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两天似乎发生了很多事,很多熟悉的书突然就木有了。唉,我还是继续写,爱咋地咋地。
第七十八章 龙蛇(四)()
更新时间:2014…04…25
“重德兄,你怎么在此?”居然在这里见到李恽,陆遥也很是惊讶,他连忙将李恽扶起来。
李恽与陆遥是老相识、老朋友了。数月前,两人还曾携手在邺城击败河北贼寇。当时李恽本想招揽陆遥为己所用,甚至愿意酬以乞活副帅之位,但是陆遥深感乞活军内部派系林立,诸将又各拥实力、自有图谋,因此婉言推辞了李恽的好意,自行整顿了若干汲桑降卒,启程往北方去。
两人毕竟相识多年,虽然陆遥无意投效,李恽倒也并不介意。考虑到当时陆遥的嫡系人马只有随他东出太行的三十名将士,在邺城大战中又死伤若干,以这二十余人来控制降卒,未免太过薄弱了,于是他将此前随陆遥作战的乞活人众稍加拣选,挑出了二百余名精锐转隶于陆遥麾下。二百余名精锐,到哪里都是可观的力量,这实在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来是由于李恽与陆遥在并州有袍泽之谊,二来也可以看出,李恽虽然有些热衷名利,但的确是个难得的厚道之人。
能够有缘重逢,自然是快事。陆遥忧心乞活内讧之后李恽的近况,李恽也想打听陆遥在代郡的进展,两人真有许多话要说。但是想到大帐内的冀州军统帅重病垂危,两人又不约而同地长叹了一口气。
大雨依旧倾盆而下,而丁渺进入大帐之后,迟迟没有出来,也没有人来招呼陆遥。陆遥自然不在乎这个,他与李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便在帐外一直等候,无意间瞥见大帐周围的扈从甲士们全都淋得湿透,但依然面色沉凝地矗立在雨中,手持形制威武的斧钺、长戟岿然不动,仿佛一座座雕像。
李恽见陆遥注意,向他解释道:“叔伦公因为救援邺城、迫退石勒贼寇有功,两个月前得朝廷诏命,加宁北将军、假节监冀州军事,又特命赐以仪仗……便是这些了。”
丁绍原本的职位仅是冀州刺史而已,严格来说甚至没有调动军马的权力。以官位而论,区区州刺史未必就能压过李恽。但丁绍借着邺城被袭、冀州陷入战乱的机会,有力整合了各郡文武官吏,实际掌控了冀州军政,这才得以获得朝廷加以将军号和假节监军事的权柄。这份手段,可比李恽这武夫要强得太多了。李恽有些羡慕地看看那些甲士,又叹息一声:“朝廷如此器重,正是大丈夫有所作为的时候,可惜叔伦公突然暴病不起,实在叫人担忧啊。”
陆遥点了点头,正欲回话,忽然大帐的帘幕一掀,丁渺走了出来。
陆遥和李恽慌忙迎上前去:“叔伦公情况如何?”
丁渺的神情有些古怪。听闻丁绍病危之后,他本是焦虑忧心之极,从代郡数日不眠不休地疾驰到广宗,由于太过惶急,从军营外直冲进大帐,沿途不知惹了多少麻烦。可是看他现在的样子似乎又并没有什么焦心的样子,反倒有几分呆滞:“道明,叔父请你进帐一叙。”
他看看李恽,又问:“阁下可是扬武将军?叔父也请你进帐。”
李恽既知这青年乃是丁绍的侄儿,官拜武卫将军的丁渺,便再不提起适才的冲撞。他精神大振地问道:“叔伦公醒了么?他的身体可恢复了?”
这些天来,丁绍极少接见众将,军中都传闻说他已经失去意识,常常竞日昏迷不醒。李恽身为丁绍极其倚重的大将,竟然也已有整整六天没有见到上司了。听说丁绍召见自己,他实在是非常高兴。
丁渺并没有回答李恽的问话,只是伸手做了个请进的收拾。
李恽再不耽搁,掀起帘幕入帐。
这牛皮大帐规格不小,里面还用雕有虎形的漆器屏风隔出了内外两进。外间前帐,是日常召集诸将会商之所,内间的后帐用于丁绍起居。大帐四面本来都开有透光的气窗,这时候天色晦暗,气窗还关着,帐里就比外界阴沉许多。李恽沿着前帐中央铺着的毡毯大步入来,在屏风这里绕了个弯,却因为视线模糊,又不防陆遥竟然就贴在屏风边缘站着,于是一头撞上了陆遥的后背。
这下可撞得不清,铁盔的边缘磕在李恽的眉骨,硬碰硬地来了一下,简直痛彻心扉。李恽倒抽一口冷气,有些恼怒:“道明站在这里作甚,岂不是……”
话没说完,却看见陆遥张口结舌地望向前方,李恽随着陆遥的眼神看去,立时就愣住了。
在他眼前的后帐,丝毫也没有想象中医者忙碌服侍病人的场景。确有一锅药草汁液被熬煮得腾腾翻滚,但根本没人控制火候,似乎只是为了散发气味罢了。几名侍从、医者只是俯首侍立在角落,毫无动作。
帐幕的中央位置,一位头戴武冠、腰悬水苍的清矍老者正襟端坐在榻上,微笑着看着自己。这老者可不正是宁北将军、冀州刺史丁绍么?细看他的面容虽然略有些泛黄,透着疲惫之色,可哪有半点病容在?
难道说,这位冀州军的主帅根本就不曾患病?所谓的重病,只是他特意杜撰出来的么?那么自己数日前见到的场景,那时候丁绍气息奄奄的样子简直要令人潸然泪下,那也是装扮出的假象?丁绍何以要这般作为,他究竟有什么目的?李恽只觉得脑袋里嗡地一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炸窝的蜂群飞舞,绕得他头晕目眩。
“两位请坐……文浩,你也坐。”丁绍若无其事地招呼着,又吩咐身后的侍从:“还不上茶。”
陆遥与李恽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眼中不可思议的神情。而丁渺叉着腿一屁股坐在陆遥身边,气哼哼的样子毫无半点礼数可言。叔父病危的消息将他骇得半死,狂奔数百里至此又累得他半死,经历了双重折磨之后,却发现原来这消息乃是自家叔父伪报……以丁渺的脾气,他不当场暴跳起来已算得克制了。
“呃……叔伦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恽最先开口询问。
“起初确有小恙,不过很快就已痊愈了。后来全靠这几位协助,才似模似样地装出病重的情形,把众将全都瞒过了,还把这讯息四散了出去。”丁绍微笑道:“重德、道明,你们莫要惊讶,文浩也休闹小儿意气。之所以要这么做,实在事出有因,不得不尔。”
第七十九章 龙蛇(五)()
“诸位都是明眼人,想必知道,我执掌的冀州与汉魏时的冀州不同;而丁某本人,更是本朝以来最窘迫的一任冀州刺史。”丁绍顿了顿,又摇头苦笑:“此番汲桑石勒贼寇攻陷邺城,洛阳朝中多有攻讦我治理地方不力的,据说许昌方面也有意遣东海王司马王斌北来取代我。哈哈,说不定,丁某也会是最短命的一任冀州刺史。”
“这个这个,新得宁北将军之封,足证叔伦公正当朝廷仰赖,何以至此?叔伦公言重了……言重了啊。”李恽连忙道。而陆遥只顾饮茶,保持缄默不语,皆因他知晓丁绍所言确属事实。
冀州乃《禹贡》所述上古九州之首,自古以来便是奠定王业之基的所在。汉光武奉更始帝之命,“持节渡孟津,镇抚河北,安集百姓”,短短数年,就跨有州郡、带甲百万,随即在如今冀州赵国的高邑登基称帝,延续汉祚数百年之久。汉末时,曹操攻灭袁氏势力,以冀州之地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遂于邺城建立大丞相府,将之作为曹魏政权的核心所在。至曹丕篡汉建国,以邺城为北都,而冀州的户口数量和财赋所出,几乎占据天下六分之一。
正因为冀州系曹氏数代经营,深受本朝所忌,所以大晋践祚前后两次调整冀州辖区,将特别富庶的魏郡、广平郡、阳平郡这三魏地区从冀州割裂出来,划归司州所有。也就是说,丁绍所担任刺史的冀州,实际只有汉魏时三分之二规模罢了。
而这三分之二规模的冀州,也并非完全在丁绍掌控范围。
首先令人头痛的,自然是东部的清河、平原、渤海、乐陵一带。这四个郡国近年来为盗贼渊薮,成都王司马颖的余部与贼寇互相呼应,凶悍难治。纵使丁绍结连邺都、兖州之众起数万大军鏖战数月,也奈何他们不得。前汉的史学大家班固曾说:“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此言诚如是也。
而在冀州的东北部有泰始年间所置的博陵国,领安平、饶阳、南深泽、安国四县一万户。此地本是冀州辖境无疑,可是幽州那位军威煊赫、行事跋扈的骠骑大将军王浚,偏偏是世袭的博陵郡公爵位。王浚的族人子弟将博陵军政尽皆把持了,甚至就连博陵以北的章武、河间、高阳等郡国,也受到幽州的影响。冀州刺史的号令,在那里还不如骠骑大将军的随口吩咐管用,莫说是征调人丁税负,就连委派个地方官都千难万难。
如果扣除了这些冀州刺史威令不及的区域,丁绍真正能自如调遣军政事务的,其实只有长乐、钜鹿、赵郡、中山、常山,一共五个郡国而已,果然堪称是大晋开国以来最为窘迫的一任冀州刺史。
另一方面,邺城陷没、新蔡王为贼寇弑杀,乃是开国以来未有的恶劣之事。按照朝堂诸公的习惯,总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才行。偏偏贼寇出自冀州辖区,冀州刺史数月来又剿贼未获克捷……如果朝臣们对此没有想法,反倒奇怪了。
丁绍对此刻坐镇关中的南阳王司马模有救命之恩,关系十分密切,借助司马模的人脉,他自然在朝中也有信息渠道。丁绍既然说东海王有意令王斌取代自己,那便是十有**如此。丁绍毕竟是得司马模的荐举出刺冀州的,在东海王看来,想必不及自家幕府中的嫡系官员那么可靠。乘此机会换一换人,也是好的。
却听得丁绍徐徐道:“前次与道明相会时,道明曾说,对抗河北贼寇不可急、宜于缓。当布设重兵于形胜之地,诸部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