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三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彪从未去过广州。林育南考虑他不熟悉广州情况,特地给在广州的老战友恽代英、肖楚女写了一封信,告知他的堂弟林彪要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请他们提供一些方便。    
    林彪到了广州,按照林育南提供的地址,在广州粤家路杨祠广东区委机关找到了恽代英和肖楚女。恽、肖二人热情地接待了林彪,并派人将他送到了黄埔军校。林彪进入军校后,将林育容改名为林彪。    
    林彪改名字,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他在武昌共进中学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后,就对“育容”这个名字颇不感兴趣。由于入校是报的“育容”,学校教师、同学都称他“林育容”,他想改也改不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好,但名字又是父亲起的,改名还得与父亲商量一下。有一年放暑假回家,他向林明卿谈了自己想改名字的想法。    
    林明卿听后,马上板着脸问道:“你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我的名字不好。”    
    “怎么不好?”    
    “像个女人名字,太俗了,同学们总是笑我。”    
    林明卿大骂道:“胡说八道!做人要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哪能随意改名呢?!”    
    林彪被父亲骂过后,再不敢提改名字的事。但在心里,他仍不满意这个名字。所以,他一考取黄埔军校后,心里就想:离开上海到广州,是改名字的好机会。    
    在动身去广州之前,他就在考虑取个什么名字好。考虑来考虑去,他觉得取名“林彪”最好,“彪”字在文言里指小老虎,又比喻身材高大,有威武勇猛之意。当军人,就是要勇猛。他决定:一到广州,就改名“林彪”。    
    1926年1月,林彪正式进黄埔军校入伍生团学习,不久,他加入了共产党。1926年3月底,经过甑别考试,林彪升入第四期学生队步兵科第二团二营第三连,并任该连中共党支部书记。四个月后,因时局发生变化,他还未毕业就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七连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独立团是北伐军的先遣部队,团长为叶挺。这个团在广东肇庆建立,七连的士兵大多是醴陵、郴州、宜章一带的农民。部队一建立,叶挺对军训抓得很紧,并成为北伐军中的一支能打能冲的王牌队伍。    
    独立团在广东出发后,连续打了平江、醴陵、岳州、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打到武汉,叶挺的独立团担任围攻武昌城的任务。    
    当时,武昌由军阀吴佩孚的主力防守,工事坚固,颇不易攻。为了迅速攻下武昌城,叶挺决定用挖地坑道的办法打。他派人找了一列火车拖到武昌南湖,再用钢片、沙包包装起来,然后开到通湘门附近,掩护工人挖攻城的通道。    
    独立团的行动很快被吴佩孚的军队发现。吴军集结1000余人猛攻通湘门,破坏北伐军的坑道作业。    
    为了打退吴军的进攻,叶挺命令林彪所在的二营迎战。二营全体官兵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击退了吴军的数次进攻。    
    一月之后,武昌城又落入军阀之手,叶挺带着独立团到武汉郊区整训。    
    据曾与林彪在同连当兵的易水秋回忆,林彪那时年纪虽轻,但很聪明。连长组织士兵训练时,他经常帮助连长出点子、想办法。如射击训练用什么作靶子,连长总未想出好办法。因而,一些士兵对射击训练没有兴趣。    
    为了提高士兵射击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林彪动脑筋、想办法,提出用洋铁桶作为靶子。他打制了一个小铁桶,里面装满石灰。士兵射中时,铁桶被打破,桶里面的白石灰喷出一团白灰。士兵看到那团白灰,颇觉有味,对射击训练也感兴趣了。    
    林彪想的这一办法,增加了射击训练的趣味性,改变了以往射击训练枯燥无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士兵射击训练的质量。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69节 父母劝婚终未成(1)

    北伐军先遣团在武汉休整期间,正遇上春节。    
    林彪自上黄埔军校后,已有一年多未回家。当时,他刚20岁,很想念家里的亲人。他得知部队在春节期间不会移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回家看看。他向连长请假,当即得到批准。    
    武汉离他的家只有60余公里。当天晚上,他从汉口乘船,第二天上午到达团风镇。上岸    
    后,他步行20余里,下午便回到家中。林明卿、陈氏一年多未见儿子,林彪突然回家过春节,他们高兴极了。林彪这次回家时,一身戎装,脚上还打着裹带。当天下午和晚上,里的老老少少都来看望,并向他问这问那,林彪见到他们也很高兴,有问必答。    
    客走人散,林明卿、陈氏将林彪叫到身边。他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与林彪谈谈如何处理婚事的问题。林明卿问林彪:“你这次请了几天时间的假?”    
    林彪说:“5天。我初三就要走了。”    
    林明卿听说儿子只呆这么短的时间,心里很不高兴。他又问道:“在家里住一个月不行吗?”    
    “那不行。”    
    “怎么不行呢?”    
    “部队的纪律很严,要按时归队。”    
    陈氏马上又问:“育容,你的终身大事,有何考虑?”    
    林彪见母亲提到婚姻问题,觉得不好答复,低着头不作声。    
    原来,林彪在老家有个未婚妻,而且订婚10年了。林彪的未婚妻叫汪静宜,系回龙山镇人,生于1907年12月6日,比林彪小一天。汪家原系回龙山镇的大户人家。汪静宜祖父汪子佳出世时,汪家田地达百亩,山林数处,住房数十间,而且是雕梁画栋、高墙深院。汪子佳生前侍佣达20余人,厨师给他做的鱼、肉、豆腐,长短、厚度均有很严格的规定。有一年,两名盗贼翻墙进入他家吃住40天还未发觉,可见汪家房屋之多,财产之巨。    
    日不总当顶,家无万世富。到了清末,汪家因经营不善渐渐败落。汪子佳的儿子汪友成成人后,汪家已无什么积蓄。为了生活,汪友成放下“相公”架子,做起了教书先生。幸好,他小时受过严格的教育,知识功底深厚,教书不费什么大力气。    
    他的书教得颇好,学生、家长都很尊敬他,并给他送了一个“老先生”的雅号。    
    汪友成一生育有6个子女,3男3女,汪静宜排第四。    
    汪静宜大哥叫汪绍铎,与林彪堂哥林育南系好朋友,早年跟随林育南在武汉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还参加过二七大罢工。大罢工的那天晚上,他死里逃生。可惜,他因受了惊吓,在回家的船上患急病突然病故,汪家倒了一棵顶梁柱。她的妹妹汪金宜是个侏儒,身高只有1。1米。    
    林彪原来有个“童养媳”。那是林彪长到6岁时,因被别人传染,头上长了“黄癣”,后脑头发很少。林明卿与陈氏怕儿子长大了难找对象,就在附近古坟咀村抱了一个女孩作为林彪的“童养媳”。不料,这个小女孩到林家呆了一年后,老是生病,林家因刚分家,经济困难,无钱治疗,加上都不喜欢她,林明卿又将小女孩退回去了。    
    对于林家曾为林彪养过“童养媳”的问题,林家大的人早已淡忘,林明卿、陈氏也很少向人谈及。后来,人们谈论林彪的未婚妻时,错把已正式订婚的汪静宜说成是“童养媳”。    
    林彪与汪静宜订婚,缘于文化。20世纪初,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在回龙山街杂货店当店员时,与汪友成结识。汪友成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文章也做得远近闻名,附近人家写什么东西,都来求这位先生。林明卿的文化虽不错,但比不上汪友成。他佩服汪友成的学识,也羡慕汪友成的一手好毛笔字。他一有空,就到汪友成处练字、闲聊。    
    汪友成也很喜欢林明卿。他们两人年纪相当,无话不谈。天长日久,他们建立了很密切的关系。林明卿离开回龙山镇后,他们还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逢年过节,他们相互探访;有什么困难,也互相帮忙。    
    有一次,汪友成到林明卿家玩,见林明卿的二儿子林彪与自己的女儿汪静宜差不多大,当面向林明卿提出两家结个亲。林明卿考虑林彪与汪静宜同年同月生,两家相隔不远,如果“结亲”,既使儿子找了媳妇,又可继承上代人的友谊,当即表示同意。    
    1914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四),林明卿在家里办了两桌“起媒酒”,亲戚朋友都来庆贺。    
    汪静宜五官端正,肌肤较白,而且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她说话低声细语,举止文雅,见过她的人都说:她虽算不上漂亮的女人,但比林彪要胜许多。她惟一不足的是没有文化。汪友成一生教书,因受旧礼教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让汪静宜读书识字,这是老先生的一大失误。    
    为这事,他很后悔。他去世前,曾对人说:“我的女儿如果有文化,林彪不会这样对待她。”    
    林彪与汪静宜订了婚,两家大人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他们两个还小,汪静宜一直未过门。    
    1922年,林彪离开家乡去省城武汉读书。他到武汉后眼界扩大,对汪家这门亲事很不乐意。    
    据林家大的一些老人讲,1924年冬,林彪放寒假回家期间,曾与母亲陈氏谈过要与汪静宜解除婚约。陈氏觉得儿子的想法不对,马上告诉了林明卿。林明卿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一听说儿子要与汪静宜解除婚约,大发脾气,骂林彪说:“混账东西,哪有退婚的道理!”    
    林家的“家法”一向厉害。林彪自幼很怕父亲。林明卿这一骂,林彪就不敢做声了。但在心里,他仍决定不与汪静宜结婚。    
    那时,林彪的祖父林时朗还在,他也极力反对林彪与汪家解除婚约。    
    1924年末,林彪回家过春节。这时,林明卿外出未回。陈氏对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