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三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7节 职工大队斗特务

    职工大队办了一段时间,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    
    蒋介石认为,共产党办的这个职工大队,是网罗人才、聚集力量的变相的政治、军事学校,不能让共产党办下去。他下令戴笠的军统特务机关对职工大队进行破坏。    
    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职工大队手段十分卑劣。起初,他们派了一批特务装扮成逃难工人,然后假装进步混入职工大队。特务们进入职工大队后,抓住队里暂时存在的一些工作上的疏忽,不断地在学员中进行挑拨、策反,煽动工人逃跑。    
    一天,几名特务见十多名平汉路青年进了职工大队,马上去挑拨他们说:“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一名工人不知其意,连忙问:“这里不好吗?”    
    “唉,”一特务叹气说,“我们先也是不知其内情,一脚踏错了。这里既艰苦,又无行动自由。我们现在是想走又不好走,你们快莫进来。”    
    有的工人不知他们是特务,听他们这一说,偷偷离开了职工大队。特务们的破坏,虽然对职工大队构不成什么威胁,却在一部分学员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林育英经过仔细调查、侦察,很快摸清了混进来的特务,并将他们逐出了职工大队。    
    国民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当时设在武汉的国防部第二厅群工科长、特务刘培初奉军统特务头目戴笠之命,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名,在职工大队附近也成立了一个“破坏队”。这个“破坏队”成立后,没有干过一件破坏日军交通线的工作,专用金钱、官职为诱饵,与职工大队争夺工人。    
    “破坏队”是官办的,又有金钱,职工大队的人被他们拉去不少。    
    林育英得知刘培初的所作所为,很气愤,但又不能采取强硬办法打击他。因为当时是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如果打击了特务,就有可能影响两党的关系。想了许久,林育英觉得最妙的办法是把刘培初争取过来,使他不再做挖我党墙脚的事情。职工大队教导员曹瑛也同意林育英的意见。    
    于是,林育英专门给刘培初写了一封长信,希望他以后再不要挖职工大队的墙脚,也不要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同时,希望他投入革命阵营,并多为抗战做有益的事情。    
    随后,林育英还叫曹瑛到武汉找刘培初谈了一次话。刘培初思想顽固,要死心塌地地为蒋介石政权卖命,不愿到革命阵营中来,林育英和曹瑛的心血全部白费。    
    曹瑛马上回到职工大队向林育英汇报了情况。林育英听后,对曹瑛说:“既是这样,我们别无他法,只有菱角对粽子——尖对尖,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用正义、道德的力量与国民党的金钱和官职斗。”    
    曹瑛说:“我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有一次,已经加入职工大队的几名工人在国民党特务的策动、引诱下,要到“破坏队”去,曹瑛很着急,拦着他们谈话,不要他们去“破坏队”。那几个工人们听不进,对曹瑛说:“‘破坏队’条件比这里好,又有钱,还有一官半职,我们当然要到那里去。”    
    曹瑛说:“你们不要走。”    
    “你不要说了,我们肯定要走。”    
    曹瑛正在为难之时,林育英过来了。他见几个工人要走,问道:    
    “你们是不是逃难出来的?”    
    “是的。”一个工人答。    
    “是谁使你们逃难的?”    
    “日本鬼子。”    
    “是谁使你们有工不能做,并成为失业工人的?”    
    “也是日本鬼子。”    
    “你们恨不恨日本鬼子?”    
    “当然恨。”    
    “你们是愿做亡国奴,还是愿做抗日战士?”    
    “要做抗日战士。”    
    “既然要做抗日战士,那为什么不愿在真正的抗日职工大队里学习,而偏要跑去求官求钱呢?”    
    “这……”    
    林育英见他们答不上来,又批评他们说:“你们的家被日本人占领了,工作也被日本人剥夺了,还有许多父老、兄弟姐妹被日本人杀害、强奸,你们不顾国难家仇,却去追求钱财,这哪是七尺男儿做的事?哪有工人的气味?”    
    那几个工人无言以对,并感到很难为情。    
    林育英接着说:“那个‘破坏队’名义上是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实际上没有破坏日本人的一条交通线。他们真正破坏的,是我们的抗日职工大队。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就随便乱跑呢?”    
    几名要走的工人被林育英批评得抬不起头,他们又服服贴贴地回到了职工大队。自此以后,在林育英及全大队教职工的努力工作、周密防范下,国民党的“破坏队”再很难在职工大队挖走工人。    
    职工大队先后办了3期,为党培训了1000多名抗日骨干。这批受过训的工人结业后,都被分配到了抗日第一线。后来,他们大多成为我党及其军队的重要干部,为抗日战争及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8年7月中旬,根据中央的决定,林育英将安吴堡职工大队部分学员送到延安,与从上海、武汉、南京、广东等地及海外回来的华侨一起共计1300余人,在延安城内府衙门成立了抗大职工大队。    
    随后,林育英又在延安创办了工人学校,并任校长。在此后的几年里,林育英除随毛泽东参加一些较大的活动外,将主要精力放在抓职工运动和工人学校,为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林育英是候补中央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林彪作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也列席了大会。    
    由于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大会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委员。与会人员合影时,毛泽东、林育英不约而同地站到了后排。毛泽东拉着林育英的手说:“来,我与你在一起。”    
    这时,林彪走了过来。    
    毛泽东又将林彪轻轻地往林育英右边一推说:“你们是堂兄弟,更应站在一起。”    
    这样,六届六中全会的合影照片上,后排右一是毛泽东、右二是林育英、右三是林彪。这是林家二兄弟第一次一同与毛泽东在一起合影。照片印出来后,林育英、林彪很高兴,将这张难得的照片珍藏起来。


第一部分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第28节 一本讲义惊敌人

    林育英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工人学校校长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经常应邀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特别是抗大职工大队去讲课。    
    他觉得,给抗大学员讲课,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是为党做工作。因此,抗大每次派人来请他时,他都愉快地接受了。为了把课讲好,他利用空余,写了数万字的讲义,内容有党的战略和策略的转变,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如何开展工人运动等。    
    林育英理论水平高,口才极佳,加上搜集的资料多,又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授课很受学员欢迎。    
    这本《党的建设》讲义写起来后,林育英又作了几次修改,然后拿到职工大队、工人学校和抗日军政大学进行讲授,反响十分强烈。后来,抗日军政大学又将林育英的这本讲义用钢板刻印出来,分发给抗大的教职员工学习、参考。    
    1938年夏末,蒋介石为监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的动态,决定在陕甘宁边区设立一个“肤施县”,并叫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挑选一个没有暴露特务身份,又比较能干的人去“肤施县”当县长,用县长身份作掩护,进行特务活动。    
    徐恩曾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特务马濯江去。马早年参加过共产党,后变节投入国民党阵营,并成为中统特务。徐恩曾找马濯江谈话时,马怕不安全,不愿意去。后因徐恩曾坚决要他去,他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1938年10月,马濯江一行10余人进入了延安,正式成立了“肤施县政府”。由于国民党名声太臭,边区老百姓根本不买他们的账,再加上这个不伦不类的县政府都是特务人员,不懂行政工作,又不为老百姓办事,县政府成为无事可做的空衙门,其特务工作也因延安的保密、保卫工作做得密不透风,使他们无处下手,以致很长时间一无所获。为此,马濯江度日如年,甚为痛苦。    
    1939年春,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见马濯江很少上报延安的情报,甚感奇怪,决定派大特务孟真以陕西省政府“视察员”的身份到延安探个究竟。    
    孟真一到延安就问马濯江:“你为何长期不报共党方面的情报?”    
    马濯江说:“我的工作倒是做了不少,就是搞不到他们的情报,共产党的保密工作做得无缝可钻,搞他们的情报比登天还难。”    
    孟真想发一顿火,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他决定在延安住一段时间,看看马濯江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孟真在延安期间,带着马濯江到处跑,他想通过走动,搞一些情报。    
    有一天,孟真提出要拜访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和抗大教育长罗瑞卿。马濯江便设法为孟真联系,边区政府和抗大都同意了,并热情接待了他们。在抗大参观期间,孟真、马濯江在一教员处发现了一本油印讲义《党的建设》。他乘人没有注意之机,将《党的建设》偷偷装进了衣袋里。    
    孟真回到“肤施县”政府后,马上翻阅了《党的建设》。看着看着,他觉得这本《党的建设》虽然不是什么机密文件,却是了解、研究共产党的好资料,当即决定拿回去呈报给徐恩曾,估计此讲义会引起国民党高层的注意和重视。    
    果然,这本油印的《党的建设》一送到徐恩曾手里,就引起徐恩曾的关注。徐恩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