议:“臣惠仅任太守,手中兵力不到一军,能够济得甚事?我等行此诛杀之举,关键在于隐秘谨慎,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露的危险,更何况是联系百里之外的阳城?”

    杨侃心中叹息一声,知道元徽又在嫌忌周惠,可为了善后大局,他必须据理力争:“臣惠虽然兵力不多,却是府户军都督,并曾经担任过洛阳令、假城门校尉,在洛阳城、城门寺及河南府户军中素有名望。若是有他参与,控制京师就更多了几分把握。”

    “此人之名,臣也略有耳闻,曾与南军在北中城踞守月余时间,倒不是浪得虚名之辈,”骠骑大将军李彧也跟着帮腔,“之前臣向陛下进用的勇士之中,有一人名叫夏侯敬,目前担任从七品殿中将军,乃是臣惠的至交好友。咱们起事之rì,不妨遣其兼程前往相召,也费不了什么工夫。”

    元子攸对周惠的印象本就不错,又见两人说得有理,自然是从善如流:“如此,就依两位卿家之议吧!”

    “末将也向陛下推荐一人,”武卫将军奚毅说道,“中书舍人、兼黄门侍郎温子升,对朝廷忠心耿耿,而且文采极为出众。陛下诛杀贼臣之后,以之起草赦书,安抚尔朱余党,定能起到神效。”

    “温子升么?”元子攸略一沉吟,“温侍郎文采出众,天下皆知,但其忠心何以见得?”

    “此事说来颇为难堪,”奚毅尴尬的笑了笑,“末将出身尔朱氏军府,又有些许亲缘,常被目为尔朱氏亲信,中书、门下众臣大多逢迎不迭。只有温侍郎素来鄙薄末将,见面之时,从未假以辞sè。”

    “哈哈!倒是委屈将军了!”元子攸忍不住笑了起来,“等到事成之后,朕一定让温侍郎向将军赔礼致歉!”

    “岂敢当温侍郎赔礼。”奚毅连忙逊谢。看着天sè已经暗淡下来,他又提醒众人道:“时辰已经不早,宫中宿卫即将换班,还请诸位尽快离去,以免走漏密议的风声。”

    众人听奚毅说得在理,于是纷纷向元子攸辞别,各自离开含章殿。

    虽然众人离去,可是元子攸难抑兴奋,心情久久未能平复下来。想起奚毅的推荐,他索xìng派人传谕中书省,特令中书舍人温子升今晚值宿省中,并即刻前来含章殿为天子侍读。

    含章殿本为天子书阁,故名“含章”,召中书省的文臣前往侍读,乃是很平常的事情。温子升也只道是天子读书遇到了疑难,进殿见礼之后,便问天子所读何书。

    “正读南朝范晔之《后汉书》,讲王允诛董卓之事。”元子攸慢慢的回答。

    温子升一愣,心中疑惑不已。不过他并没有多问,而是很自然的讲解了起来。

    作为当世文宗,魏朝一等一的大文豪,温子升对四史极为熟稔,连书都不用,便能够讲得头头是道。元子攸原本怀着别的心思,一时居然也听住了。

    直到温子升讲完,元子攸才回过神来,于是颇有深意的感叹道:“王允可谓失策,若即时赦免凉州人,必然不会遭到李傕、郭汜之辈的反扑,而汉室或可藉此重光。可惜其身边没有远谋之士,也没有堪作赦文之人,温卿以为如何?”

    天子把话说得这么明显,温子升哪还不明白?他毫不犹豫的拜倒在地,向元子攸表示忠款:“微臣久荷国家厚恩,若有效劳之处,虽万死亦不辞!”

    “好!有温卿如椽之笔相助,朕心甚慰。”元子攸亲自离座,上前扶起了温子升。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零六章:风暴前夕(一)() 
尽管元子攸自认行事隐秘,尔朱氏却是党羽众多,居中书、门下等要害者不乏其人。天子与元徽、李彧、杨侃等人串联,他们很快有所察觉,曾多次向元天穆发出jǐng讯。然而,元天穆执掌京师已久,深信自己能够掌握事态,也从未把那些毫无反抗力量的臣子放在眼中;对于元子攸,他这两年来多有欺凌,心中更是轻视到了极致,认为他不过是个xìng情和顺、优柔寡断的傀儡而已,没有能耐作出什么事情来。

    况且,从他执掌京师以来,也不是第一次接到这种讯息。如今尔朱荣和他都在,尔朱荣领五千部落jīng骑,他担任领军将军、京畿大都督,京师兵力尽在己手,掌控力度比任何时候都强,有必要担心什么吗?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筹划,有很多人需要安抚,实在没有工夫理会这些谣言。

    至于尔朱荣,向来xìng情跳脱,惟好shè猎,弓箭向来不离于手。之前在晋阳的时候,有次出门围猎,一名部属紧拦着他的马头奏事,阻拦了他围猎的兴头,他居然直接取弓将其shè杀。如今他接连击破强敌,威势达到顶峰,又添了些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xìng格,除了元天穆还能劝几句外,其余人都不敢随便进言,唯恐一时不慎惹怒了他,成为他手中弓箭的目标。

    到了九月中旬,中书令魏兰根偶尔翻看起居注,发现舍人温子升为天子侍读的记录中,居然多次提到汉末诛杀董卓之事。他心知事情不妙。甚至已经一触即发,连忙遣尚书台的侄儿向左仆shè尔朱世隆告密。

    尔朱世隆却是个谨小慎微的xìng格,对于那位堂兄更是无比敬畏,知道他常常以魏武帝曹孟德自诩,根本不敢把这些比他为董卓的言辞拿出来。思索了好半天,他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于是将魏兰根的告jǐng写成密报。然后派部属将这份密报送往永宁寺中,只说是有人张榜告jǐng于自家门前,不敢欺瞒。送来给兄长过目云云。

    只可惜,尔朱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在他的威逼之下,尔朱世隆的部属不敢隐瞒。将尔朱世隆的欺诈行为和盘托出。尔朱荣顿时大怒,一箭shè死这名部属,大骂尔朱世隆道:“这个没胆sè的家伙!以为我也像他那样吗?不过是些兔子般的朝臣,就吓成这副模样!”

    得到这个消息,尔朱世隆再也不敢去触兄长的霉头。其余人亲不如他,贵不如他,自然也都收声敛气,保持沉默。

    见暗流却越来越汹涌,尔朱荣却这般刚愎自用,有些明眼的部属暗自惊心。其中地位最高的。乃是新晋左卫将军的真定县公贺拔胜。

    贺拔胜并非尔朱氏的铁杆,虽然备受重用,妻儿却还留在晋阳当人质来着,那些昔rì的六镇同乡,也都受着尔朱氏亲信的欺压。屡屡有人奋起反抗,然后又被尔朱兆镇压下去。

    和大部分叛乱的镇民不一样,贺拔家世代在武川担任军主、统军,祖父还有龙城侯的封爵,对朝廷颇有忠心。因此在陷于破六韩拨陵那会时,他一家宁愿冒着毁家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