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上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五、    静功之层次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工,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体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练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2、   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体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以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不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3、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做到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气功家讲静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层境界,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气,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气、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这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气就是补气,炼神就是补神。精气神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气;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气。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气合一,进入化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