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2-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机制有意无意地向着大学这个早已不是殿堂的“殿堂”渗透时,我们必须追问,我们是否还需要大学的精神,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精神?

    大学原本“发端于中世纪对神学的阐释。阐释——而非创造——的传统遗传至今,即使科学勃兴,也很难消除神的影子”。〔2〕这里实际上说出了大学存在的基本理由,即大学必须守护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当然不止于宗教传统。人类文明的任何发展都依赖于人类文化的积淀,不管现实社会如何变迁,只要文化之“薪”依然茂盛,它就可以点燃文明之“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突出文化传统的累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有亡国,有亡天下。王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3〕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维系民族国家的根基就在文化之中,守护文化传统首当其冲就是要守护民族国家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4〕社会稳定与发展必须以文化来支撑,当代社会的发展更应该立足于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之上。不仅如此,人类文化的任何进步都有艰辛的、甚至血泪的代价,简单地抛弃文化传统伤害的决不只是文化传统,还可能是我们自身的生存本身,而且文化的创造更新始终无法离开自身的历史累积。大学作为知识和知识分子活动的基本舞台,文化传统的守护实际上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在此意义上,大学就是保守的,它决不会因为现实中需要什么、流行什么,就马上改弦易辙,趋之若鹜。   
    守护文化传统,决不是故步自封,它涵盖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资源,古今中外,中心边缘,精英民间,只要是可资借鉴的、启发心智的文化,都可以成为大学守护的文化资源。当然,守护文化传统总是会有所选择,大学理当选择“优秀”的文化资源,但“优秀”二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审理的问题。当我们言及“优秀”时,我们总是预设了某种价值标准,一是现实功利的,一是文化自身的,这两种标准有相通之处,但也通常不乏背离之处,而且这种相通与相背往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评判。所以大学不能单以一时的文化需求而简单粗糙地取舍文化资源,而更多地应从文化本身发展的脉络与要求来选择各自所需的文化资源。   
    守护文化传统决不是简单地重温昨日文化的旧梦,更不是为陈腐的文化资源提供辩护。我们说大学应是保守的,决不是说大学应是守旧的。“大学的理念是一个‘知识性社会’(intellectual munity)。它的功能则在发展知识、追求真理。”〔5〕大学的存在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扎进故纸堆中,沉溺于旧梦,它只是坚信,在文化的发展上不可能一夜之间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洗心革面,它坚信任何文化的发展与创造都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所以它珍视文化的传统,珍视来之不易的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与此同时,大学还要在深深理解并且扎根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中的基础上,向着时代和未来开放,与时俱进,不仅继承古今中外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而且还要不断创造新知识、开创新文化以及新的文化传统。在人类、民族的文化长河中,大学的精神是“继往”而“开来”。   
    惟其保守,大学才会有源远流长的、累积发展、深厚不绝的精神资源。如果简单以一时的利弊之计为取舍而置他者于不顾,单一的文化传承可能使得他日新问题、新要求的出现而陷大学于文化资源的困境之中。惟其开放,大学才能有面向时代开拓创新而抱持其生命活力,并能不断吸纳新鲜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的创生的力量,探索文化发展的方向。说保守,重在强调任何文化的创造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之中,所以我们必须珍爱文化的传统和文化的资源。这并不是反对创造,恰恰是更好地维护文化的创新,以新的文化服务于时代和社会,而决不是死守旧的文化传统不放,只不过保守的创新更强调累积性的发展与创新。保守所要反对的只是我们对待文化传统的浅薄、虚无和自大,反对文化上的激进取舍和急功近利,也反对文化上的守旧,不思进取,因为不能与时而进的文化传统会被历史所淘汰、断裂而消逝,保守的最终目标却是文化的源远流长、推陈出新和人类、民族文化本身的昌明。

    “真正的大学必须具有三个组成,一是学术性之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之文化生活。”〔6〕大学不仅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同样也是大学知识人展开其“创造性的文化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文化”地生活的地方。大学知识人的生活为文化所浸透,日积月累而形成大学的“文化生活”传统,即一种“有文学气质、有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7〕。大学不仅要小心守护、珍视并且丰富文化的传统,而且还要不断守护、珍视丰富大学自身的理念和大学“文化生活”自身的传统。大学精神藏匿于自己的传统之中。英国牛津、剑桥的博雅之风,德国柏林、海德堡的研究之气,美国哈佛、耶鲁的引领潮流,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激荡灵魂的“高师精神”〔8〕,世界名校无不有自己的优秀传统。大学传统是无形的围墙,感染局中人,吸引局外人。大学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大学自身传统的不断丰富与渐次累积,任何大学的发展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头换面,大学本身的现代化决不是以简单否弃或者背离自身的传统为代价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承诺不轰炸牛津和剑桥,英国亦以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作为回报〔9〕。大学传统的形成需要积累,它不仅在于开创时的辉煌,而且如果没有对传统的守护与珍视,辉煌的传统只能在记忆之中。   
    保守文化的传统与保守大学自身的传统是统一的,一个是内在灵魂,一个是外在形式。当年胡适在1922年北大二十五年纪念日所写的“回顾与反省”中说:“我们纵观今天展览的‘出版品’,我们不能不挥一把愧汗。这几百种出版品中,有多少部分可以算是学术上的贡献?近人说,‘但开风气不为师’(龚定盦语),此话可为个人说,而不可为一个国立的大学说。然而我们北大这几年的成绩只当得这七个字:开风气则有余,创造学术则不足。这不能不归咎于学校的科目了。我们有了二十四个足年的存在,而至今还不曾脱离‘裨贩’的阶段!自然科学方面姑且不论,甚至于社会科学方面也还在裨贩的时期。三千年的思想、宗教、政治、法制、经济、生活、美术……的无尽资料,还不曾引起我们同人的兴趣与努力!这不是我们的大耻辱吗?”〔10〕“但开风气”并不难,敏锐的才智、勃发的激情,加上足够的引进和“裨贩”就基本可以完成,而创造学术则需要深厚的渊源和学术的累进,需要对“三千年”“无尽资料”的“兴趣与努力”。正是在文化传统的守护与新文化的积极开拓中,才造就大学自身的辉煌和大学的精神传统。大学的传统是在文化的守护与创造中绽放的传统,是充满着文化与智识之趣味与光芒的传统。

    说大学精神的保守与开放是就大学整体而言,就单个的学者而论,二者并不一定得兼,有人倾向于保守甚至守旧,有人倾向于开放甚至激进,但这不妨碍大学精神的保守性与开放性,恰恰是保守与开放甚至守旧与激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学者的存在,大学才可能真正呈现其精神的活力,“反抗本身就是一种参与”(福科),是“众语喧哗”(巴赫金)、不同声音的存在才真正使得大学精神融保守与开放于一体,不同的声音统一于对博大精深的、可能是有歧异的文化源流与文化精神的殷殷执著。所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1〕(蔡元培),这是大学存在的根基。没有学问精神的守护,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大学必须为思想所浸透,这使大学与其他专科学校区别开来。“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12〕;大学不仅必须有思想,而且必须是自由的思想,只有自由的思想才能保证大学的思想是活的思想,是流动的、创生的、开放的、多元的思想,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守旧的、单一的思想,是万紫千红,而不是一花独秀,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去激励、焕发思想,以智慧去锻造、启迪智慧,才可能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守护者,这使得大学教育与单一意识形态的传输区分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1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大学存在的基本方式。以自由的思想去建立学术的精神,没有学术的宽容与自由,就不会有对高深学问的殷殷执著。这两者的综合,正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作为“大学”而不是“小学”的灵魂之所在。   
    大学的学术研究不同于一般政府职能性研究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应直接对政府负责,关注社会现状,关注当前紧迫的社会问题,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己任,大学则是对整个社会承担责任,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承担责任,对整个历史承担责任,不仅是现在,还有过去,更是未来。大学也不同于专门学校,“专门学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