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大明朝,东南、钦州、安南都有海军,南京有东部军区,北方还有大同、宣府、榆林等军镇。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这些地方所有军费加起来有至少千万。

    正如军委会在奏表里记录,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全国军费俸禄部分开支高达2500万两。

    二、军备。

    军备的记录也非常详细,包括火炮、火枪、甲胄、刀剑战斧等等,还有医药用品、一些基础的军备物资。

    另外,南方的战船下海,运粮军船下海。

    总开销也不多,1560万两(约102亿元)!

    三、军粮。

    关于军粮,自然记录得也非常详细,例如各个军区上报上来的。

    例如调度到西北、辽东的,还有九边其他军镇的。

    一共4200万石,取粮食平均价换算,需要3360两(约218亿元)!

    四、抚恤金。

    宁夏战死3万人,其中军长1人,师长2人,旅长有5人,团长5人,营长8人。

    镇远关全部守军殉国,此事军委会已经做了全国表彰。

    甘肃镇各个城寨死的人也高达1万,有团长15人!

    虽然宁夏镇的仗打得非常惨烈,但是甘肃镇的损失不算太大,整个西北在皇帝亲自抵达后,及时采取了主动进攻策略。

    如此看,西北的损失其实不算大。

    抚恤金总金额在350万两上下。

    但是辽东就不同了。

    辽河防线战死的人就有4万,锦州镇以及附近城寨战死的也有万人,广宁、大凌河等地战死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

    这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沈阳之战。

    沈阳之战,京卫军(包括曹变蛟的御林卫)战死人数高达4万人,北府军战死了2万人,蒙古军战死2万人(攻城战死),关宁军战死4万人!

    为什么说沈阳城外尸山血海,仅仅明军就战死了12万人,基本上打得方圆十几里血流成河。

    其中军长这样的高级将领就战死了6人!

    师长高达12人!

    旅长更是高达30人!

    团长76人!

    营长268人!

    那种正面大会战下,基本上是用人堆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数字,军委会所有官员心里都在发抖。

    据说袁崇焕在统计关宁军战死的人数后,好几天没有吃进去饭。

    因为死的人实在太多。

    所以,辽东战场的抚恤金是多少呢?

    军委会也给出了一个答案:2380万两(约155亿元)!

    总抚恤金一共高达2730万两(约178亿元)。

    最后,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所有的军费开支是多少?

    1015亿两(660亿元)!

    短短的8个月时间,在军费上燃烧了1015亿两。

    要知道,崇祯九年,农税、商税,加起来的税收也就才4000万两左右。

    如果加上国营商社的收入,总收入差不多在6000万两左右。

    而这一仗,就打掉了朝廷一年半的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据说南直隶的物价涨了。

    从南直隶抽调了近1500万石粮食出来。

    如果不是登州、海州、上海等市舶司对安南开放了,恐怕要维持这场战争的粮食补给,是非常紧张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经历了之前那些年的土地改革,粮食藏富于民了,这一场战争根本不可能打下去。

    因为粮食如果都在大户、官员、贵胄手中,朝廷根本没法征调粮食。

    同时,从上海到辽东的海线,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安南到大明的粮食,也保证了顺天府、山东、南直隶等地粮价的平稳。

    这些,都是保证这一仗正常运转的基础,缺一不可。

    实际上,战争的惨烈度体现在前线,而战争的综合实力,却体现在后方。

 第653章 陛下;咱是真的没钱啦!(第二…

    有不少人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都会着眼于某一个时期每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

    然后将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大,来推断对整个局面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个人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进程。

    当然,个人在历史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南宋初年,没有岳飞的出现,恐怕南宋不一定能建国一百多年。

    例如隋末没有李世民的出现,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不过,大多数时候,个人对历史的进程影响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时候,国家的存亡,都反应在当朝财政中。

    财政收入的崩溃,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体现出几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管理指标。

    一、行政体系是否运转良好。

    财政收入一般有两块,一是税收,二是国营商社的收入。

    当收入暴跌,正面税收崩盘,以及国营商社破产。

    税收崩溃就意味着产业出了问题,而产业又是各地行政官员的考核指标,例如农业、商业等等。

    这反应出了行政的崩坏,具体表现就是贪官污吏太多,占据重要职位不干活,只收钱。

    二、国营商社入不敷出,要么是产业方向不对,要么是国营商社里的编制人员不干活。

    三、若是收不上来税了,说明顶层管理者也不思进取,不愿意改革,得罪利益集团。

    这些都反应出一个王朝灭亡的迹象。

    这个世界运转的逻辑是,当经济状况运行蒸蒸日上的时候,许多问题都可以被遮盖或者忽略。

    毕竟经济蒸蒸日上,大家口袋里的钱都在变多,没有人去在乎佃租是不是涨了,我是不是买得起田种地。

    但是,一旦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大家口袋里的收入变少或者停止,而田的价格上涨,商品的价格上涨,以前被忽视的那些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了。

    在经济学中,这些问题就有学名:灰犀牛。

    (灰犀牛: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

    这个时候,社会的各个矛盾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这个时候,王朝还面临着巨大的外患,就会出现所谓的内忧外患。

    很典型的例如正统历史上明末社会既是如此。

    在内卷的社会中,整体社会财富没有增加,老百姓的土地被兼并走,社会矛盾日益加重,而辽东军事冲突越来越大。

    想要解开这个局面,并不是说那些片面的说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或者把东林党全部干掉就能解决的。

    因为根源就是财政制度问题,没有钱,就到处都是问题。

    有钱了,99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另外1的问题无非就是用更多的钱来解决而已。

    所以,到了21世纪,中国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因为只有更好的发展经济,所有人的生活都得到改善,社会才会欣欣向荣。

    把饼做大,是执政者永远要考虑的第一目标。

    毕竟更加残忍的现实是:普通人只有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才能过得稍微好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为什么张凡还要投入如此多的钱去打仗?

    这钱一算下来,国库肯定是不够的。

    这难度不是亏本的买卖吗?

    把南直隶的粮价打起来了,辽东又死了那么多人。

    接下来朝廷对各省的财政投入,可能都要放缓,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看起来不划算啊!

    难道除了情怀上的收复故土,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当然不是。

    首先,辽东有许多黑土地,这是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的。

    其次,辽东有许多铁矿,例如鞍山。

    大明朝此时此刻,已经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种。

    辽东的价值,远远超过现在的101亿两。

    那么西北呢?

    西北除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北还能产出大量的棉花。

    棉花在工业革命的年代,到底有多重要呢?

    在正统历史上,20世纪以前,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棉花不仅是衣服、被子的原材料,纸巾、植物油、肥皂、火药、书里都有棉花。

    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棉花推动的。

    黑奴被卖到美洲去干什么了?

    没错,去种棉花了。

    大明朝现在产棉的地方很多,北直隶、山东省、河南省、湖广省、南直隶都产棉。

    但是,这些地方的潜力和西域比起来,真的就不值一提了。

    因为棉花这种农作物需要日照长,雨水少,西域是最合适的地方。

    言归正传,军委会这份奏表呈递上来了,一边的财务大臣却在瑟瑟发抖。

    他随后也呈递上来了一份奏表,是去年朝廷的收入。

    崇祯八年,国家的总收入是5800万两。

    其中两税制让朝廷的实际收入只有4500万两。

    而截至到目前,国库里的钱一共有多少?

    3500万两。

    为什么这么这么一点?

    因为西北的一部分军费已经支出过去,辽东一部分军费也已经支出。

    但是缺口还有8000万两,将现在国库里所有钱拿出来,都不可能填补完。

    如此看来,财政岂不是崩溃了?

    而按照以上的逻辑推断,大明朝岂不是要完蛋了?

    狗皇帝岂不是要卷铺盖收拾细软带上小姨子,哦不,是带上老婆们跑路了?

    这倒不至于。

    看完毕自严的财务报表,崇祯心里有数。

    大明朝的财政虽然赤字了,但财政体制可是非常健康的。

    无非就是暂时缺钱了嘛!

    但缺钱是真的会蛋疼的,例如毕自严现在头是肿的,他大概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睡好觉了。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但说无妨。”

    “这其中的军费,有一部分是不必要的军费,例如西北的运粮消耗,调度的人过多,浪费高达112万3478两银子,还有辽东,预备役投入之后,不少人没有直接参与到战场中,凭白消耗,臣算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