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太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尔哈赤转问范文程:“先生看,当如何安置李永芳?”    
  范文程答道:“大汗,微臣以为,如何处置李永芳,不是对待他一个人的事情。大汗欲夺天下,今后少不了要收拢汉人文官武将,这是做给整个大明国汉人看的。利害攸关,大汗自会考虑。”    
  努尔哈赤不住点头,心中已然有数。    
  半个时辰后,李永芳回来报喜:“启禀大汗,南城守军,经臣下劝导,已是同意归顺。”    
  马古达补奏道:“大汗,李将军不避生命危险,深入明军副将居处晓以利害,方使明军弃暗来投。”    
  努尔哈赤甚喜:“李将军忠心可嘉,授与副总兵官之职,即着其统辖归降汉军全部。”    
  这充分说明,努尔哈赤对李永芳的信任,显然是不担心他率旧部反叛,李永芳赶紧表示忠心:“大汗如此信任,日后为大汗征战,不惜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努尔哈赤还有惊人之举:“获悉李将军夫人死义,甚为哀痛。朕将七子阿巴泰之女赐与将军为妻,以充枕席,将军以为如何?”    
  李永芳初时以为是在梦中,难以相信这是真的,一时懵懂。    
  皇太极提醒他:“还不赶快谢恩。”    
  李永芳跪倒在地,感激涕零:“大汗如此厚爱,为臣便万死亦难报万一。”    
  努尔哈赤彻底打消他的顾虑:“李将军,此后休论汉人女真人,你我已是至亲,真的是一家人了,谁若敢对你不敬,只管告知与朕,自当为你做主。”    
  范文程发出由衷的赞誉:“大汗如此英明,何愁天下归心。”    
  努尔哈赤心情极好,又认真地请教范文程:“范先生,我军已将抚顺收入囊中,下步当如何行动?”    
  “大汗,下官以为,明军不会容忍抚顺有失,定将全力收复。我军不可与之在此争一时之短长,应将粮草军械尽数取走,回撤赫图阿拉,再图他举。”    
  努尔哈赤心中十分明白,自己眼下无力占据抚顺,范文程之言实为上策。传令下去,将抚顺全城人畜军械粮草财物洗劫一空,尽数运走。后金军得令后即全速行动,计有一千户居民不堪明朝统治情愿归顺,其他人畜共计掠走三十万之众,军械粮草财物则不计其数,使得大明在辽东这一重要城市被洗劫一空。    
  撤军回转赫图阿拉途中,代善在中途与努尔哈赤会师,得知代善也按计划轻取东州、马单根二城,并洗劫周围台堡村庄五百余,也是缴获甚丰。    
  正当大家为胜利而欢欣之际,一马探匆匆来报:“大汗,大明国辽东巡抚李维翰派了一万大军追击,由总兵张承荫统帅,距离我军大约六十里。”    
  皇太极一听立即请战:“父汗,儿臣愿带本部人马迎敌,必保父汗与大队平安撤回。”    
  代善不甘皇太极独占其功:“父汗,此战让儿臣效力,定当迎头痛击明军获得全胜。”    
  努尔哈赤轻蔑地看待追兵:“明军一向养尊处优,有谁真心作战,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好向明朝皇帝谎称业已将我军赶出边界,骗取军功犒赏。他们的追击是假的,不必理睬,我们只管安然撤退就是。”    
  皇太极再奏道:“父汗,这样退走,明军还以为我军怕了他们。依儿臣之见,莫如给明军一个颜色看看。”    
  努尔哈赤想了想:“也好,既然打就要将明军打疼,让他们今后一提我军即谈虎色变。”    
  “儿臣一定不负父汗厚望。”皇太极、代善同声回答,似乎领军的就是他们自己。    
  努尔哈赤看看二子,也不好拒绝其中一人,便发话说:“即你二人每人三千人马,据报明军有上万,可有勇气出征?”    
  二人又是同时表态:“若不获胜,甘愿受罚。”    
  果然不出努尔哈赤所料,当代善、皇太极六千人马回击,距明军尚有二十里时,明军即不敢前进了。因在途中,无城池可依守,张承荫急令部队停止前进。选一险要的丘陵地带,命部下掘壕。他将一万人马分为三营,自己居中掌握五千兵力,副将颜廷相统领三千人在右营,参将带两千兵力守左营。这样按官职高低分配兵力,立刻引起了副将、参将和所属将士的不满。兵士们带着情绪修工事全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等他们修好堑壕,后金军已是冲杀过来。明军无心恋战,一触即溃,后金军恣意砍杀,就像屠夫进了屠场一样。张承荫不甘失败,亲带精锐上前接战,与皇太极战到了一处。皇太极也不多言,手中金背砍山斧一着紧似一着地劈向张承荫,不消十个回合,张承荫即被砍落马下。主帅阵亡,原本就毫无斗志的明军更如鸟兽散,后金军随意追杀。    
  代善也是轻而易举地攻入明军右营,不过三五招,手中大刀就将颜廷相人头斩落。混战中,明军游击、千总、百总等大小将官十五余人战死,一万明军全军覆没。此战,后金军获得全胜,从而更加坚定了努尔哈赤打败大明国取而代之的决心与信心。
  第二部分 准太子失宠第36节 萨尔浒血战(1)
  公元1618年的北京是个少雪而又干冷的冬天,紫禁城似乎也失去了往日那紫气升腾金碧辉煌的光彩,变得灰秃秃的缺少生气。成群的麻雀在琉璃瓦上跳来跳去,好像这里的主人已奈何不得它们。乾清宫里的龙椅上,明神宗万历皇帝有些气力不支地斜靠着,面对下跪在眼前的新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镐,正在面授机宜:“努酋攻掠抚顺,辽左覆军殒将,建州势焰益张,朕心甚为不安,今委卿经略辽东,势必一战荡平努患,解朕左股之忧。”    
  “万岁钦点,臣自当以死效命。然据臣所知,建州努酋经营几十载,已成气候,兵精粮足,骁勇善战,不可等闲视之。”杨镐叩首说,“惟愿万岁足兵足饷,以足够优势对敌,方可确保一战而胜。”    
  万历皇帝方要开言,又有边报送上,见标有“急”字,他命秉笔太监当时念奏。秉笔太监操着公鸭嗓念道:“建州贼酋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近日又率部匪连陷抚安、三岔儿、白家冲三堡,后又入鸦鹘关,侵陷清河城,守城副总兵邹储贤及三千将士死义。一堵墙、碱场堡二城官民弃城而逃,后金匪不战而下,拆其城,掠走粮食财物……”    
  万历帝挥手打断太监的念诵,询问杨镐:“这个皇太极是何许人也,竟然这般厉害?”    
  “禀万岁,他乃努酋第八子,现为主政之四贝勒,正当血气方刚,勇而多智。日后继努酋汗位者,惟他与代善也。”    
  “如此猖狂,殊为可恨,杨卿此番务将其与努酋一并生擒,献俘阙前,方慰朕心。”    
  “臣定当全力以赴为之。”杨镐关心的事尚未得到答复,便再次强调,“臣在前线,不能及时面君,足兵足饷还望万岁做主。”    
  “杨卿只管放心,朕对此已做周密安排。”万历帝这次确实下了决心,“朕已严令兵部,调集十万精兵,百员大将,三百万两饷银,并赐卿上方宝剑,对属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这样优厚的条件,大大出于杨镐的意外,他叩首谢恩:“万岁龙恩浩荡,臣便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之万一。”    
  “哪个要你粉身碎骨,朕要你早奏凯歌。”    
  “为臣一定不负圣望。”杨镐是充满信心的。    
  陛见结束,杨镐到了兵部,与给事中敲定细节后,他的信心就更加增强了。钦定将辽东总兵李如柏划归他管辖,还选派号称“杜太师”的大将杜松参战,这位陕西榆林人出身的山海关总兵,向为常胜将军声名赫赫。还有与杜松齐名的大将刘铤,号称“刘大刀”,曾在云南、四川为将多年,并曾率军赴朝鲜平定倭寇之乱。新任辽东巡抚周永春,也是文武兼备的精明官吏,能与杨镐很好地配合,是个少有的忠臣良将。    
  所调十万兵马,从宣化、大同、山西各征用万人,从延安、宁夏、甘肃、固原各选六千,山东登州三营,南京水陆二营,天津蓟镇,也分别挑选精兵,其中包括水军。除此之外,为确保全胜,还从朝鲜征调一万人马,女真叶赫部也出两千军马助战。    
  为保足饷,兵部请拨库银,但万历皇帝惜钱,不肯动用库银一分。先借用马价、大工钱五十万两,显然不敷所用。无奈户部按田亩加捐以充辽饷,每亩九厘共合五百二十万两。至于兵器,工部倾其库存所有,盔甲、大小佛郎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悉数运往辽东。上上下下对此战的重视可说是空前的,大明朝廷为保自己的统治,可说是竭尽了全力。    
  公元1619年2月21日,杨镐统率的十万大军在沈阳誓师。出征前杀乌牛白马祭天,大将刘铤宰牛,只听乌牛惨叫声良久不绝,杨镐不悦地发问:“何故迟迟不能将牛宰杀?”    
  刘铤有些尴尬:“这战刀久未磨砺,难免迟钝,末将正在用力。”又经几番锯割,牛喉始断。    
  杨镐心下未免犯嘀咕,如此祭天,其兆只恐不祥。他沉下脸来斥责说:“这样战刀,杀牛尚且难断其首,焉能上阵杀敌!”    
  辽东总兵李如柏开释道:“元帅无需忧心,此现象纯属偶然,想我十万大军出剿努酋草寇,定可一战成功。”    
  山海关总兵杜松未免嗤之以鼻:“李总兵似乎过于乐观了,据我所知,后金匪众骁勇善战,且又据有利地势,我军实实不可轻敌。”    
  李如柏立即反唇相讥:“杜大人未战先怯,长敌人志气,灭我军威风,分明是怕死贪生。”    
  “你!”杜松气得发抖,“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云骄兵必败,你是拿朝廷大事做儿戏。”    
  李如柏发出冷笑,对杨镐说:“大帅,怯战之人不可使之为将,可留后方看管给养军需。”    
  杜松也对杨镐说:“大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