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弈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是麻醉品(毒品)问题。毒品之害,人所公认,可是在荷兰等国家,买卖轻度麻醉品却是合法的。很多学者,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和贝克尔,也都公开支持麻醉品合法化。
  他们的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缺乏道德上的理由,去惩罚那些自杀的人。既然如此,对那些自愿用麻醉品慢性自杀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惩罚他们呢?我们当然可以用言语来劝说,但我们没有权利阻止和惩罚他们。
  第二,麻醉品合法化后,〃自愿〃食用麻醉品的人数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但〃被迫〃食用麻醉品的人数肯定会下降。要知道,现在很多瘾君子都是受害人,他们是因为上当受骗而成为瘾君子的,在麻醉品非法的情况下,瘾君子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麻醉品,犯罪分子于是产生强烈的动机,要诱骗别人上瘾,通过麻醉品盘剥别人的财富。当麻醉品非法时,只有社会上的恶棍才敢铤而走险去贩卖,并恶意地拉人下水;当它合法时,正当的商人也会去贩卖,但不会强加于人。
  第三,由于麻醉品只能在地下买卖,所以品质得不到保证,瘾君子的身体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第四,管制之下,麻醉品的价格极高,这会诱使瘾君子从事其他犯罪活动。一旦放开管制,麻醉品的价格就会暴跌,原来靠贩卖麻醉品牟取暴利的黑社会分子,会一下子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温床,而瘾君子从事其他犯罪活动的机会也会减少。
  这些论证的确有些〃惊世骇俗〃,也未必真正实行得了,但是想一想,你也会承认有一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可问题是有时候我们真的弄不清孰轻孰重。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对〃人类理性〃做一番思考了:理性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是否能够〃包打天下〃呢?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启示:许多年以前,美国重量级拳王吉姆在例行训练途中看见一个渔夫在打渔时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吉姆好奇地问那个渔夫原因。渔夫答道:〃老天,我真不愿意这样做,但我实在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有一口小锅。〃许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
第13章 理性与非理性
经济学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上,其一,人是自私的,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二,人是理性的,其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个目的。换言之,人不但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而且知道该如何去追求。
  理性的困境
  经济学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上:其一,人是自私的,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二,人是理性的,其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个目的。换言之,人不但知道自己的利益何在,而且知道该如何去追求。他可以〃损人利己〃,也可能〃利人利己〃,但并不会去〃损己利人〃、〃损人损己〃和〃损人不利己〃。
  这里有两个疑问,一个涉及道德,即如何解释某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行为;另一个涉及理性,在现实中,我们都见到过〃损人损己〃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
  道德问题我们会在稍后讨论,这里主要探讨人类的理性问题:人是否聪明到了知道自己利益所在,并知道追求利益的正确途径?
  有这样一个博弈:
  两人分一笔总数固定的钱,比如100元。方法是:一人提出方案,另外一人表决,如果表决的人同意,那么就按提出的方案来分,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人将一无所得。比如A提方案,B表决,假如A提的方案是70:30,如果B接受,则A得70元,B得30元;如果B不同意,则两人将什么都得不到。
  你也许要怀疑这种情况完全是虚构出来的,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其实并不如此。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比如,一个宾馆服务员捡到了100元,他想据为己有;可是另一个服务员看到了,于是威胁如果不分给他一部分,他就要向领班报告,在那种情况下,这笔钱就要上缴,谁也得不到。你可能又要说,这两个人的境界太低。需要再次申明,这里探讨的是理性(即〃合理自私〃)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A提方案时要猜测B的反应,A会这样想:根据〃理性人〃的假定,A无论提出什么方案给B除了将所有100元留给自己而一点不给B这样极端的情况,B只有接受,因为B接受了还有所得,而不接受将一无所获当然此时A也将一无所获。此时理性的A的方案可以是:留给B一点点比如1分钱,而将99。99元归为己有,即方案是:99。99:0。01。B接受了还会有0。01元,而不接受将什么也没有。
  这是根据理性人的假定的结果,而实际则不是这个结果。英国博弈论专家宾谟做了实验,发现提方案者倾向于提50:50,而接受者会倾向于:如果给他的少于30%他将拒绝,多于30%则不拒绝。这个博弈反映的是,〃人是理性的〃这样的假定在某些时候存在着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启示:大多数道德实际上有利己成分,或者从长远说,是〃利人利己〃的。某些自我牺牲的行为虽然存在着,但并不普遍,且不足以动摇人类的行为趋向。
  要买一张彩票吗
  理论的假定与实际不符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彩票问题〃。
  我们说理性的人是力图使自己的效益最大,如果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则是使自己的期望效益最大。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人们购买彩票的现象。
  人们愿意掏少量的钱去买彩票,如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以博取高额的回报。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自己的选择理性发挥不出来,而惟有靠运气。在这个博弈中,人们要在决定购买彩票还是不买彩票之间进行选择。根据理性人的假定,选择不买彩票是理性的,而选择买彩票是不理性的。
  因为彩票的命中率肯定低,并且命中率与命中所得相乘肯定低于购买的付出(如你花费2元买一张彩票,假定最高奖金是100万元,中奖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你其实已经亏了),因为彩票的发行者早已计算过了,他们通过发行彩票将获得高额回报,他们肯定赢。在这样的博弈中,彩票购买者是〃不理性的〃:他未使自己的期望效益最大。但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彩票存在,也有大量的人来购买。可见,理性人的假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当然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解释:现实中人的理性的计算能力往往用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高效用〃同题上,而在〃低效用〃问题上,理性往往失去作用,对于人,存在着〃低效用区的决策陷阱〃。在购买彩票问题上,付出少量的金钱给购买者带来的损失不大,损失的效用几乎为零,而所能命中的期望也几乎是零,这时候,影响人抉择的是非理性的因素。比如,考虑到如果自己运气好的话,可以获得高回报,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效用,等等。彩票发行者正是利用人存在着〃低效用区的决策陷阱〃而寻求保证赚钱的获利途径。
  〃旅行者困境〃
  即使是二人同时决策,博弈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警示世人别太〃聪明〃的例子: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出产细瓷花瓶著名的地方旅行回来,他们都买了花瓶。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他们向航空公司索赔。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总在八九十元的价位浮动,但是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时候的确切价格是多少。于是,航空公司请两位旅客在100元以内自己写下花瓶的价格。如果两人写的一样,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真话,于是按照他们写的数额赔偿;如果两人写的不一样,航空公司就论定写得低的旅客讲的是真话,并且原则上照这个低的价格赔偿,但是对讲真话的旅客奖励2元钱,对讲假话的旅客罚款2元。
  就为了获取最大赔偿而言,本来甲乙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这样两人都能够获赔100元。可是不,甲很聪明,他想:如果我少写l元变成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我将得到101元。何乐而不为?所以他准备写99元。可是乙更加聪明,他算计到甲要算计他写99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准备写98元。想不到甲还要更聪明一个层次,计算出乙要这样写98元来坑他,〃来而不往非礼也〃,他准备写97元。。。。。。大家知道,下象棋的时候,不是说要多〃看〃几步吗,〃看〃得越远,胜算越大。你多看两步,我比你更强多看三步,你多看四步,我比你更老谋深算多看五步。在花瓶索赔的例子中,如果两个人都〃彻底理性〃,都能看透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上百步,那么上面那样〃精明比赛〃的结果,最后落到每个人都只写一两元的田地。事实上,在彻底理性的假设之下,这个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是两人都写0。
  这就是哈佛大学巴罗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旅行者困境〃。一方面,它有启示人们在为私利考虑的时候不要太〃精明〃,告诫人们精明不等于高明,太精明往往会坏事;但是另一方面,它对于理性行为假设的适用性提出了警告。
  有了这个假设,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明确的比较取舍标准来推理,但是推断出来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依赖于应用〃理性行为〃假设的程度。如果你的论证像〃旅行者困境〃那样,假设当事人彻底理性,能够算计到十几步甚至几十步,那么你推论出的结果,未必符合现实。
  大家知道,理性行为假设是讨论消费者和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所以经济学在理性行为假设之下得到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还要进行另外的分析。在这个意义上,〃旅行者困境〃是所有博弈论学者甚至所有经济学者必须面对的困境。
  启示: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他急匆匆地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