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停止扩张的步伐。
其实在过去的数年之内,国内的饮品市场已经迎来了一波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饮品纷纷冒了出来,并且很多都获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
1996年,国内的纯净水市场突然苏醒,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崛起了不少知名品牌,如娃哈哈、乐百氏、怡宝、农夫山泉等。
时隔一年,做方便面的康师傅开始推茶饮料,它的竞争对手统一开始推低浓度果汁饮料,然后伊利、蒙牛等奶品企业开始推牛奶饮料……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不停的有新品推出,并且一推就火,这一波接一波的新品,也迅速将国内的饮料市场陡然撑大。
按理说,健力宝作为国内饮料行业里的先行者,是有足够的实力来推新品的,哪怕是跟风,也有能力推出更多的爆款产品来。
可健力宝却偏偏一个都没有跟,这又是为啥?
当然是体制问题。
若是快速扩张,把公司的规模进一步做大,哪里还会有MBO的希望?
其二,在收支上做文章。
像健力宝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是离不开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想要把公司往资不抵债方向整,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两端做文章是最简单也最难查的事。
在关键时刻,经销商那边负责拖欠销售款,而供应商这边负责集中挤兑货款,就立即能让健力宝的现金流紧张,从而让公司快速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变成负资产。
这也正是地方最为担心的问题,才动了转让之心。
而很多接手方虽然有意,但却不敢下手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没有管理团队的配合,投资可能会打水漂不说,还有可能因此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那想让管理团队配合的条件是什么?
当然是给管理团队足够的好处,比如说股份啥的,在公司财务副总的力主之下,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管理团队的共识。
连李经纬自己都被说动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种事,能明着跟接手方去谈条件吗?
当然不能,若是摆明了把前面那些小手段给说出来,就有可能成为将整个管理团队送进监狱的证据,因此,这种事,只能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大家心照不宣,但绝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谈的。
可对于有意向的接手方来说,这种事不谈个明白,又有谁敢接手呢?
除了理想的余老板!
连李经纬都不得不承认,别看余老板年轻,可厉害程度实在是远超绝大多数成名企业家,不仅一眼就看破了他们所玩的小手段,还给他指明了其中所蕴含的风险。
是的,这就是一个巨坑,一个外资方联手财务副总所挖的,能把包括财务副总自己在内的整个管理团队都送进大牢的巨坑。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之后,李经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得不采用了雷霆手段,先把明显的漏洞给堵了,并尝试去说服整个管理团队,把理想当成最佳的接手方。
可管理团队是那么容易说服的吗?
尤其是当理想所提的一系列条件,跟大家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时。
“假如在公司重大决策上还是受理想的制约,那跟不改制有啥区别?改制后待遇可能会好一点,但不改制的话,最起码我们的自主权还是相当大吧!”
“你我都知道,健力宝的实际价值远远不止4。5个亿,这便宜凭什么要给理想占,他们占了又凭什么不多分点好处给我们?”
……
类似的质疑声相当多,因此哪怕是到今天,管理团队的意见也还没完全统一,最终大家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可以继续跟理想谈。
谈给管理团队更多的自主权,谈给管理团队更多的好处,而不是把大部分好处给全体员工。
对此,李经纬也颇为无奈。
他在公司里虽然相当强势,但他很清楚,要想让公司健康发展,单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还得尽可能地去照顾大家的感受和想法。
他原本以为,有着那么大的便宜可占,那这事在理想那边应该还是有得谈的,可现在他却有点信心不太足了。
既然理想的背景那么强,那余老板会不会因此过于强势,不给太多管理团队这边太多的商量余地?
忐忑中,他再次迎来了余老板跟理想的吴总。
第1263章 果然是狠人
一场正规的商业谈判,自然得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全体参与,可再三斟酌过后,李经纬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再单独跟余老板及吴总谈一次。
至于接下来要不要开启正式谈判,视这次私下洽谈的结果来定。
“余董,很抱歉,关于理想收购健力宝的事宜,管理团队这边还没就收购条件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我想再私下里跟你们协商协商。”
在面对余老板时,李经纬倒是坦诚的,开诚布公地讲述起了部分管理团队成员的不同意见。
可余老板却是紧锁起了眉头。
竟然还有人不同意理想的收购条件,这样会不会太贪得无厌了一点?
不得不说,背后有没有人撑腰,人的底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一点上,余老板也不例外。
在没人撑腰之前,他是善良的,还想着救李经纬一把,放犯了严重错误的管理团队一马,可是在有人撑腰了之后,他突然觉得,有些人实在是不值得原谅。
他始终认为,人是允许犯错的,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犯错时,必须得给予他们一定的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懂得幡然醒悟。
但现在看来,健力宝的管理团队里面,有部分人是属于死不悔改类型的,在他明明已点明了猫腻所在时,竟然还想来跟他谈条件,为个人捞好处,那就不值得原谅了。
那么,接手健力宝,一定得跟现有的管理团队谈,得到他们的配合吗?
那倒还真是未必。
在前世,有名的大骗子张海接手健力宝,就是完全绕过管理团队,直接跟地方谈的。
当然,那样是有隐患的,比如说接手后账目混乱,大量应收款收不回,大量商票等着汇兑,存在极大的资金链断裂等。
可这些对于理想来说是问题吗?
未必。
账目混乱这一点,若是背后无人支持,可能确实会很麻烦,可有强力背景之后,问题就不大了。
一接手,就跟地方那边配合,邀请执法机关介入,把相关当事人一扣,再乱的账目也得理清楚,否则的话牢饭侍候。
个人再牛,也别想着跟较真的资本及执法机关做对。
同理,应收款那块也可以同样处理,不说该收的应收款全部收回,收个七七八八余某人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于供应商挤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财大气粗的理想来说还能算问题吗?
哪怕不想动用已投入股市的资金,大不了做资产抵押,向银行稍稍贷点款,就可以轻松解决。
稍稍有点麻烦的是接手后的继续经营这一块。
毫无疑问,若是现有的管理团队肯配合,那理想接手后可无缝对接,并不会影响健力宝的正常经营。
而管理团队不配合,收购完全绕过管理团队的话,那接手后,整个公司的经营必须得推倒重来,那样一来,自然会在短时间内的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若是采用雷霆手段接手,那健力宝的配方在,品牌在,生产基地在,基层员工也在,供应商和经销商渠道也在,需要推倒的只有管理层。
也就是说,稍稍给一点时间,有他这位开挂者在,完全很快就能让健力宝重振山河。
那样也就是稍稍麻烦了一点点而已,但却省下了给贪得无厌的管理团队的股份跟期权。
事情的两面性,在这一事上同样适用。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想清楚其中的利弊之后,余老板有主意了,问道:“李总,你客观地评价一下,理想的收购条件够有诚意吗?”
考验李经纬的时刻到了。
尽管余老板已经动了绕过管理团队直接去跟地方谈收购的念头,但他还是决定再给李经纬一个机会。
“当然,站在我的角度来看,理想的条件绝对够有诚意了,尤其是对健力宝的普通员工们大有好处。”
李经纬如实回道。
这倒也是大实话。
对于一向还算洁身自好的李经纬来说,他个人看重的其实还是健力宝这一亲手打造出来的品牌,至于个人利益,对于已经一大把年纪的他来说,已经没那么看重了,多一点,少一点,问题都不大。
只可惜重感情的他,已经被管理团队的成员们绑到了一条船上,无法独善其身。
“那其他人呢?还有多少人觉得理想的收购条件还算合理的?”
余老板又问了一句。
有所不解的李经纬犹豫了一下后,回道:“一半一半吧,像李德志他们几个,还是比较尊重我的意见的。”
这是一个很含糊的回答。
对于这种较为敏感的话题,他还是不想把反对者给暴露出来,以免事后被针对。
可对于余老板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管理团队竟然还有一半人能接受理想所提出的那些条件?
那也不是完全不可救药嘛!
他心里有数了,立即就正色道:“李总,看来有些事情我得开诚布公地跟你谈谈了。”
李经纬楞了一下后,回道:“请说。”
“我想告诉你的是,理想有意收购健力宝的事,已经引起了粤省上面的重视,因此,不管你们接不接受,事情都已经不是你们所能左右的了,除非你们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比理想更能让地方及上面都满意的接手方。”
余老板直接把底牌亮了出来。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