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命也能让自己平步青云,前程似锦,厉害不?
貌似欧美都喜欢这调调,总喜欢在丢人丢到姥姥家的惨败中找一两个幸运儿出来,将其包装成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哪怕明知道那些“英雄”的事迹是编的也照搞不误,甚至主动帮冒牌英雄编事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已经功成名就的丘爵爷并不满足,他想走得更远。于是,战争一爆发,他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这几年土耳其一直在努力推行军事改革,试图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陆军方面,他们与德国全面合作,从德国引进武器装备,从德军中聘请军事顾问帮忙训练自己的军队;海军方面,他们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努力攒钱从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拥有制造先进战舰的国家订购军舰,比如说他们在1912年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无畏级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的售价达到惊人的一千一百万英镑,当时的土耳其刚刚输掉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财政状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预算来,购买这两艘战列舰的资金全部依靠发行公债筹集,可以说,这两艘战列舰承载了土耳其人全部的希望!
好不容易,这两艘战更舰终于完工了,可以交付了,但交付日期却被一拖再拖。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丘爵爷立马下令扣留这两艘已经准备交付给土耳其的战列舰,理由是“必须保证这两艘最先进的无畏级战列舰不会落入德国人之手”。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丘爵爷这样做到底有几分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促使他这样做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对土耳其人的厌恶甚至憎恨。他讨厌土耳其人,现在逮到整土耳其人的机会了,他当然不会放过,果断把战列舰扣下来,至于土耳其交的那一千一百万英镑巨款,也不可能还回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他就是要让土耳其人竹篮打水一场空!
得知英国将自己拿血汗钱换买的战列舰扣下了之后,土耳其举国暴怒,向英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英国外交官彬彬有礼的回应了他们……对,彬彬有礼,态度好得不得了,但不会给土耳其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英国人着实让土耳其人见识到了什么叫“礼数周到地鄙视你”。
愤怒的土耳其人开始跟德国接触,试图以合适的价钱正式加入同盟国。当然,他们也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在跟德国方面接触的同时,他们还寻求与俄国结盟。对于土耳其来说,最大的威胁始终是俄国,土耳其那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只要俄国人不搞他们,他们基本上都能偏安一隅。英国明摆着不待见他们,搞不好还要整他们,他们只能未雨绸缪,看能不能撇开英法与俄国单独结盟,确保俄国人不会来搞他们。
很遗憾,俄国几乎不加考虑便拒绝了土耳其两国结盟的善意。
土耳其寻求与俄国结盟是注定要失败的,俄国人哪怕是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都没有收回过觊觎伊斯坦布尔的目光,他们做梦都想得到这座城市,只是由于英法等国的牵制,始终无法如愿。现在俄国跟英法成了盟友,土耳其又倾向德国,简直是夺取伊斯坦布尔的绝佳良机啊!在俄国人看来,土耳其这个西亚病夫不过是想通过结盟阻止俄国人夺取伊斯坦布尔罢了,结盟?我结你奶奶!
俄国的粗暴拒绝让土耳其很受伤。他们没得选了,只能抱紧德国的大腿,一条路走到黑了。
跟土耳其的沮丧、彷徨恰恰相反,亚洲头号强国日本则是一片欢欣鼓舞。
开心得俨然在土窖里住了十年,穷得当当响的王宝钏远远望见薛仁贵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连绵数里的仪仗回乡了似的……终于苦尽甘来了啊!
这几年日本的日子可不好过,李思明那个混蛋上台之后,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和经济掠夺便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日本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跟跳楼一样下跌,每年从中国获取的原材料也在飞速减少,原本发展得不错的经济顿时就遇上了**烦。现在日本的工业技术跟欧美比差距不小,能创汇的产品少得可怜,貌似也就中国能让他们充当商品倾销地了。可现在中国也不让他们倾销了,这可麻烦了。
经济发展放缓,而每年要偿还的外债可一点也没减少,再加上那庞大的造舰计划……啧啧啧,简直是开流节源啊,这种被人玩命抽血的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谢天谢地,就在日本快要吃不消了的时候,欧洲大战爆发了!
欧洲大战爆发意味着英法又有用得上日本的地方了,这个时候日本自然有有充足的底气跟英法就债务问题展开谈判,让英法免除一部分债务,运气好的话搞不好还能拉到一些援助!
很快,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同盟国宣战了。
第749章 参谋长
日本对同盟国宣战完全在世界各国的预料之内,因为日本本身就是英法扶持起来的,严格的说,英法算得上是日本的爸爸,现在爸爸有麻烦了,当儿子的怎能不挺身而出,替父亲排忧解难?他们对同盟国宣战并不稀奇,不宣战才叫见了鬼了。
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国身上。
跟英法关系良好的日本加入了协约国阵营,那么,跟德国、土耳其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中国,又会作何选择呢?
法国和德国的外交官都打了鸡血似的,以极其旺盛的精力和极佳的口才展开了对中国的游说,希望将这个庞然大物拉入自己的阵营。他们比赛着开出高价,法国表示如果中国愿意加入协约国阵营,他们可以将柑塘磷矿所有股份全部交给中国,德国马上表示他们可以将瑙鲁百分之四十的磷矿开采权交给中国;法国表示可以将同登、老街等地划给中国,德国表示可以在自己的东非殖民地里划一块给中国……一个比一个大方,看得日本口水都流出来了!
他们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命呢?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陈其美被法德两国的外交官烦得够呛,找李思明诉苦:“你到底想加入哪一边?给个准话我好回复他们吧,我真的快让他们给吵到耳鸣了!”
李思明说:“哪边都不加入。”
陈其美吃惊:“哪边都不加入?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放弃?”
李思明说:“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好机会。再说了,这是欧洲人的战争,我干嘛要傻乎乎的凑上去,让中国人去为欧洲人流血?才没这么傻!告诉他们,中国依旧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会加入哪一方的阵营,不过……”
古怪的笑了笑:“我们很乐意跟他们做生意,向他们提供药品、医疗用品什么的。”
陈其美翻了个白眼:“原来你打的是发战争财的主意啊!”
李思明说:“发战争财不好吗?我可喜欢发战争财了!”
于是,陈其美把李思明的原话转告给德法外交官,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的外交官都大失所望。继续奉行那个见鬼的不结盟政策?不愿意加入任何一方?想做生意的话欢迎?笑话,谁稀罕中国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了?他们最想要的明明就是中国那支强大的陆军,还有近乎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
此时,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认为战争几个月内就会结束,不会拖得太久,以他们的物资储备完全可以撑到战争结束,所以对中国的提议反应挺冷淡的。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场战争将持续好几年,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
现在还有一个国家尚未站队,而这个国家可是举足轻重的。
美国。
美国跟英法关系相当亲密,甚至可以说是一体的。但同时,美国跟德国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在美国白人中,德裔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且地位还不低。如果单纯从血缘角度来说,美国不管站哪边都不对,所以嘛……
美国也表示他们中立,谁也不站,你们要打就只管打个痛快吧。
当然,想做生意的话美国是举四肢欢迎的。
英法当然不会信美国佬那鬼话。此时美国的经济实力早就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了,但一直以来,美国在欧洲人眼里始终是个暴发户,除了有点臭钱就没啥了不起了。美国当然不甘心永远窝在北美当个暴发户,他们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英法那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俯瞰整个世界,而这场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战争无疑就是绝佳的良机,美国人会中立?鬼才信呢!
一时间,欧洲与美洲之间往来的电报变得极为频繁,协约国阵营的外交官绞尽脑汁,穷尽一切可以尝试的办法试图说服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跟他们一起**德国人。但美国真不是一般的矜持,死活不肯松口,对于协约国的外交官而言,如何说服美国人放弃中立政策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成功了,名垂青史;失败了,自挂东南枝,自己选吧!
在外交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欧洲战场的战事也如同裂变反应般扩大,一个又一个国家被卷入战火之中,一个又一个地区响起了隆隆炮声。
德国的动员效率一如即往的高,短短几天之内就动员起了一百五十万青年。不过他们并没有急着将那一百五十万青年送往战场,而是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演习中被李思明以一敌三狠狠地削了一轮之后,德国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传统战术早已落后,无法适应现代战争了,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初步完成了那几十万常备军的战术改革,至于这些刚动员起来的预备役,则需要重头开始训练,如果就这样把他们送上战场,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
但法国人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战术改革的重要性。向德国宣战后不久,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向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按法军总参谋部在战前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