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三兄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规定,林彪、林育黎、林春枝小学还未毕业,不能报考这所中学。后来,林育南向校董事会提议,这3人是他家乡来的进步青年,希望破例让他们参加入学考试。因为林育南的这层面子,共进中学董事会经过讨论研究,接受了林育南的建议,同意他们3人参加了入学考试。    
    为使他们顺利考入中学,林育南又与在武昌大堤口毛巾厂负责的林育英商量,让林彪、林育黎他们住在厂里复习一段时间的功课。    
    林育英也很支持这件事,特地腾出两间房子给他们住,让他们安心复习。    
    林育南一有空,还到利群毛巾厂辅导林彪学习,讲解他不懂或难解的习题。林彪、林育黎、林春枝3人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到10点以后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学习,三人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共进中学,林彪分在该校一年级一班。    
    林彪在共进中学学习期间,经常接触陈潭秋、董必武、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等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听他们谈论国家大事,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那时,利群毛巾厂是湖北和武汉地区革命者的活动点,藏有一批进步书刊,如《新青年》、《向导周刊》、《湘江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陈潭秋、林育南、包惠僧、刘子通等人的文章,林彪非常喜欢读。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毛巾厂通读了《唯物史观浅释》、《资本论入门》、《社会进化史》、《共产党初步》等进步书籍。这些进步书籍对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林育南经常与林彪谈心,谈读书体会,鼓励林彪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林育南的指点,林彪一一铭刻在心。    
    1922年夏,林彪与几名进步同学捐款购进一批进步书籍,在共进中学成立了一个“共进图书社”。图书社里面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由学生们轮流值班。这个图书社是学生自发办起来的,读者也大多系本校学生。每天到图书社阅读报刊、书籍的学生达百余人。    
    继办图书社后,林彪又联络几名进步同学成立了一个“共进贩卖部”。贩卖部主要经营课本、纸张、文具、糖果之类的小商品,很受全校师生的欢迎。共进贩卖部的盈利主要作两项开支,一是用作购图书;二是作为“自治新村”的活动经费或帮助困难同学。    
    “自治新村”是林彪及其他几位进步同学在校内组建的一个进步小团体。    
    除此之外,林彪在陈潭秋的帮助下,还用“共进贩卖部”的钱办了一个《共进学生》半月刊。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半月刊只出了一期就夭折了。    
    1922年秋,林彪父亲办的布厂陷入困境,家里经济发生困难,无钱供他上学。他的父亲曾托人带信叫他回家种田。这时,摆在林彪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辍学回家务农;二是休学打工赚一些钱后再回来读书。    
    经过反复考虑,林彪选择了后一条路。    
    他的堂哥林育南也极力赞同他休学一段时间,挣一些钱作学杂费,并将他介绍到武昌草席门外的粤汉铁路工人子弟小学当代课教师。这个工作虽然不能挣大钱,但收入比其他工作要高。此外,教书对林彪来说,较为好听,他也乐意干。这样,林彪休学做了半年的代课老师,在校期间,林彪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初春,共进中学开学。林彪复了学,插在二年级二班。20世纪20年代初,林育南、林育英正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林彪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国家大事、民族的前途十分关心,并成为共进中学学生运动的领袖。在此期间,他多次组织共进中学等校学生到武昌阅马场、大东门一带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3月,他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由于林彪在武汉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1925年夏,他被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推选为全国学联七大代表,赴上海出席了学联七大会议。    
    林彪在共进中学的表现,受到武汉党组织及两位堂哥的多次表扬。林育南、林育英认为,如再对林彪好好培养一下,将来颇有前途。党组织和两位堂哥的鼓励,使林彪的积极性大增,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要像两位堂哥一样,走革命之路。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68节 报考军校改名字

    1925年7月,林彪在共进中学毕业。    
    这时,林彪已有18岁。对林彪毕业干什么工作的问题,林明卿考虑较多。他认为,林家大和回龙山一带读到中学毕业的人很少,乡下正缺教师,可叫儿子回乡办一私塾。当教师既受人尊重,又不愁吃穿。    
    他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写信告诉了林彪。林彪收到信后,不同意父亲的意见,没有给林明卿回信。    
    这一年年底,根据陈独秀、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向各地组织下发通知,要求各省迅速选派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或进步青年投考广州黄埔军校,为党培养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计划预招新生3000人。林彪知道这个消息,很感兴趣,想投考黄埔军校。    
    他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已调到上海工作的林育南。林育南收到这封信后,与同在上海工作的林育英作了商量,他们一致认为,林彪应报考黄埔军校。    
    随后,林育南给林彪回了信,并在信中说:    
    你这个考虑很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关键的一两步,这个步子如迈对了,就可受用无穷,如迈错了,就会跌入深谷。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中国的革命,最终要靠军事解决问题,共产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军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指林育英)搞党务、工运,你搞军事。我们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长……    
    林彪收到这封信后,考军校的劲头更足了。他马上给父亲写一封信,告知孙中山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军官的学校办得很好,准备到上海去应考。    
    林明卿收到这封信,非常吃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对军人职业那么感兴趣。他想:自古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军人是个极其危险的职业,不能让儿子去当兵。    
    为阻止儿子报考军校,他决定马上到武汉去一趟。    
    于是,他起了一个大五更,步行20里,从团风乘船去武汉。    
    林明卿在武昌很顺利地找到了林彪。林彪见到父亲,吃惊地问:    
    “父亲,你怎么到武汉来了?”    
    “为你的事来的。”    
    “为我的事?”    
    “嗯。”    
    “为我什么事?”    
    “不要你去考军校。”    
    林彪脸上的喜悦之情迅即消失。他对林明卿说:“我已报了名,目前正在复习。”    
    “报了名也不要去了。”    
    “那你要我做什么呢?”    
    “回乡去做先生,以教书为业。”    
    知识、眼界已大开的林彪与老父亲的思想有很大的差距,当然不会同意父亲的意见。他对父亲说:“父亲,做教师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来说,当然是好,但我不愿选择这种职业。”    
    “那你要做什么呢?”    
    林彪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兵。”    
    林明卿感到难以说服儿子,余气未消地说:“你现在长大了,连老子的话也不听!算了,算了,你要怎么地就怎么地!”    
    为考军校的事,父子闹得很不和。林明卿在武汉的几天,一直不理林彪。    
    为了说服儿子,林明卿又跑到汉口那边去找三哥林协甫帮忙,希望三哥过武昌来劝劝林彪。林协甫长住武汉,见的世面较多。他听了林明卿的叙述,感到弟弟的想法虽好,但不切实际。他劝道:“老四,现在世道变了,他们青年人不像我们那个时候,一切都规规矩矩的。他们现在有文化,接受了新思想,开口爱国家,闭口救民众,你管不了。我家的育南起先搞革命时,我劝了许多,也骂过,根本不起作用。后来我发现,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我就不管他了,让他去闯。育容在这里读书受育南的影响,思想变得与育南一模一样。他们这些青年人认定的主义厉害得很,你劝不动的。”    
    林协甫这番话,虽然未全解开林明卿心里的疙瘩,却使林明卿的气消了不少。他摇头叹道:“唉,儿大父难做!”    
    他在汉口住了一天,又乘船回到了老家。    
    军校的考场设在上海,林彪还需到上海去考试。未动身前,他给在上海总工会的林育南写了一封信,告知他到上海的日期,请他到码头接。    
    1925年底,林彪在汉口江汉关码头乘船去上海。林彪临行那天,林明卿因家中太忙,不能脱身,便叫长子林庆佛赶到武汉为林彪送行。林明卿还叫林庆佛带了一笔钱,作为林彪的路费、生活费。林彪接到这些钱,感动得流出了泪。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父亲那么强烈地反对他去考军校,现在又派哥哥来送行,而且还带来了钱。    
    林彪上船时,紧握林庆佛的手说:“大哥,你回去跟父亲讲,我这次如能考取军校,一定好好读书,保证不辜负他老人家的希望!”    
    林彪到了上海,林育南为他解决吃住,并告知了考试的时间、地点,嘱他好好考试。    
    林彪上过正规中学,这次考试的试题多是他学过的。所以,他很幸运地被录取。他接到录取通知后,颇高兴了一阵。临离上海前,他又给在老家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告知他已考上黄埔军校,马上就去广州。林彪在信中还说,他入校后,会经常给家里写信,请父亲、母亲不要担心。    
    林彪从未去过广州。林育南考虑他不熟悉广州情况,特地给在广州的老战友恽代英、肖楚女写了一封信,告知他的堂弟林彪要来广州黄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