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大湾村的人也看到了打通隧道的重要性,只是缺乏资金和技术,也就没有人愿意来牵头做这件事情。
现在,卫平出面来组织了,但资金与技术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第813章卫平竞选村干部
听说卫平想组织大家修隧道,而且还要捐出所有赚到的钱,作为启动资金,卫平的父亲不高兴了,“你替别人想,想带人家发财,可人家把你当傻子看,谁领你的情?”
“听听外的人怎么说你的?说你自己败家不行,还想忽悠着全村陪着你败家,我这张老脸都要跟着你丢光了!”
卫平的母亲也不再那么笃定的支持他,转而劝他趁着还年轻赶紧多赚钱,成家立业,像父辈那样老实过一辈子,毕竟带领大家修隧道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卫平跑了镇里,又跟一些村民商量后,发现自己人微言轻,不是村干部,没有号召力,同时还名不正言不顺。
接着他便准备参与村里的换届选举,他想,等自己上任后,应该会更为顺利地带领村民们改善交通和发家致富。
在下半年的竞选中,与其他几位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候选者相比,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卫平,显然优势明显。
他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宣言,承诺三年内,通过土地整治与村镇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工产业,一跃成为特色乡村。
让一部分村民留在农地里耕作,一部分村民从事乡村旅游,从二三产业中获得收入。
村民们已经见识过卫平供应种子和化肥的本事,又觉得他念过四年大学,脑子活、点子多,于是许多人支持他成为村干部。
最终,卫平还真的成功当上了大湾村主任。
新官上任,卫平便踌躇满志地开始推广自己的计划。
他不顾爹娘的反对,自掏腰包,递烟陪酒,送礼请客,他爹骂他“败家”,卫平觉得他爹“分不清轻重缓急”。
经过努力,卫平总算打通各层关系,修建隧道被县交通局立项,县交通局还派出了技术人员进行支持,卫平找了一家工程队进行施工。
为了节省资金,卫平动员全村人出力估小工,配合技术人员进行施工。
大部分村民愿意配合卫平,但也有好几户人家反对。
卫平为这件事忙活了好几个月,还要成天忍受他父亲的挤兑,临了,村民却如此不领情,万般委屈一拥而上,愤怒地说道:我忙前跑后,端茶送礼的为了啥?不就是想让村子能富起来,家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地把事情弄通了,你们不干了,我不求你们感激我,至少别打退堂鼓啊?”
“我会害你们么?我啥时候害过你们?为啥你们眼光不能看长远点?老是计较眼前那点仨瓜两枣,驴年也别想甩掉穷帽子!”
那些不愿出力的村民被他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村民们也不傻,知道从县里、镇里申请来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卫平的父亲一直在骂他败家,说是光卫平自己为此事主掏出50多万元。
大湾村原先集体经济不发达,就算村干部想贪点、拿点,也没有什么花头,现在卫平为了完成承诺,居然自己掏出这么多钱。
再说,修通隧道,对于全村的出行都是非常方便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于是便纷纷出工出力。
为了让县里来的技术人员认真做事,加快工程进程,卫平还经常请他们吃饭喝酒,隧道修通时,大家发现卫平家门口的啤酒瓶,多得堆成了小山。当然,为了避免村民说闲话,这些请客吃饭,都是卫平自己掏钱的。
在修建隧道的同时,卫平又找自己的大学同学徐华天来大湾村考察。
徐华天是个富家子弟,本身不缺钱,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酒店运营,还尝试过旅游电子商务。现在他希望经营一门更接地气的生意,于是便有了开办民宿的打算。
那一天,徐华天和卫平坐在宽敞的大院里,就着湿热的海风畅饮,品尝着村里阿婆的厨艺,就在那晚,徐华天便答应卫平在大湾村开办特色民宿。
卫平做通一些村民的工作,以租赁的方式,把闲置的房屋出租给徐华天,经过改造,一期民宿“朝山暮海”于隧道打通的一个星期后开业,生意非常火爆。于是徐华天又开办了二期民宿“潮烟里”。
后来,要么是村民开办,要么是租给别人开办,大湾村已经有80的闲置房屋开办了各具特色的民宿。
沿着千米长堤前行,靠海一侧,多处造型别致的度假别墅已初露面容。不过,村庄内侧依旧保留着上世纪十年代的样貌。逼仄的巷道、斑驳的石板路、长着青苔蕨草的院墙,似乎倾诉着百年的静谧祥和。
海山县的山地适合种植杨梅,大湾村现在已经进行了规模化种植,不仅节省人力,还便于引进优良品种,提升产量和质量。
“客人来了,果盘送上来,走时再送几个,这个感觉就对了。”徐华天将民宿的运营理念称为“亲戚朋友来了”。
据卫平介绍,每座民宿小院都聘请一位村民管理维护。她们会提前告知客人位置、交通,负责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和下午茶。足不离村,这些村民每月能获得5000多元的工资,外加“五险一金”作保障。
为了吸引客人,这些民宿不约而同地为入住的游客准备了一些对应时节的活动,如中秋的月饼、取之于大海的鱼骨拓印等。
在他们看来,民宿之所以区别于城市酒店,就是让人在旅途中更多一份亲近感,通过种种细节累积来打响大湾村的民宿村品牌,让更多人驻足这里、留恋这里,才不负大湾村几代人的守望。
这种商业模式将果园、民宿、就业串联了起来,一三产业得以实现融合发展。这是卫平探索乡村振兴的一种尝试。
张峰、王通、方解、陈生在两幢民宿的门口,就能感受到生意的火爆。
原本沿着狭长海岸线拔地而起的白色建筑物,门前都密密麻麻地停放着私家车,都是慕名入住的游客,为这个临海渔村带来了独特的烟火气。
卫平陪着张峰上门进行查看时,这两幢民宿的主人徐华天正在“潮烟里”忙着招呼刚入住的游客,时不时与前台确认各个房型的安排与就餐准备,俨然一副“大掌柜”的模样。
毕竟是刚刚试营业,还是需要徐华天亲力亲为,主要是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
卫平则坐在店里向张峰讲解了自己今后的打算。
第814章调解赡养纠纷
徐华天看到卫平陪着几个人进入店里,便热情地上前来来招呼。
张峰问起生意如何时,徐华天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个住客为了感受一下他们的民宿,整整开了10个小时的车来到这里。言语间,徐华天显得有些小得意。
在徐华天的安排下,张峰与卫平坐在这家民宿的接待客厅里闲聊,张峰说道,乡村振兴,需要象你这样愿意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想不想到乡镇或县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卫平摇了摇头,说道:“张书记,不瞒你说,由于我在大湾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不错,清浦镇领导倒是想把我调到镇里工作。”
“当时,刚好大湾村有些村干部排挤我,主要是村里存在几个家族,家族为了自身利益,都希望有自己的代表成为村干部,同时我也希望到更好的岗位发挥作用,毕竟我还年轻嘛。”
“只是我到镇里的工作并不如意,也没有想象当中的发挥作用,另外,经过一段时间后,大湾村民非常希望我回来主持村里工作,于是我又回来担任大湾村支部书记。”
说实话,张峰觉得象卫平这样有头脑、想上进的年轻干部,到了镇里的话,更能发挥作用,怎么会让他心灰意冷重新回村里工作?
卫平说道,由于镇委书记和镇长关系不太好,抽调自己过来的镇委书记无法直接把他安排到从事乡村振兴和发展的岗位上,便先定岗为镇综治维稳专干兼武装干事。
镇委书记当时的解释是,镇长过一年就会离任,等到镇长走了,再将他提到合适的岗位上,现在先到综治信访办工作,反正对于农村来说,综治信访也很重要。
卫平的分管领导是镇里的政法委书记于东。
于东的介绍是,综治信访虽然是两块牌子,但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你初来乍到,没有经验,一切工作都听天哥安排。
说着,指了指任天涯。镇里的武装部长也在一旁,大咧咧地拍着卫平的肩膀,“有缘相识就是兄弟,武装这块事不多,平常就在综治办待着吧,有事会叫你的。”
任天涯的脸色黝黑,大概是常年被太阳晒的。一对浓密的眉毛呈一字形,只是鼻子扁厚,眼睛不够大,嘴唇又薄,威武之气被冲淡了不少。
他的身形微胖,冬春喜欢穿夹克,春夏穿衬衫,不论何时,脚上都是一双皮鞋,走起路来一歪一扭、慢条斯理,像极了下河前的鸭子。
卫平知道工作安排后,心里有些失望,目前这样的工作,还不如回大湾村呢。不过,一方面要考虑镇委书记的情绪,另一方面听说任天涯待人接物老道,从不说人是非或打小报告,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卫平便想学习一番。
听到政法委书记的指示后,任天涯非常高兴地把综治信访的年度考核材料的准备工作交给了我:“小卫,熟悉工作最快的方法就是从准备材料入手。”
“身在这个岗位,矛盾演化为上访事件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所以,只要村里和社区打电话靖求支援,我们就要主动上门调解。”
卫平好奇地问道:“任哥,隔壁司法所的同志也会参加调解吗?”
任天涯苦笑道:“我干了十几年的信访工作,还没见过群众到司法所上访的。而且,司法所是县司法局直管,镇维稳工作出了问题,上面只会问责综治、信访的人员。”
等到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