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多年以来,北约早已经不是华约的对手。”谢洛夫想都不想直接回答道,“不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苏联胜利的几率都比美国要大的多。”

    “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里根冰冷的看着谢洛夫道,“我有战略导弹防御体系!”

    “目前只是什么成果都没有,只是存在计划上的一个体系。”谢洛夫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往前一戳,像是戳破了一个气泡一样不以为然,“你还是二十年后在和我说这些话吧,不过以你的岁数和身体,估计没有这个机会了。”

    苏联**的中央总书记和美国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当着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面前,大谈核战争自己是胜利者,情况的态度,让在座的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心中暗道,“你麻痹!”

    苏联和美国互相对对方不屑一顾,而对自己自信心爆棚的态度,是对世界和平的公然践踏,不过!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苏联,所以其他国家就当做没有看见。有的国家认为是嘴炮,比如法国!有人是因为实力不济不敢插言,比如大部分国家。

    “里根总统,是不是继续推行对抗政策?”谢洛夫一点都不着急,美国之所以在里根时代能够有一个好的经济表现,其实是因为此前几十年美国人还有不少的积蓄。而且此前社会的各种积累,比如教育水平、技术能力还都不错。因此,当里根砍掉福利逼迫着美国人花钱的时候就可以为资本主义续一波。

    现在还行么?谢洛夫不这么认为,没有个几年时间美国根本缓不过来。谢洛夫也不会给美国缓过来的时间,恶棍这个东西,该打死的时候就一定要打死。

    他不怕里根狗急跳墙,因为里根在美国总统当中,少数几个和大财团依存关系特别大的总统,真正敢对大财团动刀子的总统,有大小罗斯福和肯尼迪,后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大小罗斯福是真正的遏制了美国无休无止膨胀的财团。暂时利用总统的职责不让那些大财团胡作非为,其他总统也大多数平平淡淡。

    但其中有两个总统,对美国的资本力量依存非常高,一个是民主党的杜鲁门,另外一个就是他眼前的里根,两个人给资本家开了很多方便之门。

    里根比杜鲁门稍微幸运一点赶上苏联自杀,明明已经消耗了美国不少内力,却因为戈尔巴乔夫比他消耗的更快取得了胜利。

    “让我们以投票来决定结果吧?”谢洛夫不准备和这个病人争论下去,对方属于不可沟通的那种人,只有那些大资本家才能让这个总统不要发疯,自己没有这个本事。

    全体表决,苏联的发动了东欧国家、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几乎全部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非洲国家,对阵支持美国的西欧国家,绝大部分南美国家和部分英联邦国家。

    表决结果结束,除却弃权票,六十五票对五十票通过苏联提出的决议对联邦德国进行彻底调查,等到结果出来后,谢洛夫非常从容的看着整个联合国会场,然后把目光放在里根身上道,“所有二战受到德国波及的国家,包括民主德国都会参加联合调查团!”

    这场在联合国的较量以苏联的胜利告一段落,不过这次会议给了一些国家震动,苏联的支持者竟然比美国还多,这和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不同。那一次被很多国家认为是苏联的一次拆台,因为可以同时参加,所以很多国家都派出了两支代表队,所以没有被当做一回事。

    可这一次,联合国大会上的较量是完全不同的,苏联总书记和美国总统面对面的较量,苏联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这让很多国家非常惊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似乎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苏联是不是比美国强大了?这件事需要很多国家的考量……

    其实苏联必须要感谢法国的强烈支持,在联邦德国化学武器的问题上,法国根本不会让步,哪怕面对的是美国。因为投票之后法国表态的很干脆,才给不少国家造成了影响。

    “我真的很想动用否决权,看看那个人是不是真敢强行发起战争。”回到白宫的里根似乎一身力气都被抽空,十分疲惫的对着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说道。

    里根身上的锐气在消失,美国发起的全球反击,没有多少大成果。在股灾之后,虽然仍然对各种反苏武装进行支持,却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也体现在了里根身上,他也开始感到疲惫,似乎早先挑起更加激烈的对抗让苏联一蹶不振没有成功。

    动用否决权否决苏联的提议,会让美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尤其是在战败国这件事上。里根只能选择争取盟国的支持,以多数票阻止苏联,但却仍然失败,这对里根的打击也不算小,大多数国家站在苏联那边。

    “里根肯定不甘,不过这怪我么?同样是战略进攻,我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啃,至少还打着解放非洲摆脱殖民的名义,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大义,做出一副舍生忘死的解放者样子,里根连借口都不找,一句危害美国利益,先楱格林纳达、后打尼加拉瓜和利比亚,比我们名声还差一点都不奇怪!”谢洛夫在参加完联合国大会立刻启程回国,美国的防空警戒圈外边,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已经在等待,准备伴飞回国。

    似乎组建联合调查团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实际上,联合调查团不是他的目的,销毁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也不是目的,打击德国人对政府信心是其中一个目的。

    “把莱茵大营的地区给我标好了,这次我们成立调查团,规模一定要大一个国家给我出二三百人。刚开始装作认真调查的样子,到达莱茵大营的地点,一定要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莱茵大营给我挖出来。”从美国回来还没有休息的谢洛夫,直接把切布里科夫叫进来面授机宜道,“那我们组建三千人的调查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仍然不多。所以我们必须在驻德美军发觉之前,挖出当初死在莱茵大营的德国人。”

    当初卫国战争,苏联和德国杀红了眼,落在地方手里的战俘命运可想而知。德国的集中营,苏联的劳改营战俘的命根本不会当做是生命。这件事苏联洗不了,谢洛夫也不想洗。

    把苏联包装秤白莲花难度太大,不过把美国的面具剥下来就容易多了。可以借助寻找化学武器库销毁的名义,让联邦德国提供器械,这批器械到了调查团手里,就用来挖掘莱茵大营,让联邦德国人知道,美国一点都不比苏联仁慈。

    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总理科尔在一片声讨中宣布将会辞职,等待调查结束之后举行大选。

第九百九十章 联合调查团() 


    “一定要把联邦德国翻个底朝天!”这是苏联领导的十一国调查团共同想法。? ??

    联合国大会之后,东欧十一国全部在本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报道,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一个交代,这些国家全部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共同利益让他们必须跟随苏联前进,这是一条荆棘之路,注定不能后退一步。

    一股洪流在东欧大地上奔腾,但是一直以来当做堤坝阻挡的联邦德国,却处在一种无序之中,全国对这次爆炸案的抗议此起彼伏,各党派控制的媒体互相指责,在野党对执政党进行攻击,执政党表示我们不背锅,在野党同样有责任。

    “有种魏玛德国的感觉,这似乎就是希特勒说的,民主的无序一面,从社会党变成**在变成工会革命,所有人的立场都摇摆不定,似乎这次爆炸案,有把民主的负面激出来了,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应该动用最先进的医疗治疗民众,同时用军队清除残留毒雾么?怎么都在互相甩锅呢?”谢洛夫抬眼瞄了一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貌似无意的问道,“这件事出在我们身上,怎么办?”

    “伟大的人民军队,绝对不会坐视人民受到苦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格里申想都不想就开口,口气中的自信不是伪装出来的,他从来没有对红军战士有过怀疑。

    “我也相信这点!”谢洛夫感同身受的道,他想到了十万苏联红军前赴后继朝切尔诺贝利进军的场景,这些从阿富汗战场撤回来的大军,成了苏联对付核灾难的最可靠力量。

    叹了一口气谢洛夫对着切布里科夫问道,“美国的情况怎么样?国内是不是有变化?”

    “和联邦德国有点像,被压制的民主党媒体声音大了一些,可情况远远没有联邦德国严重!”切布里科夫大将一直关注美国的情况,这也是克格勃的最重要对外工作。

    从股灾之后,美国国内的舆论有了一点分裂的趋势,说实话,任何一个强国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圣母化的趋势,温饱思***太平日子过的时间长了,就有闲工夫去善心了。很简单的规律,经济不好就转右,经济好了就转左。不过因为左派的道德层面比较吸引人,总体上在安逸的状态中,都会越来越左。

    美国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世界级大国,有这种情况在正常不过了。苏联也是一样,只不过两国预防国家圣母化的机制不同,实际上只要别出叛徒,谢洛夫相信从承接传统上,苏联应该是有优势的。

    “里根现在有些力不从心了,有人在牵扯着他,但是苏联没有人能牵扯着我。作为一个队大财团依存度很高的总统,哪怕他本人的性格比较难对付,华尔街也不会让他为所欲为的,六七年来,我们被动防御,现在这种日子也应该过去了。”谢洛夫坐直身体,默然的看了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一眼,一字一顿的道,“我认为,进攻性政策已经是时候重新提出来了。这一次,直到美国彻底认输。”

    切布里科夫、茨维贡、博布科夫等安全干部互相看了一眼,包括阿利耶夫在内的五个人打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格里申、罗曼诺夫、哈拉佐夫思索片刻,纷纷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