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围墙的防御设施分为两类。凡是有这种设施的村寨叫做“帕”,没有这种
设施的叫做“卡恩加”。“卡恩加”一般建在有水沟的地方,“帕”则要建
在陡峭的山坡或悬崖峭壁上。每一个“卡恩加”都有一个中心广场,广场的
一侧是民宅,另一侧是集会用的公房和首领住的房子。在公房的旁边还建有
仓库。
毛利人的房屋都用坚固的圆木建造,房屋的形状也较规整,一般是方形
或长方形。屋子的门窗总是朝向东边,房前带搭有遮棚。屋顶是两面斜坡,
用茅草苫盖。房子的正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大柱上刻有人物形象。
(3)美拉尼西亚人的住所
19世纪时美拉尼西亚人的住所多数为桩上建筑,即干栏式建筑。这种住
所是先在地上打好木桩,再在上面横上木料,搭起框架,盖上屋顶,铺好地
板,弄上墙壁,就算竣工了。
美拉尼西亚人的干栏式建筑除了墙壁和屋顶外,都是木结构。墙壁的材
料是竹子,屋顶是用草帘子或树叶铺盖。其屋内陈设十分简单,除了床铺、
炉灶和盛水的竹筒外,便是几件日常工具,如标枪、弓箭、长矛和网袋等。
美拉尼西亚人往往在自己住所的柱子上雕刻栩栩如生的男子画像和野兽形
象,用具上也刻有花纹。
(4)新几内亚人的干栏式住房
19世纪时新几内亚人的干栏式住房有圆形和方形之分。最具代表性的住
房,是拉尼和摩尼两大部落的房子。
拉尼部落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活动场所,上层是卧室。床铺是直
接铺在上层楼板上的芦苇。房屋的墙壁是在两层木板中间塞进干草而成,房
顶一般用茅草铺盖。部落里的男子和女子分室而居,整个部落中只有一座房
子供男子专用,部落中的男子集中睡在这里,便于讨论事情或进行对其他部
落的偷袭及防御。女子们则各有各的房屋。夜晚她们带着未成年的孩子睡在
自己的屋子里。
摩尼部落的屋子大多是长方形的平房,房顶用树皮苫盖。床是用树杆或
竹竿支架起来的,上铺芦苇或干草。这里的男女都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只是
隔出男子和女子的房间而已。该部落的男孩在年幼时,住在母亲的房内,但
长到5岁左右就离开,而去男子的房间住宿。
(5)波利尼西亚人的住宅
19世纪时波利尼西亚人住宅的典型样式是两面斜坡的长方形草房。这种
… Page 115…
草房有的是把横梁架在木柱上,有的是把横梁绑在“人”字架上,屋顶盖得
都比较大,屋檐垂得很低,有的甚至触及地面。屋顶和山墙的主要材料是芦
苇、稻草和棕榈叶。屋内的地面是泥土地,表层还要铺些珊瑚碎碴。
波利尼西亚人较大的房屋都建筑在略为高出地面象个平台的石基上,或
是建筑在高约两米的土台上,以防茅屋在雨季时被淹。
波利尼西亚人房屋内部的陈设极其简单。一些大的茅屋常用席子隔出一
些单间,每间住一个小家庭;在较小的一些屋子里,人们也要用席子把睡觉
的地方隔开。床铺在整个住房中很不显眼。人们在屋内的全部活动,都在地
上进行,休息时也只在地上盘腿打坐。
(6)塔斯马尼亚人的住所
19世纪时塔斯马亚人以狩猎为生,驻扎时搭起风篱,即把一些树枝斜架
在树干上,盖以树叶和杂草,以此来遮挡寒风。如果要多驻扎些日子,他们
就会剥下一些树皮,对原来的风篱进行修整,使之成为较好的窝棚。
6。婚姻习俗
19世纪时,大洋洲地区土著居民的社会状况虽然比较原始,但由于他们
分布地域广阔,人种来源又很杂,所以其婚姻制度很复杂,婚俗也较为奇特。
(1)阿斯马特人的结婚聘礼
居住在新几内亚西部低洼湿热地区的阿斯马特人,由于地处沼泽区,既
无坚硬的地面,也无石块,当地的人们把能够用来制造工具的石料看得很
重,石器也自然成为阿斯马特人心目中的贵重物品。在结婚聘礼中,石器是
必不可少的礼物。
阿斯马特人的男子想要结婚,必须先得准备各种石制工具,以及其他礼
品。一份标准的结婚聘礼单包括以下物品:(1)石器30件; (2)法螺2
只; (3)野猪獠牙磨制成的手镯一对;(4)火鸡骨头制成的刀具25把;
(5)极乐鸟两只;(6)箭杆40根; (7)鱼叉5把; (8)独木舟1只;
(9)袋鼠皮帽4顶; (10)鹦鹉的翎毛5棵; (11)若干枪矛和贝壳。
以上这些聘礼是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所以阿斯马特男子一到适婚年
龄就要为此奔波,搜集积累。这种婚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就成了他们青年生活
的主要内容。
(2)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婚俗
19世纪时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婚姻实行“外婚制”,即同姓不婚。但同
时又规定,缔结婚姻的双方不能随便来自两个不同的氏族,而必须是来自允
许通婚的两个氏族。只要遵从这一规定,那么一个男子在有力付出彩礼和养
得起对方的前提下,可以多妻。
不同地方的人们,娶妻的方式也不一样。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最常见
的娶妻方式是用同族姐妹与外族人交换,以此实现外婚。也有的部落流行订
… Page 116…
娃娃亲或指腹为婚的习俗。澳大利亚中部的阿兰达人就是如此。但奇怪的
是,阿兰达人指腹为婚或订娃娃亲的结果,并不是要某个姑娘成为某个小伙
子的妻子,而是要她成为某个小伙子的岳母,而这个小伙子今后就有权娶这
个姑娘生下的女儿。此种关系由一种固定的仪式所确定。这就意味着,这个
男子将属于她们的女儿的那个婚级。
(3)美拉尼西亚人的婚俗
19世纪时,美拉尼西亚人的婚媾活动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开始。一
个人一旦生下儿子,就开始为他张罗媳妇,比较富有的人家更是如此。他们
不等孩子离开怀抱,就与人交换彩礼,这样年复一年地讨价还价,直到孩子
长大成婚为止。
如果两家的孩子已经订婚,女孩就得携着食物,每年到未来的公婆家里
住上一两个月,以熟悉男方的家庭环境。这种婚前到男方家的访问性逗留要
重复好几年,每次都伴随着彩礼的交付,由男方家把金钱、贝壳、海豚牙、
狗牙等物品分期分批送到女方家中。这种交往和访问的结果,使得女子对男
方的一切都了解于心。达到结婚年龄时,她也就很愿意带上自己的随身用品
前往男方家中去过新的生活。
美拉尼西亚女子在婚前一般要进行纹身。
结婚仪式多在男方居住的村落中心广场上举行。新郎及其家庭要在那里
设宴,招待新娘和她的亲友。宴会上,有一位能说会道的老人为新婚夫妇祝
福。
象大洋洲的其他民族一样,19世纪的美拉尼西亚人中也流行多妻制。此
外,为了防止家族内的财产外流,兄弟之中如果有人发生了意外,其余的兄
弟就有收纳死者妻子的义务。
(4)密克罗尼西亚人的婚俗
在19世纪的密克罗尼西亚人中,女子享有相当高的地位。青年女子在
婚前有完全的自由。她们可以到独身的男子的房屋中去,即使是结婚以后,
夫妻间的节操也不足以对女子造成限制。如果妻子不贞,丈夫可以把她从家
里赶走,但无权对她进行处罚。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前去寻找情敌决斗。
与此相反,如果丈夫对妻子不忠,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后果对丈夫非常
不利。
在19世纪的密克罗尼西亚,男女结婚后往往是“从妇居”。另一种流
行的婚姻是“分婚居”,即“望门婚”,这种婚俗的特点是男女结婚后仍各
自居留于本氏族集团内,婚姻生活仅以丈夫的短期走访进行,所生女子归女
方。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丈夫住在本氏族内。男子住在妻子所在的氏族时,
生活由妻子安排,但他要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全部交给妻子,再由妻子分配给
亲属。
(5)塔斯马尼亚人的婚俗
19世纪时,塔斯马尼亚人的婚姻制度比起澳洲其他土著居民要简单得
… Page 117…
多。当一个男子需要娶妻时,他或者从别的部落中抢来一个,或者从同一部
落的其他氏族中用交换的方法和平取得。按当地习俗,男子可以多妻。
在19世纪的塔斯马尼亚人中,女子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无论迁徒或
驻扎,她们都要干各种繁重的活计。
此外,塔斯马尼亚人对岳母保持严格的回避态度。女婿不能与岳母接
近,不能与岳母谈话,更不能与岳母开玩笑。如果女婿在行走中与岳母狭路
相逢,他必须赶紧离开道路,躲进灌木丛或草丛中,以示避讳。
7。传统节日
19世纪时大洋洲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是阿内特人的图腾
节。
阿内特人居住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19世纪时处在原始社会的发展阶
段。他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图腾节。节日这一天,身强力壮的男子要进行“血
祭”表演。表演者身上涂满动物脂肪,用炭粉等描上各种象征“图腾”的图
案,然后用山鹰羽毛蘸着从自己手臂上抽出来的鲜血,贴在图案的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