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云路作品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女人的心地善良。 
  她们高傲,她们不甘示弱,她们向男性挑战、较量,但她们实际上要求的是和男性的平等。 
  她们不希望凌驾于男人之上。 
  她们在获得平等的尊重后——即使还并不是真正的、出自内心的尊重——她们表现出的更多的则是温柔和对对方的关心。 
  他突然感到自己很爱她。 
  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他越来越真切地在了解着她,在走近着她。 
  五点,六点,七点。草坪上的亮度一点一点降低了。太阳落到地平线下面去了。天空不耀眼了,蒙上一层薄纱了,却依然柔和地明亮着。晚霞描绘着万里图画。竹丛,槐树,假山,古庙残垣,更浓重、更有分量地环围着。各成一幅画屏。 
  真幽静,真安谧。 
  远处,湖面上荡漾着透明的雾一样的气息。 
  天边的山正抒着黛色的情。 
  一片黄昏的和谐。 
  他又想起着她。 
  她每天清晨来,这里是一幅什么色调的图画呢? 
  黎明的色调:清新,潮湿,嫩绿,富有生气。 
  那就是她的色调吧? 
  他今天给她留下什么“宣言”呢? 
  他把微型压压板从石桌上拿掉了,又把昨天画的“太阳石桌图”擦掉了。 
  就这样吧,留一个空白的“宣言”。 
  什么也不画,什么也不摆,什么格局也不改变。 
  彻底的空白。 
  任对方去想像。 
  可对方能想像出什么呢?   
  黎明与黄昏(7)   
  自己脑袋中冒出这样一个方案,反映着自己什么潜在心理呢? 
  真的是空白? 
  是不知所言? 
  是一片柔和的善意? 
  是一切都很朦胧,一切都无从谈起? 
  空白的宣言也许是最好、含量最丰富、最耐人寻味的宣言,但也可能是最低劣、最空洞、最无味道的宣言。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在石桌上留点什么。 
  空白和沉默,在最必要时使用才格外意味深长而有力。 
  他从书包中拿出一支粉笔——这是他今天特意带来的——略思索了一下,打开自己带的《中国史》,照着上面的插图,画了一张神农像。那是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 
  他又在神农像旁边打了一个“?”。 
  算是考考她吧。 
  她既然认为人的力量在于大脑,不在于体力,那么,他们就再竞赛竞赛智力吧。 
  怎么,又开始了和她的“斗争”呢? 
  他想了想,把粉笔放在石桌上——留给她用吧——看着自己画的神农像,笑了。 
  惟有这样才能表达点什么吧? 
  这种看来最“敌对”的态度,或许是最“友好”(只是友好)的态度吧? 
  人生就是这样微妙。 
  人类很多关系的发展不都是这样? 
  他披着降下来的第一层暮色薄纱离开草坪,走了。 
  大自然真美。 
  3 
  她能认识神农像吗? 
  他一边穿过林间小道朝草坪走着,一边想着这个巨大的悬念。 
  自己出的题是不是难度太大了点? 
  对于自己这样一个搞文史哲的人来讲,神农像是有机会在书中看到的。可是她呢? 
  她好像是搞自然科学的。 
  要不,怎么一开始就想到用杠杆来教训他呢? 
  神农像这个问题对她来说肯定是太难了——太陌生了。 
  自己担心什么呢,考她,却又怕考住她? 
  干脆出个最简单易答的问题? 
  不,他希望考她的问题绝不是简单易答的,那样毫无意思。她没意思,自己也没意思。 
  可也不要难到答不出来,那样也没意思。 
  很难,但费尽努力最终能回答出来,这样的考题是最好的。 
  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出题标准和逻辑呢? 
  这是普遍的逻辑? 
  如人生,需要不断提出的不也是这样的问题吗? 
  这个逻辑,甚至支配着一切生命运动。 
  每个有机体在其生命的每一瞬间,都在竭尽全力实现着它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生命在任何瞬间都是不遗余力的。 
  无机物呢? 
  宇宙间的万物呢? 
  不都是这个运动逻辑? 
  这是她的答案。 
  在神农像旁边,有这样几行清秀整齐的粉笔字: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庶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她居然答出来了,而且她竟看过《白虎通·号》。 
  这不可能。 
  她难道能背诵出这原文? 
  想必她早晨看到问题,回去以后马上翻书查寻,中午又一次跑来写上的。 
  无论怎么样,她正确无误地回答了问题。 
  不简单。 
  事情还没结束,她也留下了她的考题。 
  在石桌上画着一个几何图形,两个相交的圆,几个圆内接三角形,线段交叉,各点标着A、B、C、D、E……等字母。 
  是一道几何题。 
  已知条件一项项列得很清楚。其中注明圆心O1代表石桌中心位置。 
  求X点在什么位置。 
  嗬,这可闹好了。自己是搞社会科学的,给她出的是社会科学专题;她呢,大概是搞自然科学的,给自己出的是自然科学题目。 
  他是东方。她是西方。 
  他是黄昏。她是黎明。 
  现在,他是社会科学,她是自然科学。 
  他们在相互考试。 
  好,努力解答吧。 
  中学时的几何知识,朦胧模糊了,但还依稀记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题解出来了。 
  他这个史学家在一道平面几何题面前流了一身汗。 
  X点在石桌中心O1的正北偏西30度方向,直线距离11。5米。 
  他擦着胳膊上的汗——汗把桌面都淌湿了——站起来,又擦着后脖颈上的汗,看着自己的解答,不胜自得。 
  真够较劲儿的。 
  自己表现还不错。总算没交白卷。 
  如果解答不出来,就只能跑回去找中学课本,半夜打着手电再回来写答案了。 
  哎,这个距离石桌中心11。5米的X点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他心中突然一动,转过目光。 
  石桌正北是古庙遗址,偏西30度似乎也没超出它。 
  不,这里一定有文章。 
  他又感到一种儿童智力游戏似的冲动。   
  黎明与黄昏(8)   
  正北偏西30度,估一下,11。5米,用步子量过去。进了古庙遗址。残垣断壁,碎砖瓦砾。站在那儿左右张望,看不出什么奥妙。 
  不精确,不能确定一个点。 
  再回石桌旁,先由石桌中心点(对角线交点)精确画出向北偏西30度的射线,这容易。画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它的对角就是30度。 
  再把身高量在折来的竹子上,由石桌中心点沿射线精确量出11。5米。 
  X点落在一堵齐胸高的断垣上,那里有块砖头。 
  就这块砖头?有什么含义? 
  把砖头一拿起来,明白了。 
  下面砖槽里放着自己昨天丢失的手表。昨天晚上才发现手表丢了,他以为丢在汽车上了。原来丢在这儿了。 
  表还走着。也许她给上过? 
  这块表经她的手拾到,又这样有情有趣地还给了他,此刻戴在手腕上,更觉亲切了。 
  她是否把这块表戴在自己手腕上把玩过呢? 
  会的吧?她一定一边歪着头看着这块表,一边调皮地笑着,想着她的把戏。 
  不知为什么,他今天坐在石桌旁,没有心思写作。走神。 
  石桌对面现在也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石凳。 
  那是她早晨坐的。 
  她的气息就在面前袅袅浮动着。他只要眯眼恍惚一下,就能隐约看见她。 
  自己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被这样的小孩游戏弄得有些心神不定了。 
  他垂眼看着她在神农像旁边写下的粉笔字。整齐、娟秀,内含着一点刚劲。 
  这字很像她。每个字似乎都在把她的形象勾画出来。 
  中国的象形字好。 
  更富有艺术。 
  他突然想到一个重大的既成事实:他和她之间的交往,已经在今天进入了语言文字阶段了。 
  原始思维结束了。 
  有文字史揭开了。 
  是由她揭开的。 
  这样一个重大的发展变化,竟然不知不觉完成了。 
  他在事情过后才发现。 
  语言文字一旦“产生”,他们之间的信息交往将迅速扩大、深入了。 
  他的强烈预感。 
  他想起自己这几天的观念——希望不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宣言——自嘲地笑着摇了摇头。 
  与原始思维告别,不无遗憾。 
  可是看到语言文字将带来的交流的广阔前景,又觉得历史还是前进好。 
  人类总是深久地怅惘恋旧,但现实的利益,却更有力地迫使他们接受新的事物。 
  他现在怅惘的只是与原始思维告别吗? 
  他擦掉了神农像和她的答案,用粉笔又写下了一段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然后在一旁又画了个大“?”。 
  ——再考她。 
  “谢谢你。”他又在几何题旁边写道,“你帮我找回了我失去的‘时间’。” 
  自己写的这句话,不知为何却有一点触动了自己。 
  是“时间”(手表)还是时间(不加引号)? 
  他想到自己至今难以言说的爱情生活方面的经历。 
  三 
  1 
  有文字史开始了。 
  一切想必会明朗、活泼、丰富得多了。 
  他一边朝那块草坪走着,一边有着这种感觉。 
  语言文字的力量他是知晓的。 
  湖面在下午的阳光下耀眼地闪着粼粼波光,蒸发着水汽。松林在阳光下苍苍翠翠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