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日前,猎手们要特意到林中打猎,为客人们准备美味肉食。村落中所
有的姑娘则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制作一种用甘蔗汁和发酵的玉米酿成的
度数很高的酒。
在节日前的十多天,该节日活动的组织者便向客人们发出请柬。请柬实
际上是一根打了结的绳子,绳结的数量表示着再过几天就是节日。被邀者如
愿赴邀,亦用类似的绳子相告。被邀请的人,每天要将绳子上的结剪去一个,
以此计算启程的日期。
节日的第一天,来宾们先在其他土著人家中作客,不少是夫妇相随,身
着节日盛装。这期间,圭米族女子精心打扮,将五颜六色的玻璃串珠项链戴
在脖子上。傍晚,主妇们用丰盛的晚餐招待客人。节日的第二天举行掷棍表
演,由男子们表演掷棍对抗赛。比赛用的是长1。5米的圆形木棍,参赛者双
方隔开一定的距离,甲方设法要将棍投向乙方的腿部,乙方则背向甲方,且
… Page 70…
不时回头窥探,以避投来的木棍。尔后,甲乙双方对换位置。参加掷棍比赛
的选手有时多达数百人。被木棍击伤大腿的事件时有发生。比赛结束后,人
们要治疗受伤者、进行贸易和拜访熟人故旧,然后返回家。
(6)墨西哥人的节日
①“克拉克萨”节。该节是墨西哥人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7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瓦哈卡市的人们聚集在弗尔蒂小山脚下,载歌载舞,
欢度“克拉克萨”节。
这是一个非宗教性的民间传统节日。据说在古代的墨西哥,阿兹特克人
每逢这天都要举行仪式,将他们制作的小产品献给大地,并预祝来年的丰
收。到19世纪时,这种献祭仪式便演变成了“克拉克萨”节。
节日这天清早,祭坛上便响起了悦耳的钟声。接着,一个个民间小乐队
走上大街小巷,用六弦吉他弹起了“克拉克萨”节的节日序曲。身着节日盛
装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弗尔蒂山脚下,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人们边唱边跳,并且频频向周围的观众抛散他们自制的小礼品。傍晚时分,
庆祝活动进入高潮,人们身着华丽的衣服,尽情地跳舞。
②“圣母借宿”节。墨西哥人过“圣母借宿”节的传统来自西班牙安达
鲁西亚地区的风俗。相传在12月25日圣诞节到来之前,圣母玛利亚和她的
丈夫约瑟遵照罗马皇帝的命令到祖籍伯利恒登记户籍,在客店的马棚中生下
耶稣。这一传说便是12月16日至24日间“圣母借宿”节的来历。但随着
时间和空间的转移,19世纪时,墨西哥人的“圣母借宿”节,便带上了浓厚
的墨西哥民族的色彩。使它走出了庄严肃穆的教堂,来到了人群熙攘的街头
巷尾,又进入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普通人家。
该节日庆祝形式活泼有趣,并具有丰富而朴素的象征性。开始,孩子们
先抬出约瑟和玛利亚的像,点燃手中的蜡烛,唱起祈祷歌。然后家人和亲戚
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到门外扮演要求借宿的圣人,一组在室内扮演主人,
互相对歌。迎进“客人”后,年长的主人就开始分发糖果和礼品。
最后一个仪式是吊打“皮尼亚塔”。“皮尼亚塔”是一个糊着彩纸、安
上数个尖角的大泥罐,里面塞满了花生、糠果等小吃。这一古怪的形象象征
魔鬼,人们用粗绳子把它吊起来有一人多高,并使它在空中晃动。然后人们
蒙上眼睛,挨个用木棒去敲打泥罐,谓打鬼驱邪。后来,泥罐被打得稀烂,
里面的食品落满一地。这时孩子们喜笑颜开,一拥而上,争抢落在地上的食
品。
③圣船节。墨西哥卡尔滴塔岛在每年盛夏都要举行这一庆祝活动。届
时,街上摆满鲜花,树上挂满花环,空中飘着彩旗,当地居民和远方客人奏
乐高歌,涌向湖边。湖中有两只“圣船”,上面分别摆放着圣佩德罗和圣巴
勃罗的圣像,还有几百只小船分成两队,是两位“圣人”各自的乐队和啦啦
队。船只划到湖心,摆成一个小岛,把两只圣船围在中间,此时歌声、乐声、
鞭炮声、呼喊声响成一片。神父在当地官员陪同下走上大船,和大家一起礼
… Page 71…
拜,向湖水祷告,祈求保佑当地人民幸福。然后举行划船比赛。两只“圣船”
率先向前划去,各自的乐队和啦啦队在后面呐喊助威。因为圣佩德罗是当地
渔民的象征,所以是每次划船比赛的必胜者。当得胜的圣佩德罗的圣船抵岸
时,人们欢呼雀跃。当地市民走上船头,将节日的名贵礼物——一条相传了
几百年和绘有金色大虾和红色绸带戴在圣佩德罗圣像上,然后在一片歌声
中,把两座圣像抬回庙宇。晚上人们上街游行,庆祝圣佩德罗的胜利。
④妖巫节。19世纪的墨西哥很盛行这一节日。节期是每年的10月31日。
节日之夜,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人们扮成各种妖魔鬼怪,走上街头表演。
他们装扮的形象,多数来源于民间传说,也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妖巫节是拉
美人民憎恨恶鬼、向往光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也是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
民间节日。
(7)艾马拉人的阿拉西塔斯节
这是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的艾马拉人,纪念幸福之神埃克科的节日,各
个地区的节期不统一。“阿拉西塔斯”是“购买”的意思,这个节庆的主要
内容就是举办集市,出售各种物品。节日期间,每家都供奉埃克科神像,它
是一个矮胖的小塑像,用金银铸成,或用石头雕成、陶土烧成。它穿着艾马
拉人的服装,肚子很大,两手伸向前面,满面笑容。人们将买来的小玩具挂
在神像上,挂得越多越吉利。节庆以舞蹈结束:妇女穿着几条宽大的花裙跳
环圈舞,男人戴着假面具跳化装舞。
(8)莫雷诺人的圣女节
莫雷诺人居住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尤卡河一带,信奉多洛雷斯女
神。19世纪时,莫雷诺人每年最大的节日,就是多洛雷斯圣女节。
圣女节在春天的某一个礼拜五举行,节日那天,莫雷诺人全体出动,将
女神像从神庙中请出,放在预先搭好的架子上,由数人抬着。神像后面跟着
全体男女老少。早上八点钟,这支队伍开始出发游行,下午六点钟到达圣多
明各。游行队伍在沿途受到当地居民的招待和欢迎。然后,女神像留在圣多
明各,游行的队伍返回。到第九天,莫雷诺人又把女神像接回住地,重新安
放在神龛之中。这时,人们擂鼓奏乐,男女老少不断祈祷祝福,希望未来万
事如意。
7。歌舞艺术
美洲大陆各地的人们对戏剧、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都抱有十分浓厚的
兴趣。美洲人民在开发美洲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歌舞艺术。
(1)戏剧
戏剧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艺术和娱乐形式,近代美洲大陆的戏剧表演多源
于欧洲。有据可查的美国第一座剧院于18世纪上半叶出现在威廉斯堡,当
时美洲大陆上演的主要是反映欧洲贵族生活的剧目。当时正在美洲大陆进行
… Page 72…
创业的移民和清教徒们,一则出于生活窘迫,一则出于宗教上的清规戒律,
故始终提不起对戏剧的好感和兴趣。直到18世纪后期,美洲大陆才逐渐有
了自己的戏剧表演家。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纽约市是公认的美国戏剧之都。每逢戏剧季节,纽约的剧院区百老汇都
要上演几十出新戏。每当百老汇戏剧季节结束后,就会有百多个夏季剧团开
始活跃起来,奔赴乡村、市郊、海滨和避暑胜地去巡回演出,著名演员也纷
纷在乡间剧场登台献艺,深受人们欢迎。
(2)音乐
美洲大陆的人民热爱音乐。特别是200多年来,这里的人民在劳动和生
活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
①教堂音乐。在近代的美洲大陆,早期艰苦的殖民生活使移民们无暇顾
及那些阳春白雪式的抒情歌曲和悠扬乐声,只有教堂歌曲在严肃的清教徒中
流行。他们把圣歌视为自己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堂和家中反复吟唱。
当时的习惯作法是,教堂执事高声或唱一句圣诗,教待们再齐声唱一遍。
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宗教诗配上了曲谱。在没有教堂的地方,人们
常常举行野营聚会,历时四五天。在聚会上人们唱着各种宗教赞美诗,歌声
质朴,具有强烈的民间风味。在这种聚会上往往还产生一些新的福音赞歌,
旋律生动活泼,语句带有伤感,朴实无华。
②军乐。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雄壮有力的军乐很快
取代了一切缠绵悱恻的曲调,赢得了美国人的喜爱。这种对军乐的喜爱的影
响力非常大,在19世纪的后半期,演奏嘹亮军乐的铜管乐队成为美国乃至
于整个美洲最欢迎的活动之一。
19世纪80年代后,铜管乐器协奏乐被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军乐合奏不
径而走。到19世纪末,美国已有20000多个专业和业余的铜管乐队,在城
市和乡村举行各种定期音乐会,其中海军乐队声誉最高。
③爵士乐。爵士乐最早出现在美国,具有浓郁的美国特色。它和以前所
有的音乐不同,它是演奏者根据某种规定的和声与节奏,对某个旋律进行变
奏。
爵士乐最基本的特点是,演奏者本人往往就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