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座六朝古都,面对犹如城楼一般的宏大的应天府,杨乐心生感慨。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州直隶州也直隶中央六部,遂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河北等市省;京师改称为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而三位税监大公公就分别在南直隶的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当差。

    杨乐和崇祯来到南京后,暂时就在应天府住下,同时把这里作为了第二次变法的办公衙门。

    江南的夏天总是宜人的,除了正午前后炎热两三个时辰外,早晚的河风凉爽干燥,没有一点儿闷热难当的感觉。

    杨乐陪着崇祯在书房里整理第二批法令的实施条文,直到太阳西斜,还没有顾上吃摆在偏案上的晌午饭。王承恩几次推门进来,都是不忍心打扰,又轻轻的拉上门走了出去,在廊下连连感叹,希望有人来打断一下,借机好让皇上和杨国公吃上一顿饭。

    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一个人跌跌撞撞满身泥土的跑了进来,“皇上,杨国公,大事不好了!”

    王承恩急忙抢步上前,将来人扶起,却是卢象升。如今的卢象升被崇祯器重,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

    杨乐和崇祯已经闻声而起来到廊下,杨乐问道:“卢大人,何事如此惊慌?”

    “皇上,杨国公,大事不好了!闯闯闯贼已经打到了凤阳!”卢象升眼珠子几乎都瞪圆了,惊骇地说道。

    “王公公,给卢将军一碗水,让他静静神,慢慢说。”杨乐异常镇静。

    卢象升大喝几口,喘息一阵,说道:“这几年,西北灾害严重,流寇迅速增多。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东渡黄河,与高迎祥部下汇合,军众已经高达二十多万,他们分道四击,相继攻克了湖南的宁乡,山西的石楼、稷山、闻喜,以及河北的河间等诸州县,然后从河南穿插而来,直奔凤阳县城!”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淮河中游的南岸,是明朝的中都,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离南京并不算很远,也就二百多里地。听到这个消息,杨乐心头一沉,问道:“二十万闯军现在已经到了何处?”

    “凤阳恐怕已经守不住了,城破之后,若是闯贼知道皇上在此处,肯定往南京来”孙传庭犹自喘息。

    杨乐心念一闪,高声叫道:“备马,快!我要立刻去凤阳!”

    崇祯愣了片刻,颤声道:“祖庙被破了吗?”

    卢象升不敢抬头看皇上的脸色,只能低着头沉声回答道:“皇上,暂时还没有,不过,卑职不敢撒谎,守城的将士不足一万,祖庙恐怕不保因为高迎祥曾经立下誓言:我们杀了他的妻儿,他必挖大明祖坟以雪恨!”

    崇祯呆呆地望着凤阳的方向,身体发抖。王承恩慌忙向前扶住了他的身子。

    杨乐安慰说道:“皇上莫急,我这就去凤阳,会一会高闯王!”

    卢象升大惊失色,道:“杨国公,你这是要单刀赴会?”

    “该来的总是要来,躲不过去的。我希望这次能够招安高迎祥,如果成功,大明境内的流寇再也不成问题。”杨乐把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对于曾经救过他一命的高迎祥,他一直十分矛盾,他心里只想着如果高迎祥能够接受朝廷的招安,归顺朝廷,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杨乐刚刚走出门口,就在此时,王洋从外面匆匆跑过来,小声在他耳旁禀报道:“国公爷,三位税监公公带着细软金银逃跑了!”

    杨乐皱眉道:“不是派人暗中监视吗?为何让他们跑掉了?”

    王洋知道是自己大意了,没有推卸责任,立刻单膝跪地说道:“我只派了几名暗桩监视他们,没想到军营里有一支小队士兵协助他们出逃,我们人少,没能拦住,请大人责罚!”

    杨乐知道此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问道:“他们要去哪里?跟踪了吗?”

    “他们是乘船离开的,估计是走水路,目的大概是去往后金,我已经派人跟上了。”

    “派巨船去,一定把他们抓回来,如果真抓不回来,可以用大炮击杀!另外,立即搜集他们违法的证据,这一次,绝不能让他们再逍遥法外了!”杨乐冷哼说道。

    “是!”王洋躬身告退。

    吩咐完毕,杨乐也匆匆往外走去,他知道,一旦高迎祥挖了大明王朝的祖坟,这梁子就结大了,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一次,他无兵可用,也不能用兵,只能单刀赴会!

    崇祯知道杨乐如此做,定然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没有制止。倒是卢象升大惊失色,在他身后追了出来,高声叫道:“杨国公,贼寇残忍,万万不可去啊!”

    杨乐没有停下脚步,边上马便说道:“卢大人,皇上的安慰就交给你了!我去去就回!”

    

第143章 兄弟重逢恩义断,野心膨胀动杀心() 
在高迎祥成为闯王率领三十六营之后,由于天灾不断,农民缺衣少粮,不得不出逃成为流寇,几万人以上的大团伙就有十几个,河南之地除去靠近北直隶和靠近湖广两处的州县之外,其余地地方都是乱成了一团。

    官兵和地主士绅们都是呆在城池之中,依靠黄河和淮河等大运河的运力保持进出,依靠城池的工事来确保安全。

    河南上下对这些流寇态度是,只要是在乡间的话,就当做不存在,官兵能剿灭则剿灭,不能剿灭则不予理睬,每天只是一封封告急文书送到朝廷里去,可朝廷在北直隶和锦州、辽东一带,集中了大明近七成左右的兵马,根本抽不出什么余力来往南对其剿灭,只能是任其横行。

    但情况即便是如此的危急,却没有人想缓和这样的局面,土地兼并,无节制的税赋收取,这些恶政没有人想着去改善。所以,杨乐来之前实行了变法,对这种情况做出了改善。

    本来杨嗣昌给崇祯皇帝地谏言里面说道,湖广和四川等地官兵需要进行对张献忠和罗汝才的拉网式地围剿,不仅仅是围剿这几名大贼,而且在剿灭大贼地同时,震慑天下的贼人宵小,让他们不敢有妄动的心思。

    谁也没有想到,围剿对他们丝毫没有什么震慑的作用,反倒是闹得更加厉害。他们与高迎祥汇合在一起,准备搞一波大的动静。

    河南之地这些啸聚的乱民中,有三四股是陕西的头领,也就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在河南活动的时候留下的残余。这些人的实力最强,也最有战斗力,聚集起来的民众也就是最多。

    驻扎在凤阳城里的藩王是周王,此时城内极为的空虚,好在这周王和一毛不拔的福王大不相同,这名藩王舍得花银子,舍得出粮,动员起来城内外的大批壮丁据城而守。用民兵守城,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出什么漏子,可总归是让人不放心,更准确的说是心惊胆战,周王几次派出使者,去往南京求救。但崇祯皇帝已经是被皇太极的那次的入塞彻底吓坏了,北直隶的兵马虽然众多,却一个也不敢抽调出去派往河南支援。

    而南直隶的兵马在南京、庐州、安庆一代全力的进行戒备,也是抽调不出来一点兵马,山西地边兵一是消耗在前几年和蒙古还有女真鞑子的战斗之中,二来要戍守大同关口。同样是无法抽调兵马。

    至于湖广、陕西地兵马,则还在湖广、四川一带追剿张献忠和罗汝才,也是无法抽调。

    杨乐只能单刀赴会,当然他也不是冲动之举,他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与高迎祥曾经有过一段渊缘,之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分道扬镳,然后一别就是三年,但他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救过他一命的这位老大哥,一直关注着闯军的消息。如今,趁着这个空挡,杨乐设法与其见上一面,最好能说服他归顺朝廷。如若不然,他们一官一匪,将来只能在战场相见。兄弟相残,将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杨乐心念所及,纵马疾驰,恨不得立即赶至凤阳去。

    此时,高迎祥刚刚渡过淮河,凤阳还未被攻克,闯军暂时在淮河南岸驻扎下来。

    凤阳负责守城是杨一顺,这位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将军,看着城下黑压压的一大片流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同样知道,不会有援军到来,这里将会是一座孤城!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由南疾驰而来,马上的那人左手持着缰绳,右手打着一面旗帜,上面高书一个大字――“杨”!

    杨一顺知道那是大明的旗帜,但是为何仅仅一人前来支援,这是什么情况?经过各方面的打听,他才知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的国公爷。

    他居然单刀赴会!杨一顺被眼前的一幕豁然震惊,心中既惊诧又钦佩,既害怕又担心。

    杨乐的这匹快马自然被流寇给截了下来。

    杨乐很自然地说明来意,守卫把他绑了起来,同时立即报告给了高迎祥,说一人自称杨乐要见闯王。高迎祥对于杨乐在朝廷里的一举一动,也十分挂心。他明白杨乐的用意,无非是来说情劝和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爱妻被明军用乱箭射死,他心中就充满了无穷的恨意。听说杨乐到来,立即奔出营帐之外。

    营帐里的其他将领,听到杨乐到来,也都跟随高迎祥的身后,涌出营帐出来看热闹。

    此时,杨乐被绑住了双手,看着远处大踏步走进的精壮汉子,喉头上下鼓动几下,哽咽着没有说出话来。

    在高迎祥的身后,是高一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