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用敌人的战术,制衡敌人。

    关宁军也开始分出多个骑兵小队,以新军制中的一个连为最小的突击组织,也就是100个骑兵组成一个连,由十个连分散出去,在辽河平原与建奴展开分散的拉锯战。

    建奴许多小队伍分散在辽河西岸抢夺、烧杀那里的村落,并且毁坏明军在那里的屯田。

    而关宁军则在这些村落附近专门隐蔽,等待八旗骑兵的到来。

    双方先后在这里投入了近万人。

    最终袁崇焕在辽河西岸修建了三座堡垒,一个大渡口,成功将兵锋指向辽河以东。

    但皇太极也没有闲着,辽河东岸本身有鞍山、海州和耀州,皇太极在鞍山西边,又设立了一个西大营,专门用来防守关宁军。

    双方基本上在这里形成了对峙局面。

    而汉化元上都和归化城,扩建北府城,更加让皇太极坚定了西征蒙古的战略。

    此次西征,并非皇太极亲征,而是派出了济尔哈朗挂帅,统领建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共10万大军。

    皇太极提出以战养战的战术,即大军只需带够两个月的口粮即可,其余的粮食,全部去抢。

    这样有利于加强军队的紧迫感,大大降低后勤压力,而且增加军队的行军速度。

    这一次,主帅是济尔哈朗,蒙古诸部首领也尽数参战,汉军八旗也有诸多大将参战。

    足见皇太极对这次西征的重视。

    而皇太极本人,则坐镇国内,加强并深化改革。

 第315章 战火重燃(第二更)

    到三月下旬的时候,北京城路边的树已经长出了新绿的叶子,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整个北方都进入了春耕时节。

    如果你现在走在北京城南边的新城,可以看见有许多农民出现在新城的大街上,他们都是来购买新农具和肥料的。

    这些农民大多数来自大兴县的甲里。

    你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农政指挥使,带着自己甲里的人一大早就跑来北京城新城区赶集,十分的热闹。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到一台台蒸汽机从南门被运输出去,它们可能会被送出北直隶,也有可能就被送到南边的大兴。

    这种初代蒸汽机,要么被用在矿井里抽水,要么被放到河边抽水灌溉良田。

    经过了三年多的整顿,顺天府的农业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而此时此刻,皇帝正在面见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官员,也不是勋贵,更不是外国使臣。

    而是一个民间商人。

    他的名字叫徐梓琪,是北京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

    明末,商人在南方的地位很高,不过在北方的地位却并不高。

    这两年算是改善了不少,毕竟朝廷现在有招商局,专门为交通局、水利局这些部门做招商工作。

    而招标的对象就是民间一些小商人。

    这些小商人在商务衙门登记注册了商社之后,就有资格参与招标,只要通过招标,就能接朝廷的任务。

    例如修水泥路,例如挖矿,例如北京制造局后端产业链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开采,都可以交给他们。

    而徐梓琪就是即没有工程队修水泥路,也没有人采矿,更没有人去开采原材料。

    他的生意是在北京城街头买卖粮食,而且没有粮铺,就是每天自己天没亮,就挑着一点粮,进了城,蹲在路边卖。

    至于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的田,有7亩,他和他妻子两人种,母亲腿脚不好。

    而他现在为什么会在乾清宫呢?

    人生大多数成功其实靠的是运气,徐梓琪就是靠运气。

    现在“如梦令”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农政院自己种植的苎麻和桑树园显然在未来是不够的。

    崇祯便想着,既然“如梦令”的生意如此好,这商业模式算是成功了的,后端的供给得扩大啊。

    便打算开始扶持民间来种植。

    扶持的对象自然是最底层的小老百姓,这样才能起到标杆的作用。

    于是乎便拿着大兴县去年纳税的户册随便翻看,又随便勾了几个名字,便将这些人一一宣入宫里。

    这徐梓琪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皇帝跟他聊了什么呢?

    也很简单,让他去银行带一笔款,然后在顺天府买一块地,来专门种植苎麻,每年的苎麻由北京制造局收,保证他不亏钱便是。

    徐梓琪也是脑子一团浆糊,自己只是个种地的,没想到就莫名其妙见到了皇帝,又莫名其妙接到了任务,出宫后还浑浑噩噩。

    见徐梓琪这样的人,崇祯一共见了5个。

    崇祯将高起潜叫来,让高起潜来跟进这5个人的任务。

    这叫什么?

    这叫从民间底层造富豪,然后在报纸上做包装,激励更多人的发财梦,如此这般,老百姓才愿意奋斗。

    为什么不至于选目前北京城的富商?

    选他们一是没有太大励志意义,二是堵死了底层人上升的通道。

    见完这些人后,此事交给了高起潜,崇祯便也不再多问,等过段时间再看看。

    倒是顾炎武和黄宗羲来求见,将大明律法最新版呈递了上来,而今天大半天,皇帝都在看最新的律法。

    直到晚上,一封从辽东送来的军报,才到了北京城,这是一封正式的军报,先是送到军委会。

    一到内阁,便引起了震动。

    建奴调动了大规模的军队,已经向草原进发。

    之前皇帝已经接到了消息,皇太极正在调兵,不过那是皇帝私人安插在辽东的探子送回来的密报。

    而这一次,是袁崇焕送回来的正式军报。

    这个消息震动了朝堂上下。

    十万大军,毫无征兆地向草原挺进了。

    现在,用脚指甲,都能想到皇太极的目的是哪里了。

    朝廷现在正在大规模向关外移民,巩固草原的治理,皇太极无疑是想要趁机阻断这一切。

    军委会的大臣们集体震惊,没想到去年年末的时候,皇帝召开的那一次援朝会议上推断的皇太极要进攻北府一事,竟然成真了!

    好在朝廷提前做了准备,给北府和元上都一共支援了五万大军,如若不然,现在再调兵,战局瞬息万变,必然会十分被动。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有人便提出来了让关宁军越过辽河,对沈阳展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

    这个提议被皇帝驳回去了。

    什么原因?

    别看皇太极调集了十万大军西进,但辽东还有二十五万大军可以召集出来。

    为什么皇太极的兵力忽然如此这多了?

    因为改制啊!

    改制之后大家都愿意参军了?

    当然不是!

    建奴目前不是募兵制,而是类似于府兵制的那种,平时是农民和猎人,战时是士兵。

    而战时,普通人家,是必须有成年男子入伍的。

    皇太极在国内的改制虽然没有崇祯这么彻底,可分出了大量的良田给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汉民,并且废除奴隶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人心。

    过去强行入伍,召集兵马需要时间,而现在,有了民心支持,以及行政慢慢下垂到甲里,召集兵马非常快。

    这个逻辑也很好理解,你只是个连吃饭都吃不起的小老百姓,你的孩子可能随时要饿死,你的母亲也随时要饿死,现在有人突然给了你田,给了你生存的空间,拯救了你的家庭。

    你感谢他么?

    尤其是在古代那个国家概念还很模糊的时代,底层的老百姓,只是为了活下去。

    皇太极这么一手操作之后,内部的活力也被释放了出来。

    仅凭关宁军,是绝对打不过皇太极的。

    更何况关宁军中,还有人养私兵。

    要打收复辽东,有一个很关键的点:解决粮草供给问题。

    打辽东看似打的军队,实际上打的是粮草。

    如果辽东前线展开全面大规模的生死决战,明军的粮草有两条路。

    一是走山海关;二是从天津走海陆。

    但是,这些粮草都必须从顺天府拨出去,而顺天府是京畿之地,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粮食体量来保证打赢这一仗。

    一旦战争陷入胶着,还是那个问题:民生崩溃。

    战争消耗的粮食,不是坐在朝堂上可以算出来的,因为真实的情况中,有非常多的意外导致粮食的浪费。

    没有十足的把握,崇祯是不会拿着顺天府的民生去赌博的。

    只有上海港建立完后,能够通过海运从南直隶调集粮食了,那时候,再打皇太极,底气就更加足了。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可以在这一次,直接收复辽东全境。

 第316章 全线出兵!(第三更)

    什么办法有可能在这一次收复辽东全境?

    全线开战,既关宁军、登莱水师、皮岛、御林卫全线进攻。

    此时,辽东广宁城,督师府。

    祖大寿豪言道:“督师,既然建奴出动十万大军往西,咱们正可趁着这个时机,追上去,从后方攻击他们!只要您一声令下,下官立刻带着儿郎们冲过去!”

    何可纲道:“眼下辽河堡垒刚刚建立起来不久,恐怕皇太极那厮正等着咱们分兵追击,他好再次大军越过辽河,若是如此,去年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再要重新建立,花费更多,现在朝中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督师,此计慎行。”

    祖大寿道:“怕个屁!现在我辽东有精锐之师8万!老子早就等不急了!”

    袁崇焕道:“且先不急,本官刚收到了陛下的指令。”

    “陛下如何说?”

    “等待时机,但可以佯装进攻,试探皇太极虚实。”

    祖大寿与何可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疑惑。

    王承胤道:“督师,下官不甚理解。”

    “建奴此次的目标是北府,一旦北府久攻不下,建奴必然军心疲惫,吾等再分兵1万,从后方出击,如此才能更有效打击建奴。”

    “好!甚好!”祖大寿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