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古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於分封制,这是后来罗马帝国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战争时期,秦始皇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

    总而言之,秦始皇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於中国之大一统、对於中国政制之创建、对於中国版图之确立、对於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堪称[千古一帝]。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ianawr)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pdan.cam阅读。

第四十六章 功与过之评理() 
所谓「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其意就是指在治武功方面,歷代君王无秦始皇之右。

    歷代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啟,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歷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

    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讚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歷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啟其端,汉人竟其绪。」。

    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他说:「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

    又说。「在中国歷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

    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史学家郭沫若呈给《十批书》,阅读后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

    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在某些场合,甚至说他自己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但对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说过:「秦始皇作為一个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歷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騀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钟澈在评价歷代帝王时说:世界歷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古马其顿帝国的亚歷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於秦始皇。

    面对秦始皇暴虐的批评,也有史学家指出,要区分秦始皇的个人性质的「暴」和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

    因為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藉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產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和秦始皇个人并没有太大关係。

    秦政暴虐严苛,百姓為暴秦奴役生活凄苦在始皇帝之时尤甚,这在歷史上并没什麼异议;对秦朝或秦始皇的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统一」和「集权」对后世的意义上。「统一」和「集权」对维护稳定十分重要,但却使阻止了社会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使社会变革非常困难,往往要到最后靠暴力手段消灭旧的统治集团来建立新的统治集团。

    但由於「统一」、「集权」的观念根深蒂固,新的统治集团很快又会重蹈旧集团的覆辙。导致华夏明出现明显的盛衰周期。在对秦始皇作正面评价之时不能忽略他设计的这种制度的缺陷。

    秦始皇是一个独裁、横徵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的君主,成為中国化中代表暴君的符号。

    秦朝在统一天下后只歷十五年即速亡,而且也开啟中国两千餘年的统治,影响深远。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化、思想大爆发的情况自秦之后灭跡。

    秦朝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府机构来管理人民和资源,而且使用严酷的刑罚来保证政令的实行(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要被全部处死是陈胜吴广率民夫揭騀起事的直接原因)。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中国歷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学说。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识分子阶层)。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秦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為庞大,动輒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

    从现在考古发现的阿房宫遗址以及秦皇陵来看,当年佔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资来满足秦始皇的个人虚荣感。

    但另一方面,一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国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交融。故此,这些工程是功大还是过大,一直是史学家的争论点。

    对於长城,有人指出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為明朝时所修建),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明与匈奴的防卫基準界线,始皇仍遣蒙恬发兵三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鬆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復了原来的失地,并且佔领了燕、代等郡。可见,长城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作用微乎其微。

    秦始皇灭六国过程中将所灭国家宫女充到自己宫中(《史记》秦始皇纪第六:「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涇、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下令将宫中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在秦始皇下葬后又关闭墓门生葬了工匠(《史记》秦始皇纪第六:「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復出者。」)

    由以上两段可想知给秦始皇殉葬的宫女和工匠真正是「不计其数」。执行的是秦二世,焉知不是秦始皇的意思?

    另外,目前考古发现秦皇陵大量分布有陪葬坑、殉葬坑、从葬坑。从陪葬坑裡发掘了珍禽异兽坑和铜车马坑,通体彩绘并装饰有大量的金银,製作相当华丽精美。殉葬墓里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杀戮后一齐掩埋的。从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裡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马骨,大约是宫廷的马厩和养马的僕役。秦政暴虐可见一斑。

    歷代人对秦始皇大加批判的不乏其人,例如: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