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一下,无故消耗就达598万3120两,另外还有……”

    “好了好了。”崇祯打算了自己财务大臣的精打细算。

    他这是财务思维,他大概率是要指责军委会在浪费钱了。

 第654章 新金融的新玩法(第三更)

    这也是许多人弹劾孙承宗的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孙承宗在这一次对西北和对辽东的战争中越权了,甚至骂他是曹操。

    要知道,大明朝的制度,最终决策人只有皇帝一人。

    大明朝是没有宰相的。

    而孙承宗下令调度了如此多军队,这在有宰相的朝代,都是大忌。

    虽然他持有皇帝的调兵圣旨,可是大臣们却任然认为这不妥。

    大明朝上一个这么玩的是于谦,于谦什么下场?

    身为臣子,如此调度军队,在流程上来说,等同于谋反。

    即便你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其他人也会趁事后弄死你。

    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

    以前毕自严和孙承宗的关系还不错,但这件事之后,他基本上对孙承宗处于怨恨的态度了。

    这并不是说他有问题,事实上,只是大家的立场不同而已,无关对错。

    因为政治从来不讲对错,成年人的世界,也没有对错。

    崇祯打断毕自严的话后,那些原本打算上来对孙承宗添油加醋的大臣,也暂时止住了脚步。

    崇祯说道:“军委会的这些奏表朕都看了,没有问题。”

    皇帝此话一出,军政院的李邦华和兵部侍郎范景文都松了一口气。

    这半年来,许多大臣抨击军委会就没有停过。

    尤其是最近,搞得是人心惶惶的。

    皇帝现在这也算是表态了。

    这时,韩爌出列,他手中呈递有一份奏疏,他说道:“陛下,这是钱龙锡上递的奏疏,关于此次辽东从南直隶调粮的一些看法,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将韩爌手中的奏疏呈递上来。

    钱龙锡现在是南直隶巡抚,他在奏疏里提到的主要问题是关于调度粮食的问题。

    他认为军委会这一次调度粮食过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劳民伤财。

    到最后,干脆指责孙承宗私欲膨胀,甚至那些粮草有一些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

    “陛下,臣也认为这一次调度粮食,动员预备役过甚,军委会有僭越之嫌。”

    韩爌这么一说,其他大臣当然也都出来了。

    他们跪在地上,说道:“陛下,事关国朝安危,请陛下严查!”

    除了军委会的几个重臣,其他大臣都对孙承宗有意见了。

    崇祯神色淡定地说道:“都起来吧。”

    “陛下,请严查!”

    众人却是没有一个起来的。

    崇祯也不能发飙,因为这些大臣都是他的心腹,这些大臣也都是在干实事,推新政。

    而且,站在他们的角度,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地胡扯。

    崇祯站起来,走下来,他说道:“诸位爱卿,朕当然知道你们心中的忧虑,朕也能理解你们的想法,不过朕还是要为孙胡子说两句。”

    “朕亲自到了西北,朕甚至出了嘉峪关,抵达玉门关。”

    “朕看到的西北,是一片荒废、凋零,别说给西北调度500万石粮食了,再加500万石,也是九牛一毛。”

    “洪承畴的奏疏朕也看了,这是朕让他写的西部军区计划,他要在河西建立三条大公路,朕认为很好,他还要在张掖和敦煌建立大型粮仓,朕也认为完全可行。”

    “而军委会这一次调度过去的粮食,就是为西北做长远打算,并且这个粮食的调度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毕自严连忙说道:“陛下之深谋远虑,臣等钦佩不已,然则国库空虚,如此这般,恐怕社稷动摇,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啊!”

    “卿且不必多虑,朕自有打算。”

    诸位大臣心急如焚,但崇祯却是神色淡定自若。

    “孙大人所为,皆是为我大明所想,为此后辽东和西北做准备。”

    “诸位最担心的,还是钱,问题的重心,也在钱上,咱们就不要刻意将问题复杂化了。”

    “身为朝廷中枢重臣,诸位得抓重点,抓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分散自己的想法,诸位若是乱了,朝堂上上下下,岂不是都乱了。”

    “还有你韩爌,朕都没有听你说如何开源,这是你内阁该想的,你不能一直指望军委会节流吧,毕竟仗是必须打的,军费开支都是必要的开支。”

    你看,这三言两语,谈话的重点,已经拉到了开源上面,转移到了内阁身上。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都针对你,而你一直被打压,千万不要急着骂周围的人,而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太会抓核心点转移矛盾,来为自己减压。

    韩爌立刻就紧张起来,他将目前各地产业简单说了一遍。

    然后总结了一下说道:“陛下,各地推出新政,循序渐进,但收入终究有限,而万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物极必反,臣担心会出问题。”

    韩爌明显就是在说,陛下,咱都在做事了,而且都是在大力推行新政,但现在不可能一下子收入就暴涨,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填平这个窟窿。

    您还是要节流啊,不必要的军费开支先都缓一缓吧,西北放慢一点速度,辽东的增兵也可以缓一缓。

    言外之意,军委会那种做法是不对的,孙承宗还是要承担责任的。

    皇帝说道:“你说得有道理,物极必反,万事不可能操之过急,但为朝廷增收,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么?”

    韩爌说道:“陛下恕罪,臣等愚钝。”

    呵呵,朕这个21世纪大好青年,还辩不过你们这帮人了!

    崇祯自信地说道:“所以啊!诸位这一点要改一改,再不增税的情况下,多想想办法为国朝增收。”

    卧槽!

    皇帝,你装逼也装了,你倒是说说如何增收,臣等洗耳恭听!

    你说啊!你倒是说啊!

    见大家都一副想等着自己说的样子,崇祯便开口说他的想法了。

    其实,缺钱很简单解决,发行国债啊!

    什么?

    在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敢玩国债?

    当然不是对全民公开。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例如现在,向民间商人发行国债。

    例如李如礼那种新政下的商人,家里那么多钱,又受到了朝廷的恩惠,该是报效朕的时候了吧?

    买点国债,不会要你命吧?

    不买可能才会要你命!

 第655章 帝王权术那些事(第一更)

    皇帝说完后,乾清宫内一片死静,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这就有意思了。

    国债?

    所有人脑子都有些发麻。

    钱还能这么玩?

    韩爌说道:“陛下,这朝廷向民间借钱,臣担心会有损朝廷威严。”

    “这怎么能算是朝廷向民间借钱?”崇祯反驳道,“朝廷现在收复辽东,朕恰好在辽东鞍山偶尔发现了诸多铁矿,铁矿局要开采,这利润是非常丰厚的,朕希望大家共同富裕,朕可是为了他们好。”

    韩阁老,格局小了!

    朕这是合作共赢呀!

    皇帝又道:“国债的利息比银行存定期稍微高一点,那些人愿意购买,你内阁也有钱花了,将鞍山铁矿,大同煤矿挖出来后,赚了钱,给他们返利息,大家都开心,不是很好么?”

    这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耶。

    一时间还真找不到理由来反驳了。

    尤其是毕自严,他连忙说道:“陛下圣明!若是如此,诸多难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债这东西,它不仅仅是解决了眼下财务危机的问题。

    如果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通胀的,甚至给民间带来财富的。

    它相当于官府在民间集资,官府将钱用在投资上面,然后用投资赚的钱,给民间返利。

    而中间的保证人就是已经在民间建立起金融信誉的皇家银行。

    至于官府的钱从哪里赚呢?

    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内投资建设的收入,例如铁矿局、煤矿局等等。

    二是对外商贸的收入,例如与荷兰人做生意的大明远洋商社。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这类收入的一部分,是可以拿出来给买国债的人做结算的。

    至于眼前军费缺口,可以用这部分钱先补上,让户部做好账目分类,以后从每季度预算中做填补即可。

    如此美好的解决方案,大家哑口无言了。

    这再一次验证了皇帝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没有办法,是你没想到而已。

    “诸位对此可还有异议?但说无妨,今日君臣只做商谈,目的是为了解决眼下军费的问题。”

    众人想了想,说道:“臣等无异议。”

    “好,既然如此,皇家银行做保证,内阁拟定国债规则,户部做好财务核算,开始执行,韩阁老稍后给朕一份执行计划,今年要解决军费开支问题。”

    众人说道:“臣等遵旨。”

    原本谈话已经差不多结束了,韩爌顿了顿,又说道:“陛下,近日弹劾孙大人的官员太多,陛下总要回复他们,否则臣担心人心浮动。”

    他说的也有道理,作为合格的管理者,下面的人提出各种问题,你不能一直不给回复。

    这样太任性可不是好领导。

    真正有凝聚力有活力的组织,是上行下效的,是上传下达,是上下相互尊重的。

    如果皇帝一直事事没有反馈,下面的官员也会养成这种习惯。

    例如知县向知府提意见,知府也来个冷处理,岂不是许多事都要被耽搁?

    所以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

    管理是有方法的。

    崇祯说道:“此事朕自有安排,韩阁老不必担心。”

    “是。”

    等众人退去,崇祯便换了一身常服,出了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