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全幽州都降服了公孙瓒,不过因为刘虞的名声实在太好了,连朝廷带邻近州郡的要人名士都来替刘虞求情,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孙将军怎么也要留这个上天都会可怜的人一命。
  公孙瓒来了个黑色幽默:时正大旱,天空万里无云,他在一个空地立了根木柱,把刘虞绑在了上面,说:“这刘虞以前与袁绍合谋篡夺帝位,罪在不赦,如果他真的有天子的福份,那老天肯定会下雨救他的。”
  结果老天没那么灵验,一个雨点也没掉下来,所以刘虞的脑袋也就自然掉下来了,被送到了京师,还有句话跟着:不能怨别人,是苍天没救他。
  公孙瓒在拿刘虞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上他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着玩笑,杀掉刘虞,使他在幽州民心尽失,部队也失去了昔日强悍的战力,偏又有邻国的桓峭王素感刘虞恩德,率鲜卑七千余骑南来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刘虞报仇,袁绍也就及时的放归刘和,并遣兵十万助战,共同攻向幽州。
  兴平二年,公孙瓒大败于鲍丘,自此仅困守在易水现筑的新城易京一地,实际上幽州全境已落入袁绍之手。
  及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都后,袁绍已实际控制了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手下数十万强兵悍将,已不是曹操所能惹得起的了。
  问题是惹不起也要惹,如果就此被袁绍吓住,不但会引起他的得寸进尺,那身边的朝廷重臣谁还会拿曹某当回事?初掌朝政,如果连一个袁绍都对付不了,又如何威服天下呢?
  曹操用得手段极简单,就是爹妈对付顽皮孩子的一手:先打一巴掌,然后赶紧的往嘴里塞一块奶糖。
  二十九、软硬兼施恩威并举
  软硬兼施一般是用于平等的对手之间;恩威并举则大多用于官府对小民;上级对下级也常用这个词。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在武术技巧中称刚柔相济;在中医理论中称阴阳调和;哲学上叫矛盾的统一;政治上叫革命的两手;在军事部署方面叫虚实变幻;在男女风情方面上叫欲推还就;老师对学生是鼓励加批评;城管对商贩是没收加罚款。
  老外的叫法最令人搞不懂:前苏联那么穷,外交手段却叫大炮加黄油;美国人那么富,对外政策偏称大棒加萝卜?
  曹操对袁绍就先用的大棒,以皇帝的口气给袁绍来了个点名通报批评:
  “……据四州之地,敛兆民之财,拥百万之众,营一己之私,只见擅自征伐邻州,不闻秉忠兴师勤王,结党自树,卿欲何为?”
  袁绍心知肚明,这是曹操在假皇帝之口骂自己呢,这诏书皇帝就未必见过,可这嘴官司还不得不打,反驳还要称“上表”,还无法同曹操直接对骂,袁绍初次体会到了没把皇帝攥在手中的不便。
  所幸手下有个文笔极佳的陈琳,辩得乱理,作得好文,替自己辩护倒不用费自己半点心思,于是,一篇洋洋千言咋说都有理的辩护词送到了许都。可这挨了一大棒却无法还手的滋味太令人不爽了!
  还没等到袁绍调兵遣将以刀枪代替语言的时候,曹操的“萝卜”送上来了:曹操自感德寡才疏,当不起大将军之荣称,坚辞不就,并推荐由德高望重的袁绍来接任,曹操愿接任袁绍所遗太尉之职——二人换了换。
  这下袁绍没啥说词了,接了这个大将军封号吧。可怎么也觉得味道不对,咋这大将军像是曹操高风亮节让给自己的?不管怎么说吧,最起码是证明你曹操怕了我袁绍,这口气先给你记着,总有一天要喷到你脸上!
  曹操现在心里最清楚,什么大将军?什么太尉?纯是个哄着小孩不哭的空塑料奶头,就如同遍街性用品专卖店热卖的塑料阳具、阴具,玩弄着自己舒服一会罢了,意淫这个词就是这样练成的。——哦,现在都流行用YY代替了。
  要紧得是抓紧稳定朝局,对皇帝当然要敬而恭之,礼节上万不可废,自己敬皇帝几分,大家就会敬自己几分,自己是榜样,这点上曹操是明白的。再就是生活上对皇帝要格外照顾,吃喝玩乐,都要替他想周全,天子么,只要你不干政,咱就当天敬你,连“子”字省了也没关系。
  现在的小皇帝对曹操是满意的,或者说是感激的。七年的傀儡生活早就习惯了,长安及东归一路的九死一生给他留下了永久性的记忆,尤其是近一年的饥寒交迫,令他回想起来就不寒而栗,皇帝也明白:是曹操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生活。
  来到许都后,曹操对他关怀备至,经常进献四时瓜果,美酒肥羊则更不必说,连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也及时的送进宫来。其中还有一些曹操的私人物品,包括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
  除此之外还有对曹操的佩服:谈笑间粉碎杨奉、韩暹的梁县兵祸;又主动辞去大将军,消除了袁绍的敌视;结果连太尉一职也不争,而改任司空,非清高忠贞之士谁能为之?
  曹操通过皇帝封董承、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无具体封地的侯爵)算是祭出了软的一招,借皇帝施了恩;硬的一手跟的也挺及时,短期便立威朝堂: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其余内外,多见诛戮”其结果自然是“百官总己以听”。皇帝闲起来了。
  二十年的官场暗斗,十二年的戎马偬惚,曹操总算攀到了他仕途的制高点,更是混乱的中国政局的制高点,人生的小船被命运的浪头卷向高处时,也就是骤落的开始,高明的弄潮儿会挥篙劈开迎面的水幕,驾舟飞上另一个浪尖,平庸之辈则不可避免的跌入旋涡,能驾驭自己命运的人才能自称为英雄,从而不被历史掂来做笑料,要想被历史这辆破车上的所有乘客都仰慕为英雄,那就得另说了。
  这就是所有人最难做到的:战胜自我。
  白天忙于处理政事,夜晚的曹操不免要回思刚刚过去的一年多:这是腥风血雨的经历,告别了友情,收获了背叛,刀光剑影中不仅有激情,也有懦弱,金戈铁马上吼出的是豪情,也有沦落;权力的黑洞与人性的质朴发生了碰撞时,谁是胜利者?
  三伐徐州之无功,曹操收获了一个字,那就是:粮!
  一年的兖州战役,曹操又多收获了一个字:人!
  曹操漏掉了一个字:义!
  等他醒悟到丢了点什么时,离现在已经很远了。
  人与粮,曹操的注意力现集中在这两个字上,他开始发现了用错人的可怕,他也感受到了用对人的庆幸,不仅觉察到了人才对于自己的可贵,也隐隐意识到了缺乏,人有的是,关键在于选拔,选拔之后的关键是什么呢?管!
  他开始构思一套管人的机构:必须是有效的,大前提对自己必须是忠实的,必须是直接对自己负责的,除自己外,权力可以无限大,手段可以不择,道义可以不顾,时效性应该重于准确性,威慑力应该大于影响力,一个类似于后世的蓝衣社的组织出现了朦胧的轮廓,后来曹操把这个付诸于实的时候,给它起的名字叫:校检。
  人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要尽量招揽进来;一种尽量不要招惹;学问在于分辨他们。人也可以这样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杀的;一类是绝不能杀的;关键在于区别他们。同时进行吧,不招进来怎么用?如何管?更谈不上杀与不杀了。
  粮。从所有曹操经历的战役来看,该胜没胜的仗几乎都是因为军粮,该胜而败了的仗更是因为军粮,庞大的青州军迅速垮掉,也是因为粮,四周军阀虎视,理应扩军备战,没有粮,扩了军怎么养?说白了,战争一多半打得是粮食仗,谁手中握有粮食,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早在初平三年(192),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基本上实现了,“修耕植,畜军资”也该实施了,但实施需要条件,地哪里来?农具哪里来?最必不可少的耕畜哪里来?
  这时候曾因固守东阿而立下大功的枣祗给曹操上书了个建议:现在已有条件实施屯田方略,屯田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已经准备就绪。
  土地倒好说,战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荒芜的农田有的是,以国家的名义圈占就是,连补偿费都不用付的,但农具能从地里长出来?耕牛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三十、中国最大、最狠的地主
  小时候老孙也在农村客居过两年,记得那时的社员们最喜庆的日子便是到麦场里分粮食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是全家出动,平常卧床不起的老人们也挣扎着去麦场,绝不是粮食多得扛不了,需要他们帮忙,主要是想跟着去沾点喜气,共同体会一次丰收的喜悦。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年,邻居刘家最高兴,他们是一大家,人口多,历年来都是分粮的时候要上交缺粮款,虽不多也没地方弄去,只好累年的欠着队里的,(到现在我也不明白那缺粮款是咋回事?怎么劳动了一年,分自己的粮食还要用钱买?)今年破天荒的是余粮户了,我记得极清楚:是三十元另四毛!
  从场里背回来半口袋小麦,全家人都高兴得噙着泪花,尤其是今年丰收,比去年每人多分了三斤,去年是每人九斤,今年每人分了十二斤啊!
  一年分几次?就这一回,十二斤小麦,一个人全年的细粮!每月正好平均一斤,往年是分不到这个数的。
  新麦磨的面蒸的馒头极香,那年代这种馒头都是请邻居们一起分享的,我家也收到了一个,白的像雪,我也尝了一口,香的透心,从那新麦馒头的香就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我一生的记忆。啊——那白的像雪的馒头!那魂牵梦绕的麦香!
  后来大了,一直有个迷惑压在心底,后来也常去那里,我向那时的生产队长提出了我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