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良种田纪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清露张口欲言,睿儿又连忙说,“我知道,我知道,合着他们该自己出仕为官、建功立业来着,躺在祖宗基业上是不知羞,就像师傅和姨母教导表弟们那样,等我的子孙后辈,我也会如此教导的!”这阵子,除了排戏,他还组织人写“宣讲稿”来着,对如此观点不仅十分拎得清,还深深地刻入到了骨髓中。

第966章 节 清露的正确使用方法() 


    清露听了后,点头微笑,对自家小孩儿这种不断成长的正确是非观念,深感欣慰,对秦怀恩管教儿子们时的严厉,也不那么排斥了,当然了,要求不降低,并不等于方法不可以改进,有些底限清露还是要紧紧守住的。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好吧,清露也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混小子们的惹祸能力不断进化,才是她越来越同意秦怀恩“辣手”培养儿子们的主要原因。

    最欣慰的则是公叔瑾,毕竟,这些蠹虫们归根到底享受的都是朝廷的供奉,而有些道理,碍于情面和感情,他是没法子讲的,算身为皇,他也没有指着人家鼻子,说人家不会教导孩子、不会管家的道理啊!

    清露却通过这出戏,把他不好说,不能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嗯,说得还他要好很多。

    这让公叔瑾有了种找到“正确使用”清露的感觉,其的美妙感受,实在是不可对人言明的。以至于,在推广这条律令期间,不管朝堂闹得多么厉害,政事多么繁杂,他始终都保持着非常好的心情,身体更是极为健康,原本让很多人担心的心悸之症,完全不见了踪影。

    却没想到,一向对自己、对他人都严苛到寡情的他,也有像这样得意忘形的时候,导致他不知不觉按照清露的设计一步步走了下去,最终走到了他十分不愿意接受,却已无法改变的那一步。

    身为帝王,公叔瑾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有了清露、四皇子、睿儿这样的得力帮手之后,绝对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于是,在律令颁布不久,有些勋贵因表现优秀,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律令是不可能改了,但旁的却可以。

    如,一些原本三世而斩的勋贵,被公叔瑾特赐延了一代,当然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家都能享受到此等待遇的,在这些不多的幸运儿,有两家是清露十分熟悉的:一个是潘凌峰的父亲安平侯,一个是丁志成所在的丁家。

    安平侯自然是因表现出色配合朝廷才得此殊荣,还有潘凌峰的功绩在里面,虽说是已经分家了吧,但一家人毕竟是一家人,皇惠及亲属的意思很明显。

    而此时看出来分家的好处了,这不,潘家有两个爵位,是两千顷的免税额度啊!当然了,你得能挣到爵位才算数。

    安平侯世子,潘凌峰的嫡出大哥,简直乐坏了,连潘夫人都到清露这里说了好几回的话,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派头。

    至于丁家,已经被公叔瑾打压到底了,这回自然是老老实实的,而该给他们家的,公叔瑾也不吝啬,和安平侯府的锦添花不同,对已然衰败的丁家来说,皇此举绝对是雪送炭!

    这种方式的赏赐,力度实在太大了。

    此恩典一出,所有勋贵再无人闹腾,因为有人想到,既然能延,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削夺呢?一旦被夺了爵位,那他们还有啥理由闹腾呢?!

    可以说,没经过任何正面交流的清露和公叔瑾,在这件差事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戏,这样的刁难则激起了县令的血性,他意识到这些人对朝廷的危害后,左手持朝廷律令,右手高举乌纱,身后命人抬着自己的棺材——不管什么人都无法阻止他为朝廷办差的决心!

    同时,县令还在戏一再地提及,律令当官员勋贵们的补税和百姓的减税以及军采用积分制,是同时进行的,哪个县先统计、补交完毕,哪个县能率先享受后面的两条待遇,他如此拼命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百姓和军浴血报国的将士们!

    这是清露为公叔瑾找的帮手。

    事实证明,这两方面的帮手,都十分给力。

    很多百姓,为替他们“一心办差”的县令,在升迁离开时送去了万民伞,对那些不肯配合的“大户人家”,则通过告密、捣乱和闹事等方式,展示着“群众的力量”,同时对阳奉阴违不肯好好办差的官员,也起到了极大的监督作用……

    至于兵士们,更是直接,他们或是干脆驻扎到了地方官的官衙内,“协助办差”,或是在官的带领下,亲自去一些大户人家“面谈”,更多的则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劝说,要知道,很多勋贵子弟,都是将从军做为首选的,做起这样的工作来较容易……

    清露和公叔瑾谁都没想到,随着这出戏在全朝的流行,一种全新的“官民关系”,被建立起来了,在百姓的眼,官老爷们,不再只是可敬、可怕的了,他们还是可亲、可爱有时甚至有点可怜的!

    只要你是被百姓们认可的“好官”,在政令推行、日常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获得政绩,都很容易,还会因此收获百姓的敬仰和称赞,仕途越发顺畅。

    当然了,相反的效果也同样显著,有些拒不推行政令的官员,甚至受到过百姓的围攻,举子们联名申诉的,更是屡见不鲜,总而言之,平民百姓做为政治力量的作用更大了。

    公叔瑾的贤明则在经受住考验的同时,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戏的结尾,克服千难万险出色完成了朝廷差事的县令,得到了升迁,当他在戏台大声呼喊“皇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时,观众全都不由自主地跪下来跟随,那样无需督促、恐吓,便发自内心的敬仰和爱戴,让公叔瑾每次看到、想到,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和当初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脍炙人口的唱腔,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心设计的笑料、包袱,被大家迅速接受、并在日常生活反复“引用”的各种经典台词等。

    也有些不同的地方,做为组织兼营销者的清露,对此感受颇深,“有银子是好办事啊,不,应该说有了朝廷的支持,那没有不赚钱的,这回我总算对润笔费满意了!”轻轻拍打着手的银票,畅想起今后的收入来。

    本书来自

第967章 节 令人热血澎湃的宣讲团() 


    因为有的成功在前,这次组织起来的戏班子数量,达到了次的五倍,使得大大的王府都因加紧排练,场地变得捉襟见肘起来,再加准备得特别充分,每个戏班子都能组织出数套演出团体,辐射范围达到了次的十余倍,除了个别特别偏僻的地区外,说全朝同时演一点都不为过。

    排戏之初,公叔瑾还专门给这些演出团体,下发了特别的“路引”,使得他们一路之,都享受着为朝廷办差的各种优待,还能在到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便获得当地最好的演出场地,无需等待,加清露的巧妙安排,让最先练熟的戏班子早出发、去远处,使得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和特殊路引同时下发的还有“演出津贴”,根据戏班子所分到的演出区域距离京城长短不同,从现银五十两到十两不等。这些银子听起来不多,但挡不住戏班子多啊,也有好几千两了。

    这笔银子,后来全变成了清露的个人收入,这倒不是清露贪墨,而是戏班子执意要求的,因为他们的收入不在这个头,而在演出所得。

    朝廷这样的安排,使得这批戏班子在这出戏,完全没有被“仿制”和“超越”的可能,以至于,他们的收入多到了想想能笑醒的程度——这还是在清露严格限定了票价的基础。

    毕竟,想达到宣传的目的,得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出戏。

    同时,这些人也明白,这样的好差事能轮到他们身,全都是因为清露的才能和提携,对清露“大度”地不参与分账十分感恩戴德,哪里还会在乎这点子好处?!

    还有润笔费,也全部归了清露个人。

    现在“秦夫人”的名头,早已产生了后世的“名牌效应”,绝对是票房的最有力保证,所以参与编写剧本的人员,一致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购买”清露这个“大牌”!

    “嘻嘻,这个可真不是我贪心!”清露得意洋洋地显摆着,说实话,真要是算起来,这些润笔费,还真不值当她出手,主要是这种通过“专业才能”赚到的银子,她特别喜欢,完全达到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不过,若是算后续收入的话,这笔银子清露卖曲子的价格还要贵不少,难怪清露会如此开心,对为朝廷办差再无怨言。

    “嗯嗯……”秦怀恩听了清露的话,口胡乱地答应着,手捧新印制出来的话本,怎么都舍不得放下。

    在清露和公叔瑾的联手准备之下,刚到了腊月初,几乎是公叔瑾在朝堂甫一下达对四皇子准奏的圣旨,全朝各地整顿田产免税的政令同时颁布了,宣传戏曲也一同演,重现了当年全朝各地一同举行“武举恩科”的“迹”,也彰显着这位帝王整治吏治的决心和手段。

    很多人都傻眼了,他们到了此时才明白,原来这段日子里朝堂的纷纷扰扰,与其说是帝王在犹豫不决,还不如说是在做痛下狠手前的细致准备!

    有那些聪明的,见事不可为,立马收敛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从四皇子的反对者,迅速变成了支持者,要说,自打登基之后,公叔瑾不动声色之间,对官员们一次次地洗刷,还是很见成效的,以至于这样立场鲜明的聪明人,占到了官员的半数,这个说的还只是京官。

    还有些人,事到如今,依然不敢相信,公叔瑾会在登基不久便如此不顾朝堂的安稳,动这么大的手笔,或者说,是他们在感受到了暴风雨后,心怀侥幸,不肯放弃自己的权势和利益,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清露以及她引领下的四皇子,是不管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