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劝说,有时需要雇用能说善辩的人陪同。劝说对方时,首先要讲述世界的起
源、神话传说,然后讲到“西方云神”的诞生。据说如果求婚时不谈及神的
诞生,就会灾祸临头,譬如说青年人婚后的长子会是畸形等等。到第五天晚
上,讲述的是孩子母亲和他本人的出世,最后言归正传,正式提出求婚。于
是女孩的父母就会前去征求女儿的意见。一般说来,略有教养的女孩子决不
会立即表示同意。这样,他的父母就要像前来求婚的人那样给她讲五个晚
上。如果姑娘同意了,小伙子方可由父母带着上门拜访。姑娘的母亲送给这
对青年一条褥子,她的父亲送给他们一条毯子,还替女儿脱下裙子和外衣,
并让她和未婚夫单独在一起。
举行婚礼的当天早上,惠乔尔族中的“沙曼”来主持婚礼仪式。他面对
盘中的婚礼餐,向“太阳文神”祈祷,祈求它给予这对年轻美满婚姻。接着
他把玉米饼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年青人。待他们互相交换玉米饼后,就开始
享用这顿婚礼餐。只要姑娘吃了那块象征结合的玉米饼,她就成了小伙子的
妻子了。此时,“沙曼”一手端着圣水,一手捧着鲜花,口中振振有辞地讲
述着有关诸神和早期人类美好婚姻的传说,祝福这对新人白头偕老。在他的
诵颂中,这对青年结成终生伴侣。
(6)艾米什人的婚俗
艾米什人居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那州和俄亥俄州,原为瑞士
的移民。该族的青年男女实行早恋,但家教严格只限星期日为男女幽会的日
子。婚礼一般定于秋末冬初季节进行。婚礼的特殊之处在于新郎要跳跃篱
笆,新娘跳跃扫把,以示婚后生活能消灾避祸,富贵吉祥。
(7)兹莫达部族的婚俗
多米尼加兹莫达部族的小伙子如果看中了某个姑娘,就在黎明时分站在
姑娘家附近,吹响竖笛。姑娘听到笛声,从屋里偷偷察看,如果中意,即和
着笛声唱起应婚歌。小伙子只要听到应婚歌,就在第七天晚上去姑娘家求
婚,婚事肯定成功。因为兹莫达人流行吹笛求婚的习俗,所以小伙子都会吹
… Page 61…
笛,如果不会吹笛,要得到妻子是很困难的。
(8)昆卡克人的婚俗
在墨西哥昆卡克部族,男女双方从定婚到结婚一般要经过三四年的时
间。订婚期间,小伙子必须经常带着礼物去拜访未来的岳母,拜访中,他不
能随便与未婚妻交谈。当双方商谈婚礼时,女方可向男方提出一个“要价”,
如一支来福枪,一条独木船,或要求男方负担女方一定的生活费用等。
(9)巴塔哥尼亚人的婚俗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人靠狩猎为生。20岁为青年男女结婚年龄,允
许自由选择对象。然后男方派人向女方家长提亲,并表明聘礼的礼品名和数
额。女方家长同意后,男方随即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聘礼多为马匹和银饰。
女方也回敬一定数量的礼品给男方。接着是女方为新婚夫妇搭盖帐篷。结婚
时,双方亲属到场,分列两旁,一位年高德劭的男子谆谆教导新郎,再教导
新娘。宾客在帐篷前欢歌笑语,手舞足蹈,点起篝火,共食烤马肉。婚宴要
当众宰杀一匹母马,马肉供婚宴食用,而剩下的马头、脊骨、尾巴、心肝则
当作祭品供奉在最近的一个山岗上,以示对祖先的奉献。
(10)博罗罗印第安人的婚俗
博罗罗印第安人生活在巴西中部,在19世纪,该族盛行“点心求婚”。
男女婚配,由女方主动求婚。求婚前,姑娘精心制成一种美味点心,放在一
个铁锅里。当意中人路过家门时,姑娘在母亲的陪伴下,把盛放点心的铁锅
亲手送给他。然后母亲向他转达女儿的爱慕之意。男方通常不立即答复。如
果男方同意,就把姑娘的点心吃光,次日亲手送还空锅;如果不允,就让自
己的母亲或一位近亲将点心原封不动退回。
(11)科尼沃人婚俗
在19世纪,秘鲁的土著科尼沃人仍实行近亲婚配和晚婚习俗。新婚男
女皆须本部落人,男子年满24岁,女子年满20岁,方可成婚。青年男女有
恋爱自由,但结婚须经家长同意。全部落人都要参加婚礼,痛饮木薯酒。科
尼沃人崇拜太阳和月亮,因此,新娘在婚礼上要面对月亮发誓,以表自己的
贞洁。然后举行舞会,全部落人都围着尚未婚配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欢声
笑语,而将新郎新娘弃之一旁。新婚夫妻则安然处之,此为该族传统习俗。
5。社交礼仪
美洲大陆,在19世纪,由于各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资产
阶级的兴起,其社会风尚日益受到欧洲社会的影响,在社交礼仪方面更是如
此。
(1)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①见面礼节,去繁就简。19世纪时,与欧洲人相比,美洲人特别是美国
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朋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的招呼一声“哈
… Page 62…
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
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还是比较讲究礼节的。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意
握手,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
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该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
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在人多时,不能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
手。
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
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②称呼随便,舍姓喊名。19世纪时,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人不喜欢用先
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男女老少都
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当人们初次见面时,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然后在交谈时,人们惯
于称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近。人们交往时,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
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在一般场合下,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
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等。
③与人交谈,忌问私事。在美洲社会中,在 19世纪,由于受资产阶级
个人主义的影响,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
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
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
宗教信仰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在美洲社会,人们对年龄的看法与东方人大不相同。在东方,老年人受
到尊敬,而在美洲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那里的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
恭维他们的年龄。
受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影响,人们在谈话时,亦不可站得太近,一般要
保持50公分左右的距离。平时在社交场合,不论是饭馆还是图书馆,人们
都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
打个招呼,并征求别人的意见,得到允许后方可坐下。
④社交场合,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的角
度分析,它是受到了欧洲中世纪骑士作用的影响;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
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在19世纪的美洲社会,在社交场合中也奉行女
士优先的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
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
请女子先进。但在下车、下楼时,男子则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
… Page 63…
厅、剧院时,男子要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
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
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
西掉在地下时,男子无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19世纪美洲社会的男子与欧洲男子一样,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
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
地位。
⑤习惯用礼貌用语。在 19世纪的欧美,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都
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侍者也不例外。
在一家人之间,通常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
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
惯。
人们还习惯于对别人说“对不起”。当有小摩擦发生时,一声“对不起”,
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在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时,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
场中从别人座前走过等,人们也会连声表示歉意。在公共场合中,人们视打
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等为不雅行为,遇到这种情况,也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