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按法军总参谋部在战前做的作战计划,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时间,法国便要投入主力向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发动进攻,将德军赶出这一地区,把这片沦陷了四十年之久的国土夺回来。这一计划一旦成功,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将空前地高涨,他们将会在气势上彻底压倒德军!
数十万法军就这样雄纠纠气昂昂地杀向阿尔萨斯…洛林,向德军的防线发动猛烈进攻。
德军毫不示弱,在总参谋长小毛奇一声令下,好几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浩浩荡荡地越过边境,按照《斯蒂芬计划》展开他们策划已久的战略行动。
《斯蒂芬计划》是过去四十年里德军总参谋部呕心沥血制订的一份天才般的作战计划。这份作战计划的背景是有朝一日德国与法俄两国同时爆发战争,德国面临着欧陆两大强国的夹击。按照计划,德国在东线将采取守势,让俄国人把装备和训练都逊色于德军的部队白白消耗在徒劳地撞击德军的钢铁防线上,在西线则出动主力猛攻法国,迅速歼灭法军主力,拿下巴黎,迫使法国投降……整个计划制订得极为周密,几十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德军总参谋长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份计划进行修改,但整体战略是不变的:西线全力猛攻,东线防守!
战争刚一爆发,德军便出动了四个集团军,朝着法国猛冲过去。
不过,法德边境大多是大部队难以通行的山区,德国想要进攻法国,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先干翻比利时。拿下了布鲁塞尔,出现在德军面前的将是一望无际的佛兰德大平原,这种地形对擅长大兵团运动战的德军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很不幸,比利时这个小国在战争开幕阶段就要被德国人拿来祭天了。
此时的比利时仍然严守中立,不倒向任何一方……事实上不管他们倒向哪一方都不行,倒向德国,法国要收拾他们;倒向法国,德国会活活撕碎他们!没辙,只能中立。然而,中立也是需要实力的,像他们这种被两个大国夹在中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弹丸小国,根本就没有资格中立!
巴伐利亚集团军率先出动,越过比利时边境,向比利时国土纵深推进。本来如果能先拿下荷兰,进攻比利时将会变得更加便利,但德国总参谋部不愿意这样干。一来,德国跟荷兰关系很好,向荷兰下手的话会让德国的形象变得极其糟糕;二来,德国考虑到战争爆发之后可能要面临英法的海上封锁,这个时候就需要严守中立的荷兰代为从外国运回德国急需的石油、橡胶等等重要资源了。说白了,他们留着荷兰只是为了留一个可以透透气的窗户,所以荷兰没事,比利时却要遭殃了。
巴伐利亚王国那位倒霉的王储的病情现在都没见好转,自然别指望他能上阵打仗了。没辙,莱茵哈特只好代替他,率领巴伐利亚第6集团军,充当大军的前锋,开入比利时境内,直扑布鲁塞尔。
他本人乘坐着一辆装甲车,跟随大部队一起向前推进。一块界碑被装甲车履带卷进去,辗进了地里,莱茵哈特倾听着履带辗碎石碑的声响,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现在我们越过了边境,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他的参谋长淡淡的说:“很快的。顶多几个星期,我们就将在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下举行阅兵仪式,然后凯旋……那时候恐怕还有很多士兵一枪都没开过。”
莱茵哈特有些惊讶:“你就这么自信?”
参谋长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帝**队的战斗力。”
莱茵哈特哑然失笑。
李思明访问完德国回国后,他曾特意问过他对德国将领和高级参谋的看法,李思明的回答是:“都是一群沉浸在普法战争胜利的辉煌中不肯醒过来的老古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的很少……曼斯坦因算是最耀眼的新星,海因里希在防御方面的天赋也让人眼前一亮……哦,还有鲁登道夫,他的洞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把这话记在心里,回国接手王国的兵权之后马上开始挖人。曼斯坦因和海因里希已经被当成明日之星来培养,挖不动了,但是,非贵族出身的鲁登道夫却没有得到充份的重视……
于是,让李思明印象深刻的高级参谋成了第6集团军的参谋长。
第750章 列日要塞1
第6集团军跨过边境线后不久就遇上了比利时军队的阻击。很显然,比利时这个小不点并不甘心就这样被德国一口吞掉,虽然明知道实力不济,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顽强地抵抗,努力争取时间,等待法国人的支援。按照两国之间的协议,比利时遭到德国的进攻,法国必须第一时间出兵支援,这是比利时帮法国挡枪的报酬。而比利时军队也不打算躲在要塞里抱头挨揍,他们要主动进攻,看能不能迟滞德军的推进速度。
是不是有点蠢?
其实是很聪明的做法。虽然他们在距离边境只有三十来公里远的交通枢纽列日修筑了极为坚固的要塞群,准备在那里跟德军决一死战,但是有点脑子的军事家都知道,再怎么坚固的平原也扛不住敌军一轮轮的猛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要塞外围构筑坚固屏障,将整个要塞保护起来,让敌军无法靠近。
让敌军无法靠近的防线才是最坚固的。
德军先头部队在佛兰德平原的田野上快速推进的时候,四下里突然杀声四起,炮弹呼啸而来,在平原上炸起团团耀眼的烟焰。在震天怒吼中,大队大队比利时士兵从村庄、树林、丘陵中杀出,向德军先头部队杀了过来。
德军先头部队、第6集团军黑骷髅骑兵旅旅长基恩上校向集团军司令部报告:“我们在田野上遭遇比利时军队的猛烈进攻,他们至少有八个团的兵力!”
莱茵哈特不作声,鲁登道夫则淡淡的说:“立即收缩兵力,构筑环形防线原地固守!”
基恩上校说:“我想向他们发动一次逆袭!”
鲁登道夫说:“不准!给我原地固守!敢让骑兵去冲比利时步兵,我就把你扔上军事法庭!”
基恩上校喃喃咒骂一声,悻悻地结束对话,下令黑骷髅骑兵旅立即收缩兵力,在田野上建立环形防线。他心里真的很不忿,觉得鲁登道夫这个出身低微的家伙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指挥骑兵。让骑兵蹲在战壕里跟敌军步兵死磕?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趁比利时军队仓促发动进攻,没有稳固的阵地果断发动逆袭,把骑兵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出来,打垮敌军!
可是他也知道,鲁登道夫说一不二,不按他的命令去做,真的有可能被他推上军事法庭的。找莱茵哈特王子说理?不好意思,王子早就说过了,总参谋长百分之百代表着他个人的意志,所下达的每一道命令部队都必须服从,不得有任何违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还有啥好说的?服从命令吧!
幸好佛兰德平原的田野土质松软,挖掘战壕并不难,德军骑兵将马赶到一个村庄里藏好,用工兵锹在地面一通猛挖,短短几分钟,一个个卧姿散兵坑便构筑完毕。
炮弹不断从四面八方飞来,目测炮兵阵地距离这边到底四公里,火炮口径为75毫米,打起来那叫一个猛。不过比利时炮兵并没有掌握精准轰击四千米外的目标的技术,炮火虽猛,但精度差到令人落泪,它起到的最大作用估计还是鼓舞士气,而不指望靠远距离炮击杀伤德军。
德军对这嗖嗖乱窜的炮弹不予理睬,继续疯狂挖坑。比利时的步兵正在炮火掩护下组成密集的队形缓缓朝这边逼近,他们沿用的战术仍然是排队枪毙的改进版,虽然不再排成整齐的横队,但队形依旧非常密集,更不会有迫击炮、重机枪火力掩护,全靠后方的炮兵闷装猛打,远远地压制敌军的炮火,确保步兵在接近敌军阵地之前不会挨炮弹。那些比利时步兵走得并不快,每分钟只有八十八步,这种速度对于习惯了风驰电掣的黑骷髅骑兵而言跟蜗牛爬差不多。黑骷髅骑兵们完全不急,甚至都懒得开火,只顾着挖战壕。他们要抢在比利时步兵杀上来之前将卧姿掩体挖成立姿,这样更方便他们射击、投弹。这需要一点时间,他们得抓紧,可没时间浪费在打靶上。
旅部直属的重型迫击炮营十二门120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也是一弹不发,炮手和工兵都在拼命挖工事,他们可不想暴露在横飞的弹片下跟比利时炮兵对轰。
德军炮兵一反常态的沉默让比利时军队有些不安,总指挥官戴尔科米奈特少将拧紧眉头,盯着德军阵地,十分困惑:“德国佬在搞什么鬼?为什么不开炮还击?”
他的参谋长说:“也许这只是一支轻骑兵,没有装备火炮。”
戴尔科米奈特摇头:“不可能!德军一直将炮兵视为制胜法宝,哪怕是轻骑兵也会装备大量火炮!”
参谋长说:“但据我们的侦察兵报告,并没有发现这支骑兵部队装备有身管火炮!”
黑骷髅骑兵旅确实没有装备身管火炮……不是德军装备不起,而是骑兵很嫌弃这玩意儿。骑兵追求的是高机动,配属他们的炮兵部队想要跟上骑兵的脚步,就必须尽可能的轻便,这样一来,那些火炮的口径自然大不到哪里去————没有人会觉得挽马拖着数吨重的大口径榴弹炮还能跟上骑兵推进的速度吧?轻便的结果就是那些火炮的杀伤力真心不怎么样,以前是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用,但是在见识了迫击炮的威力之后,黑骷髅骑兵旅表示让那些骑兵炮见鬼去吧,迫击炮才是我老婆!
德军对迫击炮高度保密,在行军的时候都是拆解开来由马匹驮载或者放在用帆布遮得严严实实的卡车上,严禁由挽马直接拖拽整门炮。好在迫击炮真心不重,就拿他们自己研发的120毫米迫击炮来说,全重不过二百二十公斤,拆分成炮管、底板和脚架这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