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另一面也的确树了个不妙的案例:以后再有贪贿五百万元以下的怎么判决?至于缓期执行?连公园里的雕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真的两年到期执行的吗?一个莫名其妙的“保外就医”,照样夜总会里泡MM;全部退赔?财产全部没收了,拿什么退赔的?光贪贿不挥霍?摆明了人家的暗钱还多着呢。
  所以,反贪反腐的确不易,好不容易逮着个大老鼠,打死了有人可怜,放过了人民不满,两头都顾,难死法官。
  曹操“奉天子”方略的实施也带来了两面性的后果。
  一方面的确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了,先把全国的大官们重新封他一遍,你要是接受了,那就是说服从分配了,下一步自然也要服从管理了;如不接受,那你以后的官就当的不合法了,我打你时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的“剿匪”了,这一手还真让各地豪强一下陷入了两难。
  另一方面却带来了直接的军事威胁,嫉妒的、不服气的大有人在,先别说超级军阀袁绍,就连“解放”将军杨奉、韩暹之流也公开组成“救驾”联军,公开声明要讨伐许都的曹操,那可是强悍的并州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尤其是杨奉、韩暹二人当时被封的官比曹操还要大得多,杨奉是车骑将军,韩暹是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在洛阳时曹操就明向献帝参奏过,指责二人持兵扰民、干预朝政,那皇帝念着二人的护驾东归之功,下诏一切勿问,可现在皇帝说了已经不算了。
  杨奉是有点窝火,在眼皮子底下被曹操把皇帝给偷走了,这口气换谁也难以下咽;而韩暹好不容易趁皇帝东归,随意封官之时混到了大将军的武将最高位,可这曹操一来反而被赶的无家可归了,两人决心与曹操势不两立,见个高低上下。
  等着二人打上门来?新搬家的朝廷中真心实意向着曹操的没有几个人,若等到兵临城下之时,内部说不定还会出多少个“张邈、陈宫”,曹操决定主动出击,讨伐逆臣。
  大军并没有直逼杨、韩二人盘据的梁县,杨奉、韩暹二人有些不明白曹军的意图:为什么曹操的部队放着近路不走,反而要南绕呢?两人都是战场上的悍将,但对战前驱兵取势这种高深学问却不甚明了,不管你从那边来,仗总得打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军出城,迎头痛击便是,只要战场上赢了你,还怕你玩什么花活?遂留付将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守梁县,二人率手下精锐并州铁骑南出迎敌。
  及出城南十里,杨奉突然醒悟:“韩将军,我已明曹操意也!”
  韩暹驻马听杨奉继续说下去,杨奉确凿的说:“曹操定是已知我等与袁术合纵之事,欲先切断吾与扬州联系,此乃其一;我军粮草皆由荆州鲁阳而得,断我粮道,我等则无力守梁县,此其二也;向闻曹军不善攻城,实欲不战迫退我军。”
  二人一商量,既然知道了曹操的意图就好办了,那我们出击迎敌就是决策对了,击垮你的断道部队,不就一切主动了么?于是二人急催兵马,直扑估计不远的曹军。
  越走越远,只是不见曹操部队的踪影,二人有点沉不住气了,莫非曹军行动迟缓,还没有来到?如此正好休息马力,以逸待劳,等曹军远来疲惫之时,正好给予痛击!
  部队扎营举炊,杨奉、韩暹向东、南两方向均派出了探骑,此处地势平坦,正适应骑兵作战,二人不想再动地方了,这里就是全歼曹军的好战场。
  消息来了,是梁县老家络绎不绝的败兵到了,那曹操竟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破了梁县!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已降曹操。那梁县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破?从梁县突围的士兵解开了谜团:原来曹军一到便向城内喊话,说杨奉、韩暹已率部逃往杨州,找袁术去了,你们被丢弃在这里,想抗拒天子之命么?
  是啊,曹操确实是带着朝廷的诏命来的,那诏书绝不是假的,徐晃又偷派飞骑追赶杨奉、韩暹大军,谁知竟然回报:追不上了,杨、韩二位将军已经走远了。那还指望什么?谁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政府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军无战心,城破当在情理之中,徐晃带大部士兵主动归降了曹操的中央军。杨奉、韩暹目惊口呆,面面相觑,怎么办?打回去?谁也没那个胆量了,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曹操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只好将错就错了,去扬州投奔袁术去吧,曹操看来在梁县城下没骗守军,杨、韩二位将军真的去投降袁术了。
  几乎兵不血刃,曹操驱走了杨奉、韩暹,拿下了梁县,又收了一名勇将徐晃,可谓得志。但大军回到许都,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那实力、兵力均远超曹操的袁绍开始闹事了,原因就一条:嫌朝廷新封的官小。
  在这次普遍封官运动中封了袁绍什么官呢?其实是军职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太尉!那袁绍为什么还嫌小呢?就因为上边还有一个曹操,曹操封了自己一个名誉职务:大将军。
  这下袁绍烦了:那大将军是比太尉还要荣耀的称呼,你曹操算什么东西?要不是我多次出兵救你,哪来得你今天?不行就战场上分个高下吧!——其实他仅是在曹操以压倒优势兵力首伐徐州时,派一个叫朱灵的部将带了三营士兵象征性的为曹操壮过势,从来也没有出兵救过曹操,曹操与袁术作战的时候出兵声援了一下是有的,曹操兵败濮阳于吕布之手时想趁火打劫也是有的。
  不过不管黑道白道,历来是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现在的曹操还惹不起袁绍,那时的中国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巨无霸”就是冀州的袁绍。
  二十八、风卷残云吞四州
  补续一段袁绍的发家史就不能不先说说公孙瓒,说公孙瓒又不能不先说说幽州牧刘虞,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刘虞是个好同志。
  首先是三八作风过得硬: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极为忠于东汉皇朝,不谋私利,几次被人劝进当皇帝都不干;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身为一州之长,却成天穿得像个要饭的,破衣烂衫,连鞋都得用麻绳绑在脚上才不至于掉下来,并且是粗茶淡饭,不过节连肉星都见不到,所以史载: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守边数年,邻近的几个小国没有敢犯境的,天下都闹黄巾,惟独他那个幽州闹不起来,光接受邻州的难民就达百万余口。倒不是说他打仗多厉害,主要是利用他人的战术挺灵活多样。
  公孙瓒就是他在朝廷派兵征乌桓时发现的一个将才,被他留在了幽州任骑都尉,率领幽州的部队,对外族作战打出了威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使外敌闻风丧胆,支援内地的平黄巾战争又是所向披靡,破贼三十万,俘虏七万余,公孙瓒因此被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董卓之乱后期,公孙瓒受袁术明请,袁绍暗邀,攻入韩馥的冀州,一路陈凯歌,逼得韩馥让位于袁绍,从那刘虞便渐感公孙瓒不服节制了,挑着个幽州刺史的衔,竟然委任了冀、兖、青三大州的刺史,那这个幽州牧还算个干啥的?
  公孙瓒的兵一贯喜欢抢老百姓,对这点刘虞大为不满,可公孙瓒照样我行我素,刘虞也毫无办法。终于有一件事成了二人火并的导火索: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那里为侍中,皇帝东归前暗派他回幽州带兵接驾,谁知走到南阳被袁术给扣住了,写了封信,让刘虞派几千部队来同刘和一起西去迎驾,公孙瓒了解袁术的为人,劝刘虞别上袁术的当:那家伙从来就说话没算过数!
  但刘虞救子心切,没听公孙瓒的,还是从公孙瓒部下硬调了几千骑兵去接刘和,公孙瓒大为不满,索性暗递话给袁术:别放那小子。结果导致骑兵让袁术给收编了,儿子还照样关在袁术那里。
  万幸刘和从袁术手里逃了出来,谁知走到袁绍的防地时正赶上袁绍与公孙瓒翻脸开战,刘和又被袁绍给扣起来了。公孙瓒却不管州牧的少爷在袁绍手里,对袁绍照样穷追猛打,差点没把袁绍给灭在了冀州,刘虞对公孙瓒是彻底寒心了。
  正好公孙瓒兵败界桥,退回幽州蓟城,重整旗鼓,欲待再战,刘虞却对战胜袁绍没有了信心,坚持不让公孙瓒私自用兵,这时候的公孙瓒又岂肯听刘虞的?照样提兵南下,与袁绍战渤海、争青州,一场马拉松战争打了二年有余。
  后来双方的粮食吃完,就去抢老百姓,老百姓抢得无可抢了,就只有去荒地挖野菜充饥,最后直到搜刮的田野里连青草也没一根了,这仗才实在打不下去了,双方默契退兵,青州让给了袁绍。
  刘虞再也无法容忍公孙瓒的穷兵黩武了,就卡住了公孙瓒部队的军粮不予供应,公孙瓒就干脆纵兵去百姓那里去抢,本国的抢干净了就出境到国外去抢,刘虞向皇帝那里去告公孙瓒纵兵为匪,公孙瓒就去告刘虞有意饿死三军,这时候的皇帝自己都饿着肚子呢,那会管得了这种闲事?
  刘虞一看中央指望不上了,就自己集结了十万杂牌部队,准备除掉公孙瓒,公孙瓒的兵正好都去抢粮了,老窝蓟城仅剩了亲兵卫士数百人,根本就无法守城,只好从东城挖地道准备溜出城去。刘虞的部队趁机攻进了蓟城,哪知人虽多却不大会打仗,巷战中打的甚是辛苦,有人建议顺风放火烧了公孙瓒的那点兵,刘虞一看四周全是民房,那哪儿行?要以民为本么,怎能纵火烧民房?
  这一点刘虞就不如后世的蒋委员长了,为防二百里外的日军,人家派张上将一把火就烧光了长沙,太在乎小民百姓的人都成不了大事。公孙瓒也发觉了刘虞的这一弱点,就带人偷绕到上风头,放起了大火。
  刘虞的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懵了,公孙瓒趁乱率领自己的这几百精锐直捣刘虞的中军,一路杀去竟然如入无人之境,直追杀到刘虞的中军所在居庸,反而把刘虞给活捉了。
  这下全幽州都降服了公孙瓒,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