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南门发现大量敌军,正在强攻南门……”
“将军,我们的箭支不够了……”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吕蒙真的已经尽力了!
接下来,是该考虑撤退了。
“阵地上还有多少兄弟?”
“回都督,还有五千兄弟在坚守阵地!”
“把所有箭矢送到前线,组织没有参战的弟兄们登船,准备撤离柴桑。”壮士断腕,吕蒙不得不放弃还坚守在阵地上的将士,绝决地吩咐副将。
“都督,这……”
“哎!没办法了,柴桑已被南北夹击,再打下去恐怕一个都走不了了!”吕蒙叹气道。
“都督,我们何不从南门突出去?敌人虽在攻城,但人数也不是很多,说不定还我击溃他们呢?”副将很奇怪吕蒙为什么放弃更快更方便的陆路。
“没那么简单啊!四天了,没见到一个援军,甚至却没人回来报信,南面没那么好走啊!说不定敌人早已布好埋伏,就等我们往南突围呢。”吕蒙:“去吧,别再拖了!”
“喏!”副将应道,转身去准备。
“等一下!”吕蒙似乎想到了什么。
“还有吩咐吗?都督!”
“派人去粮仓放把火!”
“这……是,都督!”副将有些不舍,却也不怀疑吕蒙的决定。打了多年的仗,这点道理还是想得明白的。
城都不要了,还留着粮草干嘛?给敌人送给养?还有就是敌人如果破了城,肯定第一时间抢粮草,如果粮仓着火,肯定会去救火。那么,他们逃走的机率就会增大许多。只是这样,对留守在柴桑的弟兄有一些残酷。
吕蒙望了望湖边的大寨工事里正在紧张交火的敌我双方,又将目光转向了东方。
“哎……”
一声长叹,宣告柴桑已彻底无援,只能放弃了。
蒋都督啊,不论你有没收到求援信,但愿你都别再回来了。
明谋柴桑!周公瑾果然还是棋高一招!
郭嘉,郭奉孝!真的这么厉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事实上,吕蒙想多了!既然是阳谋,既然他都能看得清,蒋钦加上陆逊又如何看不透。
蒋钦早就收到柴桑告急的求援信了。
可是他却已经撤不回去了!
周瑜也没加速前进,也没回军交手,就这么吊着他。
但是,陆逊已经看透了周瑜的阳谋。他们不能撤呀!
只要蒋钦敢回撤,周瑜一定会反过来追他们的。如果彭蠡泽入口再来一队伏兵,横江一截,他们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就算没有,赶回柴桑又能如何?包围夹击攻城的云梦水师?那周瑜再返来,反包围夹击蒋钦……
这是一个死循环!
无解的阳谋!
所以他们不回兵,只欺望吕蒙能联系到张飞、虞翻,能从南面调集援军,以解柴桑之危。
都在算计,却无法破局。
吕蒙撤走了!带走了五千江东水师。
这已经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坚守了柴桑四天过后,能够撤出来的最大限度了。
最后他派出的人也没点着粮仓。
有五百江东精锐横刀围在粮仓周围,阻止了吕蒙的副将放火,甚至砍伤了数十人同僚。
听到副将说其中为首几人本就是当年跟随蒋钦投靠孙策的柴桑本地水匪,吕蒙便明白了。这……是周泰的人啊!
机关算尽,还是棋差一招啊!
这一仗,败的不冤!
在云梦水师的精锐踏上柴桑的土地时,柴桑南门也被廖化攻破。
而同时,吕蒙也下令起锚,战舰驶离了柴桑东门,进入彭蠡泽,往东南而去。
柴桑之战进入尾声,柴桑易主!
坚持了几个日夜的吕蒙在战舰驶离了港口后,望着销烟迷漫的柴桑城,双眼噙着泪光,硬挺挺地倒在了甲板上。
虚脱了!
刘琦与郭嘉当日下午便在云梦水师的运送下抵达柴桑,战前指挥部再次东移。
这一仗,胜得完美!
至少在郭嘉、周瑜看来很完美。
虽然蒋钦在陆逊的计谋下,趁夜放弃了所有船只,将两万江东水师转移到了陆地上,虽然吕蒙最后还是带着五千人马逃脱了。
但,这一仗确实是完胜!
刘琦心里有小许遗憾。本来派典韦登陆南岸就是为了围捕吕蒙的,结果还是给他跑了。
不过,胜利总是令人心情愉悦,瑕不掩瑜!何况典韦还给他推荐了一位新的人才——刘睿。
自家人,用起来更放心!用心培养,数年后不定比吕蒙还强呢!
skbshge
第408章 陨落()
刘琦应典韦要求,将刘睿调到了神刀卫,升护军校尉,为典韦副手。
职位虽不高,但责任重大!跟在刘琦身边,锻炼的机会也更多。
就凭堂兄刘磐少时对自己的照顾,刘琦也会用心培养一下自己这个侄子。
乱世出英雄,战争出良将!
这一圈下来,除了本就留名史册的步骘,还捡了个刘亮,挖掘出刘睿。不错,不错!
柴桑一破,历陵便从一座孤城变成了大前方。兵力和粮草源源不断从江北运送而来。
海昏很快便被刘汉大军攻破,两路水师合兵一处屯于柴桑,集五万大军由周瑜指挥。进可东图,退可西守!
登陆后向南的部队由周泰率领,加上降军和历陵的部队也已多达五万之众。
大军攻破海昏后继续南下,向南昌施压。
虞翻眼看形式不对,屡次请张飞东撤。
南昌怕是守不住了,再不后撤,张飞手上这几万人将会被咬死。
除非,他们能死守南昌,并坚持到刘备大军来援。
可是……
此时的刘备早已焦头烂额。
北面战场更加紧张呢!
就在刘琦与郭嘉等人紧张地谋划着如何攻破南昌的时候,晋阳有快马送来急报:郑玄老爷子年岁已高,病入膏肓,生命垂危。郑老爷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再见一次刘琦。
刘琦突然一阵失落!
这个仁慈的老人,一生都修生养性、与世无争,将一生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学说与育人。
想起当年在洛阳骗走这位老人,其实现在想来自己当时认为自己有多高明根本就是自以为是。当时权利滔天的何进都留不住的老人,怎么会看不穿他那点小把戏?如果不是郑老先生自己愿意去,谁能勉强?
在留城教学,到晋阳开办学府……
与刘琦一起探讨术数,钻进藏书阁就不出来了……
住事一幕涌上心头,刘小琦不由得心酸。
当即将东征的事务全权交由郭嘉、周瑜打理,带着六千卫士和从王安那儿拐来的步骘踏上了北归晋阳之路。
相信有华佗、张机在,吊着郑老先生的命,许他一个最后的心愿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刘琦却心急如焚。
郑老先生北上十六载,一心扑在著典与治学上。虽然十六年如一载地称刘琦为小友,从未认刘琦为主;但他为刘琦集团所作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刘琦冶下的县郡初中级官员几乎大多出自留城学院或者晋阳学府,直到蔡邕和刘表到长安开办长安中央学府。但那也不影响郑玄桃李满天下。甚至包括刘琦、荀彧、田丰、郭嘉、贾诩等刘琦集团的大脑们都常常聆听其教诲,尊之为师。
不仅如此,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广被当世学子推崇,广为流传。很多儒家学士尊郑玄为“先师”。
刘琦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往晋阳。待他赶到达晋阳时已是八月十一。
初秋的晋阳早晚已有丝丝凉意。
刘琦甚至来不及返回府中梳洗,便径直催马赶到了晋阳学府。
可郑玄不在学府。
原来,国渊回到晋阳后便将病中的郑玄接回家中奉养,侍若亲父。
郑玄年岁已高,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晋阳“济世堂”没有华佗、张机坐镇,他们的弟子再强也难以逆天改命。国渊情急之下,急书长安,请田丰务必说服华佗、张机北上为老爷子诊治。就算无力回天,也加以调理,让老爷子能完成最后的心愿。
华佗、张机悬壶济世,本就医者父母心,更何况他二人在晋阳时也与郑老多有来往。话不必田丰多说,听到消息当时便放下手中所有工作快马赶往晋阳。
就连仁心仁术的三夫人张宁都将自己的孩子托负给了貂蝉,只身随二位神医返回了晋阳。
三大神医同时出手诊治的事已经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但……
既便三人加一块,医术超绝,也无力逆天改命。
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改变。谁都无法逃脱!
郑玄已经七十有五了,比起历史上的记载他已经多活了两年了。放在这个平均年龄五十都不到的年代,已然是长寿中的高寿了。
三人废尽全身解数,也不过为郑老先生延长了月余寿命而已。
刘琦赶到时,郑玄已到了油尽灯枯,弥留之际了。
也许之前郑玄还有许多话想跟刘琦说说,但现在已经有气无力了。
刘琦坐在郑玄的床边,轻轻地拖住郑玄那已干瘪的手:“郑老,我回来了!”
“刘……小……友……”郑玄见到刘琦,嘴角挂上了难以分辨的微笑,眼睛突然冒出光芒,精神似乎好了许多。
但刘琦身后的两大神医知道这是人去逝前的回光反照。
郑玄,命不久矣!
所有人都退到了屋外,只留下了刘琦。
郑玄已经没有力气说太多东西了。
刘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