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他来说,南京的六部,就是个累赘,不但没有作用,还容易搞事情。
例如南京的户部、兵部和吏部,都是有实权的。
户部征收税政,兵部可以调南直隶的兵,吏部可以任免南直隶的官员。
其中兵部的影响权重是最终的。
南直隶有14州府,其中中都凤阳府是朱元璋的老家,南京应天府是大明朝开国首都,所以南直隶有重兵镇守。
其中卫所就有46个。
其中卫有36个,所有10个。
一个卫的标准配置是5600人,一个所有1120人。
其纸面上可调用的总兵力高达22万人。
这也是黄锦为何要见南直隶兵部尚书许宏纲的原因。
首先,许宏纲肯定是南直隶的利益既得者。
卫所本身就已经不堪,军户良田被霸占,被当做苦力驱使。
皇帝又在大肆整顿军政,中部军区已经在建设,据说东部军区也已经着手准备了。
许宏纲不是没有自荐过东部军区的总督,但皇帝并没有回他的申请,这使得他怀恨在心。
东部军区一旦成立,南直隶所有的军权全部要交出来,南直隶兵部就和北京兵部一样,彻底沦为管后勤的了。
而且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
南直隶兵部的烂账太多了,按照目前的局势,曹程刚查完户部的账,转眼肯定就要开始查兵部的账了。
查完后,皇帝肯定饶不过他们,最后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许宏纲的这个心态,被黄锦是拿捏得死死的。
黄锦叹了口气,故意表现出忧愁,他说道:“许大人,现在的局势已经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
许宏纲也故作镇定道:“黄大人前两天不是还说只要那些贡生继续闹,陛下就会妥协,平息此事么,怎么今日看起来似乎忧心忡忡。”
“许大人,万一皇帝不妥协呢?”
“不可能,现在不仅仅是贡生在闹了,本官听说,无锡的东林书院现在也在反对朝廷的新政。”
“许大人,万一陛下不妥协,坚持到底,别说国子监,别说南京礼部,户部,兵部都要被翻个底朝天。”
许宏纲:“你有何良策?”
黄锦沉默了很久,沉默得许宏纲心里都有些发抖了,最后,黄锦不紧不慢:“许大人,调兵吧。”
许宏纲心头一跳,却是故作镇定笑道:“黄大人,擅自调兵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您这是要造反么?”
“不是造反,而是继续闹。”
“继续闹?”
“东南的读书人在不久之后,就会全部加入进来反对新政,反对奸臣,要求释放国子监贡生,如果卫所也加进来,效果势必会更好。”
许宏纲霍然站起来:“你这就是在……”
他不敢说下去,长袍下的身体都在发抖。
黄锦平静地看着许宏纲,慢慢说道:“许大人,你是不是还不知道这次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这一次背后有无数商人已经募捐了,南直隶四大钱庄、票号都把钱准备好了!”黄锦突然变得有些激动起来,语速也变快了,“刘家和李家被抓起来了,杀头是逃不了了!”
许宏纲后退了两步,不说话。
“国子监闹起来了,如果要归咎责任,是我礼部的责任,南直隶的税收一塌糊涂,要归咎责任,是户部的责任,南直隶的卫所已经腐烂,士兵空额,要归咎责任是你兵部的责任,南直隶上贪下送,要归咎责任,是吏部的责任!”
“按照当今皇帝的标准,我们都该死!别忘了,从杭州湾运出去的粮食,卖的钱,我们都拿了!”
“无论是新农政,还是五省新政,还是银行,还是曹程这种人,对我们来说,都是致命的,刀刀致命!”
“许大人,您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么?”
“黄大人,您就不怕我现在将您说的都奏疏到北京,换自己一条命?”
“换得了么?”黄锦笑道,“许大人,你知道应该非常清楚,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想干什么!”
“你的意思是?”
“浙江也已经准备好了,皇帝在一月的新政大会上,逼迫南直隶和浙江各个知府补交欠税,这件无法完成的事,让知府们也站在我们这边了。”
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天微微亮,乾清宫。
崇祯拿着蜡烛,在地图上看南直隶和浙江的地形。
一大早,一个人就进了北京城,快速向皇宫赶去。
谁?
宣府总督洪承畴。
以及刚刚从草原回来不久的虎贲卫军帅张之极。
崇祯已经敏锐意识到了,东南将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并且会大规模蔓延。
第202章 两路大军南下(第三更)
洪承畴进宫的时候,天已经凉了。
初春的早晨还很冷,但是洪承畴却一点也不感觉到冷,反而心中非常兴奋。
因为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京师,而是从宣府带了一万人马过来了。
意思很明显,并不需要过多解释。
因为在调兵的时候,李邦华已经提前跟他打过招呼了。
并且也暗示他,皇帝这一次可能是要真正重用他了。
王承恩小步走下台阶道:“洪大人,快进去吧,陛下正在等您呢。”
洪承畴连忙进了乾清宫,跪下,拜道:“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过来看这里。”
洪承畴走过去,小心翼翼看过去,看到地图上,皇帝指着徐州。
“徐州,朕要你去徐州整顿军务,还有淮安府,扬州府、应天府、镇江府和常州府,再到苏州府和江苏府、松江府。
“臣必不辱使命!”
“先不急,朕还没有说完,这只是南直隶东部的几个府,这还远远不够,但你要全部整顿好。”崇祯转过身看着洪承畴,“整顿好了朕就将东部军区的都督位置给你。”
洪承畴微微一怔,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东部军区的都督?
“臣跪谢陛下栽培,就算臣拼了这条命,也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中都凤阳府你就不用管了,庐州府、滁州、安庆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也都不用管,朕已经派了卢象升,他算是协助你完成这次的任务。”
说是建设东部军区,其实到底是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有些话,点到为止,说出来就不好了。
“是!”
刚说完,张之极便飞快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看见小公爷张之极,崇祯走过去用拳头打了两拳他的胸口:“什么时候到的北京?”
“回禀陛下,昨天下午刚到。”
崇祯用力握住他的手腕:“晒黑了,去了几个月,人都憔悴了。”
“都是为了大明,是臣应该做的。”
这一次大同镇的战事,其实有一个核心点,那就是张之极的虎贲卫牵制了多尔衮的8000八旗精锐。
要不然战事很可能还要往后推迟几个月。
崇祯笑道:“你可能又不能闲着了。”
“臣随时听候调遣。”
“朕需要你带兵去这里,江西的广信府(后世的上饶),驻扎下来,整顿军务。”
“是!”
为什么是广信府?
广信府在江西省东部,离浙江非常近,离福建也不远。
崇祯这明显是在布局,一旦大规模发生叛乱,可以将江西、浙江割裂开来打。
至于粮草?
很简单,这是在大明境内,还怕没有粮食?
当然不是去抢。
崇祯只需要一纸政令下去,让南直隶行都司、江西行都司准备粮食就可以了。
行都司就是管卫所的机构,卫所有军户,专门提供粮食。
当然,按照目前的局势,行都司要乖乖提供粮食,估计够呛。
所以还要做一件事。
什么事呢?
给洪承畴和张之极加临时头衔。
什么临时头衔?
当然是总督的临时头衔。
总督有权调派当地军政。
皇帝的圣旨有了,总督的权力有了,还不配置执行?
那就有借口杀人了。
很快,洪承畴和张之极便领着人一路南下。
注意哦,他们不是去剿灭叛乱的。
人家是去整顿军政的。
大家不要误会啊,绝对不是针对最近的国子监贡生!
二月二十五日。
离应天府很近的扬州府、镇江府也有读书人开始小规模闹起来了。
也是在二月二十五日,应天府、扬州府、镇江府出现了复社日报。
复社日报上公然声讨了以孙承宗和李邦华等人为代表的新政派是在祸乱朝纲。
一时间,应天府、扬州府和镇江府近六万名读书人开始暴走起来。
应天府、扬州府和镇江府的知府集体选择了耳聋和眼瞎。
也正是在二月二十五日,南京国子监有五千贡生进入进来了。
现在的南京城,简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二月二十八日,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简直是晴天霹雳。
不仅如此,南直隶的事情越传越邪乎。
邪乎到什么程度了?
例如在扬州府的都江县就在传朝廷每次打仗就找东南调粮食,搞得东南粮价飞涨,民怨沸腾。
再例如皇帝的新农税造成了大量的粮食被朝廷收上去,民间粮食大减,许多人吃不起饭了。
还有例如朝廷准备在这里推行银行了,所有人的银子必须没收。
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谣言,已经将朝廷彻底妖魔化了。
而东南不少底层百姓却是深信不疑。
北京的大臣们那是急得团团转。
恨不得立刻让皇帝下罪己诏,甚至一大批大臣跪在皇宫外,请求皇帝赶紧释放国子监贡生,废除五省新政,并且还有人上言罢免孙承宗和李邦华。
一时间,整个朝堂可谓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