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云路作品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他不想搞这种繁琐的甚至可以说是低劣的智慧。 
  这样做让他厌恶。 
  破坏他美好的情感。 
  他不需要知道这些。 
  他的印象中已经立着一个美好动人的姑娘了(他相信她是位年轻姑娘)。 
  他不需要再去改变这个形象。 
  如他所料。 
  草坪中,石凳又一次被搬回了石桌西面。 
  这次的宣言,显得比上一次更强硬。 
  “真不像话,不许你再瞎搬。”——这就是他在这宣言中看到的。 
  她每天留下她清晨的宣言。 
  他每天留下他傍晚的宣言。 
  她每天留下她西方的宣言。 
  他每天留下他东方的宣言。 
  真有意思。 
  他照例打一遍太极拳。蓝天,太阳,山湖,大地,古庙残垣,槐树丛竹,在周围缓缓移动旋转着。自己才三十多岁,却喜欢打太极拳——这是老年人的运动,这是什么个性呢? 
  是老化,是沉稳,是豁达大度,是安详超然? 
  今天为什么自省起这个问题来了? 
  今天为什么有一种希望生命显得年轻的愿望呢? 
  她,“西方”,多大了? 
  她肯定很年轻。 
  瞧她那一次次倔强的“宣言”。 
  他照例又把石凳搬到东面。 
  他坐东朝西——照例。 
  哈哈。他看着对面石凳在草坪上留下的那个方形印迹,想像着她此时面对面坐在对面的样子——她的冷冷的样子,她的傲然的样子,觉得分外有趣。   
  黎明与黄昏(5)   
  今天,自己还留下一个石凳在东的“宣言”就算了? 
  她搬到西,他搬到东,搬来搬去,有何新意? 
  他应该有点新招。 
  他一边写作——他在写一篇《东西方宗教史对比》的论文——一边想着这个问题。 
  他的新招带有幽默和恶作剧的色调。 
  再绝不过了。 
  他把沉重的长条石桌——这回不是石凳了——搬着旋转了九十度。南北方向变成了东西方向。 
  石凳则相应跟着放到了石桌的南面。 
  好了,不用东西之争了。 
  这个格局是定了。 
  她不可能再把桌子挪转过来。 
  那是一个女人力所不能及的。 
  这就是他对对方的嘲弄、“欺负”。 
  他骄傲地、胜利地坐南朝北地坐下了。两手很舒服地放在石桌上,他扭头望了望西边竹丛后面下沉入地平线的太阳,自己可以很适宜地利用左边来的光线。 
  这与迎面利用光线一样有效。 
  但突然他又怔愣住了:这会不会演变成南北之争呢? 
  她同样为着从左方利用光明,明天清晨,她可以把石凳搬到石桌北面去嘛。 
  他坐南朝北,她是坐北朝南。 
  坐北朝南不是“上席”吗? 
  不管她。 
  反正,他挪动了石桌,她不能再挪回去。即便形成南北之争,也是在他造成的新的大格局中进行。 
  这便是他的一点胜利。 
  他提着书包要走了,又站住,看了看自己扭转的乾坤。 
  嗯? 
  就这样一直进行改变格局的斗争? 
  这是什么斗争? 
  这里有深刻的哲学含义——他突然悟到。 
  这种相互改变格局的较量,恰恰是人类社会中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较量的本质。 
  不管有多少表面的言辞、宣传、舆论、佯装举动,一切较量的目的都是在争夺对格局的决定权。 
  而较量中的每一步策略手段的意图,也在对格局的某种改变中显露出来。 
  人和自然的较量更是这样。 
  江河泛滥,横冲直撞,任意制造着格局。 
  人类筑堤、筑坝、围截、堵住,又改变了格局。 
  江河又冲决堤坝,横溢漫流,制造出新的格局。 
  人类聪明了,一边筑坝拦堵,一边凿山疏导,又改变出新的格局。 
  不是这样吗? 
  人类和自然的相互斗争,都是一次又一次向对方发布着这无言而有形的(因而也是更鲜明有力的)宣言。 
  他拔脚要走了,突然又想起什么。 
  他在竹丛旁掐下一朵红色的小花,放在石桌上,又用一块小石子压上。 
  哼,这花就表明她。表明我已经知道你是个女性。 
  用小石子压上,既为防风刮掉小花,也表明:男人的力量是压倒你的。 
  自己能挪动这样沉重的石桌,无疑向她宣布了自己的性别。 
  他看着这又一杰作,颇觉得意。 
  他又想像着她的反应。 
  一瞬间,他涌上一丝遗憾: 
  他今天的宣言,不光是改变了物境格局。 
  而且还采用了鲜花与石子这两件实物。 
  这不是原始思维中的类化物象吗? 
  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依靠他们在共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类化意象从外界摄取信息,在大脑中储存信息,在生活中交换信息。而交换信息必须转化为类化物象,在没有语言之前,类化物象主要靠打手势、舞蹈等形体运动,声音模拟,图画文字,还有,最初级的,直接采用实物。 
  用箭头表示交战;用石斧表示砍伐;用飞鸟表示上天的本领。 
  他和她的“交战”宣言,今天发展到原始思维中运用实物做类化物象的这个阶段了。 
  一步步下去,会演变到语言文字的产生? 
  他和她在演绎人类的思维史? 
  二 
  1 
  好家伙。他一踏进草坪,就惊愕了。 
  不是搬动石凳的南北之争。 
  而是石桌又转回了原位。 
  她有这么大劲儿? 
  一瞬间,他对她是否女性都有些怀疑了。 
  这石桌,要不是自己会些武功,也很难挪动它。 
  他怀着狐疑的、紧张的心情慢慢走近石桌,似乎那儿盘着蟒蛇。 
  一点没错。石桌又挪回原位,石凳重新回到了石桌西面。 
  这次的宣言才可谓坚决而强硬。 
  可他目光一亮,盯着,又惊愕,又兴奋。 
  石桌上摆置着一组很有意思的东西。 
  一节二十厘米长的小竹片,横放在一块砖头碎碴做的支点上,像个小小的儿童运动场的压压板,西边一头长,东边一头短。长的那一头上,放着自己留下的那朵野花(已经蔫萎)。短的那头,放着昨天压在花上的那块小石子。石子显然比野花重得多,但压压板两头的长短比一定更悬殊,所以,野花倒把石子翘到了“天上”。   
  黎明与黄昏(6)   
  他打量着,琢磨着,感到一种儿童做智力游戏似的热情冲动。 
  明白了。 
  第一,这是一个杠杆。说明:她是用杠杆的原理把石桌挪回原位的。 
  第二,这说明(也是一个宣言):依靠使用杠杆的智慧,野花重于石头,女人的力量可以赛过男人。 
  人的力量是在大脑,不在体力。 
  就是这含义。 
  他转头四处一看,在古庙的残垣上堂而皇之地斜倚着一根很粗的、歪扭的旧木头。 
  那想必就是杠杆了。 
  他没有再发明新招数。 
  照例把石凳搬到东面,坐东朝西写作。 
  写完后,临离去前,他又把石凳搬回西面。 
  这倒不是认输(也许也有些这成分)。 
  这是拿出男人的风度。 
  玩笑开过了,要表现男子汉的涵养大度。 
  依然是较量,更高一格的较量。 
  他用砖头碎碴在石桌上,在那个压压板旁边画了一个图: 
  东边一个圆——早晨的太阳;西边一个圆——傍晚的太阳;中间一个长方形——石桌;长方形西边一个小方形——石凳;长方形东边一个虚线画的小方形——那是石凳的影子,是石凳暂时停留过的迹象。 
  他直起身看着图,满意地拍拍手。 
  这比用实物做类化物象又发展了一步了。 
  用图画了。 
  这表示太阳的圆,难道不会逐步演化成象形字“日”吗? 
  表达的内容及需要同表达手段的矛盾冲突,看来势必要使人类走向有文字史。 
  他却宁肯与她之间晚出现语言文字。 
  运用原始思维时期的表达手段,岂不更富有情趣和神秘、朦胧的象征意味? 
  更有艺术情味。 
  艺术的最深真谛不就是挖掘和再现人及人类的童年? 
  他没有碰动那个野花把石子翘到天上的微型压压板。 
  2 
  现在每天的悬念是:她今天的新宣言是什么呢? 
  这个悬念从早晨起就吸引着他。 
  他难道不会早晨去一趟草坪,碰碰她吗? 
  不,他绝不那样做。 
  那样,一切动人的情味和魅力都没了。 
  生活要有点神秘,要有点朦胧,要有点未知。 
  一目了然,还有什么意思呢? 
  倘若一个人把自己今后一生命运的全部发展情况、细节,都精确入微地预先看清楚了,一切都是明确无疑的了,那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的哲学正是艺术的哲学。 
  艺术的哲学正是生活的哲学。 
  他看到她在草坪中留下的宣言了。 
  他站着,一瞬间涌上一阵感动。 
  那个象征杠杆和天平的微型压压板还在,但下面的支点做了移动。现在,野花和小石子,东西两方处在平衡中、水平中。 
  自己画的那幅图也在,但有了一点改动:原来长方形(石桌)东边的虚线画的小方形(石凳的虚影)现在被描成了实线。 
  现在,在东方的太阳和西方的太阳照耀之间,长方形东西各有一个小方形。 
  再看看石桌,原来的石凳被放到了东面——给他坐了,石桌西面,又增加了一个小石凳——那是一块又从古庙遗址搬来的方形石头,带着还没擦净的泥土。 
  他看着,心中溢满一种潮湿的情感。 
  眼睛居然有些潮湿了。 
  还是女人的心地善良。 
  她们高傲,她们不甘示弱,她们向男性挑战、较量,但她们实际上要求的是和男性的平等。 
  她们不希望凌驾于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