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价
值。故草此论。”胡适的这种文学改良主张,反映了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历
史发展趋势。接着2月号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
革命的旗子。他在该文中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
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
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
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此说宣示了反封建与民主革命的本质,接触到了文学
革命的主要内容,而且战斗精神比胡适坚定得多。这年《新青年》还发表了
钱玄同、刘半农等人讨论文学革命的文章。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
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
心,实际上形成了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新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许多不同
阶层阶级的知识分子共同向封建文化作斗争。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新青
年》所倡导的文学革命取得了实绩,不仅《新青年》自第4卷第5号(1918
年5月)起完全改用白话文,而且还发表了不少白话诗作和以鲁迅小说为代
表的彻底反封建并且充满民族觉醒要求的新文学作品。同年,李大钊、陈独
秀等又创办了《每周评论》,发表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时评及随感录,抨击军
… Page 98…
阀政府,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起了很大的政治鼓动作用。同时,在李
大钊和蔡元培支持下的《国民》、《新潮》两杂志也于1919年1月创刊。
《国民》是学生救国会的机关刊物,社员思想倾向虽不很一致,但以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宣传内容,富有鲜明的爱国色彩。《新潮》(英文名
The Renaissance,意即文艺复兴)是北京大学部分师生创办的综合性刊物,
它也发表了不少反对封建礼教、赞同文学革命的论文和文学作品。其后,《晨
报》改组第7版(副刊),在李大钊等人推动下也成为宣传新文化的著名副
刊之一,发表了不少新文学作品。
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提倡的文
学革命运动的影响就更大了。在他们影响下,当时全国学生团体中出版了许
多小型的白话报纸和期刊,如《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星期评论》、
《解放与改造》、《建设》等,都提倡新文化和新文学,并使它的影响遍及
全国。另北京的《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
的《学灯》等,也是当时著名的提倡新文化的副刊,影响很大。1920年后,
《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大杂志也改变内容并采用白话,将文学革命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这一文学革命运动
作了这样总结:“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
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
的,前进的,革命的。……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时的许多领导
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
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
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
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
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这段论述“五四”文化运动的文字,对“五四”以前,一段同样适用,
可以说是很中肯的。
同时,由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矛头所向,自然遭到一批守旧人物
的咒骂和抵抗。如1919年初,北京大学内流言四起,对《新青年》百般污
蔑恐吓。三月,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故》月刊,以所谓“昌明中国固
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林纾(琴南)也在《新申报》上作小说,
影射痛骂陈独秀、胡适诸人。并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
相消长》等文,攻击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对白话文也大加嘲
讽。星云堂影印刘半农藏的《初期白话诗稿》编者序引描写这种状况说:“黄
侃先生还只空口闹闹而已,卫道的林纾先生却要于作文反对之外借助实力—
①
—就是他的荆生将军 ,而我们称为小徐的徐树铮。这样文字之狱的黑影,
① 指林纾所作小说《荆生》中的一个伟丈夫(荆夫)痛击影射革命派田其美(陈)、金心异(钱)、狄莫
(胡)之事。
… Page 99…
就渐渐的向我们头上压迫而来,我们就无时无日不在栗栗危惧中过活。”另
外,当时这些反对者还借用官方——国会出来弹劾支持文学革命运动的教育
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虽然皆未成功,但也可知这些先驱者战斗的
艰辛。同时,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给予了坚决的反
击。《新青年》第6卷第1号上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针对种
种流言蜚语,猛烈地抨击旧人物,正式提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 (Science)两位先生”的口号,并表示为此不惜“断头流血”。
李大钊也发表了《新旧思潮之激战》等文,揭露林纾等人企图假借军阀势力
实行武装镇压的阴谋,并以俄国革命的实例,说明“真正觉醒的青年,断不
怕你们那伟丈夫的摧残”,表示了同旧势力坚决斗争的非凡勇气。《每周评
论》还刊出“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专页,转载当时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言论。
蔡元培先生也以公开信的形式答复指责新文化运动的林纾,宣称“循思想自
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学革命主张已经
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这些封建文化的代言人也就暂时偃旗息鼓了。
“五四”运动前后(1921年前)这一时期,中国文坛上主要是进行着反
帝反封建的文化改良和文学革命运动,理论方面的文章著作比较多,创作相
对显得弱一些,但也不是没有,也是取得一些实绩的。如鲁迅先生不仅积极
参加当时的文学革命运动,而且还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1918年至1919年,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6首新诗,后收在其《集外集》里。另外,他在
这时还写了不少战斗性极强的随感杂文。他1919年发表在《新青年》的《随
感录》中的杂文,指斥反对白话的人为“现在的屠杀者”,说他们“做了人
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现代人,吸着现在的空气,却偏要勒派
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侮蔑尽现在,这都是‘现在的屠杀者’。杀了‘现
①
在’,也便杀了 ‘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极其痛快淋漓。特
别是鲁迅先生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1918年5月)的短篇小说《狂
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主要描写一个被迫害
致病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并通过这种描写暴露了封建礼教
和家族制度的罪恶,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概括为“吃人”的历史,表现
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这个“迫害狂”患者看到人们的脸色和议论,联
想到了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的人吃人故事。从而把医生为他把脉让他吃药
理解为赶紧吃他,并归结到这个社会就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
的历史就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如小说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并
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鲁迅先生
就是通过巧妙的构思,通过主角狂人的感受和他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及某
① 鲁迅:《热风·现在的屠杀者》。
… Page 100…
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人吃人”
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残酷性作出了惊人的艺术概括。继 《狂人日记》
后,鲁迅先生又创作了《孔乙己》、《药》这两篇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超
艺术水平的中篇小说,从而为中国现代前期文学史上做出了划时代的杰出贡
献。
除鲁迅先生外,这一时期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叶绍钧等人
也创作了不少新诗和白话小说。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3期和6卷6期上
发表了《山中即景》与《欢迎独秀出狱》等诗,陈独秀也在《新青年》里写
过《丁巳除夕歌》、《答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