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成渣男了嘛。
所以,还得想别的法子。
“三府四州,那就从其它的州府调人,都是服瑶役,如此一来,同样是只管饭,不需要付工钱的。”
“这样行吗?”李幕有些担心,毕竟以前没这么干过呀。
清川则是若有所思道:“没问题的。以前老师在北安州的时候也这么干过。主要那会儿比现在还穷,没银没粮的,还是多亏了夫人四处周旋,才能保证了百姓们能吃饱饭呢。”
既然如此,李幕也不再纠结了,“那成,咱们就按老师说的去传话吧。”
堂堂皇子,竟然成了柳长史的传话小厮!
啧,也是有点儿惨。
这两处水渠的连接,选用了最近最省时也最合理的一条路线,便是直接冲开了杨家的将近两百亩的下等田。
而且,还离着杨家的良田有数十里之远。
也难怪,之前杨家会再三地作怪了。
如今事情已经敲定,柳承恩几乎是日日到工地上去巡视,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也不能让百姓们出现过劳死的情况。
鉴于此,大都护还特意加派了人手巡查,避免出现虐待劳工的事情出现。
这一文一武,配合地是越来越默契了。
另一边,造纸坊的第一批成品,也被浩浩荡荡地送往了京城。
第694章 以地换粮
这东西一问世,那销量是绝对地火爆。
因为考虑到了气候原因,所以如何储存,如何运送,李幕和清川都下了不少的功夫。
这厕纸在达官贵人们看来自然是极好的,干净又卫生。
只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不会选择用的。
毕竟厕纸再便宜,也是需要花铜板去买的。
饶是如此,这造纸厂的生意也是火爆地不行。
柳承恩知道,若是做好纸,那可能有些难度,可是这种草纸,却是再容易不过。
所以,很快就会出现其它的作坊来做这个。
他不需要考虑其它的,只要保证了在定西府就只有这一家便成。
毕竟大兴朝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富贵人家,也不是他们一家就能供应得过来的。
不过,他还是嘱咐了两个孩子,只要他们将北方的市场稳定住就好。
杨家因为杨二的落马,一时间行事也低调了起来。
不过,杨家最得力的是他们的大儿子和女婿,只要这两个人没事,那么杨家自然也就不会败了。
而对于定西府的一些官员来说,他们现在可不想得罪那位谢侍郎。
毕竟,谢侍郎在吏部,而且背后又有谢家人撑腰,他们且有得等呢。
柳承恩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水渠上,心中有些焦酌。
因为他现在还不能确定在上冻之前,这水渠可以连接成功。
早早地连起来,那么就能解决西部大部分的用水问题。
西北的水渠那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每年都会干上几个月。
也就只有去年柳承恩来了之后,才开始加长了期。
这原本就是当初皇上拨款要重点修建的水利工程,之前的安西都护府也曾兼管此事,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早早地完工。
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而他们目前储存的粮食还不够,柳承恩和赵震自然是最为焦急。
先前因为种了一批番薯和苞米,所以大大地缓解了他们的粮食问题。
可是这只是一季的粮食,再加上这里雨水少,产量低,所以根本就不足以支撑百姓们过冬的。
苏大郎和苏孝上个月已经有第一批粮食运过来,都被妥善地保管了起来。
第二批粮食也很快就会到位,只是甘州和卫宁府的帐上都没有银钱了,所以如何购买,还是个问题。
“实在不行,就赊欠吧。”
赵震听得立马就喷了一口茶出来。
“你说什么?”
“他们两处官府都没有银子了,本来就穷,咱们之前也跟上头上了折子,可是户部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来,咱们能怎么办?”
事实上,先前朝廷拨下来的银钱,他们也都用来买粮了,可是底下几万人吃饭,哪里能有这么多的银钱呀。
“这怕是不妥,传出去了,有损朝廷的威名。”
柳承恩沉默了,他知道赵震说的都是实话,可是现在他实在是想不出来除了这样,还能怎么办。
难道真让苏家和柳家白出粮食?
这一次他们运过来的粮食可不少,粗略估计,应该也在白银两万两以上了。
再加上了运费和人工等等,这么大的数额,总不好真让人家白出了。
赵震也是有些头疼,他是武将,对于这一类的事情,也的确是不擅长。
不过,再不擅长,他也不可能真地就让这两地的府衙去打欠条。
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估计能骂死他!
很快,甘州的知州以及卫宁府的李知府,都被叫到了定西府来商议粮食事宜。
李知府倒是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大人,咱们卫宁府的情况要比甘州稍微好一些,您看这样如何,在卫宁府选出一片地来,我们就做为报酬送给苏家和柳夫人,苏家和苏大管事都是以经商谋生,若是他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免他们几年的税收,另外在其它方面,也做到全力扶持,您看如何?”
柳承恩挑眉,这法子是真不错,他还真没想到李知府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
另一边的甘州知州一听,也觉得不错。
只是甘州的情况比卫宁府要差一些,而且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是土地,说实话也没人稀罕。
因为产出太低,没法儿比。
柳承恩考虑了一下,“这样吧,过两日苏大爷他们一行人就会随着粮食一并过来,到时候咱们再面议。你二位的想法也可以再仔细地完善一下,回头再送来与我和大都护审阅。”
“是,大人。”
赵震也觉得这法子可行。
毕竟这两地儿是真没银子了。
可是这也不能真地就让人家白花银子。
赵震都让人打听过了,他们先前送过来的粮食,都是以原价卖给了地方官府,便是运费和人工,都是人家自己出的。
原本每一趟就要赔上上千两的银子,如今这是连粮钱也给不了了,的确是有些寒酸。
况且,若是这次真地不能想出万全之策,那明年后年万一这两地再遇到了难题,还如何有脸面请人家出手帮忙?
等到苏大郎和苏孝二人带着一眼望不到的粮车进入定西府,一下子就引起了百姓们的围观。
卫宁府和甘州的人都过来等着了,知道这粮食是给他们筹措的,原本还在担心等入冬了会不会饿死,如今看到了这些粮车,心里头别提多激动了。
现在卫宁府还好些,城里的商铺也有米粮售卖,就是价格高地离谱。
而甘州,呵呵,便是他们城内,如今也只有一些粗粮在售卖,而细粮,那是根本就找不到的。
听说连知州大人本人吃的都是粗粮,而且还是一日两食,就是为了节省粮食。
粮车分成了两队,然后继续浩浩荡荡地前行。
而苏大郎和苏孝则是被请进了都护府喝茶。
李知府率先将自己的打算说了,然后又推荐道:“我们现在的沙枣树虽然还少,可是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多,产出越来越高。早就听闻两位都是经商的奇材,相信你们一定有法子可以让这些东西变换成银钱的。”
“我们甘州的条件虽然不比卫宁府,可是也愿意效仿李大人,只是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第695章 植苗移栽
最终,在柳承恩和赵震的斡旋下,双方达成了共识。
甘州让出一千亩的沙枣林供两家驱使,当然,目前这土地上还没有种那么多的沙枣树,而且很多现在也只是沙枣苗,不过这些土地,就都划给了他们两家,由他们自行分配,而且知州做出承诺,十年内不会跟他们要税赋。
当然,若是这地是挂在了苏二郎的名下,那也是不需要缴税的。
而知州所说的十年内不缴税,还包括了他们名下的其它产业。
比如说商铺、作坊之类的。
说到底,这看似是官府吃亏了,实际上,则是他们占了大便宜。
这等于是变相地招商引资了。
卫宁府比甘州还要更大方一些,除了一千亩的沙枣林之外,还有五百亩的半沙地,目前种植着一些向阳花和沙棘,当然,也没种满,想要完完全全地有收成,估计也在两年后了。
不得不说,这两人还真地是一个比一个奸诈。
这等于是变相地把植树造林的差事给分发出去了。
另外,卫宁府还划出了二百亩的良田,离水渠很近,这些地是原本杨家的地,因为杨二出事,又有上面的一番运作,所以这二百亩地被收了回来,正好,这就用上了。
乍一听,这个一千亩那个五百亩的,好像是苏大郎和苏孝都占了大便宜。
可是实际上,这些土地上还空着大半呢。
所以,这就是一种变相地分任务呢。
苏大郎现在已经不是商籍了,而商铺这里很多的名字都挂在了苏瑾行和虎子的名下。
虽然是在他们名下,可是相关的契书都在苏大郎这里,虽然都是族亲,可苏大郎还是要有所防备的。
表面上看,官府让出的利益好似得有二三万两了,可是实际上,真正的价值不过是数千两,而且,后续还得让他们自己来找人修整。
怎么看,其实都是坑。
只是柳承恩点了头,他们二人自然也不敢有二话。
待跟着柳承恩回了柳府之后,苏锦绣这才将一切点破。
“咱们前期的确是还得往里头掏不少银子,这一点,待回头你们与官府做契书的时候,可以写明了,这上面现在有多少地是长着东西呢,多少是荒着的。待真地能将这林子给打造起来,那么后续咱们的收益就稳了。”
“可是四郎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