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样的惨象,不光出现在这批难民之中,而是整个山东半岛大部分辽民的写照,可能有些人没这么惨,但是那只是少数罢了。

第101章 毛文龙的功绩() 
这些难民,并不是自愿流落到这个程度的,都是因为辽东战事的已在失利,在鞑子的屠刀威胁下,不得不得背井离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山东半岛的。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率兵攻克了沈阳和辽阳,随后对整个辽东都司进行征伐,一时间势头凶猛,短时间内攻陷了辽东大片土地。

    随后便开始了对辽东汉民的奴役政策,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本就已经成为奴才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辽东汉民过的是苦不堪言,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占领区。

    光是这些也就算了,对于汉民来说,只要能活下来,很多人都会选择忍耐,不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多半不会选择拼命反抗,然而努尔哈赤对待汉民不光是奴役,而且还有大规模的屠杀。

    天启三年,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努尔哈赤认为这是明朝派人前来,试图带走这些汉民,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复州。

    根据努尔哈赤的命令,将复州男人全部杀光,女子及牲畜全部掳回,一时间,复州成为了无人之地,除了少数躲进深山之中的幸运儿,大部分人都成了鞑子的刀下之鬼。

    天启五年正月,努尔哈赤连下九次命令,遣派大批鞑子,在建奴控制的大部分地区,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斗的,定为“无谷之人”。

    而“无谷之人”代表着“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谕令八旗“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只要发现家中没有五斗米的人,或者是乞讨的汉民,一律逮捕,然后送往沈阳,集中屠杀,免得浪费粮食。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

    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一时间沿海地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辽东的汉民面对的情况更加艰难,随时可能小命不保,自然不愿意在做鞑子的顺民,然而奋起反抗大部分都被杀死了,胆小一些的就开始逃亡。

    当时逃跑的主要路线有三条,一条是陆路,逃到锦州以西,由于锦州到山海关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北方是崇山峻岭,南方就是渤海,很适合屯田。

    按照孙承宗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将这些逃难过来的辽东汉民,安排在这狭长的平原地带屯田,抽调其中的精壮男子为兵丁,组成了目前对抗鞑子的主力……关宁军中的基层士兵,军官依旧是辽西将门子弟担任。

    第二条路线就是投奔毛文龙,天启元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率二百人进攻皮岛,拿下皮岛后又带兵攻入镇江,擒获后金游击佟养真(又名佟养正,努尔哈赤妻弟,康熙姥爷)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

    随后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后来毛文龙又控制黄海渤海之上诸多岛屿,又从后金手中攻下了铁山、昌城等城池,连带周围一大块区域,虽然这些地盘都在朝鲜,但是毛文龙就是死皮烂脸,不归还朝鲜,当做自己的地盘发展,而且还勒索朝鲜国王。

    一直到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所接受的辽东汉民,超过六十万人,对于这些汉民来说,毛文龙就算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了,虽然日子也过得很苦,但是起码比在后金占领区要好,不光被人当做奴隶,还随时面临着被砍掉脑袋的威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毛文龙救下的可是六十万人,不知道比那个只会忽悠刚刚十七岁,还是个孩子的崇祯皇帝的袁大忽悠,强多少倍了。

    第三条路线,就是从辽东半岛,渡海前往山东半岛的登莱二府,这一部分辽东汉民,差不多也有三四十万人,不过相比于前两种情况,他们的日子就要苦多了。

    从辽东汉民上岸的一刻,就开始受到山东地方官府的盘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人罩着,根本无力反抗,随便来个微末小吏,都能对他们颐气指使,吃拿卡要。

    主要还是因为地缘因素,明朝立国之初,拿下辽东以后,几乎就没设置什么州县的民政机构,代之以军管,成立辽东都司,设置二十五个卫指挥使司。

    可以说辽东汉民,大部分都是军户,或者是被卫所管辖的民户,文风不盛,读书人不多,压根没有几个出人头地的,几乎没有那种做官做的特别大的辽东人。

    这也就意味着,朝中几乎没有他们辽东系的官员,被欺负之后,连一个替他们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更没有什么同一个民族就是一家人的概念,有的只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宗族和同乡关系,跟你非亲非故,没人会可怜你,别说你不是山东人,哪怕你不是本县人,是隔壁县的人,他们一样欺负你。

    这种现象后世社会也有,只不过没有那么严重罢了,而且为了和谐安定,类似的事情,不经常见诸于媒体,不为人知罢了。

    用鲁迅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吃人的人,他们可不管你可怜不可怜,只要自己的过得好就行。

    关宁和东江的辽民过得好一些,是因为当地的统治者,需要从他们之中招募兵丁屯田,对抗鞑子,必然不会对他们太差,而且他们还有与敌人作战的缴获,以及斩获首级的军功封赏。

    这些登陆山东半岛的辽民,原本大多是种田的军户民户,或者依靠打猎为生的猎户,离开辽东就以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加上一直被盘剥,所以过的格外凄惨。

第102章 激动的难民() 
众多辽民之中。幸运一些的,可以给大户人家当佣人或者家丁,或者是给地主当佃户,然后可以勉强篝火下去,不用担心被饿死了。

    或者原本就比较有钱的人,被盘剥一番之后,还有余钱可以购买少量田产,养家糊口,这样的有钱人毕竟是少数,山东一直都是人口稠密地区,土地从来都不便宜,一亩地起码十两银子,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以上两种情况的人数,相比于三十四万的辽民总数,微不足道,更多的人过着有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的日子。

    所以很多人只能靠打打短工为生,免不了有些人会铤而走险,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这就导致辽民与山东本地人的关系更差了,经常是摩擦不断,而且本地官员自然不会偏袒外地人,他们的处境更加凄惨。

    虽然历任登莱巡抚都有过安置难民的举措,而且招募其中的青壮,编入军队加以训练,是还是杯水车薪,即使他们加入军队,还要遭受山东本地军队的排挤,顶多也就是饿不死罢了,社会地位这种东西,只存在幻想之中。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死掉之后,皇太极在权利斗争之中获胜,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产业,但是他看到了后金的诸多弊病,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

    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待汉民的态度,不再像努尔哈赤一样,野蛮的奴役和屠杀了,而是采取了新的措施。

    他规定: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攻陷城池,不杀降民;善待逃人,放宽惩治,从而继续逃亡到关内或者东江以及山东的辽东汉民,逐渐减少。

    对于这种情况,还有一些比较胆大的,已经逃到了山东的辽东汉民,忍受不了山东的恶劣生存环境,以及本地人和官府的欺压,又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辽东。

    然后,他们发现,在皇太极的新政之下,他们不仅没有性命之忧,甚至过的比在山东逃难的日子还好,虽然没有了尊严,但是不用忍饥挨饿,随时都可能被饿死了,只要能安稳的活下去,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也就没想着再回来了。

    难民居然宁愿在敌国生活,也不愿意回来,如果只是个别人的人逃回辽东,不再回来,还能说他们天生贱骨头,愿意给别人当奴才,但是绝大部分返回辽东的汉民都是这种情况,可见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后来登莱的地方官员发现了这种情况,便开始严查这些事情,尤其是在海上派了大量的巡逻船,这种事情总算是被遏制了下来,然而辽东汉民的生存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依旧过着凄惨的生活。

    虽然现在的登莱巡抚是孙元化,算得上是一个好官,上任之后一直试图安置这些辽民,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分身乏术,登莱境内的一切事物都要他来管理。

    而且他是崇祯三年接任的登莱巡抚,恰好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东江内乱不断的时候,他还要负责处理东江的部分事情,根本无法亲力亲为,安置这些辽民。

    只能吩咐下面的各级官员,让他们来负责安置,然后下拨了一批银子用于安置,下面的官员们虽然口头答应的挺快,但是转身就把安置难民的银子,一大半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用来安置难民的银子本就不多,这么一弄根本没剩下多少,而且难民的数量还特别巨大,这么点银子更是杯水车薪。

    现在眼前的这批难民,就是这样的情况,背井离乡之后,不光没有得到朝廷的妥善安置,而且还被本地官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