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6-本草图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合煮其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谓之竹叶椒,其木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可着饮 
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 
橘皮。岛上獐鹿食其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而今南北所生一种椒,其实大于蜀椒,与陶 
及郭、陆之说正相合,当以实大者为秦椒。其云蜀、吴作茶、茗,皆煮其叶,今不复如此。 
盖古人所食,与今异者多矣。故苦 (与茶同)条云∶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是也。相 
传 
椒可以来水银。又云椒气好下,言饵之益下,不上冲也。服食药当用蜀椒。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卫矛
内容:r卫矛ph347。bmpr,鬼箭也。出霍山山谷,今江淮州郡或有之。三月以后生茎苗, 
长四、五尺许;其于有 
三羽,状如箭翎;叶亦似山茶,青色;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条茎,阴干。其木亦名狗骨 
。崔氏方疗恶疰在心,痛不可忍,有鬼箭羽汤。《集验方》∶疗卒暴心痛,或中恶气毒痛, 
大黄汤亦用鬼箭,皆大方也。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紫葳
内容:r紫葳ph348。bmpr,陵霄花也。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 
园圃亦或种莳。初作 
藤蔓生,依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陶隐居云∶《诗》有苕之华 
。郭云∶陵霄。又苏恭引《尔雅·释草》云∶苕,陵苕。郭云∶又名陵霄,按今《尔雅》注 
苕,一名陵时。本草云∶而无陵霄之说,岂古今所传书有异同邪? 
又据陆机及孔颖达疏义亦云∶苕,一名陵时,陵时乃是鼠尾草之别名。郭又谓苕为陵时,本 
草云∶今紫葳无陵时之名,而鼠尾草有之。乃知陶苏所引,是以陵时作陵霄耳。又陵霄非是 
草类,益可明其误矣。今医家多采其花干之。入妇人血崩风毒药,又治少女血热风毒,四肢 
皮肤生瘾疹,并行经脉方。陵霄花不以多少,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甚 
效。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芜荑
内容:r芜荑ph349。bmpr,生晋山川谷,今近道山川谷,今近道亦有之,大抵榆类而差小, 
其实亦早成,比榆乃 
大,气臭如 ,《尔雅·释木》云∶无姑,其实夷。郭璞云∶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 
而 
浓,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也。又《释草》云∶ 荑, 。注云∶一名白 
蒉,而与《本经》一名 (音殿) (音唐)相近。苏恭云∶ , 。字之误也。然 
荑草 
类,无荑乃木也。明是二物,或气类之相近欤。三月采实,阴干。杀虫方中多用之。今人 
又 
多取作屑,以 五味,其用陈者良。人收藏之,多以盐渍,则失气味。此等不堪入药,但可 
作食品耳。秋后尤宜食之。《续传信方》治久患脾胃气泄不止,芜荑五两,捣末,以饭丸 
,每日空心午饭前,各用陈米饮下三十丸,增至四十丸。久服去三尸,益神,驻颜。云得之 
章镣曾得力。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食茱萸
内容:r食茱萸ph350。bmpr,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功用与吴茱萸同,或云即茱萸中颗粒大 
经久色黄黑,堪啖者是 
。今南北皆有之。其木亦甚高硕,有长及百尺者;枝茎青黄,上有小白点;叶正类油麻,花 
黄;蜀人呼其子为艾子,盖《礼记》所谓 者。 、艾声讹故云耳。宜入食羹中,能发辛香 
,然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采无时。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桑根白皮
内容:r桑根白皮ph351。bmpr,《本经》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采无时。不可用出土 
上者,用东行根益 
佳 
,或云木白皮亦可用。初采得,以铜刀剥去上粗皮,其取里白,切,焙干。其皮中青涎勿使 
刮 
去,药力都在其上。恶铁及铅,不可近之。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煮汤淋渫手 
足,去风痹殊胜。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碎切,酒煎,主 
带下。其实,椹。有白、黑二种,曝干,皆主变白发,皮上白藓。花,亦名桑花,状似地钱 
,刀 
削取,炒干,以止衄、吐血等。其柴烧灰淋汁,医家亦多用之。桑上蠹虫,主暴心痛,金疮 
肉生不足。皮中白汁,主小儿口疮,傅之便愈,又以涂金刃所伤,燥痛须臾血止。更剥白皮 
裹之,令汁得入疮中良。冬月用根皮皆验。白皮作线,以缝金创肠出者,更以热鸡血涂之。 
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便愈。桑条作煎,见近效方。云桑煎疗水气、肺气、香港脚、痈肿兼 
风气。桑条二两,用大秆六两,一物细切如豆,以水一大升,煎取三大合,如欲得多造,准 
此增加。先熬令香,然后煎。每服,肚空时吃,或茶汤,或羹粥,每服半大升。亦无禁忌也 
。本方云桑枝,平,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遍体风痒干燥,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 
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仙经》云∶一 
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出《抱朴子》。本方桑枝一小升,细切,熬令香,以水三大升,煎 
取二大升,一日服尽,无问食前后,此服只依前方也。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 
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 
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饮。又采椹曝干,和蜜食之,并令人聪明,安魂镇神。又炙 
叶令微干,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创及诸损伤。止血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 
尤多 
。《尔雅》云∶桑辨有葚(与椹同)、栀。郭璞云∶辨半也,一半有葚,半无,名曰栀。又云 
∶女桑、 桑,俗间呼桑木之小而条长者为女桑。又山桑,木堪弓弩。 桑丝中琴瑟,皆材 
之美者也,他木鲜及焉。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桑花
内容:桑花,文具桑根白皮条下。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白棘
内容:r白棘ph352。bmpr,棘针也。生雍州。棘刺花生道旁,今近京皆有之。棘,小枣也, 
丛高三、四尺,花、 
叶、茎、实都似枣,而有赤、白二种。苏恭云∶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赤棘中 
时复有之,亦为难得耳。然有钩直二种∶直者,宜入补药;钩者入痈肿药。针采无时。花冬 
至后百二十日采,实四月采。又枣针疗喉痹不通,药中亦用。陈子 
昂《观玉篇》云∶在张掖郡时,有人以仙人杖为白棘,同旅皆信之。二物都不相类,不知何 
故疑惑若此,其说见枸杞条。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棘刺花
内容:棘刺花,文具白棘条下。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龙脑香
内容:r龙脑香ph353。bmpr,出婆律国,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相传云∶其木高七、八 
丈,大可六、七围,如 
积年杉木状,旁生枝,叶正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 
杉木气。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谓之婆律膏。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此木有肥瘦,瘦者出龙 
脑香,其香在木心。波斯断其木剪取之。肥者出婆律膏,其膏于木端流出,斫木作坎而承之 
。两说大同而小异。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唐天宝中,交趾贡龙脑,皆如蝉、蚕之形。 
彼人云∶老根节方有之,然极难得。时禁中呼为瑞龙脑,带之衣衿,香闻十余步外,是后不 
闻有此。今海南龙脑,多用火 成片,其中亦容杂伪。入药惟贵生者,状若梅花瓣,甚佳也 
。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摩勒
内容:r 摩勒ph354。bmpr,余甘子也。生岭南交、广、爱等州,今二广诸郡及西川,蛮 
界山谷中皆有之。木高 
一、二丈,枝条甚软。叶青细密;朝开暮敛如夜合,而叶微小,春生冬凋;三月有花,着条 
而生,如粟粒,微黄;随即结实作荚,每条三两子,至冬而熟,如李子状,青白色,连核作 
五、六瓣,干即并核皆裂,其俗亦作果子啖之,初觉味苦,良久便甘,故以名也。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胡桐泪
内容:r胡桐泪ph355。bmpr,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今西蕃亦有商人货之者。相传∶ 
其木甚高硕,皮似白杨 
、青桐辈。其叶初生似柳,渐大则似桑、桐辈;其津液沦入地中,与大石相着,冬月采得之 
,状 
如黄矾,姜石,味极咸、苦,得水便消,如硝石也。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为最要之物。一 
名胡桐律,律、泪声近也。然有一种木律,极相类,不堪用也。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骐竭
内容:r骐 竭ph356。bmpr,旧不载所生州土,今出南蕃诸国及广州。木高数丈,婆娑可 
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 
;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故亦谓之血竭。采无 
时。其味咸而气腥者是。海母血不可用,而竭微咸而甘,作栀子气味。旧说与紫 大都相类 
,而别是一物,功力亦殊。今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紫 出真腊国,国人呼为勒 ,亦 
出波斯国,木高丈许,枝于繁郁,叶似橘柚,冬不凋落,三月花开,不结子,每有雾露微雨 
沾濡,其枝条则为紫 。波斯国使人呼及沙利,两人说如此。而真腊国使人言是蚁运土,上 
于 
木端作窠,蚁壤为雾露所沾,即化为紫 。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 ,出于蚁壤 
。乃知与血竭虽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方亦罕用,惟染家所须耳。 

木部中品卷第十一
乌药
内容:r乌药ph357。bmpr,生岭南邕容州及江南,今台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台者 
为胜。木似茶 ,高 
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桠,面青背白,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如山芍药而 
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