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美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在内蒙古唐军机步团拦截到了一部禁卫军,这一部禁卫军以骑兵居多,很多士兵也是蒙古八旗的骑手。他们的作战实力还是有的,不过骑兵对上装甲车这样的结果不用想都能够猜到结局,这支禁卫军几乎被唐军全歼,就算是仗着有马的优势想逃都没有逃出几个。

    最终唐军在忻州与禁卫军的主力展开决战,禁卫军企图用数量不少的火炮阻挡唐军装甲兵的进展,但是其炮兵阵地在陆战打响之前,就被大唐的航空兵力量给打掉了。

    至此,除了零散还在逃逸的禁卫军部队,清廷历时二十年打造的一支保护满清的军事力量,就此完全划上终结。

    在攻下忻州之后,唐军也得到了消息——嘉庆在经过铁岭关的时候被守关的军官所杀,其侍卫以及皇室亲眷尽皆身亡。常斌在骤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没有办法相信,他甚至觉得这可能是个阴谋论,是嘉庆为了迷惑唐军的一个金蝉脱壳之法。可是仔细想想他又没有这么做的逻辑,因为嘉庆一死,必然造成各地的人心浮动,到时候他重新跳出来,却不一定所有人都会遵从他的旨意了。

    随着更深入地调查,大唐方面终于得知了内情,已经不见踪影的铁岭关守将,原来就是当年背叛大唐,挑动天地会企图反清复明的太监杨真。杨真改头换面,隐藏在清军的队伍中,形成了灯下黑的情况,逃避了大唐的追捕。

    常斌很快判断出来,如果守关将领真的是杨真,那么根据他的人物侧写,嘉庆在这里经过最终被杀的可能性变得大了起来。而不管怎样,嘉庆身亡,死在“自己人”手中,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京城事变之后,在清国本土已经几乎不存在爱新觉罗的正经宗室了。杨真这一回连嘉庆的子女也都一起解决了,那么法理上嘉庆是没有继任者了。再加上内阁中阁臣有一半以上都被杨真所杀,京师的朝廷也早已分崩离析,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清廷已经彻底瓦解,这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已经不复存在。

    对大唐而言,掌握中原局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权所有者、统治者,变得更加通畅了起来。常斌甚至还兴高采烈地给白南打电话,称大事已成,可以着手成立新的政权了。

    然而,事情似乎也不像是唐人想的那么顺利,嘉庆死了,义和团败了,但是在台面之下,还有人已经蠢蠢欲动,准备跳到阳光底下了。。

794 鸡头凤尾() 
嘉庆被清军军官所杀的消息被大唐有意地给释放出来,目的无非就是营造全国各地的紧张和彷徨气氛,并且顺理成章地接管各地的控制权。也确实如唐人所想的那样,在得知嘉庆在逃亡的路上被杀,而且朝廷整个土崩瓦解,加上皇室后继无人,民间一些相对开明的地区已经开始进行讨论,而官府的官员们也开始为自己的前程进行考虑。

    清国境内的一些报纸媒体,基本上都跟大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多数都是带有唐资性质的。在嘉庆毙命之后,报纸上开始明目张胆地发出了一些讨论性的文章,主题就是一个,国家何去何从。

    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占据一个主流的声音毫无意外,那就是并入大唐共和国。传声筒们表示,大唐乃世界第一等强国,制霸全球。大唐是华夏苗裔建立的,与本国血脉相连,大多数唐人都是本国移民,二者原本就无分别。大唐立国多年,政治清明,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裕,文教昌盛,商贸发达,科技进步,军事举目四望海内全无敌手。反观国内情况,虽不至于每况愈下,总之问题多多,民生何其艰难,官场**,矛盾丛生。唯有借助大唐的先进经验,提携后进,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国家,方可解救万民,使得三万万炎黄子孙过上更好的日子,重开****上邦之气象。

    不得不说,大唐发动的这波舆论攻势,手段还是颇为高明的。发话的人都是清国人,没有唐人主动挑明的。而且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入手。有人阐述的是加入大唐共和国的好处,包括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上升,社会发展程度跃进等;有人则阐述其他的选择方式,但最后都会产生各种问题,用以反证最佳的选择是加入大唐共和国;有人则从宿命论方面入手,自古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有大一统的国度才能带来繁荣昌盛,如今华夏人已立大唐,若求上进,自该实现统一。

    纸媒影响的主要还是清国的上流社会,包括官府官员、知识分子以及近年来崛起的工商阶层。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旧派知识分子是最抵触的,不过二十年来他们的力量已经被逐渐削弱,新派的知识分子已经逐渐地形成了对旧派知识分子的压制。本质上这是因为清廷在大唐压力下采取的新式的取士手段,使得旧派知识分子完全没了用武之地。

    工商阶层来说,处于比较复杂的分裂状态。相对多数的工商资产阶层是支持加入大唐的。无疑大唐有着这个星球上最为活跃的经贸活动,商贸门槛低,税费少,支持多,而且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清国工商资产阶层实际已经成为了附庸大唐的一部分,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会乐意继续这种利益以及扩大利益。当然也有一部分工商资产阶级排斥加入大唐,他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国家可以排斥大唐工商的力量,形成一个单一市场,能够让他们更轻松愉悦无竞争的情况下在清国赚取利润。毕竟这么多年来,不少清国商人已经倒在了与唐商的竞争之下,很多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不希望面对大唐太过激烈的竞争,这自然属于保守主义者。

    官员也是差不多,根据各自的利益和取向,有着不同的想法。

    至于广大的百姓,其实本身对于这个事情没有怎样的看法,因为他们不习惯于自己是能做主的人,不习惯于自己发出决定命运的声音。当然也存在一些见识稍多的人,知道大唐国内是什么情况,希望二国合并之后,日子能够好过起来。相反,还有人会害怕两国合并后,会不会他们的日子更加难过,大量的大唐粮食涌入,完全破坏掉原本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模式等。

    占据国家人口绝对比例的下层民众,在这场国家命运的选择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而上流阶层却已经按照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分野,开始了自己的选择。

    将手中的报纸团成一团,带着眼镜的秀气青年蒋自韫用掷地有声的口气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有些人********地要去抱唐人的大腿,却没有丝毫的骨气,我看却是鞑子流传下来的奴性在作怪。我辈志士,该当奋力报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如今清帝已亡,恰是我们起事的最好时机。”

    身穿清军军服的赵霖问道:“是否先行向党会中央请示呢?孙先生此时正在日本,由他来主持才是恰如其分。”

    蒋自韫摇头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我们已经等不及孙先生回来主持大局了。已经有消息称,江苏省督已经准备投靠唐人,唐军已经全面进驻江南各大城市,广东那边也是不太稳定,香港唐军看起来马上就要行动了。如果再干等下去,恐怕半壁江山已经要被唐人控制了。”

    赵霖道:“唐军和武卫军在国内有兵力十多万,尚不可知他们会否调动大和兵团来华,那样可就是三十万以上的兵力了。唐军战力强绝,新军是很难与其争锋的,就算我们起事成功,唐人反手一击,我们就危在旦夕了。”

    蒋自韫斥道:“赵兄,休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你是军人,怎能没有一些军人的强硬呢?唐人军事是强,但是唐人是否准备占领我国还未有定论。再者,我们有举国民众的支持,有几个人愿意做亡国奴呢?”

    赵霖本想辩驳,唐人本质上也是华人,虽然起于异域,但是国内民众对唐人并无什么排斥之心,蒋自韫的说法有失偏颇。不过赵霖也知道他很难说服蒋自韫了,而蒋自韫也是革命党湖北支部的领导者,他的直属上司,虽然湖北支部并不是蒋自韫的一言堂,但蒋自韫很容易就能争取到支部其他同志的支持,而赵霖人脉不济,不会有什么人支持他的看法的。。

795 武昌() 
革命党自创立以来,就高举着推翻满清,建立自主的共和联邦的国家。故而,革命党特别重视在有利于起事的群体中发展成员。除了能够作为经费来源的工商阶级以外,革命党渗透最严重的莫过于新军群体了。

    新军到今天也算不上新了,成立二十年时间,规模六十多万,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火器化,原本的八旗和绿营的体制已经全面消亡。

    新军本身的管理就不算严格,尽管在训练和管理上多有借鉴大唐的经验,但是唐人在传授的时候自然是有留一手的。新军也不存在什么政治工作的单位,而且还保留了比较大量的旧封建传统的残留。

    新军中的诸多弊病大家都看在眼中,特别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军官对此十分不满。而这个时候革命党的出现让这一部分年轻军官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革命党在新军中已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一些地方的新军甚至三成左右的中层和基层军官成为革命者。武昌正是新军活动密集和活跃的一个地区。

    在支部领导者蒋自韫决定发动起义之后,很多革命党人秘密活动了起来。他们互相传递着消息,并且制定着计划,不过毕竟闹革命这回事所有人都是新手,还是犯了不少的错误的。

    筹划行动不密,还是容易被人看出蛛丝马迹。虽然革命者并没有调集军队,但是异常的人员流动,也让一些人警觉了。此时正是混乱时期,朝廷已经不复存在,连皇帝都死了,大家都处在迷茫或者观望的状态。湖北总督已经提前宣布湖北进入戒严状态,武昌也实施了宵禁,保证当地的治安,和防备宵小作乱。

    在革命党人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