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孙元化迟迟不说话,张涛在内的其他将领,也都不敢出声。

    “巡抚大人,本官有话要说。”

    坐在一旁的登莱总兵官张可大同样脸色阴沉,当时,他麾下的山东兵和浙江兵,正在全力迎战孔有德乱兵,虽不说有多大优势,但是还是能稳稳的撑住,等待城中红衣大炮运来,就可以大破叛军。

    结果,张涛麾下的辽兵,起码有一半临阵叛投了李九成,进攻自己的侧翼,害的自己分兵防守,最后仍然是支撑不住,参将管维城,游击陈良谟,守备盛洛,姚士良等大将战死,落得个大败而归。

    最后连个全身而退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自己当机立断,恐怕最后就没几个人能逃回来了,说不定叛军还会一鼓作气,拿下登州城。

    多亏孙元化在城头督战,果断下令红夷大炮射击,威慑住叛乱的辽兵,张可大才勉强率领着败兵逃回登州城内。

    经过检点,张可大麾下江浙子弟兵伤亡过半,骑兵逃回城内的只有五百多骑,出战的时候八千多人,回来还不到三千人。

    看着那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浙江子弟兵,无辜的惨死在那群乱兵的刀枪之下,张可大觉得自己的心像在滴血。

    有这些兵在就算吃到败仗,朝廷就算要处罚自己也要有些顾忌,否则自己的下场不会比孙元化好,张可大心理也是恨极了张焘。

    孙元化对张可大也是一肚子的怨气,自己满心希望通过招抚孔有德平息此事,结果现在弄成了这个局面。

    虽然以打促抚是好友王徽提出来的,但如果不是张可大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战胜叛军,他最后也不会下决定出兵。

    他目光目光呆滞的看着张可大,冷冷的道:“张总兵有何话说?”

    张可大有意识将目光迅速扫了大堂上文武官吏一眼,道:“巡抚大人,现在叛军刚刚取胜,一定野心大增,想着攻打登州城,现在主要任务是防守登州城,以免登州城再被叛军攻破!

    现在情况紧急,本官以为还是让张焘戴罪立功,守住城池,等剿灭城外乱兵再秉公处理。”

    孙元化有些惊讶,张可大和张焘一直都是矛盾重重,这次又被张涛连累,害的手下兵马折损大半,居然还会为张焘求情,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真是看的开啊。

    这一点刚好点醒了孙元化,他之前因为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所以有些自暴自弃,都没有准备接下来的事情,孔有德大胜之后,很可能野心膨胀,想要攻打登州城。

第130章 实力就是安全的保障(第五更)() 
现在自己能做的,只有尽量守住登州,等着叛乱被平定了,到时候只要登州不失,首辅周延儒的位置就能保住,自己就算丢官去职,保下性命总是可以的,到时候如果能回到老家嘉定,安心度过晚年就好了。

    想到这里,他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张焘,这一次战败,你的责任最大,但是为了守住这登州城,本抚就在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张焘本以为会被直接下狱,但是没想到孙元化居然还给他机会,赶忙伏地叩首道:“末将感谢巡抚大人宽仁!”

    “起来吧”

    张焘讪讪站起来对张可大作揖道:“多谢张大人讲情,末将没齿难忘!”

    张可大仰着脸,根本看都不看张焘,冷冷道:“本官乃是为整个登州城安危着想而已,张总兵用不着感激,戴罪立功,用命守住登州城才是你该做的。”

    张焘连连称是,也不再与张可大对着来了。

    孙元化大声说道:“张焘,你此时乃待罪之身,切记要掌控住现有手下,不允许再出现白天交战时遇到的情况了。

    再有任何意外发生,本抚是逃不过西市那一刀,但是你张焘,可是要比本抚先走一步!”

    然后目光转向张可大道:“如何应对城外孔有德乱兵,张都督可有什么对策?”

    张可大思忖了片刻,微微摇头道:“本官和张焘麾下的战兵,刚刚经历惨败,而城外孔有德乱兵突然得到大批辽东兵加入,士气正高,此时不适合继续与之野战,据城而守,以待援兵,方为上策。”

    孙元化目光扫过登州兵备道道宋光兰、登州知府吴维城、同知贾明杰、蓬莱县令王铭、登莱总兵张焘、巡抚标兵营参将耿仲明、都司陈光福等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吏,说道“你们要是有好办法,也可以提出来。”

    此时,一名传令兵来报“巡抚大人,西门外逃回来许多溃兵,要求要进城,还请巡抚大人示下,是否放他们进城。”

    “城外有多少溃兵?”

    传令兵答道“回禀大人,属下离开城墙的时候,已经有三四百人聚集在城门外,而且还陆陆续续有人逃回来,现在恐怕已经不下五百人了。”

    看孙元化想要让他们进来的样子,张可大赶忙说道“孙军门,此时万万不能放他们入城啊,谁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叛军派来的奸细,一旦让他们混入城中,他们就可能四处杀人放火,造谣生事,制造混乱啊。”

    不成想,孙元化却说道“这些都是溃散的士兵,又不是叛投的士兵,而且程中还有这么多辽兵,如果不放他们进来,肯定会被叛军抓住,生死不知,恐怕城中的将士们会寒心的。”

    张可大有些恼怒的说道“孙大人,您当年也是在辽东呆过的,想必对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城池失陷旧事,了解的比我等清楚。

    当初若不是放那些溃兵进城,导致鞑子的奸细混了进来,岂会一朝败落,以致辽事不可收拾。

    如今李九成、孔有德屯兵城外,并无援军可期,我等虽三面被围,但有水城为后路,开春后粮草援军皆可补充,只需坚守城池,待叛军粮尽,朝廷大军感来,一举平定叛军即可,绝不可放任何可疑之人入城。”

    “孙军门,这些士兵都是末将溃散的下属,他们既然没有投靠叛军,肯定不会行那奸细之事,属下恳请军门同意,放他们进来。”

    张焘也是一心想让这些溃兵进来,现在这个时代,有实力就有话语权。

    ‘己巳之变’的时候,皇太极率军攻打京师,祖大寿则在这个时候,率军回师山海关。

    在这个时间点,做这种事情,已经形同造反了,为何祖大寿事后没有被处理,还不是因为关宁军掌握在他们辽西将门手上,崇祯怕收拾了祖大寿,关宁军会造反。

    然而,当时还有另外一件差不多的事情,山西总兵张鸿功率领山西兵马,随山西巡抚耿如杞入京勤王,率领大军抵达后,兵部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又明日调良乡,汛地累更,军三日不得饷,乃大掠噪归。

    随后,张鸿功就被崇祯下旨逮捕下狱,后来被斩首了。

    几乎是同样的两件事情,当事人都是同样的级别……总兵官,最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祖大寿屁事没有,张鸿功却被斩首了。

    原因就是因为祖大寿手里有几万兵马,而张鸿功率领的山西兵,都因为没有粮饷而哗变,最后逃掉了,要么落草为寇,要么逃回山西了,手里没几个兵,皇帝杀起来毫无顾虑。

    现在这个时代,手里兵将的多寡,直接关系着武将的安全,即使张焘不懂这些大道理,但是这么鲜明的例子摆在面前,智商上正常的人都会明白。

    今日一战,他逃回来之后,手下的兵马只剩下两千多了,现在城外有五百多人,如果能收回来,他的实力就能恢复不少,他无论如何也不打算放弃。

    张可大听到张涛这样说,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禁怒从心中起,对着张焘怒道“张焘,亏本官刚才还为你求情,都这个时候了,你还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登州城的安危,你对得起孙军门对你的信任吗?”

    张焘没有一点羞愧,反而辩解道“我这就是为了登州城的安危,才想放他们进来啊,城外没有逃回来的溃兵肯定不止这五百人,如果将这五百溃兵堵在城外,那么城外所有的溃兵都知道,进不了城,为了能不被饿死,他们肯定回去投靠叛军。

    本来我军可以多几百甚至一两千的兵力,被你这么一阻拦,全给推到叛军那边去了,更不利于守城。”

    “万一这群溃兵和当初辽阳,沈阳一样,夹在着叛军的奸细呢?一旦出事,也就是那些旧事重演,到时候你我包括孙军门,都没有好结果。”

    张焘仍旧不以为然,说道“这能和那些旧事一样么?叛军就一支人马,迟早会被朝廷剿灭,跟着叛军没有半点好处。

    他们只是本官被打散的部下,当时都没有投靠叛军,现在就更不可能了,张都督就不要总想着那些旧事,草木皆兵了。”

第131章 布防() 
张可大怒道“你如何能断定,这些溃兵之中,就一定没有奸细?”

    “这些溃兵,都是本官的人马,可以用吊篮将他们吊上城墙,然后派人挨个辨认,就算是有些许奸细,也能被查出来,就地处决。

    然后再将这些兵士分散安置,即使有疏漏,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张都督大可放心。”

    孙元化听着他们的争论,思索了一番,说道:“依本抚看来,可以放他们进来,就如张涛所说,仔细甄别即可,就算一两个奸细被漏掉了,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张可大顿时就急了,说道“孙军门,不可啊……”

    不了,孙元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好了,别再说了,本官已下决定,不容更改。若是不放这些溃兵进城,他们是必定会去投叛军,增加叛军的兵力,而且对军心也极为不利。

    放他们进城,不光能增加守军兵丁数量,还可提升士气,一举两得。”

    然后对张涛说道“张总兵,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切记,要严格搜查,然后将他们分散安置,协助守城。

    本抚已经给了你将功赎罪的机会了,如果这件事情你还办砸了,可别管本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