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如今,你为何这样声名败落,呵,祖国!
俄国、英国都来把我们欺凌,
给我们带来灾难和苦痛。
……
祖国呵,你满目疮痍,
祖国呵,你到处是残垣断壁!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描写了其祖国满目疮痍、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同
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本国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的指
责。而当伊朗南北方革命力量联合行动,进军德黑兰,革命运动节节胜利的
形势下,巴哈尔创作的诗作就充满欢快乐观的情绪,其间在马什哈德召开的
一次庆祝胜利的群众大会上,朗诵的都是巴哈尔的诗作。
伊朗革命的胜利引起了外国帝国主义者的仇视与恐慌,他们决心要扼杀
伊朗此次革命运动。如早在1909年4月,帝俄就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
占领了伊朗的大不里士。1911年,俄国又与英国联手,借故向伊朗发出了最
后通牒,紧接着俄英侵略军就对伊朗的革命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在此紧要
关头,巴哈尔坚定地为革命大声疾呼,号召人们起来与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
争。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呵!伊朗人,伊朗已经大难临头,
大流士之国,陷入尼古拉之手,
凯胡斯陆的国土要被恶龙一口吞下,
穆斯林的尊严何在?
民族崛起,要等到什么时候?!
… Page 81…
我的正直的兄弟呵!你们为什么这样软弱可欺?
伊朗属于你们,伊朗是你们的。
伊朗1905至1911年的民主革命运动,最后在内外敌人的勾结镇压下,
终致失败。这对巴哈尔的打击很大,使他一度陷入消沉。本世纪20年代后
期,巴哈尔主要精力去组织一个文学团体“学府”,并办有刊物《学府》杂
志。他以这个团体为中心,团结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并在《学府》杂志上发
表他们研究和探讨文艺理论问题的文章和一些文学作品。礼查上台后,巴哈
尔退出政界,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他曾任过德黑兰大学教授。但礼查政府
还是不放过他,他曾被捕两次,一次被赶出德黑兰逃亡到伊斯法罕。他曾有
诗描述自己被捕的经过。其中一首写道:
节日之夜,我已上床安眠,
一伙人突然闯到我的床边,
他们从我们外花园中的小路,
像一堆蚂蚁,偷偷地溜到我的面前。
带头的是瘸子法赫拉依,
两三随从与他走在一起,
他们翻检着我的书籍手稿,
然后就一古脑装进袋里,
随后他们便把我逮捕,
①
像豺狼把一只羊羔叼在嘴里。 但巴哈尔并没有在这种白色恐怖下屈
服,他仍在为革命呐喊,仍坚定地相信革命的必然胜利。如他在193O年写
的一首著名抒情诗《达玛温德》中,把“达玛温德”这座高山比作祖国,预
言她“将获得自由,高声吼叫,像一头困兽,冲出兽棚。”并满怀信心地宣
告“你那炽烈的光辉,将照彻阿尔卑斯和阿隆德群山!”这都是他暂时受压
抑,但对未来充满必胜信念心情的真实写照。
巴哈尔一生创作了两万多行诗,其中20世纪初伊朗立宪运动时期所作
是其精华所在,他的诗既继承了古代波斯诗歌的传统形式,又赋予了新的时
代内容。如他在立宪运动时期所创作的诗歌,几乎涉及了当时伊朗所有的政
治社会大事,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精神。伊朗诗歌史上,1905
年至1911年是个大的变化时期,其突出标志是具有强烈的思想内容的政治
诗的出现,而巴哈尔正是这一深刻变革的开创者之一,所以他也成为伊朗现
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4。印度文学与泰戈尔
印度近现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史。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
① 转引自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333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年。
… Page 82…
最后30年,印度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政治上采取了一
系列压制人民的政策,经济上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加重了对印度人民的
盘剥。这样,加剧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各族人民的矛盾,爆发了多起反殖反
封建的农民起义。如1879年的马拉特农民起义,将反封建和反殖民主义的
斗争紧密结合起来,虽未最后取得胜利,但却有力地促进了印度人民的觉
醒。另外,19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的投资,客观上也促进
了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使印度工人阶级也在发
展壮大。工人阶级对殖民者与封建统治者也展开了斗争。1877年爆发了那格
浦尔皇后纺织厂工人大罢工,揭开了印度工人罢工斗争历史的第一页,并标
志着印度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进入20世纪初,印
度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起来。
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殖民主义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文
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印度文学已改变了18世纪至19世纪上
半期那种充满神秘色彩、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其特点
是既受西方文学影响,又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为多民族性和统一性
的结合,古老传统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结合,反殖和反封建内容的结合,宗教
色彩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等。当时不少印度进步作家已从盲目崇拜西方,转而
认识到研究本国历史、恢复民族传统的重要性,要求文学为民族解放事业服
务。出现了大批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和优秀作品。这是此时期印
度文学的精华与主要成就。其中以东印度的孟加拉语、北印度的印地语,以
德里、勒克瑙两地为中心的乌尔都语文学成就最大。
东印度的孟加拉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领先于印度其它地区。著名启蒙
者和散文大师罗姆·莫汗·罗易 (1772—1833)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改革和文
学改革的要求。他出身于孟加拉的婆罗门家庭,早年就读于巴特那高等伊斯
兰教学校,精通梵文、巴利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英文和希腊文。他要求
社会改革的内容,包括反对种姓制度以及寡妇殉葬、一夫多妻和童婚习俗,
提倡普及教育,要求保护出版自由。他要求文学改革,主要是提出文学要为
社会服务的主张。他最早用孟加拉语从事创作,被称为“现代孟加拉散文的
鼻祖”。其散文《耶苏箴言》(1820),风格明快流畅,很有影响。
般金·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孟加拉语创作了七部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以长篇小说
《毒树》(1872)最为著名。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第一次提出寡妇改嫁的问题,
抨击了种姓制度。同时这部小说艺术构思精巧,很富感染力。另外,他还创
作了 10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代表作是《阿难陀寺院》(1882)。它描写
1772年的“山耶西”(出家人)起义,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这部小说中有一
首“礼拜母亲”的诗,成为以后群众集会时歌唱的革命进行曲。般金的历史
小说富有传奇色彩,并将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表现出反殖民主义
的斗争精神和渴望民族独立的思想感情。其后的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人都
… Page 83…
受过他的一定影响。
另外,仅次于泰戈尔的小说家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 (1876—1938)
也是这一时期操孟加拉语的印度著名作家。他出身于西孟加拉邦的胡戈里县
德瓦南德普尔村。少年家境贫寒,中学没毕业就到处流浪。1903年到了仰光,
在一家木工厂当文书,并开始练习写作。1907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大
姐》,引起人们的注意。1913年他回到了加尔各答,专门从事创作,成为孟
加拉语的第一个专业作家。他一生共写了3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对地
主、婆罗门上层贵族进行了揭露批判,对普通劳动群众,特别是被压迫的妇
女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其中代表作是《斯里甘特》四卷(1917—1933)、《道
德败坏的人》(1917)、《秘密组织——道路社》(1929)等。《斯里甘特》
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斯里甘特和歌女拉佳·拉克什弥相
爱的故事。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的小说以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洗炼著称,
对以后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弟那般豆·米特拉(1829—1874)是印度孟加拉语戏剧的创始人之一,
以写社会政治剧而闻名。他的代表作《靛蓝园之镜》(1860),对靛蓝商残
酷剥削压榨靛农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深的同
情。他的戏剧创作对其后印度戏剧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印度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举世闻名的泰戈尔(详论见后)也是
用孟加拉语进行创作的。
这一时期印度文学中的印地语作家当首推帕勒登杜·哈里什·钱德拉
(1850—1885)。他是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他关心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