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11再造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了这笔贷款的日本着实是松了一口大气,那疯狂的造舰计划顿时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巧得很,在江南造船厂,中国第一艘满排两千四百吨的驱逐舰也切割下了第一块钢板。与此同时,马尾造船厂、武昌造船厂也开足马力,同时开建四艘四百吨级猎潜艇和四艘鱼雷艇。

    东亚火药桶的导火索开始咝咝冒烟了,中日这对宿敌开始在军备竞赛这条赛道上狂奔,与时间展开赛跑。这是一场零和游戏,胜利者将成为亚洲的领导者,而失败者将万劫不复。

    不光是中国和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匈、意大利……这些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疯狂造舰。此时大家还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他们这么卖力地建造军舰,纯粹是想在海上角力中取得优势,好抢到更多的利益。这场军备竞赛是德国佬挑起的,从德国提出公海舰队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那一刻开始,这场灾难性的军备竞赛就停不下来了。

    当然,这跟李思明关系并不是很大,他根本就没打算去参与这场军备竞赛……因为压根就没有半点赢的机会。成功地把日本给带进粪坑里之后,他气定神闲的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

    陆军的发展不用他操太多的心,半自动步枪、轻机枪、通用机枪、迫击炮这些武器都已经实现国产化,155毫米口径榴弹炮还没有国产化,不过从法国进口了这么多,装备三十二个师是绰绰有余了。再说了,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军队都用不着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在那种鬼地方,还是120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山炮更好使,这么一算下来,155毫米榴弹炮还有剩余的。至于海军的发展就更加不用他操心了,该买的军舰都买了,配套的工厂和人才也有了,如果这样都还发展不好,那海军真的没必要留着了。

    真正需要他操心的是空军。

    这个时代还没有真正的空军,事实上一直到二战,也很少有哪个国家拥有独立的空军。空军是啥?不认识!我们只知道航空兵是陆军和海军的附庸!世界各国对飞机的认知还停留在可以搞空中侦察这一层面上,自然也就别指望他们会有多重视空军的发展了。中国是比较特殊的,早在对俄战争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航空兵的巨大威力了,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便组建了空军,努力从世界各国购买飞机培养飞行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培养出了五百名老练的飞行员,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飞行员数量还会继续递增。

    飞行员是有了,就差飞机了。

    严格的说,现在中国空军其实不怎么缺飞机。由于各国都不怎么重视空军,中国总是能轻松地从世界各国购买到飞得最快、动力最强劲的飞机,甚至连航空发动机技术一起打包带回,然后努力仿制。这年头的飞机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那些拥有足够财力和专业知识的人自己动手都能设计几架出来……比如说我国的冯如。李思明搞的飞机制造厂生意兴隆,已经能制造好几款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了。

    但是,在李思明看来,那些飞机顶多只能算是玩具,并不是真正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想要组建一支真正的空军,就必须有性能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个中国目前还搞不出来,只能等德国佬把样机和图纸送过来。

    德国方面还是挺讲信用的,不久之后便将第一批轰炸机连同全套图纸一起用货轮给运了过来。这些飞机运抵天津后立马被送到北京郊外的飞机制造厂进行装配,一通昏天黑地的忙活之后,总算是将它们组装好了。

    李思明、袁世凯亲自到场去观看。

    当第一架轰炸机被牵引车从车间里牵引出来的时候,袁世凯都看傻了,愣愣的看着轰炸机那巨大的机体和足以遮住天空一角的机翼,惊叹:“我的天,好大啊!”

    李思明说:“这个还不算大,以后我们会研制块头更大、载弹量更多的轰炸机的。”

    袁世凯叫:“这还不算大?”他感觉自己跳起来也只能够到着陆架。

    李思明说:“真不算大。”

    随即用挑剔的目光看着这架轰炸机,看哪都不满意。这年头的飞机基本上都是用木材紧密拼接做出个框架来,然后覆盖帆布,再加上张线固定,就成了,尤其是双翼机甚至三翼机,那张线真的多到吓人。相对而言,这款单翼轰炸机的设计和工艺都有点儿逆天,跟那一堆浑身张线纵横交错的丑逼相比,简直帅爆了。可李思明还是不满意,在他看来这机身实在太多毛病了:用木板拼接而成的机身很容易因为热胀冷缩而导致变形、开裂;覆盖机体表面的帆布更是引火的绝佳材料,几发曳光弹过来马上就熊熊燃烧,这不是开玩笑么?

    好怀念用铝做的飞机……

    飞行员跑过来向他请示:“元首阁下,飞机检查完毕,状态良好,随时可以起飞!”

    李思明说:“那就起飞吧,让我看看它的性能到底怎么样。”

    飞行员马上钻进了飞机座舱里,地勤人员发动引擎,分布在两边机翼上的螺旋桨马上高速旋转起来。在引擎的驱动下,轰炸机沿着跑道缓缓沿行,并且慢慢加速,当取得足够的速度后,它机头一扬,着陆架离开地面,战机嗖一声冲向天空……

    它成功起飞了。

 第710章 改进

    今天天气格外的晴朗,飞行条件极佳,飞行员驾驶着轰炸机在千米高空中上下翻飞,做出一个个灵活的动作,看得袁世凯眼花缭乱,连声说:

    “真看不出它这么大的块头居然这么灵活,真看不出它这么大的块头居然这么灵活!”

    李思明听出了他语气中的羡慕,看着他那圆滚滚的身材:“怎么?羡慕上啦?”

    袁世凯老脸一红,说:“去去去,骂人莫揭短,你懂不懂尊老爱幼的?”

    李思明说:“你肯定是在羡慕它!”

    袁世凯无语:“你听出来就好了,用得着大声宣扬么?”

    李思明说:“堂堂北洋集团统帅居然羡慕一架飞机,多新鲜啊,难道不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吗?”

    袁世凯懒得跟这家伙多说,继续看着飞机。

    飞行员将操纵杆一压到低,飞机从高空中俯冲而下,发出巨大的呼啸声,径直冲向草地。袁世凯吓得脸色都变了,叫:“他这是在搞什么鬼?不想活啦?”

    李思明说:“在练习俯冲呢!这是轰炸机飞行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一个不会俯冲轰炸的飞行员就是个废物。”

    轰炸模式原本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水平轰炸很好理解,就是轰炸机在高处作水平飞行,弹舱里的炸弹跟竹筒倒豆子一样往下倒,一撒一大片;俯冲轰炸同样很好理解,就是飞行员驾驶着战机从高空俯冲而下,贴着敌军的脑门投下炸弹。水平轰炸没啥技术难度,投下去的炸弹看似又多又密,炸得惊天动地,其实炸到什么完全随缘,效果并不好,更要命的是,长时间保持水平飞行,敌方防空部队很轻松就能算出提前量,几夹炮弹上去就能干一架下来。俯冲轰炸由没那么好对付,由于飞行轨迹多变,很难计算提前量,而且由于投弹的高度很低,命中精度大大增加,效率自然比水平轰炸高出几倍。但俯冲轰炸是相当危险的,飞行员俯冲下去的时候往往会跟高射炮发射的炮弹撞个正着,个别特别倒霉的甚至会撞上敌军重型榴弹炮发射的炮弹,连人带机一起给炸得粉身碎骨————上甘岭战役的时候,美军就有一架战机在俯冲轰炸的时候撞上了我军发射的一枚152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飞行员连根毛都没留下来。

    在没有精确制导技术的年代,俯冲轰炸是提高投弹命中率的不二法门。李思明自认没那个能耐提前半个世纪将激光制导技术搞出来,所以只能让飞行员苦练俯冲轰炸。过去两年就有十五名飞行员在练习俯冲的时候出了事故,非死即残,可即便是这样,训练难度也没有降低半点,摔飞机死人也照上。魔鬼式训练终于换回了可观的回报,熬过来的飞行员个个都掌握了娴熟的俯冲轰炸技巧,比如说这位试飞员。

    说话间,那架轰炸机已经俯冲到可以嗅到青草味道的高度了,飞行员这才不慌不忙的改出,机头一昂,来了个大坡度爬升,摆脱地心引力的牵引,再度冲上蓝天。他这一记俯冲把袁世凯冷汗都给吓了出来,连声说:“那家伙胆子也太大了!那家伙胆子也太大了!”

    李思明说:“连这点胆子都没有,还当什么飞行员?”

    袁世凯看了他一眼,幽幽的说:“元首阁下,我确定了,在你手下当兵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李思明问:“为什么?”

    袁世凯说:“因为你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李思明耸耸肩:“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点的人了。”

    确实有很多人向他抱怨过说他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让他适当的降低点,但他当他们在放屁,意见接受,一切照旧。

    试飞进行了半个小时,油箱里的燃油给消耗得差不多了,试飞员才驾驶战机在机场降落。他走下飞机,意犹未尽的说:“过瘾!这才是真正的轰炸机!我们这两年玩的都不过是木头做的玩具而已!”

    一大帮飞行员心痒难耐,围上去对着这架轰炸机这摸摸那摸摸,上下其手,大占便宜。李思明看得嘴角直抽搐,他怎么就没看出这帮家伙颇有当色狼的潜质呢?

    莱茵哈特凑上来,开心地问:“怎么样?这飞机的性能怎么样?你还满意吧?”

    李思明说:“速度和机动性能都不错,凑合着能用。”

    莱茵哈特瞠目结舌:“这样的飞机在你眼里只能算凑合能用?我的老天爷,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李思明说:“我说的是事实!”

    莱茵哈特无奈:“行行行,你说的是事实,行了吧?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