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吕庆尧的话,桑柏只得走过去扶起了犁。
在吕庆尧的教导下,很快桑柏便掌握了小技巧,当然,主要还是大牯牛太给力了,桑柏只需扶正扶稳了,大牯牛拉起来都不带停的。
回来走了两趟,大牯牛也没有发脾气,这让吕庆尧和季连勇都羡慕的要死。
两人的目光让桑柏小小的虚荣了一把,嘴上说着大牯牛不是,但是心里美滋滋的,想想看一头牛只听自己使唤,别人不能用,换成谁都要小得意一下吧。
犁了几道垄子之后,大家坐下来休息,谈着谈着自然就谈到了牛上。
原本准备杀一头,现在杀不了啦,那桑柏肯定得把这牛分出去,想了一下也就是吕庆尧合适,一是两人走的比别人近,二是吕庆尧这人在乡亲们中有份量,处事也公正,牛给他不太容易闹矛盾。
“吕二爷,这头牛您先用着,也不是让您白用,您得给我照应着,我一个人照应这头就已经挺费力了,这头您照应要是乡亲们用您也看着办”桑柏说道。
吕庆尧道:“这……”。
“您别客气,我这边总不能用两头牛吧,就当您帮忙了,不过要了瘦了我可不乐意”桑柏打趣说道。
吕庆尧和季连勇又不傻,肯定明白这是人家桑先生是帮衬村子里的乡亲们。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心中的桑先生可没有这么高大尚,多出来一头原本是准备宰来吃肉的。
如果他们俩要知道桑先生准备杀了耕牛吃肉,指不定桑先生的光辉形像就要打个折扣。
“那我这里就谢您了”。
吕庆尧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正觉得这恩情他是记下了。
至于还,老爷子一时还真不知道拿什么还,他无二无女的,老婆死的又早,老鳏夫一个,怕是除了这条老命也没啥了。但老爷子知道有机会哪怕是舍了老命,他也得还这份情。
桑柏把那头好脾气的牛放在这里,带着大牯牛回到了自家的小院。
机好的米面什么的已经摆在了厨房,桑柏这边看了一下,发现这面机的不错,至少比上次要干净太多了,和后世的白面大米差不多。
桑柏不知道,他走之后,人家吕庆尧和陈东升特意嘱咐机面的帮着机的干净一些,因为两人都知道,这位桑先生可是个挑嘴的,自己吃的那些个东西,桑先生吃起来肯定不习惯。
两人真还没有估计错,桑柏真吃不了他们现在吃的那种还带着一点糠屑的米面。
吕庆尧和陈东升,回村之前拿桑柏分给他们的好粮食去换了差的粮食,一斤换了一斤一两五回来。就这换的也是相当不错的粮食,并不是那种陈槽粮。
能换这么高那是因为桑柏给的粮食太好了,出粉率高,而且机出来的面雪白雪白的,都是种了几十年庄稼的人,这样的米面是个什么样的等级,哪里有看不出来的。
至于留下来自己家吃,吕庆尧这帮乡亲们想都不敢想。在他们的朴实的想法中,自己这些人平常连米面都吃不上,现在有米有面吃,还要非要吃优等的大白米大白面,怎么就不怕被雷给劈啰?
桑柏回到了小院,他的小日子又悠哉了起来,现在他真是没什么事了,庄稼什么的还没有开始种,孩子们农忙也不来了,所以桑柏在画出了自家的地之后,就剩下到处转着看人家干活了。
大约过了四五天,吕庆尧带着陈东升几个劳力把桑柏要的农具用大板车给送了过来。
桑柏一瞅,好家伙还真不少。
“这是剩下来的钱,您收好了”。
吕庆尧掏出了一叠小票子,差不多有十一二块钱。
“剩下这么多?”
桑柏虽然知道但是依旧时不时的会感叹现在票子的购买力。
“农具都不值什么钱,尤其您这要的都不是大东西,很多都是铁匠自家打的”吕庆尧笑道。
农具除了要用到铁的地方用铁,用不到的都是木制的,例如锄头柄这些,都是自己做的,谁没事花钱去买木头柄这些,所以桑柏给的钱,就花了铁器的钱,剩下的都是乡亲们帮着做的,没有花一分钱。
“还有这个”。
桑柏看到吕庆尧递给自己几个小本子,接过来随口问道:“这是什么?”
“我们自作主张把您的户口安在了我们村,您别见怪,农业户口,这是您的户口本子,还有您的纳粮的小本子,上面要记录下您每年该给国家交多少粮……”。
听到这话桑柏的心中一喜,心道:自己还没有提这事呢,人家就给办好了,柳树庄的乡亲们真是太给力了。
桑柏不知道柳树庄这些给力的乡亲们是怕他跑喽。
每一个柳树庄的乡亲们现在都觉得,那天吕庆尧这些人进山打猎遇到桑柏,怕不是老天早就安排好的。要不然怎么就这么巧遇上了呢。这种好事怎么一下子就落到了咱们柳树庄来了呢!
这么牛的人当然要留住!
翻开了小本子,桑柏看到自己的户口本,上面写着桑柏,出生年月六零年五月五号……。上面盖着大红的公章。
和后世的户口本差不离,只不过这时候本子是马粪纸的壳。糙的很,也好伪造,连张照片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钢印了,连很多字都还是手写的呢,根本就没什么技术性而言。
翻开了所谓纳公粮的小本子,桑柏就有点晕了,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农民已经不交公粮了,不光不交粮,每年还能领到一点钱。
但是现在,本子上赫然印着公粮、余粮,更让桑柏看的迷糊的是居然还有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除了这些还有民兵训练费、民办交通费之类的,总共差不多七八项。
看到桑柏一脸的迷糊,陈东升道:“这些是三提五统,都是要交现钱的,每年秋天的时候收,前面这些是交粮食的,公粮这些是不给钱的,余粮是国家拿钱用很低的价格买的,夏粮下来的时候交……”。
听到陈东升这么一解释,桑柏问道:“这些都交了,你们还能剩多少?”
“要是真按这上面到好了,交完还能剩些,但是县里都要加的,咱们这里还算是好的,我舅那边都能到……”陈东升说道。
现在桑柏终于晓得为什么乡亲们的日子这么苦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某东的大强子说他小时候油渣姥姥都吊起来了,上大学乡亲们给凑了几十个鸡蛋背上首都了。
这时候农民日子真的太难了。
第16章 春忙
吕庆尧心中有点不好意思,因为现在农业户口真不值钱。
桑柏哪里会在意这些,他现在名下有一亩地,就算是交上一千斤,他空间在手也能每天拿白米饭养猪。所以对于交公粮什么的也不在意,现在有个身份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您和乡亲们,我正要和你们提这事呢”桑柏笑道。
吕庆尧心中大松了一口气:“是我们高攀了”。
“这说的什么话,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桑柏很开心。
陈东升这时也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挥了一下:“桑柏哥,我现在也另立户了,我爹说等着春耕完了就给我盖个屋子,你说我盖在你旁边好不好?”
桑柏自然不能说不好,这地原本就是人家的,于是笑道:“当然了,你准备盖在哪里?”
“我就想盖在那边,咱们两家隔个十来米”陈东升说道。
桑柏道:“可以,那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
吕庆尧这时看了一眼陈东升,心中暗自想道:这孩子聪明。
呆了一会儿,大家就各自去忙去了,现在是抢时间干农活,谁也没有时间和别人闲聊,除了桑柏。
桑柏农具到手也没有再歇了,怎么说也得装模作样摆个架式吧,于是桑柏学着乡亲们育苗,耕作,让自己看起来忙活了起来。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桑柏便起来了,收拾了一下喂喂牛,顺带自己也煮了一锅米粥。
喷香的大米粥,配上乡亲们送过来了萝卜缨子腌制的咸菜,桑柏干掉了两大碗。
吃完饭,一手牵着大牯牛,一边跟着秋收,一人两兽这么往刚画好的田间晃去。
桑柏的地是一亩七,当然了写的是一亩,其实村里各家的地都不止,这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山里,土地根本就比不上外面的肥沃。
真的按着外面的一亩就要交多少,柳树庄的农户就算是不吃不喝也交不了公粮,作为富裕省贫穷县里的贫穷村,柳树庄这类庄子也是受一些优待的,县里只当看不见,国家是收公粮余粮又不是逼农民造反。
其实柳树庄地虽然贫,但是可开垦出来的地真不少。可惜的是没有人,全村连一百号人都不到,也就三五头大牲口,哪有精力去开这些荒地。
桑这边开了一亩七分地,其中一亩旱田七分水田。旱地和乡亲们一样,开在了土坡上,围着坡子呈一个弯香肠型,水田自然是靠着河边的,乡亲们也已经把水沟子给挖到了田边。
今天他的任务就是去把水田耕一下,然后就要准备插秧了。
在家里,桑柏已经学着别人家把自己的苗给'育'好了,至于怎么育的,不说各位也能明白。
到了田头,别家那边已经都开始干起活来了,连靠在桑柏田边上,陈东升都在自己的新田里忙活了起来,新立户的小子似乎干劲十足,一点也不惜力,就算是没有耕牛,他自己轮着锄头翻地也翻的满头大汗的。
“桑柏哥,早啊”。
“早!”
桑柏把犁从秋收的背上搬下来,然后开始整理绳子还有套杆子,整理好了之后,冲着大牯牛喊了一声。
“过来!”
大牯牛正在河边捋着青草,但听到桑柏呼唤一刻也不敢停,颠颠的跑到了桑柏的身边,都不用桑柏多出力气,自己自觉的就把木架套子给挑到了脖子上。
桑柏这边把绳扣一系,这牛便算是套好了。
陈东升手拄着锄头一脸羡慕的说道:“桑柏哥,你这牛养的真是绝了”。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