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11再造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土耳其人猛攻君士坦丁堡时欧洲没有派出援军,导致这座千年雄城落入土耳其人之手,直接后果就是土耳其人可以海陆并进,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将战火烧到了欧洲腹地,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拼尽全力跟土耳其人打了近两个世纪才顶住了他们的攻势,将他们逼回了巴尔干半岛。好不容易熬到土耳其衰落了,欧洲总算安全了,这个时候再来一个比土耳其更猛的俄罗斯,欧洲人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必须将这头北极熊堵在东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于是,沙俄每一次向欧洲方向扩张,都必定会招来整个欧洲的强烈反弹,欧洲人表示土鸡对不起了,以前都是误会,咱们握手言和一起对付北极熊吧!你是要钱还是要枪,只管开口,我们敞开了供应!拜欧洲人所赐,俄罗斯每次跟土耳其的战争都变成了血腥而漫长的拉锯战,第九次俄土战争,英法更是直接上阵,摁住沙俄就是一顿好打,将敖德萨、刻赤等沿海城市都给轰成了平地。

    屡次撞板之后,沙俄也知道光靠他们自己想要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俄罗斯再强也不可能强得过整个欧洲。于是,他们试图通过合纵连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拉拢巴尔干半岛那些国家,帮助他们推翻土耳其人的统治,再借他们之手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他们已经不奢望能拿下伊斯坦布尔了,能控制海峡一侧他们便心满意足。

    这一计划原本进展挺顺利,巴尔干半岛各国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把土耳其人给赶跑了,保加利亚更是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夺取了土耳其在东色雷斯平原绝大多数的地盘,一度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当时俄国举国兴奋若狂,认为自己的计划终究要成功了,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有望了!然而形势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巴尔干同盟很快就因为分赃不均打了起来,土耳其趁机反攻,又把东色雷斯平原给抢了回来,他们等于是空欢喜一场了。

    更加糟糕的是,奥匈正在巴尔干地区大肆扩张,大有一口吞了塞尔维亚的意思!奥匈可是同盟国阵营的,保加利亚亲德倾向十分明显,吞并塞尔维亚,同盟同的势力就直达黑海之滨!真到了那一步,英法可能没啥感觉,但俄罗斯就难受了:他们还要不要出门了?

    所以,塞尔维亚无论如何也不能倒!

    8月19日下午,俄罗斯陆军部长苏霍姆利诺夫向沙皇报告:“短短三天之内,奥匈的军队便在每一个方向都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公里,塞尔维亚人平均一天伤亡一万多人,他们的防线正在被奥匈军队有条不絮地粉碎,贝尔格莱德危在旦夕!”

    沙皇问:“塞尔维亚人为什么不反击?”

    苏霍姆利诺夫说:“据我们驻塞尔维亚的军事顾问团报告,塞尔维亚人每天晚上都会利用黑夜作掩护发动大规模反击,但每一次都会暴露在奥匈军队稠密的机枪火力网前,死伤极其惨重,效果却很差!”

    沙皇皱起眉头:“奥匈军队的战斗力这么强大么?”

    苏霍姆利诺夫说:“主要还是地形,陛下。伏伊伏丁那平原对防守方是极为有利的,进攻方一冒头便暴露在防守方猛烈的炮火和机枪火力面前,还没有接近敌军的防线就已经被打得尸横遍野了。塞尔维亚人不是在反攻,而是在送死!”

    沙皇揉着太阳穴,说:“我们不能座视奥匈吞并塞尔维亚,我们必须履行盟友的义务,保护塞尔维亚,否则,我们的影响力将被彻底驱逐出巴尔干半岛!”

    “立即采取行动,攻击奥匈军队,以减轻塞尔维亚的压力!”

    苏霍姆利诺夫说:“这样做很有可能会招来德国的干涉的。”

    沙皇说:“德国干涉?那他们就不怕英国人和法国人干涉么?没事的,放手去干吧。”

    沙皇一声令下,俄罗斯开始实施全国总动员,驻扎在俄奥边境的俄军迅速越过边境线,向奥匈帝国发动了进攻,两军立即就在俄奥边境的喀尔巴阡山一线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果然不出所料,得知俄国实施全国总动员并且向奥匈发动进攻之后,德国立即作出了激烈的反应。他们向俄国下达了极其强硬的最后通牒:

    “如果俄国不在二十四小时内停止对奥匈帝国的一切军事行动,德国将在十二小时内进行战争总动员!”

    态度确实很强硬,但却没什么用,俄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他们向德国屈服,那么塞尔维亚必死无疑;塞尔维亚一旦被吞并,俄国将被锁死在黑海,还很有可能会被锁死的波罗地海,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了。所以,俄国对德国的最后通牒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大批俄军搭乘火车源源不断地南下。

    德国也真说话算话,二十四小时一过,立即全始军事动员。俄国不能失信于塞尔维亚,德国何尝能失信于奥匈?奥匈是德国最重要的盟友,如果坐视奥匈遭到俄国的军事打击,什么都不做,德国这个同盟国老大也算当到头了!

    哦,不对,真到那一步,同盟国这个阵营还能否继续存在都是问题。

    大家都没有退路,都无法说服对方,只能靠拳头说话了。

    不过,德国人还是作了最后一次和平的努力。8月23日,德国驻俄大使普塔莱斯走进了俄罗斯外交大臣赛奇·萨索诺夫的办公室。他已经在俄国呆了七年,对俄国颇有感情,同时与萨索诺夫交情颇好。然而,今天这对好友的谈话却格外的沉重。

    普塔莱斯看着萨索诺夫,一字字的问:“俄国是否能接受德国的最后通牒?”

 第748章 外交斡旋5

    面对好友的质问,萨索诺夫沉默了许久,才说:“虽然俄国已经无法停止战争动员,但俄国仍然希望继续谈判,俄国认为还是有希望避免战争的。”

    普塔莱斯从口袋中拿出最后通牒大声读了一遍,说:“不同意德国最后通牒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萨索诺夫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回答:“虽然俄国已经无法停止战争动员,但俄国仍然希望继续谈判,俄国认为还是有希望避免战争的。”

    普塔莱斯说:“不同意德国最后通牒的后果极其严重!”

    萨索诺夫再次重复一遍刚才的回答。

    最后,普塔莱斯愤然起身,拿出德国对俄宣战书扔到了萨索诺夫怀里……

    多年后,萨索诺夫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一刻,普塔莱斯哭了。”

    巧得很,普塔莱斯也写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是萨索诺夫先哭的。”

    德国人和俄国人都是剽悍到骨子里的战斗民族,哪怕是看似温文尔儒的外交官,骨子里也同样的倔强、剽悍,或许对他们来说,承认谁先流泪比承认谁先发动战争还要困难。

    到底是谁先哭的,已然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德国跟俄国还算不错的关系到此为止,在普塔莱斯扔出宣战书的那一刻开始,这对表兄弟将变成不死不休的死敌。

    俄国是协约国非常重要的成员国,德国向俄国宣战马上就在协约国内部引发了一场地震。法国首先作出了反应,向德国宣战,英国紧随其后。同盟国的成员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立即向英法俄宣战,而英法俄也马上向奥匈和意大利宣战……一时间整个欧洲的外交官都忙得跟陀螺一样,他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冲敌对阵营甩宣战书!

    两大阵营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不过德国苦心拉拢的那两个小兄弟,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却还在观望。保加利亚知道自己是个小国,本钱小,输不起,所以他们必须耐心等待时机,好把宝押到必胜的一方去以获得更多的好处,这种事情急不来。再说了,他们的死对头塞尔维亚已经被打成狗了,没空对他们动手,战火一时半刻烧不到保加利亚境内来,保加利亚自然不急。至于土耳其,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倒向了德国,但他们仍然不是很乐意卷入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中去,因为土耳其的国力不允许他们卷入这样的战争中。

    也就是说,直到现在,协约国方面都还有机会把土耳其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至少有机会让他们保持中立————不管是让土耳其加入自己的阵营还是中立,对协约国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谁让土耳其控制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隔绝了英法与沙俄的海上交通线呢?

    但是,紧接着,英国某位极为杰出的、青史留名的政治家就开始了他那令人智熄的表演。

    对,不用猜,就是丘吉尔。

    这哥们出身于政治世家,根正苗红的贵族,十五岁就被送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军事教育,二十一岁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这家伙是个不折不扣的好战份子,哪里有战争就往哪里窜,古巴、印度等等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是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去的。后来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他干脆就辞去军职,专心当自己的战地记者,屁颠屁颠的跑到南非去,准备用自己的笔和照相机记录下英国征服南非那史诗般壮丽的画面!

    可惜,他记录下的却是英军一场场惨败,连他本人都成了布尔人的俘虏。不过后来他设法逃了出来,在荒原上徒步跑了数百公里,在一名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莫桑比克……正是这次成功的越狱让他名声大振,被布尔人打得灰头土脸的英国政府开动宣传机器,将他塑造成了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大英雄,丘吉尔趁此机会步入政坛,迅速成为一颗光芒万丈的政治新星。十四年后,这位曾经像丧家之犬一样在南非荒原上逃奔的“大英雄”已经当上了英国海军大臣!

    逃命也能让自己平步青云,前程似锦,厉害不?

    貌似欧美都喜欢这调调,总喜欢在丢人丢到姥姥家的惨败中找一两个幸运儿出来,将其包装成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哪怕明知道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