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馆虽然很大,可装不了上万人,至于被挑选出来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克格勃,这就不关别人的事情了。

    “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一些美国媒体也是可以进来的。”穿戴完毕的谢洛夫没有穿上开会时候穿的白色军服,而是换上了最老的灰色军装,以及除了他几乎整个苏联都淘汰了的蓝色围边大檐帽。蓝帽子因为和大清洗运动沾边太大,已经被新式的制服取代,蓝帽子的新式军装,苏联现在就做一套,只有克格勃主席穿在身上。

    苏联大使馆也算热闹,进来了百多个代表,已经被安排进来的二十几个记者,要知道能够进来的记者已经成了华盛顿记者的象征,他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报道这件事怎么解决。

    “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和你们这些犯罪分子见面,怎么样?在美国是不是过的很愉快?”随着话音落下,谢洛夫带着这个和大清洗留下影响的蓝帽子出现了,带着傲慢的态度看着进来的人群代表和记者。

    这个时候谢洛夫微微仰头,露出非常高傲的表情。实际上他只是在尊重俄罗斯传统,经常看苏联阅兵的就知道,苏联军人都为仰头,表现出来高人一等的骄傲姿态。

    “怎么不说话了?我怀疑你们是受到美国人煽动的,在总书记访问美国的时候过来搞事,当然我没有证据,这只是一种怀疑。”刚上来他就首先倒打一耙,斩断苏联和这件事的关系,不然这出没事会受到怀疑。

    带着这么一副表情,手中摆弄着大马士革钢刀,做出一副你们说我听着的态度,这种态度也通过摄像机表露在苏联大使馆外面的画面上。

    “那就是那个克格勃主席么?好像比传闻中和善了很多,不过很傲慢。”外面的人群出现了一丝骚动,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谢洛夫,很多人被关押的时候,他还不是克格勃主席。

    “谢洛夫主席,我们是苏联人,在古巴服刑期间,被古巴人蒙蔽,真以为美国是一个天堂,来到这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我的祖国远远比这里要好,在这里美国人根本不把我们当做人,而且这个国家非常不安全,我们找不到工作,我们本来就是苏联人,应该归国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起来,刚开口就抨击美国的种种不好。

    “呵呵,我还以为我在国内开会,我差点都认为你是克格勃了!”谢洛夫扑哧一笑,他已经看出来对方真的是一个克格勃,只能先用话堵住可能的非议,懒懒的道,“你们早干嘛去了?在国内的时候天天对国家不满意,现在来到了美国就应该努力工作,早点成家,祖国?苏联不是你们的祖国,没有一个正常人天天给祖国拖后腿。”

    “我不认为你们有回国的必要,现在的你们对苏联来讲,就是一群外国人,有空回去看看是可以的,先留在苏联绝对不行。”谢洛夫干脆堵死了这些回国的梦想道,“你不爱国家,国家也不爱你,是不是很公平?等价交换么!”

    “谢洛夫主席,如果是我们美国,你这种态度会受到谴责的。”一个带着眼镜很有正义感的记者,在这个时候插话道,他已经找到了今天新闻的爆点,不尊重人权。

    “所以说,美国不可能成为苏联,苏联也不会变成美国。”谢洛夫微微摇头,没有理会这个家伙,摇着头接着道,“不要总想着国家为你做什么,而要想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是肯尼迪总统的话,我只不过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出来,美国记者的水准一般!”(。)

第六百六十四章 访问结束() 
“可我们原来就是苏联人,只是在古巴关押,卡斯特罗把我们送到美国,还给我们安排了古巴的身份,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当时古巴士兵有枪,我们没有办法。”另外一个已经进化成俄罗斯大妈的女人紧接着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回国有道理。”

    “苏联对古巴负有国际责任,既然是卡斯特罗同志的决定,不论造成任何后果,苏联都会承受,就拿你们这件事来说,苏联已经遭受到了当时美国媒体的谴责,那是苏联付出的代价,我们选择和古巴同志站在一起,所以不能接受你们的回国申请。”

    谢洛夫拿着大马士革钢刀刮着指甲,同慢吞吞的口气道,“最近总书记在访问的时候,尼克松总统是话,你们没有听到,我们有盟国,必须对他们负责任。”

    又换了一个总统,把尼克松总统的言论拿出来堵住这些美国记者的嘴巴,一边的美国记者互相对视几眼,都摇摇头,觉得无法反驳这件事。

    这个苏联总政委动辄就拿美国总统的言论说话,他们平时的牙尖嘴利都发挥不出来,总不能说肯尼迪和尼克松说的话不对,这些言论都是很有正能量的话。如果是苏联人说他们还可以胡搅蛮缠,但是如果是美国总统说的,自打自脸可不太好……

    “谢洛夫主席,这涉及到不仅仅是盟友的问题,而是这些人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情况下被送到美国,苏联作为这些人的祖国,应该把他们接回去。”一个颇有姿色的女记者用诱惑力的声音道。这个女人的脸蛋一般,美国人算是白人里面长得略丑那种,不过这个胸前规模,倒是有些吓人了,没听说美国这方面多强啊,后世****统计最大的不是俄罗斯么?

    咦?硅胶!瞄了女记者几眼的谢洛夫瞬间断定,这个女人的球不是真的,太圆了。身为几个影视基地掌控者的谢洛夫,绝对是会员待遇,很多本部门的片子都看过,一眼就能断定出来天然和人造的区别。

    硅胶女没人权,谢洛夫自然面不改色继续人模狗样的正义感,一副国际责任大过天的样子道,“这会让我们的古巴朋友不满,苏联不能这么做,再者这些人回国根本无法继续适应工作,这会造成苏联出现失业人口,我们不能这么做。”

    “不就是一些失业人口么。谢洛夫主席,我们美国的失业人口也很多,一些失业人口有助于苏联的竞争性。”女记者继续发问,觉得眼前这个苏联人在避重就轻。

    “你们美国百分之七的失业人口是你们美国,我们苏联又没有失业人口!”说到这谢洛夫眼睛一眯,好笑的说道,“你是不是不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失业人口存在的?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国家,所有国家的失业率都是零……”

    这句话引起了一阵惊愕,不是在大使馆内部,而是在大使馆外部看热闹的美国人,因为谢洛夫懂英语,所以在和美国记者对话的时候是用英语的,可以让很多美国人都能听懂。

    “嗨,那个苏联人说的是真的么?”一些围观的美国人询问着想要回国的苏联人,其中不乏穿着还像是人样的家伙,他们迫切的询问起来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

    “当然是真的,要不我们为什么要归国,看看你们国家这个样子,糟糕的治安,糟糕的经济,远远没有我们祖国安稳。”被询问的请愿者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做出一副你们少来烦我的表情,这种气愤的态度更加让美国人感兴趣,苏联竟然没有失业率?怎么可能?

    很多美国人对苏联根本一无所知,他们知道的是美国统治者让他们知道的,比如不能像美国一样自由迁徙,大清洗,没人权这种印象。至于苏联的优点,他们怎么可能宣扬自己敌人的优点?就算是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苏联方面借鉴到了改善方式,也不会告诉普通人是从苏联得到的灵感,而是会说我大美利坚昭昭天命。

    很不幸的是,谢洛夫知道这种情况,后世酷爱上网的谢洛夫,对美国人的白痴程度大吃一惊,竟然很多常识都不知道,尤其是历史和地理方面这种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美国人竟然统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就知道美国的教育肯定非常不要脸。

    现在是一九七三年,美国正处在反战的巅峰状态,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说的所有事情,美国人都不相信,加上苏联力量越来越强,这是美国人民最没有信心的时候,不在这个时候洒上几把盐,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们美国人要知道,苏联的情况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国家开支很大一部分是福利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水电免费,住房免费,生育有奖金,商品价格低廉,我怎么能让这些人回国?这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谢洛夫一直就认为,如果苏联最后坚持不住的原因有财政原因的话,那其中军费高昂只能占一半,另一半就是公众福利开支。

    其实,在苏联实行重工业优先、低收入低消费政策的年代,经济并没有垮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想要既维持一个重工业、军事工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又维持高福利,这就非常危险了,把福利开支砍掉,继续军备竞赛,再过五十年苏联也不会垮。

    “当然了,我的话没有说死,苏联是不会接他们回去的,不过他们可以在苏联大使馆进行申请,就像是很多外国人移民苏联的一样,证明自己的价值,加入到我们的建设浪潮中,我们自然会批准他进入苏联。”最终谢洛夫还是没有完全断绝这些请愿者的希望,但基本上也差不多,这些人可能只有百分之一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剩下的就再见了。

    苏联在解体之前,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或许是像现在一样借助高涨的石油价格,或许是靠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造就了二十几年的繁荣经济,高国民福利,几乎不存在的失业率,坚挺的卢布,幸福的人民生活,物资短缺是有,但远没有一般国家严重。

    至于现在,苏联比历史上更强,有更多的国家帮助,还解决了很多只能有热带国家做盟友才能解决的问题,至少在印尼变色之后,苏联的橡胶从来没缺过,钢铁本身就不缺乏,于是汽车业出现了巨大的发展。

    最终谢洛夫没有让给自己摇旗呐喊的东欧国家失望,拒绝了这些人归国的请求。想要加入苏联是可以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