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表了《山中即景》与《欢迎独秀出狱》等诗,陈独秀也在《新青年》里写
过《丁巳除夕歌》、《答半农的D—诗》等诗作。他们这些诗采用新的形式,
并且是为建设文学革命事业服务的,所以在思想内容方面极富现实性。如陈
独秀的 《丁巳除夕歌》中之一节:
除夕歌,歌除夕,
几人嘻笑几人泣;
富人乐洋洋,
吃肉穿绸不费力。
穷人昼夜忙,
屋漏被破无衣食。
长夜孤灯愁断肠,
团圆恩爱甜如蜜。
满地干戈血肉飞,
孤儿寡妇无人恤。
胡适于1920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据此诗集序中说,
他从1916年7月就开始写新诗了。特别是刘半农可以说是这个时期在新诗
创作方面最有成绩的一个了。他在 《新青年》4卷1号(1918年1月)上发
表了两首新诗,其中《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摆着炉火,
老爷吩咐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他烤坏了我!”
屋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着牙齿,对着北风呼“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此诗以通俗的语言,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严
重社会现实。刘半农的《学徒苦》、《卖萝卜人》、《饿》等诗,也对下层
人民的穷苦生活作了冷静深刻的描绘。《铁匠》和《一个小农家的暮》则可
以看出他对工人和农民力量及其品质的由衷赞美。发表于1920年《新青年》
上的长诗《敲冰》,又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革命者冲破层层阻力走向胜利的
… Page 101…
历程。他的这些诗作朴实无华,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色。同时在艺术方面
也很讲究,譬如对比、象征、夸张的使用,声调韵律的和谐严谨等,显示了
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叶绍钧(圣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早在1914—1915
年间就写有《穷愁》、《博徒之儿》、《姑恶》、《终南捷径》、《飞絮沾
泥录》等短篇小说。据他自己讲,这是较多接触了外国文学,特别是受了华
盛顿·欧文《见闻录》影响的结果。这些短篇小说虽然用文言写成,但由于
①
作者以朴实严肃的态度“写平凡的人生故事”,所以揭露黑暗社会现实与
同情百姓疾苦的主旨很明显,已体现出了他以后创作的主要特色。同时也体
现出了他与“五四”时期其它一般作家的不同之处,他已在生活积累与文学
素养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到了1919年,叶绍钧开始创作白话小说,有《隔
膜》、 《火灾》、《线下》等几个最初的白话短篇小说发表。这几个作品直
接描写下层社会贫苦百姓的不幸遭遇,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艺术手法
也很成熟。
另外,外国文学的大量翻译介绍也是这个时期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
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娜拉》等作品,使这种翻译
介绍达到了一个新的规模。鲁迅、刘半农、沈雁冰、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
译者和介绍者。俄国及欧洲其它各国、日本、印度的一些文学名著被有系统
地介绍进来。其中著名作家有歌德、易卜生、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
这对帮助中国文学摆脱旧形式的束缚,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对文学理论的探讨和初步的文学实绩,才使1921年
以后中国文坛上成长和出现了划时代的作家与作品。这留待现代后期部分论
述。
6。日本文学与夏日漱石
19世纪上半叶,日本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对外无力抵御美、英、
法、俄等帝国主义者的威胁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内无法控制
藩阀的封建割据局面,社会矛盾尖锐激化,贫困农民和城市贫民的起义不
断。在此情况下,1868年日本终于爆发了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
治维新”。从此,日本结束了300年的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
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也得以壮大,西方各种进步思想
也传入日本,使全国范围的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斗争又活跃起来。如爆发了
19世纪80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就是一次不满日本统治者对内实行残酷的
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对外侵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民主运动。虽然这次
① 见叶圣陶《未厌居习作·过去随谈》。
… Page 102…
运动在天皇政府的镇压分化下,在右翼领导人的妥协背叛下失败了,但在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民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斗争又渐渐发展起来,出现
了以片山潜和幸德秋水等进步势力为代表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
动。对此,天皇政府又进行了残酷镇压,于1910年5月捏造了所谓的“大
逆事件”,逮捕了数百名社会主义者,并把幸德秋水等12人杀害。
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
起来的。其间它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20年代的短
短几十年里,走完了欧洲文学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经过的历
程,并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和变化不定的局面。即或多种文学流派并存争
雄,或一种文学流派刚刚诞生,另一种文学流派即予取代,形成其复杂、多
样、交叉的特色。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成长、成熟、分化这样3个时期。
从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是其成长期。其中明治维新后十几年尚处于启
蒙阶段。这时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的需要,开始输入西方文化,在政治经济、
社会思想、科学文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启蒙工作,出现了福泽谕吉、西周等启
蒙思想家。福泽一个人就翻译了一部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制度、物理、
化学、演讲法以及诸如射击法、簿记之类的《西洋情况》,几乎全面地介绍
了欧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西周编纂了《百学连环》这部日本最早的百
科全书,在社会思想、哲学或者美学方面发挥了卓越的见解。在文学方面主
要是翻译文学和政治小说。翻译文学有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李顿、迪斯雷和
司各脱的作品,法国作家凡尔纳、费内隆、大仲马和雨果的作品,还有一些
俄国作家作品等。这些翻译文学作品,由于其着眼点并不是对文学本身有多
大兴趣,而是着重在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其社会政治、科学技术,所
以其译文并不讲求文字的优美和忠实于原文,而是一种改编性翻译,但它和
其它学科的翻译作品一样,犹如给日本人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他们看到了外
面世界的新鲜,看到了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学流派,并通过这种途径吸收西方
文学的先进部分,从而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至于政治小说在产
生时间方面与翻译文学平行或互相衔接,其目的多以启发人民政治觉悟和宣
传政党理想为主旨,作者多是职业政治家。其中代表者有改进党大人物矢野
龙溪的《经国美谈》和强调国家权力思想的东海散士的《佳人之奇遇》。《经
国美谈》的内容以希腊历史上底比斯的勃兴和完成霸业为主,同时也包含了
作者自己的改进党的主张和意见。 《佳人之奇遇》以广阔的世界作为舞台,
满怀深情地描绘了那些处于困境和逆境中的国家,流露出激昂慷慨的感情。
这些政治小说其主要目的亦不在于文学,但它改变了以往江户时代认为文学
不过是给女人和孩子看的观点,使社会上层人物给予关心并亲自执笔,和翻
译文学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文学是形成新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它对日本
现代前期文学的启蒙推动作用亦应给予肯定。
在翻译文学和政治小说的推动下,紧接着出现了文学评论家坪内逍遥
… Page 103…
(1859—1935)及其《小说神髓》(1885)。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这部
文学论著中,详细地阐述了小说的写作方法和它在文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他提出小说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并主张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的这些文艺观点,对政治经济等已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文学还停
留在封建主义观念状态的日本文坛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适应了时代
的要求,推动了日本现代前期文学的发展。
日本现代前期文学的第一个奠基者是二叶亭四迷(1864—1909),他原
名长谷川辰之助,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青少年时期在明治维新的“开化革
新”气氛中度过。1881年入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俄文,接触了大量的俄国进步
文学,并对文学创作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1886年,他发表了文学评论《小
说总论》,主张“文以载道”,通过形象揭示社会本质,在创作手法方面,
提倡现实主义的方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于1887年用现代口语写出了
日本现代前期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著作《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