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1-医法圆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本属小证,然有经年累月而不愈者,平时若不究明阴阳虚实,治之未能就痊,未免贻笑大方,学者勿因其小而失之。

口 臭 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按口臭一证,有胃火旺极而致者,有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

因胃火旺而致者,其人必烦躁恶热,饮冷不休,或舌苔芒刺,干黄、干黑、干白等色,气粗汗出,声音响亮,二便不利,法宜专清胃火,如人参白虎、大小承气、三黄石膏汤之类。

'1' 如原本作〃却〃,据文义改。

… 26 …

因精气发泄而致者,由其人五脏六腑元阳已耗将尽,满身纯阴,逼出先天立命一点精气,势已离根欲脱,法在不救。口虽极臭,无一毫火象可凭,舌色虽黄,定多滑润,间有干黄、干黑,无一分津液于上,而人并不思茶水,困倦无神,二便自利,其人安静,间有渴者,只是喜饮极热沸汤。以上等形,俱属纯阴。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鲜不为害。予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一二剂后,口臭全无,精神渐增,便可其可愈。若二三剂后,并不见减,十中仅求得一二,仍宜此法重用多服,此是病重药轻,不胜其任也。昧者只图速效,服一二剂未见大效,便即更医,如此之情,举世皆然,岂真医药之不良哉。'眉批'知非氏曰:气之香薰者,清阳之气也。气之臭恶者,浊阴之气也。口臭缘浊阴极盛,阳气之用不宣,多有涎垢浊腻,譬如暑天,阴雨过甚,天阳被郁,凡物发霉起涎,其气臭恶,若得数日炎热,臭气顿失。人身遍体纯阴,所以真阳厥脱之候,往往现此证象。医识此理,便能治此证。钦安窥见其微,故按中反复征引言之,学者不可忽略看过。

查近市习,一见口臭,并不辩明阴阳,便以生地、二冬、知母、花粉、石膏、大黄之品投之,阳盛则生,阳盛则毙,不可不知也。

其中尚有口苦者,心胆有热也。心热者,可与导赤散、黄连汤。胆热者,可与小柴胡汤倍黄芩,或泻肝汤。口酸者,肝有热也,可与当归芦荟散、龙胆泻肝汤。口辛者,肺有热也,可与泻白散、清肺饮。口甘者,脾气发泄也,可与理中汤、六君子汤。口淡者,脾气不足也;可与归脾汤、参苓白术散。口糜者,满口生白疮,系胃火旺也,可与甘露饮、凉膈散。以上数证,皆宜知之。总在考究阴阳实据为要。予尝治阳虚阴盛之人,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即有现口苦、口酸、

… 27…

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二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予仔细推究,皆缘真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法,令得辛甘化阳之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气味出矣。'眉批'真阳变动,露出真面,辛甘助化,易危为安,药之为力不浅,然此等至理,少有见到者。昧者不识此理,见酸即治酸,见苦即治苦,鲜不增病,医理之微,不诚难哉。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按舌证虽有数端,不外阴阳两法。如肿痛与重者,气之有余也。气有余,便是火,必有火形可征。如缩与强,麻木者,气之不足也,气不足,便是寒,定有阴寒情形可验。治肿痛与重,不外清热一法,如黄连解毒汤、导赤散、大小阴气、黄连泻心汤之类。治缩与麻木、强,不外扶阳祛阴,化痰降逆一法,如白通汤、姜桂饮、黄芪建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夏干姜汤之类。'眉批'化痰何以不用橘皮、南星、礞石、须知仲景六经方中无此品类,或者汉时尚未出此药耶一噱。

近来市习,一见舌痛,皆云舌乃心之苗,皆火为病也,即以冰硼散吹之,黄连解毒服之。有余立瘳,不足则殆。'眉批'知非氏曰:舌之所以能言者,气机之贯注也。何必执定舌乃心之苗一语。以治舌证。钦安不言之稳,知非饶舌点出,学者当亦豁然矣。

喉 蛾

按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有肾气为病者,有胃中积热上攻而致者,有怒动肝火上攻而致者。

因少阴君火为病者,或由外挟风热,与君火协化,或本经素有火邪,发泄不畅,上刑于肺,少阴之脉挟咽喉,咽喉窄狭,火气太甚,欲发泄而不能,薰蒸于上,而生蛾子。其

一 28 …

人定多心烦,小便知赤、口渴冷。若挟风热,多现发热,身疼,头痛。法当祛风清热,如导赤散加荆、防、银花之类。

无风热而独君火旺为病者,轻则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之类。

因肾气不藏,上攻于喉而致者,俗云:阴虚火旺,不知肾气以潜藏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群阴,非阴之虚,实阴之盛,世人错认。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即或唇红甚,而口气温,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潜阳等方,皆可令服。

因积热上攻而致者,其人必过食厚味,或胃中素有伏热,上攻于肺,亦生蛾子。多烦渴饮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痛甚。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或平胃散加丑牛、槟榔、大黄、三棱、莪术之类。

因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生蛾子。其人两胁必痛,动辄躁烦,面青口苦,脉必弦洪。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柴胡汤加丹、栀之类。

总之,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其实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眉批'圆通一至。若欲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眉批'知非氏曰:喉至生蛾,其咽必肿痛而甚,有碍食饮,病家多惊恐,其证又因初起误治者多,在明医虽能剖析阴阳虚实,按经用药,而缓不济急,病家恐惴,如外科所配八宝红灵丹,亦不妨暂用吹喉,以解燃眉,略宽其心,病人得此,心神稍定,然后按法投方,易于奏效。此知非所经试,亦济世之婆心也。学者留意。至于理法,喉属少阴,钦安究及所因,实为详明,何多求焉。

近来市习,一见喉症,往往用吹喉散、冰硼散、开喉剑,一派寒凉之品,甚者刺之。阳证无防,阴证有碍,认证贵明,须当仔细。

… 29 …

两手膀背痛

按膀背痛一证,有因外感风寒,闭塞经络而作者,有因中气不足,内寒阻滞而作者。

因外感风寒而致者,其人定多畏寒恶风,或发热而兼头疼。法宜宣散,如桂枝汤、羌活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

因中气不足而致者,由中宫素虚,真气不能充周四体,寒邪痰湿,亦得到阻滞经络,而痛立作矣。欺人定然面白少神,饮食减少,或逢晦明阴雨而更甚,丽照当空而觉轻。法宜温中行气为主,如建中汤倍桂、附,补中益气汤加羌、附,或理中汤加桂枝、香附。予恒见中年老妇,每多两手膀痛而不能举,时常作苦,究其受病之由,多起于少年天癸至时,不知保养,洗衣浆裳,辄用冷水,以致寒凉伤及经络,因而天癸不行者亦多。即或体强,而寒凉不能害,视为平常,不知人身真气有盛即有衰,气未衰时,寒凉虽侵,不即为害,迨至中年老时,本身正气已衰,或兼受一点寒邪引动,而痛于斯作矣。予每以甘草干姜汤加鹿茸、桂尖、附子、葱、酒治之多效。'眉批'夫兴少年作苦,恃勇力作,迨至中晚之岁,稍能逸豫,劳伤之疾徐发于内,痛苦立作,见于手膀腿者多。粗工不识,任治罔效,往往病人自能体会,何者今之痛处,皆昔之劳力处也。钦安此按,识见绝高,深合《内经》比类从容之法,非功力精到者,未易臻此,又医之一大法也,学者不可不知。

近来市习,一见两手膀痛,每以五积散、流气饮,与夫羌活、荆、防、伸筋、舒筋草、苏木、灵仙、松节之类,亦多获效。总不若辩明外感内伤,阴阳虚实为要。

更有手指麻木一证,属脾气不能充周者多,外感者少,兼痰湿亦多。不外温中行气为主,如归脾汤加天麻、半夏,

… 29 …

六君、四君加附、桂、香、砂,建中汤倍桂、附加香附、当归之类。

心 痛

按心痛一证,有寒热之别。他书有云:心为君主之官,其可痛乎?所云痛者,实心包也,此说近是。予谓心肝脾肺肾并六腑周身经络骨节皮肤,有形之向躯壳,皆后天体质,全赖先天无形之真气以养之。真气二字,指真阴真阳也。真阴指母之精气,真阳指父之精气,二气浑为一气,周流上下四旁,主宰神明即寓于中。真气不足,无论在何部,便生疾病,何得有心无痛证之说。夫岂不见天之日月,常有食乎。凡认心痛一证,必先判明界限方可。心居膈膜之上,下一寸即胃口,胃口离心不远,胃痛而云心痛者亦多,不可不察。细思痛证一条,痛字总是一个逆字。气顺则气血流通,必无痛证。气逆则气血壅滞不通。故痛。无论逆在何处,皆能作痛,皆能伤心,其实非伤有形质之心,实伤无形中所具之真宰也。若执定有形质之心,是知其末也。心有心界限,包络为心之外垣,邪犯心包,即是犯心包,即是犯心章本,不必直云邪不犯心。犯心二字,是犯心君居处气也。试问:犯心与犯心包,以何区分?诸书并未剀切指陈。予谓人活一口气,气盛则为有余,为热邪。不独能致心痛。气衰则为不足,为阴邪。亦不独能致心痛之疾。热与阴上逆,皆能致心痛,当以寒热两字判之便了。若邪热上干而痛者,其人必面赤,心烦热,小便短赤,口渴饮冷。法宜养阴清火,如黄连木香汤、导赤散、当归散之类。若阴寒上干而痛者,其人多面青唇白,或舌青黑,喜热饮、揉按,二便自利。法宜扶阳祛阴为主,如甘草干姜汤,加行气药姜、桂、吴萸之类。亦有阴寒已极,上攻于心,鼻如煤烟,唇口黧黑,爪甲青黑,满身纯阴。法在不救,急

… 31 …

以回阳诸方,大剂投之,十中可救一二。'眉批'知非氏曰:比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