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印钞等等行业全部收归国有之后,又掌握了巨大的税源,不敢说手头上有多宽裕吧,至少修几条铁路的钱是有的。
能用钱摆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第三条线就是克鲁伦河线。这条铁路线从海拉尔出发,绕过呼伦湖,沿着克鲁伦河一路向西,一直修到库伦去。我已经派人查看过沿线的地形了,过了呼伦湖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克鲁伦河两岸地形平坦,降雨稀少,土质坚硬,修建这条铁路的难度不会很高。修通了这条铁路,我们的军队就可以搭乘火车,一直开到库仑去,就算俄国鬼子还想在外蒙古搞事,我们也能从容应对,甚至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袁世凯点头:“俄国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时机一到他们必然要报复,所以我们应该将这条铁路线作为第一优先,争取在五年内修好它!”
孙先生也点头:“现在打仗,没有铁路的话不管是调动军队还是输送物资,都非常困难,想要保住外蒙古,就必须把铁路修进库伦,克鲁伦河铁路必须得修,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得修!”
李思明说:“那就把这条铁路列为第一优先吧……对了,孙先生,詹天佑的身体还好吧?”
孙先生说:“挺好的,精神得不得了,天天向我请示工作。”
李思明说:“如果他的身体状况允许,就由他来负责修建克鲁伦河铁路,争取在三年之内通车。”
孙先生说:“我回去跟他说。”
袁世凯拿起笔以集宁为起点划出一条红线:“克鲁伦河铁路好是好,但是未免太过遥远,得先穿越整个东北再拐个一千多公里的大弯才能抵达库伦,浪费太多时间了。我觉得在修建克鲁伦河铁路的同时应该再以集宁为起点,修建一条直通库伦的铁路,这样一旦俄军大举进攻外蒙,我们可以更迅速的作出反应。”
李思明看着那条线,似笑非笑:“你真的是为了更方便向外蒙派兵才修这条路的?”
袁世凯义政辞严:“这等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我袁某怎敢有半点私心!”
李思明哼了一声:“我都不好意思拆穿你了!”
他一眼就看出,这个死胖子如此强烈地要求修建集宁…库伦铁路,主要目的还是那个位于蒙古东部大戈壁上的大铜矿。那里有三千多万吨铜,七千多吨白银和一千多吨黄金,这个死胖子的口水都流得足有三尺长了,现在国家安定下来了,哪里还按捺得住!
不过这条铁路确实很有必要,不管是开采那个大铜矿还是直接掌控外蒙,这条铁路都远比克鲁伦铁路要便利得多,所以……
还是修吧。
“这条铁路与克鲁伦河铁路同时动工吧。”他说。
袁世凯乐不可支。
“第四条铁路线则是京广铁路。目前这条铁路已经修到了武汉,完成了三分之二,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着原来的规划全力以赴的施工,尽快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一,把北京跟广州连接起来,打通南北的铁路运输。”
袁世凯笑眯眯的说:“这个好说,我们会尽快修好湖北、湖南境内的路段。不过,湖南…广东边境都是山区,必须开凿漫长的隧道,只怕这一段想要通车会很困难。”
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京广铁路的京汉段在1898年动工,1906年便全线竣工了,但是粤汉段却进展极其缓慢,直到1936年才修通。1900年动工,1936年竣工,这段长一千零九十六公里的铁路,修了整整三十六年,不难想象难度有多大了。
孙先生表示自己信心十足:“我们的进度可能会比你们那边慢一些,但不会落后太多的,放心好了!”
李思明表示他不放心,一点也不放心。他这位铁路部长对修建铁路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但是对在湘粤交界处那连绵的群山中修建一条铁路的难度似乎缺乏理性的认知哟,真是伤脑筋!
其实光有铁路还不够,那几乎将整个中国切开两半的长江依然是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碍。列车当然可以通过轮渡的方式过江,但是效率并不高,一来一回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建大桥或者挖隧道,让火车直接开过去。
如果考虑到航运,江底隧道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既解决了列车过江的难题,又不会影响大型船只在江上航行,万吨级货轮甚至军舰能够一直开到武汉去,两全其美。不过想在长江江底开业产隧道可不容易,在没有盾构机的年代,想搞这样的工程,难度跟登月没啥区别,所以他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哪怕是修建长江大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长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还时不时来几场洪水,这施工难度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不管他乐不乐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只能靠轮渡来连接长江南北,不服也只能憋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京包铁路、陇海铁路、克鲁伦河铁路、粤汉铁路等等这几条铁路能够修通的话,便已足以将中国东西南北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不管是交通运输还是国家安全,都将发生质变,至于长江大桥,暂时不用着急。
“对了,美国大使这段时间没少上门询问我们是否承认前清跟他们签订的军购合同。”铁路规划告一段落,袁世凯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李思明拧起眉头:“前清跟他们签订的军购合同?什么玩意儿?”
袁世凯说:“就是前清为了对抗越来越强大的日本海军而搞出来的军购,从美、德、法、奥、意等等国家大量购买包括战列舰在内的战舰,试图用这些战舰组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与日本舰队抗衡。”
李思明忍不住靠了一声。
第679章 海军发展计划1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靠买是买不来核心科技,更买不来强大的国防的,这是血的教训,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想要强大,只能靠我们自己!
然而,清朝似乎没有这样的自觉。在被列强反复暴打之后,他们也放下了天朝上国的骄傲,向自己曾经十分不屑的蛮夷学习,但他们学习的办法就是买买买,英国人海军厉害?那咱们就向英国进口战舰!法国人厉害?那咱们就进口法国的战马大炮!德国人很能打?德军同款装备我们必须拥有!似乎在他们眼里,只要拥有了跟列强一样的武器装备,他们不敢说跟列强平等对话,至少也有一战之力了。
但现实很残酷,不管他们从列强那里进口多少先进的武器装备,当列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抱头蹲好让列强当沙包打,等列强打得尽兴了再老老实实的坐到谈判桌前商量割地赔款的事情,然后……
然后,当然是看看哪个列强最厉害,继续从他们那里进口武器装备了。
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列强之所以强大,并不完全是因为手里的家伙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广大殖民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并且拥有可以迅速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国力的工业体系。而想要建立这样的工业体系,国家的政治制体、国民的教育和思想……甚至法律、金融等等等等,方方面面都要作最彻底的改革挣脱一切封建主义的桎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以为引进了西方的制度,从西方进口了大量军火,聘请了很多教官就可以像西方那样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那未免也太天真了。
大清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可能意识到了,但没有勇气去做这等翻天覆地的改革,他们的改革一直只停留在从国外进口机器和军火,聘请工程师和教官的层面上。甲午战争算得上是大清建国以来最为惨痛的失败,中国就此丢掉了东亚头号强国的位置,沦为三流的国家,存在感只比非洲那帮没名没姓的国家强一点点。然而如此惨痛的失败还是没有办法让大清清醒过来,痛定思痛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他们应对日本崛起的方式依然是买买买!日本想搞什么八八舰队是吧?行,咱也搞!咱从全世界进口先进的军舰组建一支更加庞大的军舰,不信压制不住你们这帮东洋小矮子!
于是就有了那份让李思明直呼卧槽的军购方案。
这份军购方案是在慈禧去世,皇族内阁上台后搞出来的,向全世界造得出军舰的国家大量订购军舰,其中就包括八艘战列舰,可真是大手笔。
“前天美国公使上门来找我,说我国从美国订购的首批两艘战列舰已经完工了,问我们还承不承认前清的军购合同,如果承认,他们就把这两艘战列舰开过来。”袁世凯说。
李思明的表情更加蛋疼了。
战列舰强大吗?
强大,非常强大,在这个时代,没有比它更强悍的战舰了。
然而,中国紧挨着日本和俄国,这两个货都拥有相当强悍的海上军事实力,而且还能自己制造战列舰,中国没这能耐,想靠进口的这几艘战列舰去跟他们对轰,那跟找死没啥区别。载沣那个坑货制订的七年之内进口八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的计划听起来很让人激动,其实作用很有限,真跟日本、俄国爆发大规模海战,这支倾尽国库买回来的舰队要么是一次性打光,要么缩在军港里当乌龟,头都不敢冒……
既然作用很有限,那要这几艘战列舰干卵?
但说不要吧,八艘战列舰的订单说取消就取消,未免也太儿戏了一点,传出去可是会毁了他的名声的,以后谁还敢跟他做生意?
总之就是……伤脑筋!
他揉着太阳穴说:“我得先了解一下整个军购计划的来龙去脉再作决定。”
袁世凯表示理解,但还是提醒他:“我建议你承认这份合同,这是我们从外国获得先进战船的绝佳良机,错过了就很难再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李思胆含糊的应了一句,宣布散会。
散会后,李思明让人把关于那个近乎疯狂的军购计划的资料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