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南京城内有不少读书人都认为李元起是冤枉的。

    据说东林书院那边也来人了,也在说李元起的冤枉的。

    这就给温体仁钻了一个空子。

    贿赂张德才的人叫田佑铭,贿赂张德才不准确,应该说用钱来怂恿他写一篇文章。

    写什么文章呢?

    替李元起鸣冤的文章,发布到《金陵日报》上。

    贿赂的金额还不少,有500两(325万元)。

    张德才一看到这么多钱,又想起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为老师伸冤,听说有不少官员都递奏疏上去说情了。

    如此看来,在《金陵日报》上发一篇倒也没有多大问题,说不定还能博一个清流,给自己攒足一些声望。

    这样一想啊,张德才就在《金陵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大明第一冤案!

    于是,第二天,锦衣卫就登门了,然后《金陵日报》就关门了,再然后张德才就进了南京的昭狱。

    在张德才踏进昭狱的那一刻,贿赂他的田佑铭被温体仁私下买道上的人给做掉了。

    这下张德才喊冤都喊不了了。

    转眼,温体仁立刻就写了一份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

    奏疏内容很简单:东南报纸众多,口舌混乱,流言蜚语,不辨是非,儒以文乱法,妖言惑众,朝廷当严查东南报纸!

    没错,温体仁的玩法就是在南京立典型。

    为什么《金陵日报》这篇文章可以立典型?

    丫的李元起私通建奴,已经铁证如山。

    不信?

    现在南京刑部尚书冯英为了自保,已经把李元起案的定了一个罪名了。

    接下来李元起就是押送到北京去审问,按照他这种级别,就是三法司会审。

    既然刑部都定了罪名,而且铁证如山,一个小小的报纸在那里嚼舌头,当然要查!

    结果这一查,好家伙,《金陵日报》背后的资助人就是李元起。

    那还能怎么处理?

    永久性关闭,凡是有关的人,全部抓起来一一盘问。

    这是《金陵日报》案,这个案子看起来其实是个小案子,是李元起案的延伸。

    但如果你真以为它的小案子,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已经说了,它只是一个典型,温体仁的玩法就是抓住这个典型,来把民间报纸的危害扩大化。

    崇祯查封民间报纸,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温体仁给的这个理由就十分充足。

    这份奏疏一到北京,朝中某些人就完全坐不住了。

    例如皇帝最忠诚的那条狗,杨所修杨大人,立刻就站出来,把民间的报纸喷得一无是处,啥也不是!

    只要接下来谁敢为民间的报纸说话,都察院就盯上谁,就是那种派一个人整天用死鱼眼盯着的那种。

    看得人毛骨悚然。

    而且崇祯已经罚了所有未李元起说话的官员俸禄。

    现在辽东大捷,政治风向陡转,攻击李元起自然成了政治正确了。

    于是,一大堆人拿着《金陵日报》这件事开始说事了。

    接下来,就是崇祯开始在朝堂上尽兴表演了。

    唉,朕是非常鼓励民间自由言论的,朕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可惜啊,这民间有些人居心不良,竟然利用报纸,来扭曲事实,颠倒黑白!

    在“征求”了所有大臣建议之后,崇祯立刻圣旨一封,自今日起,民间所有报纸一律查封。

    由《金陵日报》引起的“报纸案”正式登场。

    在这道圣旨发出的同时,崇祯立刻又宣布,召兵部侍郎韩爌入阁辅政。

    还没完,立刻派韩爌前去南京主持“报纸案”。

    正在家里吃肉的张维贤不由得感慨:陛下这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这两套组合拳,打得是相当漂亮。

    一是借机迅速查封报纸,这必然引起东南不满;二是立刻让在东南素有威望的韩爌入阁并前往督办,以服众人心。

    如此,朝堂上下、里外的重大危机,已经解除了不少。

    至少现在京师的官员已经安分很多。

    而民间报纸,也终于开始关门。

    为什么崇祯一定要关闭民间报纸?

    报纸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是舆论阵地。

    大明朝的现有国情是内部极度撕裂、扭曲,贫富差距极大,地方放飞自我。

    都是因为中央朝廷不管事的结果。

    那么,要推行改制,是要从上到下推行,就必须以朝廷为中心,使用强势手腕来全面执行下去。

    这个时候,民间的报纸,朝廷是无法管控的,必然就会沦为某些人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是不是以后民间都不能办报纸了呢?

    也不是。

    要等朝廷对地方的行政掌握加强后,再慢慢放开,至少现在是不行的。

    报纸案后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东南的事,才刚刚开始。

 第106章 诛九族!(第一更)

    七月的沈阳虽然没有北京热,但又白又胖,看起来还有些萌萌哒的皇太极,是非常怕热的。

    他的寝宫里摆放了不少冰块,都是冬天的时候采集,存在放地下冰窖里的。

    皇太极的心情好啊。

    好个屁啊!

    当时他在吃肉,本来还在和范文程商量着要不要让济尔哈朗出点散兵去打打牙祭,也就是去周围村落、甲里、小城去抢点东西。

    只要不将大规模的战火燃烧起来,广宁的明军肯定不会大举出兵。

    结果,前线的消息传来了。

    当时的皇太极刚好吞了一块肉,肉还在嗓子眼,结果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突然瞪大,嘴巴张开,身体开始颤抖,手指着桌上的水杯。

    他差点没有噎死。

    接下来,就是砸东西,暴怒的皇太极,把所有东西都砸了。

    清宁宫内传来愤怒的咆哮:“狗皇帝,本汗与你不共戴天!”

    一次战死两万八旗,皇太极的心在滴血啊!

    皇太极捂着胸口,怒道:“快!快把济尔哈朗这个败家子抓起来!抓起来!”

    他全身都气得发抖,范文程等人跪在一边不敢说话。

    东西砸完后,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重新坐在下来,闭上眼睛好半天才平复了内心的暴怒。

    皇太极的心腹舒穆禄·扬古利突然开口道:“大汗!汉人实在太狡猾,请大汗下屠汉令,奴才这就去杀一批汉人,为我八旗子弟报仇!”

    皇太极破口大骂道:“你还嫌我们损失不够惨重!滚下去,要是敢乱动,本汗剁了你的手!”

    “嗻!”

    不得不说,皇太极比他老爹努尔哈赤要高明太多。

    绝非皇太极仁慈,这是属于政治手段。

    若是换做努尔哈赤,前方兵败,必然回拿辽东汉人出气,搞一场大屠杀,来平定建奴内部的愤怒情绪。

    例如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强攻宁远不下,反而被明军的红夷大炮轰得损失惨重,便转头将怒火发泄到了觉华岛的汉人军民身上,屠杀了一万多汉人。

    这样的后果就是在辽东引起了许多汉人的反抗,民族矛盾尖锐到极点。

    自皇太极继位后,才开始实施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

    这是政治手段,皇太极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是靠各种政治手段给建奴积攒的资源,完成了从部族到国家的转变,才有后面顺治入关。

    如果没有皇太极这个人,建奴不过是个只会杀人的部族而已,就算把中原拱手送给他们,很快也会被赶出去。

    可以说顺治入关后,也一直秉承着皇太极留下来的各种政策。

    例如坚决联合蒙古,以满族为核心,拉拢利诱、分化和弱化汉人。

    一个只知道杀人的对手并不可怕,那最多是个脑子简单的屠夫,做不大的。

    但一个懂政治、懂谋略,深谙人性的对手,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连穿越者崇祯也承认,皇太极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辽东的一举一动,崇祯都在关注着。

    当他得知辽东并未发生大规模反汉的行动的时候,就知道,皇太极在这个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皇太极损失不可为不大。

    在与崇祯的这场角逐中,皇太极还有一次翻身的机会。

    那就是对蒙古喀喇沁部的掌控。

    只要喀喇沁部的万丹伟征成功政变,便依附于皇太极,皇太极面临的局面将会翻转。

    为什么这么说?

    喀喇沁部沦陷,对皇太极有两大好处:

    一、西进战略往前推进一大步,多了一个盟友。

    二、国内的战败情绪得以释放,皇太极内政改制的阻力将会变小。

    而对于崇祯来说,保住喀喇沁部,就是在大明朝宣府北边保住了一个屏障,继续稳定了大明内部的政局。

    所以,双方最后的一场终极较量,已经从辽东转移到蒙古草原。

    无论如何,天平正在向崇祯倾斜。

    一场暴雨过后,北京城的水泥地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炎热也是一扫而光。

    崇祯今天非常开心,因为红娘生了!

    生了个女孩儿。

    为此,崇祯整整一天都没有过问政事,就待在红娘的寝宫陪着她。

    汤和药都亲自喂,又怕吵到她,就在她的寝宫里坐着,安静地陪着她。

    第二天早上,崇祯才离去。

    等回到乾清宫的时候,都御史杨所修、刑部尚书苏茂相、大理寺卿凌义渠都在乾清宫恭候皇帝。

    “臣等参见陛下,圣安。”

    “都起来说话。”

    “谢陛下。”

    “吃过早餐了么?”

    “回陛下,臣等都已经吃了。”

    “那朕就不给你们舔碗筷了。”

    崇祯坐上去,拿起手里的筷子大口大口吃起来,一边吃一边道:“一个个说。”

    苏茂相先道:“陛下,李元起已经认罪!”

    他呈递上来一份汇报,王承恩放在崇祯的桌案上。

    “此次涉事的二十三人名单,全部在这上面,牵扯到南京的户部、刑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