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诺夫、哈拉佐夫思索片刻,纷纷点头。

    “一年之内,对美国扶持**武装的盟国进行军事支援,扑灭美国这一波的反攻,随后转入进攻,利用一些领土争端,把美国拖进来,必要时候绝对不能害怕正面对抗,哪怕是要用军事来解决!”谢洛夫飒然道,“北方集群的撤退还要继续,散会……”

    联邦德国和美国已经在化学武器的问题上给了苏联交代,那么北方集群的撤退当然要继续,在早先的谋划中,北方集群本身就是用来给伊朗和伊拉克压阵的,没有这个重兵集团,伊朗和伊拉克也会怀疑苏联的诚意。

    中东处在平衡状态中,越重要的地区谋划起来越要小心。苏联直到中东重要,美国同样知道中东重要,为了避免起到连锁反应,在中东的动作当然是越缓慢越好,脆弱的平衡才迟迟没有打破,苏联也一直宣称中东早已经在自己手里,表示对海湾的王爷国没有兴趣。

    这当然是假的,苏联可没有这么大方,不过为了最后的胜利,谢洛夫还就忍住十几年来一直在说谎,就和第三帝国宣称我们热爱和平一样,只不过德国翻脸的太快,国内也远远没有充分的准备。苏联把这个准备过程拉长了十几倍。

    大柏林作为民主德国的都,最近非常热闹,包括民主德国自己在内的联合调查团正在这里云集,等到沟通完毕后,从柏林出搭乘铁路进入联邦德国境内。

    最近柏林市出现一些外**事人员,没有引起柏林人的惊讶,整个民主德国有五十万苏军驻扎,军人是民主德国人最常见的群体。人们对来到都的联合调查团成员并不排斥,很多东柏林的居民也经常看新闻,知道对面已经出事了。

    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爆炸案,让一般的民主德国民众有着复杂的感觉。两德并立已经三十多年,渐渐地民主德国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知道冷战的格局不被打破,德国统一几乎不可能,就算是苏联同意,美国也不会同意。

    不过虽然没有五十年代那种痛彻心扉的分离之情,很多民众也在一些场合询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联邦德国在民主德国眼中还是和别的国家不一样。

    “德国看起来真的不错,在我们阵营内部能排到前三吧?”一个南斯拉夫军人询问着身边的德**人,用的是俄语。这批联合调查团的一条标准就是一定要会用俄语说话。

    “除了芬兰和希腊之外,应该就是德国了。”另外一个波兰军人想了一下道,“有人说葡萄牙的经济也不错,不过我没有去过。听说芬兰的富裕程度在世界前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旦到了联邦德国,这些从各国而来的军人就会严格按照纪律行动,社会主义国家,对荣誉感都比较看重,看重到一点错误都不能犯的地步。而现在开开玩笑到没有什么。

    “我们的任务,是对联邦德国所有的重要企业进行清查,同时在驻德美军的陪同下,查验并且销毁销毁化学武器。不过作为我们肃反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最后一点,确定莱茵大营的位置,并且把这些尸骨挖出来。”

    说话的人很年轻,军衔也不是很高,不过这批苏联克格勃当中,显然以他为。挖掘莱茵大营,这是他从父亲那里承接的秘密任务,刚刚接受的时候心里未免紧张,不过谢洛夫已经说过,其中一处确切的地点已经确定,布瑞曾海姆战俘营被确实是战俘死亡最高地区。

    “鲍里斯同志,我们就算以最快的度挖掘,也很容易暴露,到时候一定会被美军所阻止!”另外一个指挥官说道,“这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三年前的秋天,一个德国人,施密特的私人队伍从当年大营的条状茅厕的位置开始了挖掘工作,此举立刻引起了当地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但不久之后,施密特收到了当地行政部门的一纸通知,通知声称:该大营遗址属于考古受护地区,对擅自挖掘者要处以二十五万马克的罚金。面对政府干预,施密特被迫停手了。在经过一番咨询和准备之后,固执的施密特在去年年底开始办理申请挖掘布瑞曾海姆大营的手续。以办事著称的德国有关部门拖到了今天三月才给了施密特一个书面的回复,结论是拒绝他提出的开挖申请。

    “这件事我知道,所以总书记才派我过来。”鲍里斯呵呵一笑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炮灰的本质道,“我父亲就是用我总书记儿子的身份,让我在美军觉后给你们拖时间。不过我希望你们动作快一点,最好不要让我处在危险当中。”

    其他指挥官张了张嘴,然后各自苦笑道,“好吧,我们尽量提起度。”

    几个小时之后,满载着联合调查团的列车在联邦德国都波恩,波恩并不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里人口在三十万左右,和柏林完全不能相比。欧洲的大城市不多,但是小城很多,连绵不断的乡村点缀在其中,所以不论是化学武器库在哪里爆炸,都不愁制造不了伤亡!

    此前苏联外交部代表团已经先期来波恩进行了沟通,鲍里斯这只调查团在气候,联邦德国国防军已经准备好了地方,让来自东方十一国的联合调查团驻扎。

    “似乎有不少抗议人群,不比民主德国强多少么?”从波恩火车站下来的鲍里斯看到了火车站墙上的宣传画,画上有骷髅头骨,至于德国文字他不认识,也能猜出来应该和前一段时间的化学武器库爆炸有关系。

    “苏联无论如何都会站在自己的盟国一边!澳大利亚没有让我们退却的资本。”

第九百九十一章 才想起来安理会?() 


    在印尼和澳大利亚在东帝汶的问题上,苏联站在哪一边还有疑问?关键时刻退缩只能让苏联本身的盟国失望,尤其是印尼这种比较强大的国家,是苏联遏制澳大利亚的重要盟友。

    面积不如澳大利亚、经济不如澳大利亚,那又怎么样?印尼人多,人多的国家有更大的承受力,在对抗的时候可以把面临的压力分担到更多的个体身上减少压力。

    “我看里根能忍多长时间,一定要逼着里根和我们对抗!”谢洛夫等印尼外交部长离开莫斯科之后,对着周围的同志道,“澳大利亚是英国移民的后裔,美国必须要救援。印尼不是一个小国,单靠第七舰队是绝对遏制不住的。就算美国不愿意,我们也要想办法,让波斯湾的第五舰队动一动,让美国海军无暇他顾。”

    “这一步的对抗就印度尼西亚作为基地,印尼本身的潜力就在澳大利亚之上,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在海洋上对抗的压力。”涉及到大洋对抗,苏联红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是必须在场的,这一次的主角是苏联红海军。

    一九八八年的苏联红海军实力,和美国海军前所未有的接近。不论是在谢洛夫苏联还是戈尔巴乔夫的苏联都是如此。不过苏联红海军要是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中部对抗,仍然是没有胜算,差距在于水面舰队。距离陆地越远的海洋深处,苏联红海军的胜算就越低。所以苏联红海军在智利的主角,基本上就是一个存在舰队,从来不离开智利港口,保护阿连德政权就是那支分舰队的最大使命,反正只要战争没有开始,阿连德就是安全的。

    “幸亏印尼和澳大利亚的距离不远,不然我们就非常不利了,我们部署在印尼的短程弹道导弹,可以掩盖不足。”谢洛夫比照了一下澳大利亚和印尼的距离,只要以印尼作为基地,不是没有和美国海军对抗的可能,至于大洋对抗,想都不要想,红海军又不是傻叉。

    “美国会不会首先对印尼进行威胁呢?”戈尔什科夫元帅仔细听着总书记的推演,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因为印尼和澳大利亚的矛盾,这套对抗方案是建立在美国海军首先对印尼威胁的基础之上。

    “这是当然的!”谢洛夫想到不想直接回答道,“美国海军一定会出动对印尼威胁的!”这不是大特务头子又在做预言家装逼,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次对抗,他哪有参照物做决断?

    这种判断是根据美国的行事风格来进行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截止到今年,四十多年的时间,美国几乎一年出兵两次,战争地区遍及全世界。哪怕是苏联大举进攻的七十年代,七四年美国干涉牙买加曼莱的民族主义政权。七六年在安哥拉:支持、指挥南非种族主义政权背景的叛军。七七年在萨尔瓦多:美国支持萨尔瓦多军事政变,七万当地人加四名美国修女被杀,七九年介入尼加拉瓜内战。

    到了今年,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四十年时间,美军一共八十次军事干涉。其中在七十年代最少,十年间只有四次,那是因为苏联的进攻让美国喘不过气来。

    现在美国经济遭到重创,出现了一点颓势,可充其量不过是在原地踏步,底子还在。情况和七十年代美国原地踏步没什么不同,并不是马上就要断气了。

    澳大利亚不是一般的国家,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对美国十分重要,印尼和澳大利亚的争端一旦扩大,美国一定会出动海军对印尼进行威胁,

    “以太平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应该可以让美国海军望而却步了。”戈尔什科夫元帅稍稍的计算一下,觉得不是没有胜算。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不适合出动,两支舰队距离印尼太远,劳师远征太不容易。

    等到戈尔什科夫元帅离开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第二书记利加乔夫才说道,“总书记,我不明白,里根已经就剩下了不到两年的任期,我们完全可以等待里根下台,为什么一定要逼着里根和我们对抗呢?”

    “我们能完成的任务,不要留给后人。早点结束冷战,是我们的义务。”谢洛夫没有苛责这个第二书记,第二书记是需要权威的,循循善诱道,“一般情况下,美国总统的第二任期都没有顾忌,因为已经不可能连任,所以比较危险。这点我也明白,”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