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面落座之后,徐光启便吩咐摆酒上菜。热气腾腾的肥牛肉一端上来,再加上纯酿的葡萄美酒,汤若望就高兴地连连叫好,肥牛肉可是他的最爱。

    酒菜上齐,徐光启作为这几人里面的最长者,领头道:“来,为杨国公的变法强国,干一杯!”

    杨乐举起酒杯,笑道:“变法不仅仅是我的事,也是大家的事,一起干!”

    汤若望哈哈笑道:“我们国家也要学习变法!干杯!”

    孙元化笑道:“汤大人,你可不许学习变法,这可是我大明朝的机密。除非你变成大明人。”

    汤若望立即反驳道:“我就是大名人,大大的名人。你出去打听打听,我的名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徐光启、杨乐、孙元化三人闻言,忍不住同声大笑。

    笑罢,汤若望反应过来,此“明”非彼“名”,他禁不住连连感叹,大明帝国的语言当真是博大精深。

    徐光启说道:“今天是为了给元化和西劳饯行,一起干一杯!”

    四人四杯“铛”的一碰,杯中酒一饮而尽。

    

第125章 初现成果乐开怀,君臣四人吃地瓜() 
变法有条不紊的走上正轨。或许是杨乐杀人立威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土地富绅都乖乖拿出了自己贪墨的土地,上交朝廷,杨乐发出最后通碟,只要是肯自首的,可以既往不咎。

    因此,土地富绅战战兢兢,开始响应土地改革。杨乐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土地富绅不可能一棍子全部打倒,必须给他们留下缓和的余地,所以,杨乐承认他们曾经的私人土地,改为承包地,只要向国家缴纳税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大大缓和了他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军中将领也出现大的变动,洪承畴去了陕西任总督,孙传庭去了江西,卢象升去了湖广当巡抚,兼任湖广、四川军务,其余各位将领也都分布在全国各地,皇上对他们的叮嘱只有一条,把地方军政大权抓在手里。

    同时,内阁成员也有了变动,不出杨乐所料,周廷儒成了内阁首辅。当时崇祯果真问温体仁有何想法,温体仁低头答道:“臣资质尚浅,不及周大人。”崇祯也知道温体仁虽然近日锋芒毕露,却是周廷儒一手提拔出来的,因此决定暂用资格较老的周廷儒。

    国安局如今已经成功地在京师立住了脚跟,而且以京师为中心,以锦州、济南、榆林、南京四城为分部,每天都在向四面八方不停蔓延。

    而且,在实行贸易新法令之后,经商的人突然倍增,与国安局合作的商户越来越多。这种瘟疫般的蔓延速度就是杨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本来只开通从京师到南京一条水运交通线,等待有了出色的盈利,再趁势全国铺网。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全国几乎所有的车马行都愿意与国安局合作,薛云不得不提前做出安排,拿出银子在山西、湖广、四川、福建等地着手开设分部。这样一来,国安局的物流运输真就形成了一张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超大网络。

    大局已定。杨乐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三个多月一直忙忙碌碌,有时候甚至连家都顾不上回去,就在国安局凑合着睡觉,杨乐自己都觉得亏欠朱兮兮太多。好官难当,好官顾不上家呀。如今朱兮兮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挺这个大肚子,估计再有两个月就生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红薯试种大获丰收,亩产八百斤,虽然没有达到杨乐期望的千斤以上,但是在皇庄里最外围不太肥沃的土地种上了一千亩红薯,总和起来那就是八十万斤红薯,在地里堆的跟小山似的,想想都让人觉得兴奋。

    皇庄里的良田寸土寸金,原本不赞成杨乐试种红薯的官员们纷纷闭了嘴,这亩产八百斤,可是比小麦的产量整整翻了一倍。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小麦、水稻的产量也就在四百来斤左右,这还是良田,要是贫瘠的土地,获得的产量更少。

    杨乐觉得自己有必要研究一下化肥了,化学可是自己曾经的专业,不能白白浪费了。在明代那个时候,由于生产技术达不到要求,很难生产出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化肥,却可以用草木、枯叶、粪土能制造出有机肥料,这些化肥比无机肥料好用多了,没有“板结地皮”的副作用。

    杨乐令人把红薯的藤条枝叶收集起来,一部分用于栽种,一部分送往牧马场当做饲料,最后剩余的搭成一座,准备腐烂之后,和粪土混合用作肥料。

    这个小小的丰收成果,自然令崇祯欣喜若狂。他马不停蹄地赶到皇庄,察看这硕果累累的果实。崇祯站在田间,拿起一个两斤多重的大红薯,掂量着呵呵直笑。笑问:“杨爱卿,这红薯能储存多长时间呐?能不能立刻运往灾区去?”

    杨乐过来见礼,笑道:“皇上,这刚刚挖出来的红薯水多放不长,得把这红薯一刀一刀地切成薄片,晾在地里风干,制作成一块块的地瓜干,这样就可以放置很长的时间而不坏,也就可以送往灾区,而不用担心路上变坏的问题了!”

    “爱卿的办法总是点石成金。”崇祯大喜,点头应允,命人立刻制作地瓜干。

    此时,正直晌午时分,王承恩趁机挑了几个大的红薯,命人就地挖洞,升起篝火,烤起了红薯。

    一阵诱人的香味传出,崇祯忍不住搓了搓手,笑道:“朕上次就吃了半块烤红薯,那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真是美味啊!今天,朕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

    杨乐笑道:“皇上,上次是种粮,臣舍不得给您吃,现在您要是想吃啊,这田里的红薯随便挑,臣让您吃个够!”

    曹化淳呵呵笑道:“皇上,上次烤红薯的滋味,奴才也是回味无穷啊,因此奴才也想大吃一顿。”

    崇祯大手一挥,豪气说道:“吃,随便吃。八十万斤,足够咱们吃的了。朕想过了,全国马上开始推广种植红薯,杨爱卿你看这件事谁主持比较好?”

    杨乐笑道:“皇上,徐光启大人对农业熟悉,这些红薯就是他培育出来的,我看由他全权负责比较妥当。”

    崇祯摸着饥饿的肚皮,笑道:“恩,说的是。推广的事情就交给他了,朕早就饿了,现在咱们先吃饭。”他大手一抓,抓过一个滚烫的烤红薯,幸亏他手上裹着毛巾,要不然真能烫伤了手。

    曹化淳和王承恩也不甘落后,纷纷抓过一个红薯,大朵快颐。

    杨乐慢条斯理的拿起一个,心里却是想着什么时候百姓们天天能吃上馒头,而不是烤红薯,大明也就算真正富强了。

    君臣四人怀着各种心思,一起吃起了烤红薯大餐。

    吃完午饭,君臣散去,杨乐来到工部。

    上次和后金一战,除了马虎,狼牙营三百勇士全军覆没,令杨乐心疼不已。如今变法步入正轨,他需要快速重新建立起一支新的部队,而且是比狼牙营只强不弱的新军。建军最需要的是士兵和武器。

    新军士兵的来源,杨乐想从全国招募,尽量选拔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而且不论从事那个行业都可应征入伍。初步规划的人数是五万人。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大力支持。

    至于武器,杨乐想法很简单,火枪会是将来的主流武器,他要对前装火遂枪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最好能够研制出后装的燧发枪。可惜的是,他对枪械知之甚少,只能通过外形跟那些老工匠们去讲解其中的部分原理。而且许多技术都不成熟,成功的几率十分渺茫。

    这一些杨乐都十分清楚。建立一支强大新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费的银子无疑是巨大的。幸亏有国安局给他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才能试上一试。

    

第126章 小人难缠施诡计,奔波劳碌江南行() 
杨乐的变法步入正轨,国安局日进斗金,有些人心里开始不满起来,眼红起来。温体仁来到周廷儒的府上,又差人去请来了高起潜,三人没有丝毫地寒暄,直接落座商议。

    温体仁开门见山说道:“高公公,周大人,如今国安局的业务发展很快,可谓是日进斗金,杨乐的权力也是水涨船高,我们不得不想些法子遏制一下,否则,我们在皇上心里的地位肯定会被比下去,两位以为呢?”

    高起潜与杨乐没有什么矛盾,暂时也没有明显地利益冲突,只是他在对付东林党的时候和温体仁凑到了一起,此时才又让温体仁拉了过来。他呵呵一笑,道:“温大人,你是不是考虑的太多了些。杨乐怎么样,似乎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吧?他走他的阳关道,我们走我们的独木桥,是两不相干的事情。”

    周廷儒和温体仁对视一眼,阴恻恻地笑道:“高公公,你知道你为什么不讨皇上喜欢吗?就是因为你不把别人挤下去,踹下去,就突出不了你自己,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高起潜立刻明白了周廷儒的意思,暗想面前的这两位真是一肚子的坏水,皮笑肉不笑的问道:“两位到底想怎么办?”

    温体仁恶狠狠地说道:“权力这条路,只要你站到了那顶尖上,就算你自己不想,也必须得往更高的地方爬,不然你就会被人踹下去。杨乐为何实行变法,还不是图谋手里的权力吗?如今他增加了商业税、盐税、矿税,这些税收都由国安局进行管控,你说说,这大把大把的银子进了别人的口袋,高公公真的就不眼红?”

    周廷儒也对高起潜说道:“高公公可是掌管的税礼监,这些税收本来就由你管控,如今却被杨乐抢了去,你真的不恼怒吗?”

    高起潜听了有些动了心,迟疑了一下,他从温体仁、周廷儒脸上一一扫视过去,问道:“怎么着?咱们都是给皇上办差的,而且杨乐的身份地位都比咱家的大,难不成咱家再和他掐起来?到时候撕破了脸面,如何跟皇上交代?”

    温体仁笑着解释道:“公公误会了,直接硬碰硬对着干,那不叫计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