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年,朕最多只需要五年,五年朕就能平了辽东!”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臣等都是一时糊涂,臣等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陛下说!”
“哦,对了,你刚才说有重要的事情跟朕说,是何事?”
“是黄锦和许宏纲的去处。”
崇祯立刻就来了兴趣。
“他们二人现在何处?”
“他们二人现在杭州,与周可言一起。”
崇祯道:“这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卢象升已经进入浙江省,两个月之内,浙江省将会彻底平息。”
“陛下,周可言有红夷大炮。”
崇祯沉默片刻,没错,这一点的确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
在卢象升和洪承畴的战报里都提到了当晚的情况。
叛军突然出现红夷大炮,差点打得天雄军措手不及。
红夷大炮的威力自不必多说。
而红夷大炮来自葡萄牙人。
“说下去。”
“周可言出身福建,福建沿海海盗猖獗,周可言与诸多海盗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红夷大炮就是海盗从弗朗机人手中购买,大肆铸造而来。”
“继续。”
“这些年,周可言不仅仅与海盗关系密切,与日本人和西夷人来往甚密,在台湾一带甚至有大量的走私生意,陛下当立刻抓住周可言,否则他必然会逃出海,届时陛下便无法再抓到此人。”
“他背后还有谁?”
“与东南郑家也有往来。”
崇祯沉默片刻,才站起来,随后突然笑起来:“你以为你如此便可以挑拨朕与郑芝龙的关系?”
“郑芝龙投效朝廷,并无二心,朕对他是绝对信任的!”
“来人!”崇祯历喝一声,“将这些反贼收押起来,明日拖到城外凌迟!”
“陛下!陛下饶命!陛下……”
说完,崇祯转身便离开。
郑芝龙在历史上,虽然算不上忠臣,最后投降了满清,但他在崇祯元年投效朝廷后,绝对没有叛乱。
他也绝对不会叛乱。
郑芝龙有野心,但他的野心仅限于升官加爵。
不过,他作为东南海上枭雄,手中势力极大,对地方的影响也非常大。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郑芝龙是东方海域的霸主。
他在海上的影响力,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葡萄牙人,甚至荷兰人,都和他有着很深的关系。
而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东南沿海一带做生意,也都是要和他搞好关系的。
崇祯肯定是要对郑芝龙动手的,朝廷怎么会允许在东南沿海有如此强大的一个势力,脱离于朝廷的掌控呢?
但是郑芝龙现在毕竟是朝廷命官,还是崇祯亲自加封的。
要动他,自然不是杀,而是让他乖乖交出手里的一切,以后老老实实做大明朝的一个官员。
现在,正好有一个理由。
先直接解决周可言,以周可言为切入点。
离开镇抚司衙门后,崇祯一路回了乾清宫。
第二日,冯英等人便被拖到北京城外,开始凌迟。
十天后,考察完整个顺天府新学实情的孔贞运,回到了北京,并且进宫面见了皇帝,并且上了一份奏疏,阐明了他对新学在南直隶实际执行的一些看法。
崇祯认认真真看完后,就说了一句话:“大胆去做,你需要多少人,从北京抽调过去,按照正常流程调人便是,朕全力支持你。”
“陛下,臣还有一事。”
“什么事?”
“陛下所说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臣倒是以为读书人,当全部以文言文为主,白话文实乃等大雅之堂。”
其实古代没有所谓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这种说法,这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区分。
这种概念是张凡在他的新学战略里提出来的,并且汇编成了《中华之才》一本书。
这本书里明确就提到了之前所有的文章都归类到文言文里,而以后,新学会逐步开放白话文。
所谓的白话文,即以平时说话的方式写出来的文章。
崇祯道:“你记住一件事,教育之本,在于育德育才,这个才,不仅仅只是文章写得好就是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教育需要有包容性。”
第265章 宣郑芝龙进京(第三更)
孔贞运在八月底南下南京,他从北京带了一批人。
他去南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皇帝在新学的计划,告诉给温体仁和洪承畴。
因为他需要这两个人的支持。
当孔贞运进入南直隶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了。
南直隶的树叶也全部变成金黄色,秋风一起,漫天飞舞。
有几分萧条,但又有几分清淡。
不过,他发现此时的南直隶却是与他过去认识的有很大的区别。
孔贞运是南直隶池州府人,他当初的科考考场就在南京。
他怎么会对南直隶不熟呢?
在经历了今年的动荡之后,北京城的大部分官员都认为南直隶现在应该是人心惶惶的。
但孔贞运一路上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他在田野上看到不少人正在兴高采烈收割着庄稼,还有人在唱歌,小孩子在田野里奔跑欢笑。
农民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他们比过去更有干劲。
他还特意下车去询问了一些,得到的答案都是在歌颂朝廷新政,歌颂当今陛下圣明仁德。
孔贞运不得不感慨道:看来新政的确是民心所向啊,陛下说得对,北京城某些官老爷应该下来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了。
如此,他便又联想起新学来。
新农政如此受老百姓的拥戴,新学日后必然也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吧。
九月五日,北京城,夕阳染红了半边天。
崇祯坐在御花园的凉亭里,周婉言正在给他梳头发:“夫君,臣妾听闻最近新学里说女子也可以去学校读书了,是吗?”
“当然可以。”
“那臣妾可以读书吗?”
“婉言想要读书,朕就将老师们都请到宫中来教你便是。”崇祯转身,一把将周婉言拥入怀中,鼻尖都是周婉言的体香。
“臣妾担心这样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对。”
崇祯在周婉言额头上吻了一下,温柔道:“以后女子都可以读书,朕说的,全天下的女子都可以读书,不仅可以,还能参加科举,不仅能参加科举,还可以做官。朕的婉言,想要读什么书,都可以。”
周婉言想了想,笑道:“夫君,臣妾终于知道为什么朝中有那么多大臣会全力支持夫君的新政改制。”
“为什么?”
“因为陛下的许多决策,都会考虑到弱势的群体,会照顾到他们。”
“婉言也懂政治了。”
“臣妾不懂,但臣妾却能感受到夫君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正道、圣道。”
崇祯心头颇为感动。
这时,王承恩小跑了过来。
“皇爷。”王承恩看见皇帝和皇后正在你情我浓的,本是不打算打扰,但却是前方紧急军情。
“何事?”
“卢帅和洪帅都来军报了。”
他双手呈递给皇帝。
崇祯接过来,先看洪承畴的军报。
苏州和松江的城门都开了,没有再抵抗。
这是好消息。
洪承畴在军报里大肆吹捧了一遍目前的情况,最后说这一切都是在陛下的圣恩光辉烛照之下,才有的局面。
这家伙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报喜不报忧。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确没有抵抗。
但是目前的局面却绝对不是终局。
地主们是必须交出田来的,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他立刻给洪承畴回了一封信,主要是表彰洪承畴。
但也给洪承畴提了一个要求:必须严查所有的田产,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举报所有有不良行为的地主乡绅,老百姓的举报,必须严肃对待。
给洪承畴写完信后,崇祯转身又给曹程写了一封信,让他加紧对南直隶的整顿,并且再次强调了严查田产,廉政督察总府必须鼓励老百姓参与进来,举报所有有不良行为的地主乡绅,做好全面彻查的准备,一个也不许漏。
随后,崇祯又立刻让毕自严的户部和郑三俊的国税局遣人到南直隶做田产的调查。
如此三方同时进行调查,崇祯最终才会放心。
洪承畴的信看完后,就是卢象升的了。
卢象升此时已经进入浙江省。
卢象升一般汇报,都会先说结果。
结果就是杭州城已经被他攻破了。
但是过程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让皇帝知道。
鉴于南直隶这几个月的腥风血雨,不少地主老爷拖家带口南逃,他们当然是逃到浙江省,这就造成了浙江省现在民间的恐慌。
这些人在浙江省肆意散播谣言。
不过崇祯也早有准备,在一个多月前,李邦华就组建了宣传队,进入浙江,开始宣传新政。
可以说现在的浙江是两种声音并存的。
据卢象升的军报所言,浙江省的官员现在都在打太极,明面上都是支持新政的,不过暗地里却是极其不作为。
有不少官员已经拖家带口连夜潜逃,甚至带走了不少的钱财。
而且在杭州城,并未抓到周可言、黄锦和许宏纲他们。
据守城的人招供,早在一个月前,这几个人就已经开始准备撤退了。
守城的最高将领叫李弘,他是周可言的心腹,他留下来是组织反抗,给周可言等人撤退拖延时间。
看完后,崇祯大致是明白了。
早在南京城破的时候,周可言就计划撤退了。
但是周可言在杭州有不少财产,他显然不想放弃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东西。
崇祯叹了口气:看来此事还是得将郑芝龙宣到京师来谈谈了。
崇祯现在还并不想动东南海域,因为海军尚未组建起来。
然而,周可言、黄锦和许宏纲这些人,明显是出海了。
“宣郑芝龙进京。”
第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