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来,这位东方之王,所需要的,现在想要的,也仅仅是一个态度和名头罢了。
“东方的,伟大的智慧之王,这个提议,我完全同意!”
纳布同意了妘载的提议,于是第一条国际商路,至少已经口头上成立了,这条贸易路线很远,未来正式通行更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但好在有了约定,有了约定的话,大家就相当于“友邦”了。
既然是友邦,那么我秉持着仁义的道理,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顺便插对方两刀,这样的话帮你扶持一两个王,也是很正常的吧?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天方夜谭(下)
纳布显然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不要紧,他很快就会知道了。
中原开始在陶唐建设大使馆了,第一个友邦大使馆,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还是很新鲜的,所需要的材料与技术工人,自然也都挑选最好的。
而纳布对于东方大地上的施工建设,也十分感兴趣,他来到工地看人打灰,水泥、三合土、砖头之类的建筑材料值得他进行记录。
苏美尔地区也有砖,但是他们的砖和东方的砖,一直都不是一种东西,他们的砖头更类似良渚文化中堵水用的泥砖草方块。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核心部分用土坯建造,每隔一定高度就铺上一层芦苇席,以增加稳固性和弹性,外表用烧砖和沥青砌成,以沥青作胶泥。
然而,这种泥砖建筑会随时间会损毁耐久,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
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
所以说,他们的土地上,新建筑都是在旧建筑的遗迹上垒砌起来的,就这样一层一层越来越高,所谓巴别通天塔,其实也是类似的东西。。。。
不过这种粘土砖,对于防水的效果非常高,良渚文化的草方格堵水,也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纳布看到中原的打灰技术,非常期待东方之城出现在两河流域,那一定是一个雄伟的城池,虽然东方之民似乎并不是特别重视东西的高大性。。。。。
“这或许是和火器与炸药有关吧,有这些东西,城池垒砌的再坚固也没有什么用处。。。。请问,在两河之地建立城池的时候,可以顺便教会火药和炸药的制作方法吗?”
纳布带着一种希冀,但结果也不出所料,被妘载所回绝:
“不不不,该垒砌的还是要垒砌的,防御设施肯定是要有的,而且,火器和炸药,我们不会卖的,或许你们也能制造出火药来,但是炸药你们绝对造不出来。”
火药误打误撞说不定还能炼出来,谁知道古苏美尔有没有神神叨叨的炼丹巫师呢,但是炸药这种东西,这可是真正的化学溶液所诞生的产品。
本身炸药的科技树就要花费四千多年才能点出来,妘载加速了这个过程,但不代表其他文明也能白嫖这种成果。
“火药之类的东西不会卖,但如果你想要学习打灰的土木工程技术,我们是欢迎的。”
当然欢迎了,在生产力不强大的情况下,在人口不富裕的情况下,大肆修建美丽的奇观,会耗费大量的国力,况且古代很多土地上的奇观,作用都在于彰显王权与神权,除去给予贵族们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满感之外,便没有其他的主要作用了。
这一种方面,和古代的东方之地并不相同,古代东方之地在封建王朝之前,所制造出来的许多小奇观,譬如陶寺天文台之类,都是为了观测星象,确定历法,或者又像是良渚草方格,也是为了应付洪水。
总的来说,实用为主,祭祀什么的倒是可以放一放。
妘载当然希望远方的王者迷上奇观修筑,甚至妘载还要告诉他,大王,再不抢奇观,俺们就要开始建了!
纳布虽然感到失望,但也能理解,毕竟这些东西是别的文明得以安身立命的强大本领,纳布也庆幸,东方这片土地距离两河流域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哪怕是有这位智慧之王所谓的钢铁小火车,但能打开一条远行的贸易路线也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这种强大的文明,出生点在两河附近,恐怕也就没有什么阿卡德和库提人入侵,也不会有所谓的乌鲁克王朝。
“好的,有这些土木工程的技术,相信也能建设起坚固的城池。”
学不到进攻的手段,能学到防守的手段也行。
纳布是这样想的。
妘载这里则是离开了他,和其他的首领们在易宫之中开小会。
主要是分配接下来的一些工作,而且三王的职务也发生了调动,作为百揆,总理天下一切事务的工作落在孟涂身上,这对于妘载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天子的工作是战争与外交,政务也会处理,但是没有百揆处理的多,毕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狗阿载再一次曲解了句子的意思,反正这个时期一切的言论解释权都在阿载的嘴里。
阿载的嘴里可能吐不出象牙,但是能吐出麻麦皮。
而晋级为天子之后,这就意味着有理由可以出去玩了。
至于天帝,则是用来制衡天子与百揆,天子负责战争,但是人口的调动权都在天帝手里,天帝是决策者与国家未来发展的规划者,所处理的不再是基层事务。
三王保留了过去的名号,有不同的工作,然而从地位上来说,已经平级,也就是说天子与百揆不再屈居于天帝之下,而是为了区分天帝而做出的,同等级的分工职务。
这也没有什么毛病,毕竟百揆这个职务也是第一次有人胜任,提高等级也没有什么,不必遵从一些不存在的古法规矩。
只是在新继承的时候,三王的顺序依旧是从百揆开始,依次向上递增。
孟涂对于自己的新工作,担心有些不能胜任,他仔细打听了妘载在位上的一些行为,想要从中分析出妘载的工作逻辑,但很显然,有些工作,孟涂完全不知道,妘载是出于什么动机去做的,但是最后做成功了,并且造福于大众。
可,原因呢?
不知道,只是在史书的记录中,写着某某天,突然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了。
狗阿载的思维跳跃,史官们并不在意这些细节,但是孟涂作为新百揆,看不到史书中的细节,这就很难受,于是他找到史官,要求以后记录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写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要写下主观的动机与客观发生的条件。
“以史为鉴,可史书写的不详细,后来的人怎么去效仿?”
孟涂在抱怨中进行了一次细微的改革,妘载则是和重华商量,要去外界开拓据点的事情,需要带上一些打灰和治水的工程人员。
文命赫然在列。
这一次不仅要地图开疆,还要落到实处上,切实的以山海的文化去影响其他的文化。
重华:“这是很好的提议,但是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文化来侵蚀他们呢?”
妘载:“连环画。。。。或者说,故事集,带有我们这里色彩的一些故事集。”
地名巴格达,城名天方,此故事集就叫做天方夜谭。
可止小儿夜啼。。。。。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阿载御日
文命接到了奇怪的任命通知,就在之前的通知单上,除去保留司空的职务之外,妘载还进行了荣誉封号,特别任命他为天方城临时总督。
临时总督,这是个啥官?
天方又是个什么地方?
真是让小禹摸不着头脑。
但很快他就知道了,原来是要乘坐帝江,飞跃虞渊,抵达大地的西方,但是那块土地并非是埃及,而是两条河流流淌过的肥沃土地。
大汉决定在那边建立一个据点城邦,帮助友邦复国的同时,向外传播文化,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说辞。
文命仔细了解了一下总督的官职,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州牧吗,只是相对于州牧来说,多了一些便宜行事的权利,譬如可以组建私人武装,用来维持当地的和平安定,但同样也失去了州牧应该有的一些职权,譬如大体上的外交决策和具体发展方向,包括人口的调动,总督都不可以自行决定,需要和大汉派出去的其他首领组成议院进行商议,无法如州牧一样在一些事情上进行独断。
文命其实并不太想去那片遥远的土地,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幸亏妘载给他的头衔上加了临时二字,这让他感觉这件事情也并非无法推辞。
但文命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推掉这个工作,因为妘载表示,这是让你出去磨砺的好机会,看看更多的文明与更大更远的天地,有助于开拓眼界增长学识,同时更可以积累地理与治水的经验。
而且既然是苏美尔地区的据点政试,正好可以作为一个试点区,那里现在就是一片空白,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若是治理好了,使那方据点安定下来,那便是莫大的功绩。
文命一想,积累政事与治理的经验,也确实是挺好的,最开始从其他地区上手,等到有了一定经验再回到这里,况且这个临时的头衔就注定自己不会干太长的时间。
现在大汉的垒城技术很高超,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加上大汉的技术工,一座坚固的大城基本上不需要一年就能搞起来。
虽然文命也听说了,那两条河流附近,是几乎没有大型石材的,但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换夯土加上烧砖头就好了,又不需要现成的石头,两河流域黏土很多,这些正是烧制砖块的重要原材料。
妘载对文命做完了思想工作之后,就准备前往虞渊,看一看帝江究竟能不能飞跃那片区域,其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那地方太过于遥远,过去对于帝江来说,也是西边的西边,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