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要房住,要鱼吃,到要车坐,孟尝君都一一满足了他,可当他进一 
    步提出要孟尝君给他一个家时,孟尝君不高兴了。孟尝君靠自己的食邑 
    养三千食客有困难,就叫他去催收以前在薛地放的债,可他一到薛,便 
    把债契一把火烧了,孟尝君大怒,把他召回责问,他指出这样做是为了 
    帮助孟尝君建立爱民的形象,孟尝君听了后懂得了冯欢为他营造形象的 
    苦心,便请他原谅。后来他说动了齐王恢复对孟尝君的信任,而就在孟 
    尝君在齐王面前失宠之时,那三千宾客都不辞而别,只有冯欢一个人在 
    危难时候帮助了孟尝君,孟尝君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了冯欢烧债契的先见 
    之明,可见食客里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战国时候,养食客的不止有孟尝 
    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他们都养有上千人的食客。 
    这些食客都是他们在政治斗争时的爪牙、谋士,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以后,养食客的风气扩大到大商人,如吕不韦,到一般的大官僚,这一 
    传统一直保持到清末,只不过人数大大减少。减少的原因在,不象战国 
    时期,王侯都有大的食邑,其经济条件足以支持庞大的食客群,后来的 
    大官僚养食客的经济来源,少数来自自己的俸禄,多数来自朝廷的拨款, 
    最多也不过象曾国藩那样养几十人而已,这样的食客组被称为“宾幕”。 
    宾幕的形式推而广之,便是有钱人家里的三、五个清客相公,功能上则 
    退化为富贵人家子弟找乐子、凑趣、出主意,当然,待遇也相应减少到 
    蹭饭吃了。       
    由于原始食客大部分闲着无用,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象孟 
    尝君的食客冯欢那样,平时养尊处优,关键时刻看贡献,这样的习性被 
    后来的闲人继承了过来,这才有了一个“闲”字。“闲”字到了两汉以 
    后,靠老庄学说,又有了理论深度,于是闲人便闲得心安理得,闲得越 
    发有水平了。       
    穷苦的闲人往往是历朝造反时的积极分子,即使到了土地革命时期,也 
    依然如此,陈忠实的《白鹿原》里的农会就靠这些人建立起来的。后来 
    解放初期土改时组织农会斗争地主,这些人也踊跃参加,他们闲得家徒 
    四壁,甚至上无片瓦,却有的是空闲,如何不踊跃参加农会?所以后来 
    进入农会领导班子的也就比较多。19641965年的四清运动里清理多吃 
    多占,所谓被阶级敌人拉下水的基层干部中,就有许多是解放前的闲人, 
    其实把他们的搞腐化说成是阶级敌人拉下水实在是冤枉,那时地主富农 
    在农村形同罪犯,有何资本来拉拢他们?他们之所以丧失革命意志,主 
    要还是一个“闲”字在作怪。       
    解放后食客风气表面上消灭了,因为没有哪个人敢养食客,而且也养不 
    起食客,但闲人的作风并没有绝迹,如果环顾周围的朋友中,或许你能 
    够找到几个古代闲人的影子。电视连续剧《闲人马大姐》里的马大姐便 
    是其中之一,马大姐退休在家以后在街道闲着无事,无事便找闲事,闹 
    了许多笑话。比马大姐还要闲的是胖子潘大庆,一个在社会上鬼混的京 
    师青年,似乎是闲人马大姐养的一个子闲人,有事没事往马大姐家里跑, 
    嘴里爱唠叨什么:“咱有钱人!”但“有钱人”常来马大姐家,目的还 
    是一个蹭饭吃。       
    我有一些高中同学也特爱串门谈天,虽说不是专门蹭饭,但闲谈的时间 
    却特别充裕,有时可以谈上三天三夜。长夜清谈,却略无倦色。那时侯 
    大家钱都不多,谈饿了就去小面店各付各的帐吃碗小面,然后继续开谈。 
    从天上到地下,从政治到艺术,从科学到玄学,从历史到女人,总之, 
    无所不谈。我曾经加入过这样的清谈小组,不能不承认在这些闲人活动 
    里得到过极大的乐趣,特别是内中几个同学,天生的会凑趣,你任何专 
    业,任何业余爱好的话题,他都能接上,还能够不失时机地启发你的表 
    现欲,使你从谈话里感到自己的价值而快乐,他们真正有古闲人遗风也! 
    后来太忙,加之在外地工作,也就自动脱离了准闲人的组织,但我仍然 
    怀念那时虽然穷,却也快乐的闲人时光。最近十多年来,闲人同学们又 
    创造了新的活动方式,那便是“同学会”。前年的同学会是庆祝高中毕 
    业几十周年纪念,曾经向在美国的我发过邀请函,我自然无法赴会。后 
    来听说大家租了一所渡假村在里面聚谈了两天两夜,而渡假村的钱是一 
    两个大款同学付的,再也不是过去那样各付各的帐的窘境了,似乎其他 
    人都成了大款同学的食客一般,复古也真复到了家。       
    古典的闲人生活于我虽然绝了缘,然而,。。。和这个论坛上大多数人 
    一样,有了网,却又以虚拟的面目变成了信息化时代的闲人,谁说不是 
    呢? 41、春日怀想录(作者:梁惠王) 一提起古文,很多人就要说唐宋八大家,我也曾拿了他们的文章苦读,却死活读不出感觉。简直是青菜豆腐,寡淡无味。明朝的后七子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我真想跟他们握手,泪眼婆娑地从咸咸的嘴里迸出三个字:“知音啊!”     
  古文里除了一些先秦经典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汉代的诏令了。读《汉书》的时候,每每遇到诏令,就有抄写和背诵的冲动,借用五四散文家们的口吻来感叹,就是“那是怎样朴茂渊雅的文章啊”,除此之外,我会觉得没有什么词可以表达我的心情。“朴茂”这个词也是跟吕思勉这个老头子学来的,他虽然“博学”,却不够“鸿词”,胸中的单词量真的不大,读他的《经子解题》,谈到他自己喜欢的文章,他除了“朴茂”,还是“朴茂”。唉,也许真的只有这个词是最恰当的罢。虽然我想说,学者们读书固然很多,但是一碰到表达的时候,反比不上不学无术的“文学家”们,后者把无说成有的本领那真是天生的。      
  今天温经累了,又翻翻笔记,有一本笔记上抄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七歪八倒的,我自己都有些脸红。你们知道,我的钢笔字是很牛比的,迄今为止我还没碰见一个熟人比得过我。有的人敝帚自珍,说我的不如他(她)的,其实他们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但是我的字要是不认真写,也是很烂的。比如这些字就比较烂,但那文章却极好,都是汉代的诏书,是我以前为了背诵的方便而特意抄录的。我抄书,一度因为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践了这么久,我才要学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一句“我看不见得”。当然,好文章抄撮在一起,的确读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我怀疑那句俗语的真正意义在此。     
  这些诏书我曾经读得很熟,差不多都能背诵,现在竟也生疏了。在这里顺便说一句,我年轻的时候,宋词能背数千首,同一个词牌多的就能背几十首,甚至别人念一首词的前几句,我就知道它的词牌名。真是看不见的“财富”啊,那时我认为这些“财富”可以保存到死,“金城汤池,子孙帝王万世之固也”。可是没想到现在也忘了十之七八,记性真不可恃!“年一过往,何可攀援”,不服老不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我怀疑这句话他老人家也是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说的。     
  慨叹了一声,开始温习。读下去,停住了,文帝元年春天的一篇诏书很有意思: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时节,古代人看见草木生长的样子,觉得它们应该很快乐,如果抛开阴阳五行哲学不管的话,这些看法还是很有想象力的,简直有点像童话。既然草木都这么快乐,有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却过得这么糟糕,实在有点不应该。所以诏书里说要给这些过得糟糕的人发点救济品,让他们和草木起舞,也快乐起来。《诗经》里说:“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这是人艳羡草木无知无识,不像他们一样能感受痛苦的。但我要说一句,这虽然是诗,看法却稀松平常,溢不出我们大多数人的联想之外。反不如本应庄敬严肃的诏书更有性灵之趣了。     
  读到这里,于是我不读了,决定放下书本去踏青,看看草木畅茂,其乐只且。    42、好名的汉文帝(作者:梁惠王)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一代明君,后世士大夫们提起他,脸上无不露出一副温情脉脉的神色,显得非常陶醉。他们认为这样的君主才是封建社会罕有的亮色,足为楷模。说老实话,这点的确应该承认,文帝是比较贤明的君主,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可笑弱点,就是过于爱好声名,有时甚至达到了虚假的地步。     
  一个人爱好声名,看似是件好事,实则也很难说。较早的时代,上至王公卿相,下至贩夫走卒,只要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