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秦始皇在晚上梦见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好像人,大惑不解下邀请某博士解梦,博士指海神一向以大鱼蛟龙作斥侯,一般人是不会梦见海神的,不过秦始皇在祭祀方面对神灵恭敬周到,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才会迎来。

    因此秦始皇应允徐紀的要求,派遣射手捕杀鲛鱼。从琅琊向北直到荣成山(今山东省荣成市),都不曾遇见鲛鱼,直到到达之罘(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的时候,才射杀了一头大鱼,接着又沿海向西进发。不过徐紀已经失去踪影,秦始皇盼望得到的长生不老药,也始终没有到手。

    沿着山东半岛沿岸绕行,秦始皇在抵逹黄河下游的平原津(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时,突发重病倒下。群臣知道秦始皇忌讳死一字,因此不敢将死字挂在嘴边,但秦始皇的病情仍没有好转。

    秦始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故命人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当时正在上郡(今陕西榆林附近)监视蒙恬部队的长子扶苏,命扶苏回咸阳参与丧事,但是这封遗书却存放在中车府令兼掌印玺事务赵高的办公处,没有送达扶苏手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逝世,巧合的是,秦始皇的出生地点与逝世地点,仅相距一百多公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秋七月,行至沙丘平台,秦始皇驾崩,终年五十岁。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段的记述:出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去世,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秦历是以夏历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此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

    丞相李斯恐天下有变,乃秘不发丧,棺载轀凉车中。所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宦者五六人知。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於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赐死。是为沙丘之变。此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八月丙午朔,有丙寅日。八月丙寅(前210年9月10日)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天下始知秦始皇驾崩。

    秋七月秦始皇驾崩秘不发丧,独胡亥、李斯、赵高及宦者五六人知,到八月丙寅(9月10日)至咸阳发丧,天下始知秦始皇驾崩,世人只知(八月)丙寅日为发丧日,却不知秦始皇死之具体日期。由於秦末战火,秦代史料多亡佚,司马迁多方寻访,得知秦始皇死於秋七月丙寅。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八月丙午朔,有丙寅日。司马迁不做考证,将其写入《史记》,是《史记》一大败笔。

    秦始皇本作书命在上郡(今陕西榆林附近)监军的太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并赐死太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农民造反。前207年十月,秦始皇驾崩后三年,秦王子婴向楚将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南海尉任嚣病重,临终前把时任龙川令的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召来,向赵佗指南海郡虽位处偏僻,远离中原,但占地数千里,傍山靠海,有险可据,可以凭此成为一州之主,并提到自己有切断通往中原道路的打算,以抵抗中原流寇的侵犯。

    由於信任赵佗的能力,除了赵佗外,任嚣并没有将他的打算告诉他人,其后更将任命文书交给赵佗,让他代行南海郡郡尉的职务。

    任嚣不久病亡,继任为南海尉的赵佗向岭南的横浦关(今广东省南雄市北)、阳山关(今广东省阳山县北)、湟溪关(今广东省英德县境内连江入北江处)等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进犯,并藉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此时桂林和象两郡的越人也趁机纷纷独立,古蜀王族后裔蜀泮在象郡击败其它骆越族的部落首领,以螺城(今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内)为都城建立了瓯骆国,自称安阳王。(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四十五章 千古一帝() 
随后赵佗出兵攻打安阳王并将其赶走,接着还兼并了桂林郡象郡。赵佗考虑到象郡越人部落势力过大,将象郡分拆为交趾、九真两郡,仅派两使者管理重大事务,日常事务仍由各部落首领自己管理。

    约公元前203年(汉高祖三年),赵佗以番禺为都城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此外,西汉刘向所着的《说苑至公》亦记载,秦始皇曾经与博士们讨论[禅让]的问题:

    事缘六国破灭之后,秦始皇在某日召开廷议,以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武王)行世袭制,而五帝行禅让制,询问群臣何者为优,然后择而从之。由於这涉及皇位继承的敏感议题,博士们都对此保持缄默,只有博士鲍白令之称五帝让贤,是视天下为官天下;三王世袭,是视天下为家天下。

    秦始皇认为自己德行继承自五帝,故欲[官天下],将天下留给贤德之人,并反问鲍白令之,何人能承继自己的事业。鲍白令之当堂向秦始皇浇了冷水,指秦始皇行[桀纣之道],在任期间推行多项工程,滥用民力过甚,与五帝的德行相比差得远。面对鲍白令之的一番话,秦始皇沉默了好一会,面露惭色,最终打消了[禅让]的念头。

    事实上,由於战国时早有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子之的前科,而且秦始皇又自认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有[禅让]的念头也不足为奇。只不过《史记》是研究秦始皇生平的最权威资料,《史记》没有记载该事,意味着[秦始皇谈禅让]一事只能作为轶事参考。

    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人渡东海求神仙。《楚义六帖》记载,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瀛洲(即今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秦氏为其后代,但是有后代学者对此提出了怀疑。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

    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於中国之大一统、对於中国政制之创建、对於中国版图之确立、对於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中国其后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

    秦始皇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根据史书记载,夏朝万国,商朝千国,周朝八百国,西周后期还有二百国左右,春秋时期一百几十国·战国后期形成[七雄]。

    这些国中之国书不同文、币不同形、度不同尺、权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风。而秦始皇则前无古人地在中国大地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的大一统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秦以后·中国人使用的文字源於秦人,中国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融合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中国在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无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终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的最大创建是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确立了中央的权威和集权。

    除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秦始皇还广泛统一了其他各种制度′包括全国的水陆交通建制(车同轨)、全国的文字(书同文)、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度同尺、权同衡)和全国的币制(钱同币、币同形)。

    他还试图统一全国的思想(焚书坑儒),但由於手段过於暴力而没有完成(统一思想要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而得以初步完成)。应该说,正是由於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的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古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古罗马的凯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和文化上的建设和统一,才使得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才使得中国在以后几千年中都没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样经历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灭亡,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中国虽然经历过长期的内乱分裂,不同地区的语言也差别很大,却一直拥有同样的文化,并且在数次分裂后又一次次地统一,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

    [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